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共4篇)
時間:2022-03-06 10:23:46
導語: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共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注重協同創新,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建設各類創新載體,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為我市“兩型城市”建設和“四煤”發展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現將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近幾年科技創新成績
(一)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1、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日”、“知識產權宣傳周”,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科技進步法律法規及創新政策;同時,采取到企業、進高校、進園區等方式廣泛宣傳“一法一例”,開展政策解讀、專利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宣講,每年不少于30場次。
2、開展了市首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企業)”評選活動。為了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激勵企業創新,鼓勵創新人才,2014年,我市開展首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企業)”評選活動,評選出了十佳科技創新人物和十佳科技創新企業,活動的開展,對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推動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科技興市再上臺階。2010、2014年,我市連續兩次(累計7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與合肥市并列為我省獲此殊榮最多的市,2014年市科技局因此被市政府授予集體二等功;、、綜合發展實驗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實驗區還被科技部批準認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和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區。
(二)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幾年來,我市新組建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省級實驗室2家;市級實驗室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家。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鑒定205項;榮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評出市科技進步獎113項。
1、國家級平臺建設效果顯著。依托礦業集團建設的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和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大研發平臺,緊緊圍繞煤炭安全開采及裝備開展研發,取得了可喜的社會經濟效益。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已經獲準建設。
2、高新區建設快速推進。2010年5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籌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已高標準完成7.6平方公里的總規及控制性詳規、水電氣基礎設施規劃和20平方公里擴區方案。短短兩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億元,建成了8公里道路。目前已有總投資208億元13個項目入駐高新區,已基本形成國家級高新區的空間框架。高新區現已步入正常快速發展軌道。
3、各類高端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入駐。國家煤及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投入運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機構入駐高新技術開發區。這些科技平臺進駐我市,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建成運行。目前已開通6家創新服務站。通過打造“研發、轉化、交易、服務”通道,促進產業研發聯通、要素交易暢通、成果融通、中介服務貫通和資源共享互通。
5、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穩步推進。以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龍頭,各園區、大學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創業園建設正在穩步推進,相繼建設了實驗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安成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大學大學生創業園等一批縣區和大學孵化園區。同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科院新能源中心、理工大學、師范學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等一批院校和園區正在積極籌建自己的創業孵化基地。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已經成為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
(三)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大力實施“雙高”戰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及認定管理工作,通過培訓、調研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市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分別由2008年的11家、26個增加到2014年的60家、265個;去年高新技術產值132.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2億元。
2、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目前“生物工程及新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礦用電子電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正在按批準建設方案穩步推進。
3、積極開展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擁有各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6家。其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創新型企業8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7家。
4、技術交易快速發展。我市2008年技術交易額僅為4158萬元,2011年、2014年連續突破2億元,分別達到2.38億元、2.55億元。其中,淮化集團“30萬噸/年乙二醇生產裝置工藝技術”,合同金額1.3億元。
(四)積極提升農業科技創新
