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
時間:2022-11-26 04:35:32
導語: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認真貫徹執行《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建立健全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體系,提高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和應急防治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播和擴散蔓延,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確保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國家林業局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國家林業局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省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省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規定的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及巴山生態環境保護范圍(以下簡稱范圍),由國外(含境外)傳入的,可能對森林、林木、種苗及繁殖材料造成嚴重危害的,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的所有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立即啟動本預案:
(一)首次發現新傳入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不論面積大小;
(二)首次發現,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且發生面積大于50公頃以上的林業有害生物;
(三)風險評估后,認為傳入后可能暴發成災,造成重大危害的其它外來林業有害生物。
1.4工作原則
1.4.1預防為主,防控結合
各鎮辦要加強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控減災工作,堅持預防為主,常抓不懈,將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從源頭控制入手,堅持預防與控制相結合,認真做好應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各項工作。
1.4.2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根據范圍不同區位功能劃分,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當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加強對人為活動頻繁地區和各類建設區域的監管。
1.4.3分級聯動,各司其職
在縣林業局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以屬地管理為主,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應急體制。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1.4.4快速反應,科學控災
建立、完善應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和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準確監測、及時預報、快速反應,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疫情蔓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緊密銜接,及時應對。
2.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2.1縣指揮部主要職責
在縣政府領導下,縣林業局成立縣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專家組,負責組織和督導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和處置工作。
總指揮:縣林業局局長。
副總指揮:縣林業局分管負責人。
成員:縣林業局綜合科、林政科、產業科、縣生態保護中心等有關科室、單位負責人。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生態保護中心,負責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處理的日常工作,協助指揮部領導指揮和協調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預警、應急演練、應急處置、調查評估、信息、應急保障和宣傳培訓等工作。
縣林業局設立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專家咨詢組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檢驗檢疫和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根據工作需要,適時調整專家組成員。專家咨詢組負責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情進行評估和分析,提供應急防治方案技術支持,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指導災情處置工作等。
指揮部成員職責:
2.1.1縣林業局綜合科:負責審核向本級人民政府、市林業局報告情況和向相關地區、部門(單位)通報情況的文件材料。根據指揮部意見和處理需要申請預防經費、應急處置經費,及時籌措和撥付救災資金。
2.1.2林政科:負責協調提供外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縣區森林資源資料,根據外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除治方案,指導縣區申請林木采伐限額不足部分指標。
2.1.3產業科:組織開展外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受害林分除治后的生態修復工作。
2.1.4縣生態保護中心:擬定轄區內范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預案、防控實施方案;安排部署轄區內范圍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專項調查、監測預警工作;做好宣傳和技術培訓以及市級專家庫管理工作。
2.1.5其他相關科室、單位:配合縣指揮部落實各項具體工作措施。
2.2縣級指揮部主要職責
范圍各鎮辦(林場)成立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和實施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和處置工作。
主要職責:
2.2.1制定轄區內范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預案、防治實施方案,及時上報本級人民政府,申請防治經費、應急處置經費。
2.2.2實施轄區內范圍林業有害生物的日常監測和預警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發生區域及其周邊地區災(疫)情進行調查、取樣和跟蹤監測,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專項調查、監測預警工作。
2.2.3實施轄區內范圍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復檢和執法,對災(疫)情進行快速封鎖、除治及撲滅,嚴防寄主植物及其產品無序流動,防止災(疫)情擴散蔓延。
2.2.4加強對轄區內范圍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監督、除治任務和責任的落實,確保應急處置工作質量。
2.2.5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縣指揮部報告災(疫)情封鎖、除治及撲滅情況,并做好宣傳和技術培訓工作。
