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精細化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03 10:13:30
導語: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精細化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大決策部署要求,為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鞏固提升行動精細化工作,結合全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履行民政部門兜底保障政治責任,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堅守脫貧攻堅最后防線。在抓好未脫貧村和未脫貧人口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時,全面推進全縣兜底保障任務落實,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堅決兜住脫貧攻堅之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客觀原則。根據農村低保家庭實際生活狀況,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統籌考慮家庭成員收入、財產、剛性支出等情況,綜合評估認定家庭實際貧困狀況,精準認定農村低保對象。
堅持因戶施策原則。立足建檔立卡家庭,結合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臨時生活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工作特點,根據救助認定標準,因戶施策,及時給予救助。
堅持簡便易行原則。健全救助對象認定指標體系,完善認定對象使用方式,規范認定標準,增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可操作性,方便基層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操作執行。
(三)工作目標
按照“社會兜底保障一批”總要求,聚焦全縣1216戶4007人未脫貧人口和已脫貧戶重點監測有返貧風險戶以及非貧困戶重點監測邊緣戶,緊盯特殊困難群體,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作用,綜合運用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保障性扶貧措施,堅持“應保盡保”“應養盡養”“應救盡救”“應補盡補”,切實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開展重點對象比對排查。由縣兜底保障專責工作組牽頭,加強與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的信息聯動,重點突出未脫貧人口、低收入群體、收入不穩定、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和持續增收能力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因病、因殘、因學剛性支出較大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每兩個月開展一次數據比對,準確掌握基本情況。縣民政局和各鄉鎮對重點對象家庭逐一摸排核查,進行個案分析、梳理匯總,形成兜底保障重點對象臺賬,并實施對賬銷號制度,救助一戶銷號一戶,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扶貧辦、縣衛健局、縣醫保局、
縣殘聯,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完成并長期堅持
(二)持續強化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全面運用農村低保家庭經濟狀況評估認定辦法,科學評估家庭經濟狀況,按規定程序及時把符合條件的家庭納入兜底保障范圍。一是確保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及返貧人口、新增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范圍。二是確保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脫貧攻堅期內原則上對其不再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按低保規定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對獲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難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眾,綜合運用臨時救助、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多種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完成并長期堅持
(三)持續落實特困人員供養政策。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確保將農村“三無”老年人、殘疾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全部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一是強化監護責任落實。通過逐戶排摸,準確掌握監護責任落實情況,對監護責任履行不到位的,及時采取更換監護人、重新簽訂協議等措施,狠抓監護責任落實。二是嚴格定期走訪探視。各鄉鎮要加大定期走訪探視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力度,主動發現并解決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完善探視走訪記錄,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生活和安全不出問題。三是提升生活質量。統籌使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護理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全面形成第三方照料護理“30分鐘服務圈”,加強對照料服務提供方的監管,為分散特困供養人員提供“三個一”(每周搞一次衛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發)服務,著力改善特困供養人員的生活狀況,切實解決視覺貧困問題。同時,全面開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意愿摸排工作,優先為生活不能自理且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加快推進縣福利院、河畔敬老院、漢家岔敬老院護理型床位的設置和改造,提高敬老院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的服務能力。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四)持續發揮臨時救助兜底作用。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堅決防止困難群眾因病、因災、因急難事件返貧。一是對返貧人口以及因子女就學、疾病治療、解決住房問題等造成家庭支出大,基本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對象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二是對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困難群眾,先按照1-2個月的標準給予臨時救助,及時緩解其生活困難,再按照程序審核審批,將符合條件的納入相應救助范圍。三是加強臨時救助和低保政策銜接,給予臨時救助一段時間后生活仍然困難的,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范圍。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扶貧辦,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五)持續規范“兩項補貼”制度落實。進一步規范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工作,按月開展動態管理,做到精準識別、應補盡補、應退即退。一是全面核查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是否全部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補貼范圍。二是全面核查已享受“兩項補貼”殘疾人是否存在去世、戶籍外遷、康復變動等情況,對資格條件發生變化的補貼對象,做到及時核減、定期核銷。