1、農業科技進步進一步提升。幾年來,全市新增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3家,市級13家;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8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2、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積極爭取省以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實驗區的“斑點叉尾鮰家系擴繁、良種選育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和“區農村信息化示范”項目,獲得省、市科技資金72萬元。實驗區獲得省科技項目配套資金40萬元。對實驗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加強輔導培育工作,目前實驗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列入2013年第一批省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考核資助名單。今年科技部將對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建設進行考評驗收,我們已經做好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3、“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工程再創新高。“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工程——“沿淮中部()稻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項目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這個月初,以農業大學教授姚大年為組長的省糧豐工程專家組來到市桂集鎮大王社區高產攻關田,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沿淮地區(鳳臺)小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進行實地測產。專家組實地測量:實際收割面積2.03畝,實收小麥1249千克;去除水分、雜質后,折合畝產585千克。專家組認為,此產量大大超過國家制定的畝產535千克的任務,創造了沿淮地區稻茬麥產量新高。
4、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型企業認定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型企業培育,我局積極組織認定農業科技型企業。目前第一批認定了5家企業為市農業科技型企業,第二批已有27家企業上報,現正會同財政局、發改委、農委在審核材料。申報的2013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科技項目《草莓產業提升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廣》已通過省科技廳的評審,上報國家科技部。
(五)財政科技投入顯著增加
1、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市級科技投入從2008年的1400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6746萬元,年均增幅35%。共執行科技計劃項目359項,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約16億元。全社會R&D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81%上升到2011年的1.01%。
2、重點項目成效顯著。幾年來,全市共爭取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89項,爭取資金4.2億元,撬動全社會研發投入達31億元。其中礦業集團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兩淮礦區煤層群開采條件下煤層氣抽采示范工程”獲得國家資金1.4億元。
3、認真落實優惠政策。積極開展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工作。2009年—2014年度經稅務機關核準的研究開發經費數累計25億元,企業因此少繳所得稅務累計2.6億元。全市累計減免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2億元。
(六)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1、實施市“1133”研發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市“1133”研發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通過建團隊、聚人才,集中開展科技攻關、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高產業競爭優勢。幾年來,在工業、農業、醫衛等重點領域、優勢產業,先后分三批建設了31個“研發創新團隊”,面向國內外選聘了31名“創新團隊帶頭人”、120余名“帶頭人助理”,并在資金獎勵、項目支持、人才服務等給予團隊重點扶持。
2、實現我市本土院士零突破。積極支持礦業集團總工程師袁亮申報國家工程院院士,2010年,袁亮順利當選,實現了我市和省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3、積極培育基層科技人才。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認真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設和科技示范戶培育工作。
(七)全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1、大力加強專利宣傳。積極深入縣區和企業,加強專利宣傳服務。幾年來我市堅持對安理大、中化三建、淮化集團、礦業集團等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上門服務、幫助、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申報專利。并舉辦了多期知識產權(專利)講座,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
2、開展了“世界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堅持開展“4.26世界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幾年來共銷毀各類違法盜版書籍10余萬冊、光盤音像制品近10萬張,現場銷毀賭博機570余臺。進行了專利商品專項執法檢查,共計檢查商品近萬件,主要涉及家用電器、日用百貨、食品等商品,發現10余起專利產品標注不規范行為,當場就要求廠家代表進行整改。通過執法行動,加大了對專利侵權、假冒行為的打擊力度,為促進有序的市場秩序保駕護航。受理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3、專利申請突飛猛進。幾年來,我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由2008年的390件、193件上升到2014年的3172件、2038件。2013年1-5月我市的專利申請總量為104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為227件;授權專利78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2件。我市專利申請的電子申請率達到84.7%,同比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達到30%,受到省局好評。
4、專利實施取得成效。礦業集團獲得的“沿空留巷Y型通風采空區頂板卸壓瓦斯抽采方法”專利技術獲得了2014年首屆專利金獎。同時,礦業集團的“煤礦低濃度瓦斯安全輸送方法及輸送系統”專利還獲得了2014年第十四屆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礦業集團瓦斯綜合治理技術近兩年的轉讓費收入超過3000萬元,200余件專利及成果經評估公司評估價值超過3.1億元。淮化集團乙二醇的生產方法及裝置技術(含多件發明專利)技術轉讓費達到1.26億元。
(八)科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投資優惠政策的若干規定》、《關于承接產業轉移投資若干優惠政策意見》(淮發[2010]29號)、《關于加快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從項目、資金、人才、土地、稅收、服務等方面為我市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體系。
二、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對科技工作的統攬與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政策、資源、資金需形成合力向結構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共同推進全社會科技進步。政府科技資源過多傾斜到合蕪蚌,對合蕪蚌之外地市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影響。
2、各縣區科技工作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在部分區級財政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引導作用不強。
3、政產學研結合緊密度不夠、創新體系存在薄弱環節、協同創新有待加強。
4、科技與金融缺乏有機融合,金融對科技的推動力沒有發揮。從全省的層面看,存在有風險投資不風險,風險投資不能很好引導發現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苗子的作用。
三、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思路
1、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總體目標,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不斷完善創新政策,加速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
