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25 02:02:00

導語:農民工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個人事跡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是*華日服裝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今天,當我站在這個講臺上,心情無比激動,作為一個外省市來*務工的農民工,作為一個新*人,特別是作為一名受表彰的勞動模范,我要感謝*,是*的大發展給予我們成長的廣闊天地,是*人民給予我們熱情的關懷,在這里,我要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在*工作已有十多年,我的親身感受告訴我:*,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巨大的變化,給了我們農民工成長的機會;*海納百川的胸懷,也使我們農民工有了“第二個家”。同時,我的經歷也告訴我,農民工兄弟姐妹們,如果要在*健康地成長、發展,就要自覺地融入這個城市,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加倍努力,奮發有為,在前進的路上,踏出堅實的每一步,去實現美好的理想。

我出生在江蘇睢寧農村,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家境十分困難。1995年,我輟學到*打工。有幸的是,我進入了中日合資企業——*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做了一名縫紉工。當時,廠里的縫紉設備有很多型號,組成了出口日本的高檔西褲加工流水線,并有很多道工序。有一天,我在想,如果我把所有工序上的操作都學會了,再通過技術改進,這樣不就能既提高工效,又能減輕農民工姐妹的工作強度嗎。

抱著這種想法,我開始偷偷學藝,利用午飯和下班時間,摸索本崗位和其它崗位上的操作。由于沒有同行指教,好幾次,針都從我的指縫間穿過,但疼痛和鮮血沒有使我退縮。經過三年的努力,我的操作技藝有很大進展,還成為技術骨干。在學習技術同時,我還堅持學習文化知識。有一件事對我刺激很深。我報名參加自學高中的那天,一位學生嘲笑我:鄉下人也來擠什么熱鬧。我聽后十分氣憤,暗暗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爭氣,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農民工也能學好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懷著為農民工姐妹們爭氣的心態,我開始了刻苦自學。我規定自己,不管工作多累多苦,每天兩小時的學習時間雷打不動。我住的宿舍,有8個姐妹,怕影響她們的休息,我買來臺燈,躲在床上看書。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我都始終堅持學習;雙休日我把自己關在宿舍里,一門心思地讀書。

1997年春天,我參加自學考前夕,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哭著對我說,父親生病開刀,讓我速回。我心急如焚,眼淚刷的流了下來,但我還是安慰母親,我說,考完就回家。我拿出自己全部的2000元積蓄,還向同事借了3000元,第二天一早就把錢寄回了老家。在匯款時,我眼含淚水,心里默默地說,父親啊,請你諒解女兒的“不孝”。考試一結束,我就匆匆趕回老家,還好父親的手術很成功,看著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我暗暗下定決心:爸爸,女兒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績報答你的養育之恩。我終于如愿以償,以每門課程80分以上的成績,自學高中畢業。

1998年,公司選派優秀員工到日本培訓三年,我也入選了。但是,我很猶豫:我日語一句都不會講,到了那里能適應嗎?但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吸引了我,不服輸的性格使我鼓足了勇氣。到了日本,我立刻投入到“頭腦風暴”中,不分晝夜地學習,我的口袋里塞滿了紙、筆、詞典等學習用品,逢人就問。三個月后,我闖過了語言關。在學習管理時,我再次碰到了對我“刺激”很大的一件事:一次,我關照一名日本員工,該用幾號線縫制西褲,但這位員工拿錯了線,還把責任推到我的身上。當時,雖沒有人責備我,但所有的眼光都帶著鄙夷。我沒有多說什么,帶頭把半成品拆了,全部重做。事后,我贏得了日本員工的尊重。學習三年,我獲得了日方頒發的管理獎狀、電腦推板獎,優秀研修生獎等。當時,一位日方的副社長看中了我的技術和能力,想用高薪把我留下來,但我婉言謝絕了。也許有人要問,當時我在國內月收入是多少?我可以坦然回答,只有1000多元,直到今天,我當上了車間副領班,也就2000多元。那么,我為什么要回國?道理很簡單:我深愛著哺育我成長的祖國,深愛著日新月異的*,深愛著我的企業,更深愛著與我同甘共苦的農民工姐妹們。金錢,可以換來舒適的生活,但無法換來尊嚴,更無法換來我對祖國的那種情感。

回國后,我擔任了流水線領班,又成為團支部書記。有一次,一位日本專家在巡檢時,發現正在縫制的西褲馬王帶不符合“規定”,雖然只有一公分的偏差,但這位日本專家大叫著“不準出廠”。我趕過去了解情況后,知道是日本本部生產部臨時改變了尺寸,因此,我趕緊給日本本部打電話,通過我了解的情況如實向他們反映,并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日語與他們溝通,得到日本專家的理解,日本專家為此向我們鞠躬道歉。我通過這件事鼓勵我們的農民工姐妹們: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須好好學習,掌握溝通的本領,據理力爭,以理服人,成為具有高素質的員工。

為了實現減輕農民工姐妹們的工作強度,使工序標準化的理想,我根據在日本所學之長,與科技人員一起,不斷試驗,研發了80套標準工序和2800秒出成品的分秒法,這一成果,不僅使公司每年出口服裝達到100萬件,提高了工效,更為可喜的是,技術創新使每個操作工分工明確,企業實現了計件制,我的農民工姐妹們的收入也提高了20%。

在實踐過程中,我深深地懂得:農民工要自覺融入城市文明,成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中的一員,僅靠一個人、幾個人的力量,那是有限的,要讓社會認可認同,就必須提高整個農民工群體的技術和技能水平,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為此,我在企業建議開設了輔導班,把自己的所學之長,無私地傳授給農民工姐妹們。有一次在傳授“縫線法”的過程中,有一個女工,我手把手不厭其煩地教了她20多遍,她終于掌握了。我以此鼓勵大家,只要認真學習,努力學習,再難的技能也能學會的。我分管的生產流水線二班在2006年被評為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在幫助姐妹們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提高自己,我參加了大專夜校學習,研究時裝的流行趨勢,幫助公司推出了環保型服裝,我設計的流暢型西褲推向市場后,一下子使公司的銷售額增加了30%。

近年來,*對農民工日益重視和關心,在企業領導和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不久前,我被推選為普陀區政協委員,還擔任了公司工會女工委員會主任。為此,我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還在企業提出建議、并推出了“維權熱線”。今天,我從一名普通的縫紉工,成長為一名擁有先進技術的生產者、管理者;從一名打工的農民妹,成長為一名“新*人”。我堅信,只要我們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農民工也一定能成為*工人階級的光榮一員。我要說,*,是農民工成長、成才的新天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