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局民生活動計劃

時間:2022-01-30 04:24:29

導語:醫保局民生活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保局民生活動計劃

醫保局創新活動總結一、2013年民生工程指標任務

(一)就業和再就業主要指標任務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600人以上;

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3、就業培訓人數:2200人;

4、安置“4050”人員就業人數:260人;

5、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3400人,其中省內新增轉移人數:2900人;

6、全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數:3400萬元,其中支持個人創業占總數的比例:70%以上;

7、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200人;

8、失業保險基金征繳總額:240萬元。

(二)養老保障主要指標任務

1、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含離退休人員):32898人;

2、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130人;

3、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總額:8540萬元;

4、退休人員檔案接收人數:8605份;

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5500人。

(三)醫療保障主要指標任務

1、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200人;

2、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000人;

3、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1530人;

4、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771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是人社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以的講話要求,不斷滿足人民對穩定工作、收入增加,更好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險服務需求作為人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3年,我局將圍繞十八大提出的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及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幾方面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

(一)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著力解決征繳擴面矛盾和基金收支矛盾。一是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以宣傳普及為先導、完善制度為重點、執法監督為保障,繼續全方位學習宣傳貫徹《社會保險法》。以非公有制企業職工、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被征地農民為重點,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力爭在工業園區擴面征繳上有新突破;二是要深入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力爭到2013年城鄉居保覆蓋面達到80%以上。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更加了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著力加強經辦能力建設,確保基礎養老金全部發放到位,全面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覆蓋面;三要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完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全面落實醫療保險待遇政策,切實保障城鎮醫保參保人員醫療待遇,提升參保人員的健康指數;四是要進一步加大向上爭取轉移支付資金力度。

(二)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著力解決招工難與就業難矛盾。一是開發就業崗位。要強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努力挖掘和開展就業崗位,完善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加快創業平臺建設,營造全民企事業的氛圍;二是提高培訓質量。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深入推進校企合作,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三是在平等就業上得到更好體現。建立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發揮好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幫助困難人員就業的政策效應;四是在穩定就業上得到更好加強。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支持勞動者多渠道就業;五是做好用工服務工作,暢通招工渠道,鼓勵中介組織參與招工,培訓企業職工,以創業帶動就業,監測企業用工信息,實現招工與就業有效對接;六是積極與省市人社部門溝通對接,做好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申報準備工作,落實農民創業基地項目申報資料準備,繼續加大農村危舊土坯房工匠培訓工作,根據實際需要滿足培訓需求;同時積極做好人事人才等工作,為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著力解決勞資矛盾,特別是保障金制度。一是要加大農民工權益保障力度。全面落實好“屬地管理、部門負責、業主負全責”的工作機制;二是要加大勞動關系工作力度。以簽訂勞動合同為依托,穩妥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重點推進小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三是要加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力度;四是要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暢通舉報投訴渠道,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五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拓寬保障領域,把交通、水利、公路等建筑領域納入農民工工資保障范圍;六是要探索推行勞動保障協管員制度,加大工業園企業用工日常監察,減少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加大《若干意見》宣傳力度,積極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對接,及時跟蹤項目進展情況,爭取在政策和資金上得到更多對口扶持;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認真開展“作風整治活動“,切實解決當前干部工作作風中思想解放不夠、創先爭優意識不濃、全局觀念不強、服務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實現干部作風明顯改進,促進服務質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