2、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利咨詢、檢驗檢測、科技信息、研發設計等服務機構,不斷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3、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同時強化對縣區主要創新指標的考核。
4、要進一步依法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保護和培養科技人員及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性。
第二篇
(一)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為科技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根據市委的統一部署,按照市“大走訪”辦公室的具體要求,以“惠民生”、“保穩定”為主題,以解決問題為主線,為鳳臺縣黃廟社區和潘集區平圩鎮新淮村解決實際問題9個,較好地完成了“書記帶頭大走訪”的各項任務。
二是積極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三是傳達貫徹學習市紀委會議精神,開展了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制定我局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要點和任務分解。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緊緊圍繞創新主線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我市開展了廣泛地宣傳活動。認真學書記、總理和省委張寶順書記和李斌省長講話精神。并及時向市長常務會匯報了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提出貫徹實施意見。籌備在2012年底之前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并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
(三)合力營造創新氛圍
一是積極做好各項宣傳活動。認真組織開展了“市科技活動周暨科技日”“市知識產權活動周”等活動;全年采取到企業、進高校、進園區的方式,圍繞自主創新、專利工作等進行政策解讀、宣講30余場次,其中全市性的大型政策(科普)講座3場;積極參加市廣播電視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介紹我市自主創新等情況。
二是積極開展雙十科技評選。與市廣播電視臺聯合開展了首屆“市十佳科技創新企業、十佳科技創新人物”評選活動。評出十佳科技創新企業和十佳創新人物,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
三是認真開展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評審。評出市2012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5項。同時申報省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專家推薦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目前正待總評最終確定。積極開展了“1133”創新團隊評選活動,共評出11家研發創新團隊。
(四)積極培育創新主體
一是科技成果成效顯著。全年共鑒定科技成果34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3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項。
二是科學安排2012年市科技計劃項目。共安排市級科技計劃項目86個,安排資金3600萬元。
三是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約1.9億元。其中“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個;國家“973”科技專項3個,國家創新基金項目8個;國家重點新產品1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個,國家星火計劃項目5個,省科技項目21個,撬動全社會R&D投入近16億元。
(五)精心打造創新平臺
一是積極培育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年底新組建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8家,目前正在組織申報。
二是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和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緊緊圍繞煤炭安全開采及裝備開展研發,取得了可喜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是國家煤及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基本建成、即將投入運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機構入駐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加緊建設。
四是成立了“科技路路通”分中心。“科技路路通”分中心項目建設方案通過了專家論證。“科技路路通”分中心第一批6家創新服務站10月份正式成立。
(六)出臺落實創新政策
一是出臺了《關于加快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市農業科技型企業認定辦法》。《市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正在制定中,準備年底前正式出臺。
二是積極落實創新政策。落實2011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約6000萬元、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少交所得稅5837萬元。
(七)高新產業及技術交易取得突破
一是截止2012年8月底,我市高新技術產值達9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
二是高新技術開發區一期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績,重點企業日芯光伏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二期開工建設。
三是截止9月底,全市技術合同登記數150個,技術交易達到1.17億元。
(八)農社創新再上臺階
一是完成了“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工程——“江淮中部()稻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年度任務。小麥產量與水稻產量均完成了國家規定的任務。
二是做好省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的推薦培育工作。2家單位獲批為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目前正進行評審論證。
(九)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截止9月底,全市專利申請量為247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90件。申請量同比增長83.1%,發明申請量同比增長106.8%。全市專利授權量為1461件,全省排名第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7件,全省排名第6;授權量同比增長158.6%,發明授權量同比增長46.2%。
第三篇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的精心指導下,我局重點圍繞加強法制宣傳和干部培訓,增強全局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深入推進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根據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淮依法〔2014〕3號《2014年度市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和淮依法[2014]7號關于《開展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評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目標任務,現將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總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對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
