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履職匯報材料

時間:2022-04-17 03:05:46

導語:教育工作履職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工作履職匯報材料

2014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鄉堅持“科教興鄉”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形成了“重教、興教、支教、樂教”的良好氛圍,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育投入不斷增加,教育環境全面優化,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依法教育深入人心,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育結構調整有序推進,教育資源配備日趨合理,課程改革初見成效,教育質量逐年上升,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逐步構建,各級各類教育正朝均衡、協調、持續的良好方向發展。現將我鄉各項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二化一提升”(農村教育城鎮化、基礎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品位)的總體發展思路,突出重點,依法行政,努力推進全鄉教育工作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績

(一)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鄉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我鄉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優先發展教育。首先是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定》。其次出臺了《鄉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性文件,將教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規劃當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1.堅持鄉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議教”制度。

今年2月、8月,兩次召開議教會,專題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決教育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如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中心小學幼兒園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原民辦教師上訪、閑置教育資產處置問題等。

2.扎實推行鄉級領導聯系學校制度。

鄉黨委、政府明確規定,每位鄉領導聯系一所學校,經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線,圍繞教育工作的難點、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發現和解決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

3.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為教育營造優良環境。

2014年,為加大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的力度,鄉黨委、政府、鄉綜治委分別于4月、9月兩次召開有多家相關部門參與的協調會議,對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專項治理。使校周邊環境有了明顯改善。4月與9月,由鄉政府牽頭,教育局配合衛生局對全鄉中小學食品安全衛生工作進行了全面督察。

4.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改革的新路子,全力促進教育公平。

鄉黨委、鄉政府認真落實新“義務教育法”精神,嚴格實行依法治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我鄉教育十二五規劃,每三年改造一所薄弱學校,2012-2014改造中心小學已超出預期目標,2012-2015改造流源小學也卓見成效。

(二)依法保障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依法保證教育投入,是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教育投入,說到底是一種戰略性投入。基于這一認識,鄉黨委、鄉政府面對地方財政吃緊的巨大壓力,堅持提高“兩個比例”、實現“三個增長”的決心不動搖,做到教育經費計劃單列,全鄉統籌,有力地促進了全鄉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1.堅持財政撥款主渠道,不斷增加教育投入。2014年,全鄉本級財政總收入2085萬元,比上年增長4%,預算內教育財政撥款22萬元,占財政總支出5.3%,比上年增長4.03%.教育經費無克扣、擠占、挪用、截留現象。教育經費的逐年增長與落實,不僅保證了教師工資的按月足額發放,而且有效地保障了整個教育的正常運行。

2.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普九”是一個動態過程,應隨著人口等社會因素的變化不斷采取新的保障措施。為此,我們在調整小學布局的過程中,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成立全鄉小學布局調整領導小組,加強宏觀管理,負責制定、審查布局的調整方案,做好布點工作。二是集中財力辦好寄宿制學校,切實解決好遠道學生上學就讀的實際困難。三是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盡量把全鄉的教育教學資源集中起來,更好地發揮作用。今年,鄉黨委和政府為了給全鄉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好地教育環境,根據本鄉實際情況,經過與縣教育體育局協商,在得到縣人民政府批復后,決定在中學興建九年一貫制學校。這樣一來,我鄉又可以進一步將中心小學及中學的教育資源有效地整合,在讓更多地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資源的同時,提高了辦學效益,為全鄉基礎教育的平穩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認真做好國家的民生資金的發放工作,切實減輕困難家庭的經濟壓力。一是成立鄉助學基金,每年從助學基金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為貧困學生解決學習所需的一些費用。二是認真落實黨和國家對農村貧困生“兩免一補”政策,2014年秋季全鄉免教科書人數637人,生活補助117人,金額達65250元。以上措施既有效地實現了中小學校的“控輟”,又用真摯的愛心消除了貧困生的心理壓力。

4.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優化教育環境。在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情況下,鄉黨委、鄉政府在保障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學校和排危工作的同時,從未放松過對全鄉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一是積極實施村小及教學點的標準化建設。今年我鄉一共投入近六十萬元對、流源、長田和張家四所小學進行校舍改造興建。二是積極實施美麗校園建設工作。目前已投入資金萬元,學校容貌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三是積極完善中心小學的辦學條件。中心小學先后投入近10萬元,進行了校園籃球場建設,新裝了空調等。