三是加強協調配合,縣殘聯對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主動上門登記,定期核查識別補貼人員,實現信息化共享管理。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殘聯,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六)持續加強兜底保障鞏固提升。一是繼續落實漸退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農村低保三、四類對象,剔除低保金后家庭人均收入達到農村低保標準的,給予6個月漸退期,實現穩定脫貧后再退出農村低保范圍。二是對低保對象就業或參與扶貧項目必須的就業成本,在計算低保家庭收入時予以扣減。三是建立健全返貧和新增致貧預警機制,及時采集脫貧不穩定人員和低保邊緣群體信息數據,對存在返貧風險的1555戶7529人已脫貧人口和存在致貧風險的1225戶4991人邊緣人口,加強動態監管,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給予相應救助。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扶貧辦,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七)持續完善檔案資料規范管理。對照省民政廳轉發《民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文書使用工作的通知》和省民政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檔案資料的通知》要求,指導鄉鎮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規范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檔案資料。對邏輯混亂或涂改嚴重的予以撤換;對信息錯誤或缺失的予以更改完善;對需要多個部門審核蓋章但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無法審核的予以撤銷或由民政部門集中各部門意見統一給予審核認定;對與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認定無關的內容刪繁就簡,確保各類檔案資料管理規范,檔案信息真實、準確,相關佐證資料和工作記錄齊全、完善。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八)持續深化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格社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通過“一卡通”及時足額發放到戶,加大公示公開力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一是持續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三年行動,重點整治農村低保中的腐敗、作風和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全面排查解決兜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二是進一步暢通群眾信訪舉報渠道,及時回應群眾訴求,不斷提升農村低保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三是開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孤兒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政策落實專項治理,嚴防“漏發”“不按標準發”等問題發生。四是深化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扶貧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堅決扛起整改主體責任,確保存在問題、薄弱環節全部整改落實到位。
責任單位:縣紀委監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各鄉鎮
完成時限:2020年5月底前完成并長期堅持
三、驗收辦法
(一)入戶核查。每個鄉鎮隨機抽取2-3個行政村,一是隨機抽取不少于10戶建檔立卡低保對象家庭(若該村低保對象不足10戶,全部入戶),查按整戶保、按單人戶保是否準確,通過看“一卡通”明細或金融機構資金發放流水查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二是隨機抽查不少于5戶非農村低保對象家庭(未脫貧、已脫貧的建檔立卡對象家庭),查看家庭成員、收入、財產狀況,檢查是否有符合農村低保或特困供養條件但未納入保障范圍的情況。三是隨機抽取不少于2戶的殘疾人家庭(包含上述抽取的建檔立卡對象家庭),查看有無殘疾證,是否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條件并按標準及時足額發放補貼。四是隨機抽取不少于2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若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不足2戶,按實際情況入戶),查看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是否按月及時足額發放,監護協議是否簽訂,監護責任、照料護理是否落實。
(二)查看資料。一是查看相關工作記錄,檢查是否對農村低保對象進行了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二是查看農村低保檔案,檢查收入、財產、支出等填寫是否完整,審核審批環節是否規范。三是查看工作臺賬,檢查是否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低保對象落實漸退機制,是否對返貧對象落實臨時救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兜底保障鞏固提升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全面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成立縣兜底保障鞏固提升行動精細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兜底保障鞏固提升行動安排部署、溝通協調、專項調度、督促檢查等工作。加強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的調度指導,確保壓力傳導到位,業務指導到位,責任落實到位。
(二)壓實主體責任。各鄉鎮要將兜底保障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班子成員、內設部門、承辦人員,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做到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時限化。縣民政局要認真落實農村低保監管責任,定期不定期對各鄉鎮農村低保工作的入戶調查、審核等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抽查檢查。
(三)加強制度銜接。縣民政、縣財政、縣扶貧、縣殘聯等部門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定期會商交流,及時研究解決政策落實和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對各鄉鎮兜底保障政策落實的指導,確保兜底保障政策有效落實、資金安全運行。
(四)強化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自媒體、宣傳單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群眾對兜底保障政策知曉度,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發揚中華民族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要采取集中培訓、政策解讀、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各級干部、經辦人員政策執行力和群眾對兜底保障政策落實的滿意度。
(五)嚴格責任追究。對工作推進不積極、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徹底的鄉鎮,縣上采取通報批評、工作約談、專項督辦、限期整改等方式督促整改,確保將兜底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對消極應付、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
- 上一篇:民政局兜底保障工作方案
- 下一篇: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掛牌督戰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