2.2.6按照省、市、縣指揮部要求,落實各項具體工作措施。
3.預警和預防
3.1預防監控區域劃分
重點預防區:范圍具有特殊生態和經濟價值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和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為重點預防區。重點預防區以外區域為一般預防區。
重點監控區:人流物流頻繁、林區建設工程工地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容易傳播的較敏感地域及場所為重點監控區。包括城市公園、綠化用地、苗圃、隔離試種苗圃、苗木花卉交易市場、交通干線防護林、采種基地、母樹林、木材加工銷售場所、廠礦企業、電力建設改造工地及周圍地區、已發生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的地區,省市邊境重點縣(國道經過、與兩省相鄰)及其它人為活動頻繁地區。
根據不同區域劃分,分類施策。鎮辦(林場)應當制定預防方案和應急預案,采取嚴格監測和檢疫封鎖措施,加強日常監測預報工作,準確掌握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動態,預防災情發生。
3.2監測預警
3.2.1監測
范圍鎮辦(林場)應當建立健全監測網絡,科學布局測報站(點),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網點日常監測預警工作。重點預防區每年至少開展2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和專項調查,一般預防區每年至少春秋兩季開展2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發現病死林木和其他異常現象,應當及時調查取樣,派專人管護發生現場。發現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按規定送省林業局指定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無法確認和鑒定的,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有害生物檢驗鑒定中心鑒定。
3.2.2預警
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林檢機構,應當綜合分析基層單位測報數據,要按照規定及時向社會本行政區域預警信息并提出防治方案。
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預警制度,及時向社會預警信息。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林業有害生物預警信息。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警信息按規定通過手機短信、網絡平臺、廣播、電視、報刊等渠道及時對社會。
3.2.3信息交流和科技支撐
范圍鎮辦(林場)要加強交界區域的交流與合作,及時掌握有關林業有害生物信息,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可能入侵的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風險分析,根據專家意見和建議,評定風險等級,制定預防方案。對已入侵但未造成重大災害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要根據其危害程度,分布、蔓延和流行特點,提出監測、控制與撲滅技術措施,防止災情擴大。
3.3檢疫監管
范圍鎮辦(林場)要加強檢疫監管工作,對重點監控區內涉木、涉苗企業登記備案,對其實施生產、運輸、銷售、使用全過程監管。禁止使用攜帶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林木種苗和其他繁殖材料進行育苗或者造林。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疫區內的應檢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無論是否經過檢疫,禁止調往林業有害生物重點預防區、其他未發生疫情的林區和自然保護地。縣級以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要不定期對重點監控區開展檢疫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3.4聯防聯控
對范圍跨行政區域、危害嚴重的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毗鄰鎮辦(林場)應當加強協作配合,建立應急和聯防聯控機制,健全疫情監測、信息通報和定期會商制度,開展聯合防治。
毗鄰地區共同的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跨行政區域林業有害生物災害聯防聯治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必要時實行統防統治。
縣林業局根據實際需要,與相鄰縣建立林業有害生物應急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及時通報防治信息,定期會商應對措施,開展區域合作。
4.信息報告
4.1報告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向當地政府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范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及其隱患的義務,也有向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規定履行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的權利。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是外來林業生物災害的責任報告單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業技術人員是外來林業生物災害事件責任報告人。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范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或疑似情況時,應立即向所在地林業主管部門報告。所在地林業主管部門核實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并逐級報送至市林業局(同時說明信息來源、危害區域、程度、發生性質的初步判定、擬采取的措施及報告單位負責人、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等)。
4.2通報與信息
4.2.1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確定為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由省、市指揮部向毗鄰和可能涉及的省級林業及其他有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后,縣指揮部應及時與毗鄰地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協調,開展聯防聯控。
4.2.2接到市林業局通報的,縣指揮部要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有關縣級以上林業及其他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并加強監測工作。
4.2.3未經省林業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外災情有關信息。涉及對外報道的,未經省、市、縣對外宣傳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
5.應急響應
5.1分級響應程序
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個等級,Ⅰ級響應為省指揮部響應;Ⅱ級響應為市級指揮部響應;Ⅲ級響應為縣(區)級指揮部響應。
5.1.1市級指揮部的響應(Ⅱ級)
