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稅務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

時間:2022-04-29 06:03:00

導語:做一名合格的稅務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一名合格的稅務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

一名合格的稅務工作者應具備條件

提到合格的稅務干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但如何能夠達到這一理想境地呢?我想從九個方面談一談。即工作上要認真、業務上要鉆研、行為上要約束、處事上要禮貌、組織上要服從、同志間要團結、為人上要誠信、生活上要節制、事業上要奉獻,誰真正做到了這“九要”,誰一定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稅務干部,誰在事業上就一定有一個好的發展。

一是工作上要認真

作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不能拖延,更不能偷懶、耍滑,得過且過,應盡好自己的責任,要努力干到讓別人很難挑出毛病的份上。這些年來,我觀察、體會到,一個人要想在一個單位立得住,有發展,受人尊重,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讓大家公認他是一個主動進取,腳踏實地,認真干事的人。工作從形式上說是給單位干的,實際上是給自己干呢,同志們想一想,是不是這個理。但是,我們有些同志,明知是這個理,就是認真不起來,甚至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說他不愛崗吧,崗位還是自己選的;說他不敬業吧,還拿自己的工作挺當回事;說他不知足吧,在“三知”教育中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可就是工作上不去。如對管轄的稅源狀況說不清,對稅務執法程序道不明,納稅人咨詢一問三不知,加強稅收征管從何談起?我們有個別同志,出工不出力,什么征管質量,地稅榮譽,好象與他沾不著邊,還有個別同志,工作拖拉,推諉扯皮,當天的工作當天不做,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更有甚者,上級在工作上管緊了一點,個人得不到實惠了,就覺得干得沒勁,積極性就沒了,甚至消極怠工,這樣的同志,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稅務干部。一個人,一旦在工作上,形成做事偷懶耍滑不負責任,不認真的習慣,這個人的品格就出現了問題,那么他就會在一切事上都不忠實起來。做事不認真的人就是拿自己的品格開玩笑的人,拿自己的前途當兒戲的人。為什么有些人一生一事無成,原因就在于此。他們辦事總是讓人不放心,總是要讓人來給他們檢查補漏。試想,哪個當領導的愿意把這樣的人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呢?一個人一旦形成這種不良的習慣,改起來就會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情。習慣構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就是財富,就是人生仕途中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在這里,我首先要強調的是愛崗敬業問題。愛崗敬業是個老聲常談的問題,是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為什么有些人就是做不到呢?我想就是世界觀的問題,是看問題,想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問題,是一個是否能用健康心理去對待環境的問題,我們提出開展“知恩、知足、知責”教育,就是要解決好這一問題,但事實證明,對工作都不認真的人,對局里搞的活動就更不認真,所以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希望這些同志為了自己,趕快認真起來,重溫一下“三知”教育的內容,培養健康的心理,用寬闊的胸懷投身到工作之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其次,我還要強調工作的主動性問題,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在世界上很暢銷的書叫《至加西亞的信》,在這本書里對這個問題闡述得非常精辟,“世界會給你以厚報,既有金錢又有榮譽,只要你具備這樣一種品質,那就是主動。”什么是主動?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他,他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差一點的,就是別人告訴他一次,他就能去做,再差一點的,就是別人告訴他兩次,才會去做,更差的,就是在形勢所迫時,才能把事情做好,最等而下之的,就是即使有人追著他,告訴他怎么樣做,并且盯著他做,他也不會把事情做好。為什么現在又設“兩辦督查室”,又設督查督辦崗位,就是這種人還真的不少,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屬于哪一種人,真心希望我們全體同仁都能克服惰性心理,成為那種不用別人告訴或者只告訴一次,就能把工作出色完成的人。我的老師講的一句話我至今不忘,他說;“做事不認真、不主動,不負責的人,都是職業道德或多或少有問題的人,都是不會有大出息的人。這種人不管是什么社會,也不管在什么單位,都是被人瞧不起,不受歡迎的”.

