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匯報材料
時間:2022-03-03 02:07:00
導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抓好項目建設,為農業結構調整夯實基礎。
今年以來,我鎮先后實施工農業項目八個:一是投資500萬元的東*鎮淡水養殖園區,對原有魚池進行大面積改建,新打機井10眼,架設高低壓線路2000米,增容200KVA,新增精養設備100臺套,魚池清淤5000畝,清挖排、供水渠10000延長米,動土方50萬立方米,新增淡水養殖面積500畝,使全鎮淡水養殖達到了6000畝,精養面積達到了4500畝;二是投資300萬元的東*鎮2600畝高效農業示范帶建設,已新打機井30眼,安裝地下節水管道2000米,架設高低壓線路3000米,電力增容300KVA;三是投資108萬元的西玉坨村1000畝土地開發項目,新打機井10眼,架設高低壓線路1000米,,電力增容100KVA,挖排水渠5200米,修田間路2000米,凈增耕地1000畝。四是投資70萬元的市級土地整理項目,已新打機井8眼,架設高低壓線路1200米,電力增容100KVA,凈增耕地50畝。五是投資50萬元對服裝廠進行了擴建,新增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服裝加工設備50臺套,增加就業崗位50個。六是投資50萬元對鑫業五金工具廠進行了擴建,使該廠的鋼鍬生產能力由年產80萬把提高到了100萬把。七是投資800萬元興建唐山浪子飼料有限公司,該項目建成后可年產淡水、畜牧養殖用顆粒飼料10000噸,實現利稅120萬元,安排就業80人。八是總投資800萬元,坐落在東玉坨村北青林公路東側集物流、餐飲、服務于一體的唐山臨港貿易有限公司續建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500萬元,一期工程即將投入使用。
(二)抓好土地流轉,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續后勁
為解決土地延包三十年不變的新問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順利開展,我們采取政府出面協調、鎮村干部引導、群眾自愿流轉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引導農民實行土地流轉,使更多的土地向種田能手、特色種養大戶流轉。今年以來全鎮共有440戶,4000畝土地流轉。與此同時,我們還利用部分村進行土地小調整的時機,留出部分機動地,為產業結構調整留足了土地空間,其中許二村通過小調整,不但解決了多年遺留的插花地問題,還留出了307畝地(人均0.5畝),用于發展設施蔬菜,今冬明春將掀起一個棚菜生產的高潮。
(三)充分發揮專業協會作用,為農業結構調整架好橋
我鎮有林果、畜牧水產、科學技術推廣和勞務輸出四個專業協會,吸納會員近500人,為充分發揮各協會的作用,鎮政府在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先后撥付資金6萬元,用于協會建設,保障了協會活動經費。各協會積極為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引線、搭橋。1-9月份,林果協會幫助農民銷售果品1500噸;畜牧水產協會面對畜牧養殖低潮的到來,通過加強服務,調品種,幫助養殖戶走出了低谷,先后為農民推銷生豬30000多頭,推銷淡水產品1800多噸,購進魚苗21萬公斤;科學技術推廣協會,從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入手,先后組織各類培訓班8起,參加培訓的人數達2500人次,先后為農民引進水稻、花生、棉花、紅薯、西瓜、水產品、生豬等名優新特色品種10余個。勞務輸出協會緊緊抓住沿海高速公路建設、曹妃甸港口建設和南堡油田開發的歷史性機遇,積極配合政府開展勞務輸出工作。通過協會有組織的發動、有針對性的外聯、有針對性培訓、建立勞務輸出人員信息檔案、跟蹤服務等措施,使全鎮勞務輸出工作上了一個新檔次,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體能型向智能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季節型向常期型轉變,全鎮勞務輸出人數達到了3000人,其中鎮內轉移1200人。全鎮勞務收入年可達2400萬元,工資性收入已成為我鎮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四)、抓好發展環境建設,為農業結構調整建好平臺
一是加強引導,樹立典型,大力發展設施果菜。為大力發展設施果菜,我鎮利用春季農閑和夏訓的機會組織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到樂亭及本縣李營村參觀學習,許三、東玉坨、西玉坨、閻莊戶等村也分別組織黨員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在大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的同時,掌握了棚菜種植技術,有力推動了棚菜種植業的發展。今年新增果菜大棚50個,其中大棚桃20個,使全鎮果菜大棚達到500個。二是抓好畜牧養殖小區建設。我鎮投資近百萬元,對各村畜牧養殖小區進行了改擴建,在小區內實現了水、電、路“三通”,吸納更多的戶進小區從事規模化生產。