為了抓好我局依法行政工作,2014年我們繼續堅持法制工作一把手負責和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制,為了理順法制工作領導機制,根據局領導班子的變動情況,及時對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集中研究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工作安排,法制工作向各項工作中滲透和延伸,用法制總攬科技全面工作。局領導堅持把法制工作同其他工作統籌安排和部署,形成了法制工作全局齊抓共管的格局。
根據《市2014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計劃》淮依法[2014]3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進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將依法行政貫穿于科技工作的的各個環節,努力加快科技法制建設步伐,及時制定《市科技局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計劃》。
二、認真履行職能,將依法行政工作和科技工作有機結合,切實提高科技工作水平
(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法律法規,緊緊圍繞自主創新主線,合力營造自主創新氛圍
1、積極參加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領導下,經過市科技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準備、逐級匯報、持續跟蹤、努力爭取及各部門積極配合,各縣(區)科技局上下齊心協力,我市及七個縣區于2014年11月21日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國科發農[2014]598號)。科技部在地方考核、專家復核和社會公示的基礎上,于2014年11月22日以國科發農[2014]599號文正式確定全國979個縣(市)為2014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科技進步先進縣(市),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縣、區同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這也是我市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殊榮。
2、開展完成2010年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工作
根據《市科技進步獎勵辦法》,對我市科技成果進行評獎。全市共有50個項目參加了2010年市科技進步獎評審,項目涉及地礦、材料化工、機械電子、醫衛、農業等。經初評、總評,最終確定市2014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8項。
3、開展了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日宣傳活動
5月15日,由中共市委宣傳部、市科學技術局、市科學技術協會、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4年市科技活動周暨科技活動日”正式啟動,舉行了網上啟動儀式及大型科普活動一條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耀民、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長吳健親臨現場指導。科普活動現場向廣大市民免費贈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核能科學與核能安全利用》等科普知識以及最新自主創新政策指南、實用技術資料,活動現場共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各行業學會、協會、社會團體等單位廣泛開展了保護環境、優生優育和艾滋病防治等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4、舉辦《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科普講座
5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洞山賓館禮堂舉辦《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科普講座,全市各縣、區負責同志及科技局、經信委、發改委負責人以及市有關單位科級以上干部、企業與科研院所負責人和大專院校師生參加。目前由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資80億元,設計年產1000MW國內規模最大的光伏系統及組件項目正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緊建設之中。
5、舉辦科技創新政策解讀講座
2014年4月10日我局邀請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處長來淮進行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全市六區一縣科技局、高新技術企業、生物醫藥基地成員單位、創新型試點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約50多家單位和科技局全體人員等120多人參加會議。通過講座使參會企業清晰認識到科技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更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6、組織參加“政風行風熱線”欄目
今年我局共參加市廣播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直播節目3期。直播時間與聽眾朋友在線交流,解答聽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對我市自主創新政策落實情況;2014年市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以及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情況做了重點介紹。在直播時間里,廣大聽眾積極參與,熱線電話持續不斷,參加人員詳細解答了聽眾們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問題、新出臺的自主創新政策企業能夠享受到的優惠政策。
7、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推進雙高戰略
在全市范圍內加強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強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通過召開培訓會議以及深入企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把雙高培育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認定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6家;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9家。全市累計高新技術企業46家。今年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產品97個,全市累計高新技術產品157個。截止9月份,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49.93億元,增加值10.3億元,同比增長23.5%。
(二)精心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
1、加快“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
4月12日,省科技廳受科技部委托在主持召開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礦井深部開采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驗收會議,通過了該項目的國家驗收。該項目共申請專利41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授權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21篇。培養博士后2人,博士10人,碩士52人。研究成果在礦區得到了全面應用,礦區瓦斯抽采量由2006年的1.7億m3提高到2010年的3.9億m3,百萬噸死亡率由2006年的0.4降至2010年的0.135,煤炭產量從2007年3095萬噸提高到2010年6619萬噸,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2、推進“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推進“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對推進市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以及保護環境、經濟與社會的統一協調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淮化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高灰融點煤直接氣化技術研究”項目,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專家認為高灰融點煤直接氣化技術是困擾淮化集團煤化工發展的瓶頸問題,它的解決能為高灰熔點煤的高效潔凈利用探索一條新的技術路線。