二是業務上要鉆研

要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時一刻不放松業務學習,并且要做到學有專長,成為某一方面的骨干或“尖子”稅務工作沒有太深的學問,但是,你要真正做到業務精通也并非易事,尤其是隨著加入WTO,稅收政策變化比較大,稅收科技加管理的深入,如果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新技能的掌握,新問題的研究,就象我這樣的老稅務,也感覺要落伍了。因此,無論年齡大的,年齡小的,無論從事稅收工作時間長的,時間短的,只要你不想退休,就都有個學習問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的一些老稅務業務很通,現在電腦一普及,有的連帳都不會查了。我想,每個人對你從事的業務,不僅要知道怎么干,而且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干。同時,還要知道與其相關的業務怎么處理。學業務要有一種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精神。可是我們有些同志不是這樣,對業務不求甚解,你要問他為什么這么干,他就說:“不知道,領導讓我這么干的。”若要問他其他崗位的,就更不知道了。在管理部門干了很長時間,業戶問辦稅務登記有哪些手續,在檢查部門干了很長時間,問到企業查帳需要哪些程序,回答不上來的恐怕大有人在。我相信,誰當領導都不會重用這樣的人的。我在看一期電視講座時有位教授講學習時談的很好,我很贊同,他說;“業務要學好,必須有戒:一戒懶惰。人都有惰性,我說戒懶與戒毒差不多,知易行難。許多人本可成大才,就是”懶惰“二字使他與成功無緣。去掉懶病,心想事成,不妨一試。二戒虛榮。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怕丟臉面,不懂不問,不懂裝懂,這是學業務之大敵。尤其是新同志,更要注意這個問題。不會不為恥,不懂就要問,幾天弄懂一個問題,幾年下來你就厲害了。恐怕一些從事稅收工作多年的人也比不上你了。我想,不能要求每個干部對稅收業務都全面精通,但你起碼要在某一方面業務上真正搞懂搞通,最好是要有過人之處,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是”權威“、”專家“.有些話琢磨起來很有道理。如:”一招鮮,吃遍天“”學個手藝養口家“.現在這些話聽不到了,因為本事大的,本事小的,大家所得到的幾乎一樣,有些人小學沒畢業,日子過得一樣很好,直到現在還能聽到有的人還說,”共產黨還能不給飯吃,還能餓死人“,”你還敢讓我們下崗不成“.這種體制,這種社會環境,不知使多少可有一技之長的人進入了平庸無能之輩的行列,這不能不叫人心痛。至今,我們一些同志的腦子還是沒有轉過彎來,追著他學他都不學,我們提倡以考促學,他很反感,局里組織計算機培訓,找種種借口不參加,對局里組織的學習不滿意,不應該啊!培訓是一項福利,是培養你職業生存能力的一種福利,不能再糊涂啦,大家要知道,我們目前面臨的這個社會正在急劇地發生著變化,越富有的人越富有,越貧困的人越貧困。市場經濟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的規律,誰都別想躲過去。沒有本事沒有專長的人,生存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我們一旦離開了目前的崗位,我們會干什么?是能當會計師還是能做個軟件設計師?我們沒有別的本事,只能收點稅。所以,我們要多學幾手生存技能,要在業務上有專長,這樣才能贏得同事們的尊重,領導的重視,才能處處吃得開。前幾年稽查局組織全員參加注冊經濟師、稅務師考試就很有眼光。單凱軍同志對計算機的研究也很說明問題。要記住馬克思的一句話:”不學無術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在一個業務部門離開鉆研業務談進取,那是一句空話。你想有所作為嗎?那你就熱愛你的崗位,靜下心來學業務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是行為上要約束

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堅決執行國家公務員條例,決不違背約定俗成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所謂約束,就是限制自己不超出規定范圍。年輕人大都不喜歡約束,向往自由。實際上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德國思想家歌德說:“一個人只要宣稱自己是受約束的,他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法國學家孟德斯鳩有句名言“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許的一切事情的權力。”社會本來就是由法律、法令、規定、制度、規范等編織而成的一個大籠子,它罩住了每個人,你所要的自由,只能在限定的這個空間內去尋求,你如果要在這個“籠子”之外干點什么,那么肯定會自找倒霉。所以,我們要養成自我約束的良好行為習慣。

