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8 05:21:00

導語: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為了扎扎實實推進*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平臺建設管理和運行機制的新思路,*月*日至*月*日*科技情報研究所組織調研小組,通過聽取匯報、集中座談、實地考察等形式,對*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建設現狀與成效

*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自20*年12月開通運行以來,以公益性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為全區科技界和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了快捷、高效、優質的文獻信息服務,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初步滿足了各類用戶對科技文獻信息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效果,在*的科技創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平臺推廣初顯成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截至20*年10月底,*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累計訪問量達9.23萬人次,平臺累計訪問量比7月底增長了7000人次,全文文獻累計下載42.5萬頁;提供聯機公共目錄查詢7.68萬次;開展原文傳遞服務8429篇;技術標準文獻原文推送147篇;提供科技經濟信息78.6萬條,在全國、全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目前,*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已成為各情報所提供高效科技服務的重要載體,對于全面提升情報所科技服務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自平臺開通運行以來,區情報所、各市情報所借助*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豐富的資源,為許多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了科技查新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技術創新服務、政府科技立項咨詢服務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尤其在各市的科技立項咨詢服務中發揮了科技情報“耳目、尖兵、參謀”作用,促使不少項目得到了立項支持,以高效的服務爭取到各級領導對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二)統一檢索系統升級及門戶網站改版喜獲成功

改版后的文獻平臺門戶網站,匯聚了各項服務功能,除了為用戶提供網絡化、數字化、虛擬化“一站式”的統一服務窗口外,還新增了代查代借、原文推送、信息定制等個性化的服務功能,突出了人性化,操作性更強,實現了網上資源需求與網下資源提供的互動。改版后的網站一經向社會推出,為*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用戶們一致反映,改版后的網站比以前更好,頁面設計更加簡潔,欄目設置更加合理,服務功能更加齊全,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三)加強領導,建立完善了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區情報所、各市情報所高度重視平臺的建設工作,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由情報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網絡部、文獻館、檢索查新部等部門直接抓,切實加強對*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的領導,根據平臺建設協議書,明確了責任和分工,初步形成“區情報所—市情報所—縣區科技管理與服務部門”的項目聯動機制。已在全區14個地級市以及南寧、桂林、柳州、北海4個高新區建立了區域服務節點,各節點與*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網絡平臺鏈接,進行網絡協同管理和服務。目前,各市節點服務大廳的建設施工及裝修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進一步完善了平臺的硬件設施,相應配備了電腦、網絡服務器等辦公設備,預計到明年初各市節點服務大廳建設將全部完工。

(四)平臺的培訓與推廣工作扎實有效

區情報所、各市情報所,根據各地用戶的實際,采取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分別深入到各市企業、高新區,積極開展文獻服務平臺培訓,突出重點,注重效果,不斷擴大培訓面,大力發展文獻平臺會員。自八月份來,先后在南寧市、北海市、桂林市舉辦了6場文獻平臺應用培訓班,共培訓1000人次左右。通過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和靈活的培訓方法,使培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使用戶較好地掌握了平臺的操作技能,擴大了*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的社會知名度和幅射面,推動了*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的普及應用。

(五)科技文獻資源建設穩步推進

信息資源是文獻平臺建設的核心內容。通過科技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推進,科技文獻資源得到豐富和充實,目前整個資源體系擁有科技文獻超過6000萬篇,全文超過2200萬篇,通過物理整合和邏輯整合方式可提供服務的數據庫及相關信息資源已超過50個。外文科技文獻方面,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南寧服務站得到進一步整合,可提供1萬多種外文期刊文摘檢索,可滿足國內外文需求的60%以上。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各市情報所根據平臺節點建設合作協議,結合當地的產業特點和需求,正著手建立產業專題文獻和特色文獻資源,例如:北海市海洋資源特色數據庫,崇左市錳業數據庫、欽州臨海工業企業數據庫、桂林市醫藥企業數據庫、柳州汽車配件數據庫等。

二、存在問題

(一)、平臺的軟硬件系統亟待改造

平臺網絡速度仍然較慢,登錄*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門戶網站延時太長,網絡運行環境需進一步優化。資源體系也不夠完善,專業信息收錄不夠豐富,企業所需的相關行業網站信息缺乏。部分市、縣科技情報所在科技文獻資源的基礎設施、硬件條件和隊伍建設顯得比較落后。

(二)、平臺運行管理模式需進一步完善

因平臺建設尚處起步階段,基礎較單薄,建設、運行、管理體制仍不夠完善。如平臺建設過程中目標考核操作性不強,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尚不健全,平臺運行管理模式需進一步完善,后臺客戶服務工作還有待加強,文獻的資源代查代借和原文傳遞不夠及時等這些問題,各市情報所和用戶反映較大。

(三)、平臺宣傳推廣力度不夠

總的來說,社會各界對*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夠,理解不深,文獻平臺在*的知名度有待提高。文獻平臺的使用培訓還有待加強,許多用戶對*科技文獻與服務平臺統一檢索系統使用還不夠熟練。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可持續的財政投入機制

*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作為政府推動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初創階段,特別是在市場機制作用發揮尚不充分、企業創新主體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條件下,政府有必要保持連續和穩定的支持,加大財政支持*科技文獻與服務平臺的力度,保障足夠的平臺建設費用。

(二)加強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保障建設

政策法規是資源共享的基礎和保障,制度先行是*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健康發展的根本。要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平臺共享機制,帶動區域科技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協調發展。研究建立品牌戰略機制、會員制服務機制、有償服務與公益服務相結合的持續發展營利機制,建立健全平臺的服務體系。

(三)建立平臺運行服務的績效評價體系

采取激勵制度先行,逐步完善平臺運行服務績效考核制度,把面向社會提供服務作為運行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規范平臺的信息匯交工作,為各市節點服務進行評估提供量化依據,定期組織用戶進行優秀節點服務的評比活動,對服務優秀的節點進行獎勵。通過制定科學的平臺評價指標體系和規范的績效評價制度,形成內部自律與社會監督相互促進的評價模式。

(四)加大文獻平臺的宣傳和營銷力度。

充分利用網站、新聞會、專場推廣會、講座、現場演示會、培訓班、發放彩頁等形式,大力宣傳*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的功能、優勢及服務理念,提高社會各界對公共資源的共享和使用意識。平臺服務的宣傳推廣活動可聘請專業的團隊開展,明年科技活動周要籌劃一場文獻平臺推介會,利用大屏幕高亮度投影,滾動播出宣傳片,發放宣傳畫冊和紀念品,同時安排精彩的歌舞表演為推介會增添了亮點。另外,還通過舉辦專場音樂會、運動會等文娛形式加大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