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0 04:46:00
導語:農業局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落實到各項工作實際中去。科學發展觀對農業的指導意義:一是促進理念的轉變,突破傳統農業的思維,用工業的理念來抓農業,把現代科技、現代管理、現代設備注入到農業生產過程,實現農產品的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二是指導實踐,在農村經營制度的完善的實踐中,要讓農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最大限度地獲得土地提供給農民的收入;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要讓農民依托區域資源,發展最有保障和支撐作用的優勢產業;在新型農民構建的實踐中,要多渠道、多層次地培訓農民,既要培訓農業技術,讓農民當好農民,又要培訓非農業技術,轉移輸出農民,讓農民不當農民。三是規范行動,要以科學發展觀來規范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優勢產業布局、農技推廣應用、新型農民培訓、科技進村入戶、產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要貫穿科學發展觀。四是創新機制,重點是要創新農業的投入機制,整合農業項目,圍繞產業實施項目,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入住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一、xx農業的現狀
截止到20*年底,全區種植業占地面積116.6萬畝,其中糧食占地75萬畝,播種面積14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12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2.5億斤。蔬菜占地23.84萬畝,播種面積49.6萬畝,總產28億斤。先后獲得農業部頒發的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等稱號。
二、xx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名牌產品少,產品特色不夠明顯。品種結構不夠優化,品牌效應較弱,缺乏能夠代表我區蔬菜的名牌產品,影響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規模特色作用的發揮。
2、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因宣傳、推廣、管理力度不足,基地環境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后,按標準化生產的意識不強,不能嚴格執行標準,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
3、設施農業規模小,水平低。全區溫室、大棚面積9.38萬畝,占菜田總面積的39%,造成蔬菜生產整體效益水平較低,缺少一批能夠展示“京津鮮菜園”水平又能帶動蔬菜生產發展的高標準示范區。
4、產業化水平偏低,組織化程度不高。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型龍頭企業少,不能帶動更多的農民進入產業鏈;產、供、銷三方面監管和聯結機制還不夠強,組織化程度低,作用發揮的不充分。
三、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措施
##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要著力發展沿海都市型的現代農業,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靠近東北亞地區依托##港獨特的地理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加快發展生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尤其是出口創匯農業提升農業產業水平,融入世界農業之中;發揮大城市人才、科技、資金、市場的優勢,適應城市居民不同需求,不斷拓展農業空間、拓展農業功能,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走集約、節約、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滿足經濟社會的多種需要;發揮城市工業,服務業發展快速,經濟能力強的優勢,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方針。加快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的步伐,又快又好地發展現代農業。橫向上大力發展農業新興產業,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縱向上進一步調優農業結構,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形成真正的效益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xx區,作為##的農業大區,要把發展都市型、效益型農業作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發展綠色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立足服務城市、富裕農民,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創新科技服務體制,把xx建成京津之間的鮮菜園,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長抓不懈。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要明確和落實糧食發展目標,強化扶持政策,抓緊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加快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財力增強相協調,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
(二)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搞好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引導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建設向優勢產區聚集。推進蔬菜、花卉等園藝產品集約化、設施化生產,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支持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力度。
(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著眼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科技創新,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盡快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優良品種。適應農業規模化、精準化、設施化等要求,加快開發多功能、智能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重點在田間作業、設施栽培、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環節取得新進展。推進農業信息服務技術發展,重點開發信息采集、精準作業和管理信息、農村遠程數字化和可視化、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對公益性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農業科研項目、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培育農業科技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連片推進,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提高耕地質量,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搞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支持農用工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
(五)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提高人員素質。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制度,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減免運銷環節收費,長期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加快
- 上一篇:安監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縣)
- 下一篇:組織部長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