國有國法,局有局規。作為一名公民來講,必須學法、懂法、守法。作為一名稅務人員來講,還要嚴格執行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十五不準”和相關的規章制度。如省局的“八條禁令”,各項稅收征管制度等等。一些剛參加稅務工作的同志可能感到稅務局的規章制度太多,可是同志們要知道,我們是代表國家在執法,我們的工作責任重大,每個崗位都有一定的權利,都是倍受社會關注的。而幾年來在我系統出現的違法違紀問題,說明了什么,一些是制度不嚴造成的,一些是制度執行不到位造成的,使多少干部一念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對社會、對家庭,對本人造成的損害還小嗎?小處不約束,釀成大患悔之晚矣。所以我們主張防微杜漸、警鐘長鳴。還有一個受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約束的問題,大家也不能忽視。許多不成文的規定,比成文規定還厲害,特別是青年人要留心觀察,否則,就會吃苦頭。如,年輕人要學會尊重年長的人,說話要同自己的身份相適合。很多老同志,雖然學歷不高,但經驗較多,敬業精神很強,要虛心和他們學習,千萬不要有瞧不起他們的表現。我在長春讀書時有一位同學,是我們班長,在長春某稅務局工作,有點才華,七個不配八個不服,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也瞧不起他單位的領導。在不同的場合提起領導便說:“他這種人,我先教他三年他也不行。”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不見得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其結局好的也不多。就是我這位同學,現在面臨著選崗都很難的處境。且不說領導如何,起碼他自己的進步受到了影響。

四是處事上要禮貌

要養成尊重納稅人的良好習慣,設身處地替納稅人著想,換位思考,真心實意地為納稅人服務。我們稅收工作正面臨著從“監督打擊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優質服務是做好各項稅收工作的前提,是化解征納矛盾的法寶,而優質服務的基礎就是禮貌、文明。但有些同志口上喊要優質服務,實際卻不知從哪下手。那你就從禮貌入手。其實,禮貌即道德。對人無禮,不單單是一種惡劣性格的表現,而是多種惡習的集中外露。真正有禮貌的人(不是外界強迫的),都是涵養極高的人。因此,我們講禮貌,必須從個人的涵養方面抓起,具體講,大家要養成“一種習慣”,培養“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即尊重人的習慣。不學會尊重人,什么文明服務,禮貌服務,統統都是假話。許多人與納稅人爭吵,遭納稅人舉報,大都是因對納稅人不尊重引起的。這里就要談到轉變觀念的問題。隨著世界的變化,經濟的發展,我們不能再有稅老大,執法者高高在上的思想了。隨著新《征管法》的實施,納稅人的權利與地位與我們是對等的。我們是為他們盡義務而服務的,我們服務不好,納稅人就有權拒絕我們,那就是我們的失職。平時,我們說向納稅人致敬,怎樣致敬,就是要你尊敬人就可以了,可我們有多少同志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呢?我們不要求把納稅人當做上帝看待,那是虛無縹緲的事,你能真正把納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朋友就行了。那么怎么才叫尊重人?首先,要做到著裝整潔,談吐文雅,舉止大方,待人親切。可能有些同志注重內心而不在意外表,但是,我們與人接觸,人家第一眼見到的是你的外表,聽到的是談吐,而不是內心,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人家從心里就對你有些抵觸,表現在工作上的配合就有了隔閡。所以我們要抓著裝風紀,要抓使用文明用語。尤其是窗口單位,要樹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意識,搞好首問責任制,落實好一站式辦公,真正使納稅人在離開地稅局時,心里充滿理解。尊重人的人,是善解人意的;是想別人的事比想自己的事還周全的人,我們必須做到怎么方便納稅人,我們就怎么做(只要不違法)。

“一種能力”即容忍的能力,當納稅人因某事怪罪過來,而責任又不在于你,能不生氣,不爭吵,即使納稅人無故加之,也能照樣保持冷靜,不動肝火(做到這樣的忍耐,功夫算到家了),前幾年章冬華處理一個體司機酒后鬧事事件,效果就非常之好。對別人的過錯原諒,自己即使有理也要讓三分,決不能理直了,就氣壯。要讓人能上得來,下得去,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忍”字頭上一把刀,容忍,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凡人都有自尊心和臉面,而忍讓、遷就,并非弱者的行為,而是一種很深的人生修養。人有了涵養,禮貌才有了根基。這正象有人講的,文明禮貌的舉止是內在德性的外在表現。

