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股工作小結暨工作思路

時間:2022-04-21 09:21:34

導語:社保股工作小結暨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股工作小結暨工作思路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工作按照上級業務部門和局黨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實“民生工程”政策,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拓寬社會救助范圍,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提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水平。

一、201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加大再就業資金支持力度,擴大就業和促進就業

一是充分發揮財政對就業的積極作用,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及生活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財政投入再就業資金1384萬元,其中安排再就業創業培訓75萬元,對812名自主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帶動2436人就業;撥付小額貸款貼息資金580萬元,小額貸款擔保基金100萬元,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為681名創業人員提供貼息貸款7878萬元,有4個勞動密集型企業享受了財政貼息優惠政策;撥付公益性崗位補貼296萬元,購買城市公共服務和基層社會管理崗位418個;為殘疾人購買公益性崗位128個,安排資金38.4萬元。

二是以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殘疾人和困難人員為重點,實施就業援助。2012年,財政撥付122名大學生見習補助資金99.96萬元和34名“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補助資金48.49萬元;全力支持職業技能培訓、免費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2012年參加免費培訓318人,財政撥付培訓資金31.8萬元。

(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水平。繼續落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人均月增資197元,調資后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已達到每人每月1350元,2012年撥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7244萬元,同時,為638名城鎮未參保人員及手工聯社未參保人員發放生活補助229萬元,改善了他們的基本生活;繼續實施“三院”人員和離任“兩老”人員生活補貼制度,促進基層社會建設的平穩運行;全面落實了重點優撫對象、企業軍轉干部、1953年底前參軍后在企業退休的退役士兵以及參戰人員的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了城鄉義務兵家屬優待標準,2012年,財政撥付優撫資金881萬元。

二是健全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范圍,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率和居民報銷比率,完善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工作,積極實施城鄉醫療救助。2012年,我縣城鄉醫療保障支出達8109元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出3034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90萬元,城鄉醫療救助支出287萬元。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社會保障福利。

三是完善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障體系。首先,繼續實施高齡老人長壽補貼制度,今年已撥付高齡老人長壽補助290萬元,有2875位長壽老人享受了補助;其次,繼續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已有2320名失地農民已經辦理了基本養老保險手續,縣財政安排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583萬元,并有849名失地農民已享受每人每月200元的養老生活補助,財政共撥付失地農民養老生活補貼237萬元;第三,深入貫徹落實“三類”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政策措施,安排“三類”人員養老保險300萬元,

四是確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有序進行。2011年7月1日,我縣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財政部門積極籌措資金,按照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和補助標準,足額安排配套資金176萬元,2012年,有20599位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資金1436萬元,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試點工作經費,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三)提高社會救助水平,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一是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高了城鄉困難群眾救助水平。2012年,財政安排并按時撥付城鄉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城市“三無”對象和精減退職老弱殘職工生活補助達1674萬元;加大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將城鄉困難群眾和重點優撫對象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并適當調整報銷比率;進一步規范城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的發放程序,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支持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福利事業的發展,繼續加強流浪乞討人員和城鄉困難群眾救助管理工作。

二是提高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加大對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投入,建立科學規范的救濟、救災制度,提高抗災救災的應急保障效能,對臨時性、突發性事件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低收入家庭實施臨時救助,2012年縣財政安排救災資金100萬元。繼續執行農村住房保險制度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制度,為多災易災地區抗災能力弱的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維修提供補助。2012年全縣共有42786農戶參加了農房保險,財政支付保險費64.18萬元。

(四)加大公共衛生投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一是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支持我縣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所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進一步完善財政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補償制度,圍繞“核定任務、核定收支、核定補助、績效考核”,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保障了基層醫療機構正常運轉的資金需要,2012年安排鄉鎮衛生院基本工資及績效工資509萬元,安排基本藥物改革資金60萬元。

二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改革。繼續支持免疫規劃、重大傳染病防治、農村改水改廁、農村孕產婦免費分娩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順利實施;推動公共衛生、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12年全縣參合人數161638人,參合人數占農業人口的95.04%,參合人數比2011年增加1396人。2012年籌集新農合資金4687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補助資金3520萬元;縣財政按人均22.2元補助資金359萬元;農民自繳費808萬元。2012年新農合醫療支出達4016萬元,補助人數達183838人次。

(五)加強財政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制度,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認真貫徹財政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制度,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管,及時完成社保資金、社保指標的撥付、登記和核對工作,提高了數據質量,做好社保口部門預算,按時間進度撥付社會保障資金,確保社保資金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切實強化社會保障資金的跟蹤問效工作,確保資金的安全。二是推進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完成了2013年度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報表和2011年度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表的編制,并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管理。三是加大對社保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2012年共審核本級追加報告67份,核定資金586萬元,核減資金156萬元,核減比例達27%。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社保股將以創業服務為契機,繼續貫徹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級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局里的統一安排,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推進各項財政社會保障工作。

1、積極落實2013年公共財政政策,按時間進度做好社會保障資金的撥付工作,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加快預算執行進度,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2、擴大就業和促進就業,積極落實上級出臺的相關就業政策,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積極籌措資金,做好高校大學生和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

3、鞏固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城鄉醫療救助體系。繼續加強對基本養老保險、城鄉新農保、失業保險、工傷生育保險及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資金管理工作,及時撥付養老保險待遇及醫療補助;繼續做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工作,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范圍,提高醫療基金使用率。及時安排和撥付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補助資金,加強對救災資金管理,提高抗災救災的應急保障效能,確保優撫安置對象的待遇落實。

4、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積極推進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加大對公共衛生、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

5、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管理,提升財政社會保障工作水平。嚴格按照財政財務管理制度規定,確保各項資金的安全、完整,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支出力度,切實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追蹤問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學習,針對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強化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做好財政調研工作,不斷創新,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高服務水平。

6、認真做好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