3、推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筑設計方案按照市規委會意見,建筑頂部設計已優化。作為高新區標志性建筑,項目的土建設計(包括建筑方案、擴初、施工圖設計)、用地范圍內景觀及管線綜合設計、地下人防工程設計等設計工作已展開,目前已完成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審和報批工作。
4、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加強“生物工程及新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礦用電子電器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基地”的建設。認真按照基地發展工作方案,針對基地企業實際,提高基地企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三)加大科技投入,積極培育自主創新主體
1、科學安排2014年科技計劃項目
按照《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2014年共收到申報科技計劃項目345項。經與市發改委、市農委,市經委等相關部門會商初審后,4月3日在合肥召開了專家評審會,對通過初審的項目進行了評審。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制定了2014年度市科技計劃項目安排方案,今年市科技計劃項目安排項目86項,安排資金3500萬元。
2、積極組織申報各類國家、省級科技項目
1-9月份,全市共鑒定科技成果24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4項;獲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0個,獲得國家資助560萬元;獲得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個,獲國家資助60萬元;獲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個,爭取省農轉資金50萬元;申報省科技進步獎13項;獲2014年國家自主創新工程省試點項目5項,爭取資金1000萬元。
3、開展2010年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國發〔2006〕6號)和國家稅務總局《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8〕116號)精神,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市共有重工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積極開展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工作,共申報55個研究開發項目,企業研究開發經費投入額59834.79萬元。主管稅務機關核準的少繳所得稅務額5595萬元。
三、繼續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規范執法行為
(一)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建立激勵機制,使行政執法責任制發揮應有的作用。確保了行政執法主體合法、執法內容合法,執法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位。
(二)積極開展了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
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加強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我市行政執法機關公平、公正、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根據《市關于全面推行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實施方案》淮府辦秘[2009]64號要求,我局已于2009年制定了《市知識產權局行政處罰權自由裁量階次制度》,以便于社會對我們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從而效地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
(三)繼續規范行政審批工作。根據科技部《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政字[2000]209號)文件要求,今年共審批設立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4家。
四、全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專利宣傳力度,依法開展專利行政執法活動
截止到10月底,全市共申請專利1623件,其中發明專利276件,實用新型667件;外觀設計680件;授權專利612件,其中發明專利41件;實用新型415件;外觀設計156件。
1、大力加強專利宣傳
一是深入縣區和企業,加強專利宣傳工作。先后對安理大、師院、中化三建等單位舉辦了6期知識產權(專利)講座,近五百人聽講,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同時對斯邁特等二十余家公司,以及謝區、縣、毛集區、區、田區的工業園區進行調研,宣傳專利資助政策,鼓勵申請專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受到了企業、工業園區和科技部門的好評。
二是召開了市專利工作座談會。我市大型企業、部分高新企業和各縣區科技局參會,會上對2014年的專利申請、授權指標進行了分解。
2、開展專利行政執法活動
4月22日上午,在市新華書店廣場舉行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銷毀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立文、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曹懷山、馬光明出席活動。共銷毀2.1萬張各類盜版及非法出版的光盤、音像制品,1.95萬冊各類盜版及非法出版的書刊,500多件賭博游戲機及電腦主板。并開展了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執法檢查,共檢查100余種商品,發現格蘭仕高壓鍋專利產品宣傳不規范,當場要求商家撤出相關宣傳標牌。檢查后市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當場向商場負責人宣傳專利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標注方式的規定,要求商家加強專利商品源頭管理,守法經營。
據統計,今年以來,共開展執法行動26次,檢查各類商場30余家,檢查商品3400余件,網站信息2030余條、照片45余幅,專利標記不規范行為整改6件。
3、創新專利資助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申報專利的積極性,創新資助模式,對“市專利資助管理辦法”進行修改。新“辦法”從五月一日后開始施行。修改后的“資助辦法”強化了資金的管理,并對發明專利申請給予更有力的支持,這將有力支持發明專利申請量的提升,為完成今年發明專利申請指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促進大學生積極從事發明創造,專門出臺了促進在校大學生申請專利的優惠政策,對學生的專利申請,由學校報銷費用,匯總后由局專利專項費用支出。
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在上級各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使自己的權力,履行法定職責,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創造良好的科技法制環境,促進全市科技事業健康全面發展。
第四篇
2014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省試點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突出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建設,圍繞五個“一”全面開展科技工作,即緊緊圍繞一條主線,著力營造一個氛圍,堅決高舉一面旗幟,精心打造一個平臺,積極培育一個主體。為加快我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緊圍繞自主創新主線
1、全面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省試點工作動員大會精神,3月31日上午,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市技術創新工程動員大會。會議的召開為我市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開展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