禮貌不僅僅是對納稅人,包括對待同事及一切環境下的處事為人。

五是組織上要服從

組織上要服從,也就是要服從領導,這個領導,不單單指局長,而是凡是能有權指揮、引導你工作的人都是你的領導。對來自上級的決定、指令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并且要形成習慣,即使不理解的也要認真的去執行。管理學上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叫做服從的原則,即:下級對上級的命令必須服從,下級沒有權力判斷上級指令的對錯,上級的對錯只能由上級來裁定。決不能因為自己認為上級的指令不正確不合理,就不去執行。(當然不包括明顯違法違規的命令)我們現在好多問題,就是出在這上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務員基本素質差,做為下級缺乏對管理層和領導者的尊重。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一種人權。我不贊同,即使在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中,等級也是非常分明的,在工作上,下級服從上級是一點都不能含糊的。因為他們深知,一個組織,缺少秩序,其后果是災難性的。我們常常聽到有的人說,我這人沒有大毛病,就是有點抗上,與領導關系處不太好。而他們講這些話時都有幾分自豪感,并不是在檢討自己。對這樣的人我總是有些納悶,你為什么非要這樣做呢?一是不利于工作,二是你本人能因此得到什么嗎?還有一些人總是懷疑這懷疑那,懷疑領導與自己過不去,整自己,我想,做為領導者,誰也不愿意整自己的部下,如果領導者將自己的部下整個啥也不是,他也撿不到什么,他也會被人恥笑,恥笑他的無能,所以不要猜疑,不要自己主動跟領導樹對立面。還有那么一些人私下經常對領導評頭論足,發泄個人的一些不滿情緒,甚至說一些損人不利己的話,我對這些同事真是不理解。領導再不好,目前組織上不是安排他給你當領導了嗎?你不為領導考慮,你也該為這個集體考慮啊。事實上貶低領導,并抬高不了你自己,恰恰反映出你這個人素質不怎么樣。在國外的企業中,僅憑這一點就會辭掉你的。因為,這些人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會影響很多人,久而久之就會在我們生活的這個集體里產生一種不好的風氣。對單位、集體的損害無法估量。我并不是說領導的過錯你不能議論,也不能提出不同意見,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地點。組織上要服從,也有一個尊重領導的問題,尊重領導是因為他在那個位置上,服從領導是因為他手有組織賦予他的職權。領導是法人或受法人之托,他的行為是一種組織行為。不尊重,不服從領導,對抗破壞的就是我們全局的整套管理指揮系統。任何一個正規的單位,都有一條從最高管理層出發,途經各個管理層次,一直貫穿到最基層的權力線,管理學上稱為“指揮鏈”.如果在這個鏈條上,有一節出問題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做為我們局機關科室,各位分局、科長都是這個鏈條的關鍵環節。

