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員具體事跡匯報材料
時間:2022-04-14 04:16:22
導語:調解員具體事跡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縣鄉村村主任。2003年擔任村干部,2008年任村調解委員會主任以來,不斷探索新形勢下農村人民調解工作的新方法,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忘我的工作態度,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勤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辦實事,解難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7年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0多件,調處率達100%,成功率達93%,特別是今年調處履行協議達85%,連續7年來無一起群眾性械斗和群體上訪事件,無一起調解被法律和政策所推翻,為排查平息化解矛盾糾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一、勤懇敬業,不畏艱難,實干創新
村屬中心村,位于鄉鎮所在地,全村農業人口共有698戶2937人,12個村民小組,人口多,底子簿,困難群眾比例大,人口關系復雜,民間糾紛不斷,調解工作難上加難,但沒有因困難退縮,通過努力,基本做到了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無群體性上訪事件。
在剛上任村調解主任時,就去調解一起山林權屬糾紛。在走訪了幾個老黨員和知情人后,知曉這并非一起簡單的山林糾紛,而是經過多年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于是認真調查,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第一步,開始調查取證,走訪過去參加分田分山的老干部,弄清事情的原委;第二步,分別通過當事人了解情況分析他們的心理;第三步,分別帶當事人上山看界址,依法依規進行講解;第四步,將雙方當事人組織到一起做工作,反復說理勸導,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鄰里關系和好如初。
通過長期探索,總結出一套調解經驗:一是深挖糾紛的根源,找準毛病,對癥下藥進行調解;二是給雙方當事人釋明法律規定進行調解;三是加強普法教育,教育身邊的人;四是以人為本,換位思考進行調解。通過不斷總結和創新提煉出一套處理復雜問題的方法,帶領大家不斷提升人民調解隊伍的戰斗力。
二、糾紛現場要把“話”說好
說話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做好調解員的根本。到現場受理或調解糾紛是基層調解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在糾紛現場,情況復雜多變,調解員說話一定要大方得體,有理有據,否則給工作帶來難度。
糾紛現場“說話”要防止四類失誤。一是詢問不到位,詢問問題把握不準重點、要點,甚至“東扯葫蘆西扯瓢”,前言不搭后語,自相矛盾,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所在,導致貽誤最佳調解時機。二是口氣不當,有的人說話態度生硬,讓當事人覺得沒有人情味,有的居高臨下,八面威風,令人抱有戒備心理和拘謹心態,出力不討好。三是內容不當,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亂說,否則,很容易造成工作被動,甚至尷尬局面,隨意表態,造成不滿,擴大事態,導致調處陷入僵局。
調解員要提高“說話”水平。首先要敢于說話,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話要說得有力有理,使人信服,應在言語、氣勢上控制現場,穩住局面,抓住矛盾焦點,冷靜分析,切中要害,及時準確反映真實情況,才能理清矛盾的頭緒,語言要適度、得體。
在現場受理處置糾紛時,調解員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克服不良情緒,學會察言觀色,洞悉他人心理。同時調解員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主動多說話,注重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和調技巧,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掌握局面,駕馭工作的能力。
三、動之以情,觸及心靈,化解矛盾于無形
化解矛盾的關鍵是要找到開啟心靈之鎖的鑰匙,糾紛與矛盾首先是有“心結”,要解開當事人的心結,關鍵是要找到“鑰匙”,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去做工作。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百姓眼里,是值得托付的貼心人和代言人。
四、細致入微,消除糾紛,須解鈴人
人民調解工作是一項神圣而平凡的工作,平凡之中蘊藏著細微,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同時人民調解必須講求公正、公道。采取以理服人,以柔克剛的策略進行調解。如調解陷入僵局,換用其他方式,做到調解工作好似春雨,潤物無聲,將矛盾化解于無形。
五、重視普法,創新方法,防調結合促和諧
“預防勝于治療”,為了減少矛盾糾紛,他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將普法教育納入議事日程,對全村村民進行普法教育,逐漸走出了一條加強普法、防調結合的新路子。
能為百姓解決矛盾糾紛,我覺得人生有價值。多年調解工作的艱辛與付出,換來的是一方平安、祥和,家庭和和睦、鄰里團結、安居樂業、和諧發展。為此,我愿付出精力、心血和智慧,竭力化解矛盾糾紛。
- 上一篇:農技綜合站工作總結
- 下一篇:企業成本管理與建筑施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