(三)全面統籌、協調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整體水平

鄉黨委、鄉政府緊緊圍繞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全面統籌,協調發展,較快地提升了全鄉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

1.“普九”成果繼續得到鞏固提高。為切實解決好初中生的輟學問題,鄉黨委、鄉政府采取了兩個過硬舉措:一是落實鄉、村和學校“控流保學”雙線責任制;二是建立輟學生家訪制度,凡有學生輟學后,學校必須及時進行家訪,摸清學生輟學的原因;迅速開展勸返工作,確保輟學生復學。將學生流失率納入學校和校長的年終考評,凡輟學率高于國家規定指標的學校不得評先,校長不得評優。為解決貧困學生入學難問題,我們對他們進行親情關愛行動,如“捐資助學”、“奉獻愛心”等主題活動,不讓一個特困生輟學。

2.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鄉黨委、鄉政府在深入調研,認真總結試點校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自2014年暑期開始,就在全鄉中小學內部全面實行了“兩制”(教師選崗聘用制、績酬掛鉤制)改革,并收到了顯著成效。一是教育人事管理權真正“歸位”。中小學校長均由縣教育行政部門聘任,并簽訂聘用合同,頒發聘書。鄉內的人事變動完全由學校自行調整,今年,鄉中心小學在不斷摸索的基礎上,大膽實行“學校教師雙向選崗”活動,先由教師選學校,再由校長代表學校選擇教師,真正做到了按需設崗、平等競爭、擇優聘任、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升能降。二是教師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在鄉財政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確保了教師相關待遇的落實,全鄉教師養老、醫療、失業、住房保險率達到100%,從根本上解除了教師的后顧之憂。兌現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津補貼年均30000元。兌現了邊遠山區教師補助每人210至360元。與此同時,鄉黨委、政府明確規定各級各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教師收取任何費用。教師“安教”、“樂教”已蔚成風氣。

3.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通過各類專項培訓(學歷、普通話、信息技術、新課程、繼續教育、省培、國培)、嚴格執行責任目標管理、優化培訓基地建設等三項舉措,使廣大教師的知識不斷更新,現代教育技術技能不斷得到增強。迄今為止,全鄉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100%;小學教師大專學歷率、初中教師本科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80%和76.9%。中小學繼續教育培訓中,小學、初中教師完成率分別達到100%;信息技術培訓完成率達100%,普通話合格率達100%;初中、完小校長持證上崗率達100%。教師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不僅為全鄉基礎教育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師資支持,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全鄉教育穩步發展的后勁。

4.學校內部管理得到加強。一是新課程改革全面推廣,素質教育全面鋪開。今年我鄉各校全面開展了“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中心小學不斷能夠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之外,還圍繞新教師培訓、教學改革競賽、與縣實驗小學結隊三個主題共開展教學活動18次。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各校還積極實施“素質教育1+1”以及“三化”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濃厚校園的文化氛圍。通過抓實音、體、美等科目的開設及學生興趣小組的建設,力爭讓每位學生掌握一項藝術特長和一項體育特長。二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初見成效,安全工作開展有條不紊。俗話說:好習慣成就大未來。今年,鄉中心小學通過開展“星級學生”評選、文明班級評比、文明寢室評比及文明餐桌評比等活動的開展,在學生中樹立了典型,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全校各校還堅持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一年來,全鄉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盡管我們作了許多工作,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教育先進鄉鎮相比,甚感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學校網點布局調整的進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已完成了整體規劃,但是后續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強。

2.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雖然全鄉各校在教育教學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教育教學質量離領導的期盼和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

3.教師隊伍狀況不容樂觀。一是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呈現老齡化趨勢,造成農村小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缺失,直接影響未來一代的全面素質提高和健康成長;二是優秀骨干教師容易流失,由于待遇等原因,使得極少數優秀骨干教師“身在曹營心在漢”。即使一時未能跳槽,其情緒也不穩定。極少數教師職業道德下降,缺乏敬業精神。

發展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關系到社會的民生大事和祖國未來。我鄉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鄉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努力,推動我鄉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