六是同事間要團結

同事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結怨,不能仇視,要通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使我們這個集體出現一種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幫助的良好氛圍。一個單位或部門同事之間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彼此之間你爭我奪,勾心斗角,就會把這個單位和部門搞垮,爭斗的雙方無論誰勝誰負都不會得到好的結果。我也在不少的集體中工作過。我最留戀的還是在原稅務局征管科時的工作環境。當時的同事把我們這個集體稱為“第二家庭”.大家八小時之內,互相間象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一樣,善待自己的同事,甚至在家庭中的苦惱,到單位一傾述,都會煙消云散,都能帶著一份美好心情回到家中,感染家人。我總是想,天底下那么多的人,單單我們湊到一起工作,這本身就是一種緣份,沒有必要把關系搞得那么緊張。在這個世上,沒有毛病的人是找不到的,沒有優點的人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同事相處要多看長處,少看缺陷。有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很好,誰都不如自己,在他眼里沒有能看得上的人。有一句話叫“好人眼里好人多”是非常有哲理的。我這么認為,當你感到張不好、李不好的時候,你首先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出了問題,多觀察一下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平時,你可能覺不出來,到了關鍵時刻,人們就會把你推到一邊去。我在學習西方管理學過程中看到這么一個結論:即使在西方競爭非常充分的情況下,有90%被解雇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在才能上不勝任本職工作,而是因為缺乏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其中道理是很深刻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拿自己來試驗。人的本事有大小,本事大的不能輕視本事小的,要記住,看輕一個人,是你為自己制造一個敵人的開始。本事大,但人不能大,你的本事再大,別人不買你的帳,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古語講:“矜物之人,無大士焉。矜者,細之屬也”.其意是,驕傲是渺小的表現。許多有才能的人失敗,或者說成不了氣候,多是因為驕傲放蕩的態度去輕視,甚至欺凌他人所造成的。所以,同事之間應少較勁,少爭辯,爭辯最易傷感情,誰也沒有必須服氣哪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什么事情你可以談觀點,但不要強迫人家認同或接受。當發現同事的毛病和問題,要善意地提出批評,并注意時間、地點、方式、方法,讓人家看到你是在關心他。當同事做出成績,要鼓勵,贊許他,與他分享成功的歡樂,而不能不屑一顧,甚至嫉妒。特別是當你與同事在升遷、功名之事上有了利害沖突時,一定要心平氣和,把這類事看得平淡一些,決不能有“打不著鹿也不讓鹿吃草”的惡念。事實上,你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升遷功名之事,就會落到你的頭上,世界上的事有時就是這么怪,如果你去費盡心機的追求它,你會發現它在逃避你,當你不刻意追求它的時候,它卻會悄悄地來到你的身旁。多年的社會實踐我總結出這么個規律,“團結出干部、團結出人才”.在這里,我還要講一講在一個單位應樹立好的風氣,用正風壓住邪風的問題。這就要從單位內部人與人的交往談起。我認為,做為一個有上進心的人應該結交那些想事業、干事業、關心集體的人。這些人有志氣、有追求,生活得很充實,他會使你無形之中受到感染,自己不知不覺地奮發向上。不要結交那些胸無大志、碌碌無為,而又怨天怨地、牢騷滿腹的人,否則,就會使你意志消沉,不求上進;要結交那些為人正派,光明磊落,通情達理的人。不要結交那些好琢磨人,愛搗鼓事,整天議論張長李短,看上去好象挺“正統”、挺“正義”的人,否則,你的品質就會被大打折扣,時間一長,就很難說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要結交那些善于發現你的長處,一有成績就會鼓勵你的同事。不要結交那些經常向你潑冷水,對你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對,看上去好象是關心你,愛護你,實際是在削弱你的熱情,破壞你進取心的人。否則,你身上酣睡的巨大潛能(每個人都有)就不可能發揮出來,一輩子大事不成;要結交那些善于發現你的毛病,敢于批評你的同事。不要結交那些只會說順耳的話,好聽的話,即使你出了過錯,還在為你找借口,打掩護的人,否則會使你形成一種厭惡被人批評的心理,成為一個庸俗之人;要結交那些善于在你自認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后,能幫你從自身找原因,以求你心里平衡的人。不要結交那些專為你打抱不平,火上澆油的人。如:提拔了別人,沒提拔你,你覺得不公平,這時在你面前會出現兩種人,一種人可能對你說幾句同情的話,但主要會指出你的不足,講明組織上不提拔你是有一定道理的,幫你分析今后你應該怎么去努力。一種人是向你一面倒,“不提拔你是不對的,不提拔誰也不應該不提拔你。”聽上去他比你還來氣。我分析過,這類人中心態也不一,有的是:“貓哭耗子假慈悲”,實際是在幸災樂禍;有的是“看熱鬧不怕亂子大”,他心里本來就有氣(覺得自己也應該提拔),想把你當槍使,給他自己出出氣。我發現,這種人一般只是在你面前講講而已,多數在同事尤其是在領導面前閉口不談,個別人談也是輕描淡寫,更有甚者講反話。人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由于缺乏理性,很難分辯出好壞來。后一種人往往被當作自己的好人。我勸大家最好不要結交這樣的“好人”,他的所作所為,除了把事情復雜化了以外,根本無助于你痛苦的消除和問題的解決,很可能把你推到一條險路上,就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還會將一個單位的風氣搞壞。

七是為人要誠信

對上級,對同事,對納稅人,坦誠相待,不說大話,不說謊話,凡說出口的話,承諾的事,就要對其負責,即使遇到麻煩,也不能輕易失言失信。“人無信而不立”,“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也就沒有生命了”,“禍莫大于無信”.這些話足以說明“誠信”二字對個人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的人都是一些誠實的人,老實的人。