2、編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
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市“十二五”科技創新工作,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積極編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見進行進一步修改。
3、積極組織申報各類國家、省級科技項目
2014年,我市共鑒定科技成果31項,獲國家創新基金項目4個,獲得國家、省資助260萬元;獲國家火炬計劃2項;獲得國家星火計劃項目3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申報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項目15項;申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5項;申報2014年省戰略新興產業化科技攻關計劃項目3項。
4、積極扶持縣區科技工作
積極扶持縣區科技工作,按照科技部審核通過的《毛集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發展規劃》,毛集成功獲批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區;謝家集區成功獲批省級科技特派員試點區。
(二)合力營造自主創新氛圍
1、開展了2014年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工作
根據《市科技進步獎勵條例》,對我市科技成果進行評獎。有46個項目參加了市科技進步獎評審,項目涉及地礦、材料化工、機械電子、醫衛、農業等。經初評、總評,最終確定市2014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5項。
2、組織參加了第四屆皖北產學研對接會
第四屆皖北產學研對接會于2014年6月12日在宿州市舉行。此次對接會,我市組織技術需求120余項,實現對接項目95項。會上,我市組織參展項目二十余項,編印宣傳材料240份,在幫助企業尋求技術合作的同時,有效地宣傳了我市幾年來的產學研對接成果。另外,有15家企業組織人員現場參加了對接洽談活動,現場洽談成功項目10項。產學研對接會的順利召開,將對促進我市產學研合作更好開展,加速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產生積極影響。
3、開展了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日宣傳活動
5月15日上午,“2014年市科技活動周暨科技活動日”啟動儀式在上東錦城廣場隆重舉行。市直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部分中小企業負責人50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科技周期間,我市還開展了科技項目資本對接會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質押貸款等活動。科技活動周的深入開展,將有效推進科技興市戰略的實施,推動全市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4、開展了知識產權宣傳、執法活動
一是4.26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周期間,我局積極會同宣傳部等部門,在新華苑廣場舉行“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賭博游戲機”集中銷毀活動,共200余人參加了活動。現場發放新“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市專利資助管理辦法”、“專利申請須知”等宣傳材料六百余份。
二是開展了‘雷雨’、‘天網’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共檢查藥品、保健品300百余種,其中涉及專利的藥品、保健品十余種、涉嫌假冒專利藥品1種。對涉及專利的藥品,已責成藥店負責人對標注不規范的進行整改,對涉嫌假冒的藥品已經立案查處,沒收假冒的專利藥品。
三是舉辦了全市創新基金項目申報工作會議暨知識產權培訓班。對創新基金項目申報要求和注意事項、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專利的申報等作了詳細的講解。全市近百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管理人員150余人參加了培訓。
5、參加了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
11月2日上午,2014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在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市長曹勇、副市長董眾兵率代表團出席此次盛會并巡視館。本屆對接會上,我市主要展示135MW循環流化床煤的熱電氣焦油多聯產、煤基合成氣制備乙二醇(MEG)、EBZ300型掘進機、3G/4G用光電纜連接組件等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項目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煤化工基地、農業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及高新技術產品。國際低碳工業園項目及萬華電器科技園項目在會上簽約。
(三)高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旗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申報為省級高新區
在我局的積極爭取下,通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5月13日,省政府(皖政秘[2014]161號)已正式批復,同意籌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籌建期間有關政策比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執行。這是我市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推動我市“產學研一體化、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2、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在全市范圍內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強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通過召開培訓會議以及深入企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我市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品28個。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術企業35家,高新技術產品72個。
3、加大了高新區招企引智工作力度
為加快入園項目、產業招商,引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進駐高新區,在做好高新區宣傳的同時,加緊與香港清華同方公司、美國華潤集團等企業聯系,爭取促成項目落戶高新區發展。召開了我市意向入區企業座談會,等一批我市科技創新型企業,已提出申請入駐高新區投資發展的愿望。目前,有關入區項目的條件要求,入區項目在土地取得、投資政策等具體問題正在加緊落實。
(四)精心打造科技創新平臺
1、加快“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
省重大專項“深部強突出煤層瓦斯含量法預測煤與瓦斯突出成套技術”及“煤與瓦斯共采信息管理系統研發”全面啟動,目前正在進展之中。煤層突出危險性鑒定資質申報已經上報國家科技部。
2、加快“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加快了“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淮化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高灰融點煤直接氣化技術研究”項目,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專家認為高灰融點煤直接氣化技術是困擾淮化集團煤化工發展的瓶頸問題,它的解決能為高灰熔點煤的高效潔凈利用探索一條新的技術路線。
3、加快“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筑設計方案按照市規委會意見,建筑頂部設計已優化。作為高新區標志性建筑,項目的土建設計(包括建筑方案、擴初、施工圖設計)、用地范圍內景觀及管線綜合設計、地下人防工程設計等設計工作已展開,在嚴格把握設計質量、完成設計階段任務后,加快開工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