到9月底全鎮共建成畜牧養殖小區12個,入小區經營的戶達200余戶,出現了一次性出欄百頭以上的大戶100戶。全鎮生豬存欄3.3萬頭,其中母豬4750頭,出欄生豬8萬頭,雞存欄4.3萬只,出欄17萬只,珍稀皮毛動物現存欄達4萬只,出欄3萬只。三是抓好動物防疫工作。在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豬自繁自養的同時,強力著手抓動物防疫工作,通過發揮防疫員的作用、制定防疫工作責任制和開展經常性白灰、藥物消毒滅源等手段,使我鎮動物防疫率達到了100%,為我鎮生豬養殖奠定了基礎。隨著動物防疫工作開展,我們順利完成了全鎮能繁母豬的補貼發放和保險工作。四是以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依托,大力發揮農村經紀人的外聯作用,先后到石家莊、天津、北京、唐山等地,跑紅薯、西瓜銷售訂單,現已簽訂單24份,訂單銷售可達5000噸。在訂單農業帶動下,西瓜、紅薯種植為我鎮的特色種植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5000畝和8000畝。
一是以“三化”為重點,抓好新農村建設。先后投資270萬元修水泥路面2000延長米,修瀝青路面4000延長米,安裝路燈28盞,修馬路邊溝1500延長米,修建石渣路12000延長米,清理街道62條,拆除違章建筑180余間,綠化植樹1500棵。
二是以解決村民生活環境問題為重點,抓好新農村建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村建設畜牧養殖小區,鼓勵養殖戶建設沼氣池,全鎮新建養殖小區兩個,占地30畝,新建沼氣池80個。
三是以提高全民的素質教育為重點,抓好新農村建設。我鎮聘請縣司法、農林、畜牧、水產、新能源等部門的專業人員為我鎮對農民進行法律法規、道德觀念和科技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期,受教育人數達5000多人次。先后在西玉坨、東玉坨、營守莊、新戶、梁各莊、崔三莊、郝各莊等村建立了圖書室、村民活動中心、購置科技圖書1500余冊、成立民間秧歌隊9個。西玉坨等村還成立了籃球隊、乒乓球隊,經常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活動,還利用周末到唐海縣城及周邊村莊進行比賽,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鎮緊緊圍繞建設經濟社會強縣的大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攬,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使我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著力培植特色專業村。緊緊抓住曹妃甸新區建設、冀東南堡油田開發的歷史性機遇,舉全鎮之力,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大力發展專業生產、無公害生產,培植特色、專業村,把我鎮打造成曹妃甸新區和油田的后方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在現有3個特色村、2個專業村的基礎上,到年底,建成5個特色村、3個專業村。
(二)加強引導、積極扶持許二、許三、東玉坨、西玉坨等村的農民進行養殖及大棚果菜建設,力爭年底建設畜牧養殖小區3個,建設果菜大棚100個。
(三)開展技術培訓,全方位提高農民素質。繼續聘請縣農林、畜牧、水產等部門專家和科技人員來鎮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和專業化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斷提高全鎮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
(四)繼續支持浙江客商葉珠欽投資800萬元,興建唐山浪子飼料有限公司。使其盡早投產,早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以促進我鎮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利用我鎮營守莊鋼廠、西*啤酒廠、麥芽廠等閑置工業用地和東玉坨、西玉坨4000畝荒地進行招商引資。引進大客商,建設大項目,促進我鎮經濟大發展。
(六)繼續抓好文明生態村建設。以道路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對現有文明生態村鞏固和提高,不斷擴大創建成果,并積極謀取新的發展,年內計劃建設沼氣池300個。
(七)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促進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制定《東*鎮鼓勵農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獎勵辦法》和《東*鎮鎮村干部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等長效機制,促進其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展。
- 上一篇:鎮新農村建設匯報材料
- 下一篇:外匯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