現在有一種現象,一些人喜歡誠實的人,而自己又不愿做誠實人(嘴上還是喜歡做的),覺得做實在的人、老實人吃虧,有的甚至把憨厚老實同沒本事歸到了一起,他們以耍小聰明,“玩”人為快事。我覺得誰也不是傻子,誰也不比誰笨。如果說有差別的話,也不過有的腦子反映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你“玩”人家,一時人家沒反映過來,可能睡一覺就回過味來了。有可能這次被你耍了,可下次搞不好就認識你是什么人了。正象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說的:“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清朝有一名大臣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想憑智術在天下有所作為的人,根本沒有想到世界上并沒有愚人”.一個人只能被人信任一次,不管是誰一旦被發現他不老實,說假話,即便他原先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很崇高,要想再恢復到過去的樣子也很不容易。我覺得,真正聰明人是那些老實人,是那些讓人看上去有點傻的人。這些人說了什么,別人都會信以為真,真正的傻人是那些過于心計,精明過份的人。這些人所得到的,就是別人與他相處之前先設防,即使說了真話也沒人相信。而這些人十有八九是沒有好結局的。唯有老實人才能一生平安,經得起事實和時間的檢驗。我們現在要營造誠信納稅的氛圍,要創誠信機關,那么就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為人要誠信,做事要誠信。為地稅形象增輝,為自身成長奠定堅實牢固的根基。

八是生活上要節制

不貪求金錢,不貪求權力,不貪求享樂,不該得到的給也不要,一身正氣做人,廉潔奉公處事,保持一種高尚的人格。生活上要節制,就是指要節制私欲。老子倡導“少私寡欲”,后人視他為禁欲主義者,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少私”并不是“無私”.“寡欲”也并非“無欲”.而是希望人們在欲望的滿足上把握適“度”的原則。這個“度”,我理解就是你能將它把握在社會、他人認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有個成語叫“無欲則剛”若叫“少欲則剛”則更合情合理了。

“私欲”,上至高官,下至平民,幾乎人人都有,而且,私欲是從低至高,由小到大,梯次上升的。節制私欲,是一件很難的事。自從社會出現貨幣之后,人們對金錢的占有欲,可以說是眾欲之首,尤其是當今社會,人們對金錢的追求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不喜歡錢的人除外還沒有發現第二人。但是,錢是不是越多越好?是不是錢越多,幸福就越多?有一段話我想能對此做出最好的回答。“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小人之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它告誡人們錢不是萬能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就是一定得拿自己該得的錢,不該得的錢被你拿了,你的心永遠得不到安寧,那么這個錢給帶來的后果就是得不償失。生活上要節制,是我們控制金錢占有欲的前提。遲志強有首歌唱到:“錢哪,你是殺人不見血的刀”,我們周圍的例子還少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這個集體里當然沒有出現這樣的例子,但有一些現象不應不引起我們的警覺。有的利用手中的報停權、調整定額權、查處權搞點吃、拿、卡、要。有的為納稅人辦點事,不給好處心里不平衡。到企業辦事到飯時沒留吃飯就覺沒面子。這是一種危險的兆頭。且不說你這么做有損地稅形象,要緊的是把你的人格丟了。有些人請你吃飯,送你錢物,是出于無奈,他并不是情愿的,時常是前邊送給你,后邊又罵你,辦不成事還要告你。還有些人給你好處,是想利用你,為他謀取更多的好處,你能做到嗎?人,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有些同志,因為吃了人家的,花了人家的,不得不讓人家牽著鼻子走,尊嚴沒有了,人格沒有了。盡管我們三令五申“說情就是違紀”,可還是要硬添著臉為人說情辦事,活得太沒勁了。

九是事業上要奉獻

尊重自己的單位,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家,耐得住寂寞,吃得起勞苦,把比別人多奉獻一點,看成是一種幸福,一種收獲。有位學者曾說過:“以索取為目的的人生是不光彩的人生。人來到這個世上,應該想到給別人帶來什么,留下什么”.所以從古到今,人們崇尚“奉獻”精神,把奉獻看成是人生最高的品格,把給別人帶來快樂的那種快樂視為自己真正的快樂。