4、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一是生物工程及新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認真按照基地發展工作方案,針對基地企業實際,提高基地企業競爭力。二是積極申報礦用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5、加強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我局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有“省藥用輔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家擬建中心進行了申報。我局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召開了專題工作會議,專題布置了省市級中心建設工作。我市2014年共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6家,使我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作得到穩步推進。
6、成功獲批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通過我局積極努力,我市礦業集團組建的"深部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批準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我省列入此次組建計劃的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建將為提升我市主導產業自主創新水平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7、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順利達標
2014年6月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沿淮地區()麥稻周年平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專題進行田間測產和考評。選擇代表性田塊分別進行了田間取樣測產。高產攻關田、核心區、示范區產量均達到實施方案的指標。
(五)積極培育自主創新主體
1、科學安排了2014年科技計劃項目
按照新修訂的《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2014年共收到申報科技計劃項目343項。經與市農委,市經委等相關部門會商初審后,5月11日在合肥召開了專家評審會,對通過初審的項目進行了評審。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我們及時提出了2014年度市科技計劃項目安排方案,今年市科技計劃項目安排項目53項,安排資金3300萬元。
2、組織開展省創新型企業試點申報認定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精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經企業自愿申報、我市組織推薦、省八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光纖線纜有限公司3家企業被認定為第三批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有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
3、積極申報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項目
按照省創新辦關于組織申報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項目精神,我們及時認真地對合成氣制乙二醇等15個企業項目進行凝煉,并最終確定合成氣制乙二醇、135MW煤電氣焦油多聯產等5個項目上報省科技廳作為我市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項目。由于項目申報工作準備充分,這5個項目均順利通過省科技廳評審,共獲得1050萬元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同時,按照省科技廳的統一部署,我們在今年的年度科技計劃項目中,專題安排了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項目與省項目進行配套支持。
4、完成2009年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工作
在礦業集團、凱盛重工有限公司等7家重點企業積極開展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工作,共申報43個研究開發項目,投入研發費用64799萬元,經省、市主管稅務機關核準的免繳所得稅務額為7795萬元。
5、推薦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項目
按照省廳的要求,我局組織了新光神光纖線纜有限公司的“微型長距離無泄漏通訊電纜組件”等15個項目上報到省科技廳作為我市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推薦項目。
6、開展“十百千”行動計劃
為了更好的服務企業,按照省科技廳統一布置,我局及時組織了我市“十百千”行動的應對措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全省十個重點推進區,礦業集團等5家企業作為百企示范企業,2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千企培育對象。
7、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戰略
進一步加大了專利申請宣傳力度,深入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加強對專利優勢企業的培育,做好各項專利服務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共申請專利1269件,授權專利635件,并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培訓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我市萬泰電子有限公司為“第四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這是我市首家成為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的企業,將為我市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帶來新的起色。
8、國家和省重點新產品計劃
按照國家和省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申報要求,我們組織了十多家企業申報了2014年度國家和省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經過認真的組織和凝練,我市有3個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立項,有7個產品獲得了省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立項,是獲得新產品計劃項目立項最多的一年。
(六)強化機關自身能力建設
1、加強政風效能及黨風廉政建設
認真抓好機關政治思想教育,推進創建學習型機關,外塑科技大形象,內強科技管理素質,深化機關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加強黨風廉政責任制,不斷強化和推進懲防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機關和直屬單位干部隊伍建設。做到科技管理科學、廉潔、高效、有序。
2、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
根據中共市委和市直機關工委要求,市科技局積極響應,扎實推進創先爭優工作,及時召開了全體黨員大會,成立了創先爭優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一了思想,明確了責任,成立了領導分工聯系點,提出了以立足服務,突出三體(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自覺融入自主創新大局,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主題。并在活動中注重做為“四個結合”,一是與推進爭創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相結合;二是與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和深入推進“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黨性教育活動相結合;三是與深入推進機關文明建設、效能建設相結合;四是與學習沈浩同志活動相結合。創先爭優活動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工程建設,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在機關全體黨員中,掀起了創先爭優活動的熱潮。
- 上一篇:教育局標準化實施年活動總結
- 下一篇:法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創新(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