確認轄區范圍內發生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后,經市指揮部研究決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召開全體成員會議,進行具體部署,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疫情發生地縣區級人民政府。迅速組織有關人員赴發生現場,檢查督導疫區封鎖、災害除治等措施的落實。屬外來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疫情,及時向省人民政府、省林業局提出劃定并封鎖疫區的建議,依法設立檢疫檢查站,實施疫區封鎖。報請市政府協調發展改革、財政、交通、公安、郵政、鐵路、市場監管等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展應急工作,保障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資、經費和其他需要。
5.1.2縣(區)級指揮部的響應(Ⅲ級)
確認轄區范圍內發生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后,在縣人民政府領導下,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轄區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應急處置工作。制定應急防控方案,并報送市指揮部及當地人民政府。應急防控方案經省指揮部審批后,按照應急防控方案有關要求,組織實施。
5.2相關部門(單位)應急響應
應急預案啟動后,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全面落實災(疫)情應急處置任務,共享應急處置資源,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共同完成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5.3安全防治
制定應急防治措施、方法和技術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技術規程,盡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優先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境友好型措施,科學用藥,有效控制林業有害生物。
5.4縣級應急響應結束
應急預案啟動后,專家組負責對疫情發展變化和防治效果進行評估,及時向縣指揮部和發生地人民政府提交評估報告,提出繼續實施、終結實施或轉為非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實施防治的意見。
根據專家組的意見,經縣指揮部告知疫情所在地人民政府后,報請市林業局對外公布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或應急結束。
6.后期評估與善后處理
6.1后期評估
應急預案實施結束后,縣指揮部辦公室及時組織專家組和有關人員對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分析生物災害發生的原因和應吸取的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意見措施,按規定向縣人民政府和市林業局報告。
6.2善后處理
應急預案實施結束后,縣指揮部指導發生地林業主管部門做好現場清理、后續防治、恢復受災林分、災后保險理賠等善后處置工作。
6.3獎懲和責任追究
對在報告和處置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林業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表彰。
對在報告和處置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中,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經濟和生態損失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7.保障措施
7.1通訊保障
在范圍外來有害林業生物應急防控過程中,鎮辦(林場)必須明確主要聯絡和信息系統維護人員、專用電話和備用電話,確保應急期間各級指揮機構之間通訊暢通。
7.2人員保障
鎮辦(林場)應當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和應急防治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強化業務培訓,提高防治業務水平。支持具有相關資質的社會化防治組織在范圍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監測、災害鑒定、風險評估、疫情治理和監理等工作。
7.3物資保障
范圍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和應急需要,儲備必要的藥劑、藥械、運輸車輛及其它物資。可以與農藥、防治設備等物資的生產企業依法依規簽訂合同,實現應急物資的動態儲備。
7.4經費保障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普查、檢驗檢疫、災害除治和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發生突發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疫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追加財政預算,保障防治工作需要。
范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其他依托森林資源從事旅游活動的景區景點的管理者、經營者,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防和治理。
7.5技術保障
范圍鎮辦(林場)應當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防治信息,制訂預防和防治技術方案,為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縣林業局組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家團隊,或委托專業機構,負責范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檢測、鑒定和重大災情評估。
7.6監督與演練
根據專家組的意見和不同時期外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情況及其潛在威脅,縣級以上指揮機構辦公室定期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應對能力進行監督檢查,每年對鎮辦(林場)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防控能力。
7.7宣傳培訓
范圍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站、微信平臺等多種渠道,宣傳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等科普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公布災情報告電話,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做好應急防治。
縣林業局負責鎮辦(林場)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防控技術骨干培訓工作,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對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水平和處置能力。
8.附則
8.1名詞術語說明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原產于國(境)外,傳入我國后對林業植物及其產品、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危害或者威脅的動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應施檢疫的林業有害生物。
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是指由于人為或自然原因,由國(境)外傳入的林業檢疫性、爆發性、危險性以及重大新入侵林業有害生物,對林業植物及其產品、森林生態系統造成(或潛在造成)危害或者威脅的生物災害。
8.2預案管理
縣林業局根據需要,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報縣人民政府備案。
8.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