我上述講的,有的人可能不理解,認為前講這些還有人信,現在講這些純是唱高調。事實上,講這些是我看了一本書受到的啟發,就是《多棱鏡下看美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作者遇到一名美國紐約的一家經營不景氣的電腦公司的員工,到外地出差經常自己掏腰包,當作者問他為什么呢?他說最近公司有困難,做為員工我們能分擔一點是一點,我們這里的員工都這樣,這是一個雇員起碼應具備的素質。由此我想到我們有些企業職工,一聽說企業要破產,首先想到的是趕緊把自己的工資要出來。其實,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做的比美國人還要好,我看過一個資料,日本人的一個行業工會做過一次調查,80%的人把自己供職的公司,看得比自己的家庭還重要,一旦選定,就把它做為終生依靠,萬般忠誠,當公司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就會把“拼搏”、“抗爭”等字句寫在白帶子上,寫在頭上,拼命的工作,與公司共渡難關。相比之下,我們做得怎樣呢?有個別人吃里扒外,即不愿離開這個單位,又不肯多做工作。還想多得多拿,少一分都不行。時常罵罵咧咧,甚至還罵到單位外面去。我想,你既然選擇了這個單位,你就要培養對它的忠誠感,這本身也是對你自己的尊重。這里講的奉獻,并不是不考慮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不要求大家忘我的工作。而是能做到于公于私均有益的奉獻。能做到以下三點就可以了:其一,坐得住,靜得下,不浮躁,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有些工作伸縮性很大,少出力也不易被人察覺。如,領導讓你寫一篇關于個體定額管理狀況的調查報告,你可以讓他基本滿意、滿意、很滿意,這三種效果,你所付出的肯定不一樣。我們對待每項工作,都應使出全部的力量。其二,份內份外的工作不能分得太清楚,能多干就多干,能多干工作,證明你有這個能力。“能者多勞”嗎,所以多干工作的人不要覺得冤屈,這是領導的信任,給你提供了更多的鍛練機會,有的人想干還干不上呢。如果不想干,也很簡單,領導問你什么,你就回答不知道,領導讓你干的你也別干好,有這么幾回,領導肯定不再找你了,但你能得到什么呢?其三,不單是干好本職工作和領導交辦的事項,還能多想幾步,多干一些。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張三和李四同為一家公司的職員,一天,總經理派張三到集市上看有賣什么的?張三馬上去了集市,回來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總經理問他:“一車大約多少斤?”張三立即又返回去。一會回來說,車上有40多袋土豆,每袋約20斤。“多少錢一斤呢?”總經理又問,張三又要跑回去,但被總經理一把拉住了,“張三,請休息一會吧。看看李四是怎么做的”,他派人把李四叫來,對他說:“李四,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賣什么的”?不一會功夫,李四回來了,他向總經理匯報說,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40多袋,共800多斤,價格適中,質量很好,并帶回幾個讓總經理過目。這位農民下午還要拉一車西紅柿上市,據說價格還可以,他準備下午再和這個農民聯系一下。我想,這個總經理喜歡和重用的肯定是李四而不是張三。原因就是李四比張三在領導要求之外,多想了幾步,多做了一些。有些人成功的秘訣也就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要學李四,在創四型機關的今天,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把上級交辦的工作做好,而要在此之外,多發現和思考一些問題,要大膽地嘗試創新一些東西,即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個人才華的展示。有的同志多干點工作就覺得吃虧了,還把一些忘我工作的人看成是“腦袋進水了”,這就大錯特錯了。真正“腦袋進水了”的人,是那些不肯干工作,不肯吃虧的人。有些人很“精明”,兩只眼睛只盯住好處,盡想著占便宜。一點額外工作都不想做,一點虧都不吃,到頭來又得到了什么呢?鄭板橋曾告誡世人,“吃虧是福”.在這個問題上,講得最明白不過的是劉少奇同志,即在中被作為他一大罪狀的那句話“吃小虧,占大便宜”.我理解的意思是,你一心去考慮大家利益,為大家吃虧奉獻,你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擁護,進而給你政治上,經濟上以回報,后者的便宜,遠遠地要大于前者吃的虧。

以上是我近一時期以來通過反思,通過查找有關資料,通過閱讀宋有才局長關于“如何做好領導者”一文,對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稅務工作者總結出的一點個人看法,目的不是讓大家在我當局長時應該怎樣做,而是為大家今后的人生仕途上去如何做當個參謀。觀點不一定正確,希望同志們在以后的討論中給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