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01 02:47:00

導語:農機局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局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報告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調研,我對加快農機合作社建設、提升農機服務組織化水平有以下思考:

近年來隨著全區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群眾對發展現代農業和使用現代農業機械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自20*年國家實行農機補貼以來,在補貼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全區農民購買、使用農機具的熱情逐年高漲,五年間全區使用國家和本市農機補貼資金1643萬元,年均遞增23.5%,20*年6月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首批100個農機化示范區之一。今年全區使用國家和本市農機補貼資金620萬元。五年的農機購置補貼,共補貼農機具2553臺套,極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全區農機化裝備水平。目前全區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860臺,與之配套的農機具4290臺套,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1*.3萬千瓦,百畝耕地擁有機械動力達到77.6千瓦。如何把這些機械有序地組織好、利用好,使其更有組織、更快捷地服務于農業生產,對此我們和區農機局一起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我們認為,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是這種民間服務組織整合農機資源、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有效形式。

一、農機服務組織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目前全區農機服務組織大致分兩個形式:

一是以戶為主體的服務組織:①一般農機戶:是*指擁有1-2臺拖拉機及相應配套的農機具,農機固定資產在15萬元以下,能夠在滿足自有農田作業需求的基礎上,為周圍農民提供農機作業服務。他們大多以提供單項作業服務為主,目前全區有一般農機戶99*個,這些農機戶擁有的農機是占全區總量的78.2%。②農機大戶:是從一般農機戶發展起來的專門從事農機作業服務的經營個體,他們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通過購買多種農業機械,雇傭專業技術人員,專門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耕、耙、播、收、運輸等農機作業服務,其農機固定資產在15萬元以上,目前我區共有這樣的農機大戶125戶,這些農機大戶擁有的農機具占全區總量的15.6%。

二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全區目前共有7個,分為兩種類型:①農機戶入股合營型:這類合作社以農機大戶為主,吸納多個農機專業戶以勞力、技術、資金和農業機械等入股而形成。他們是學兵農機專業合作社、維春農機專業合作社、遠拓農機專業合作社、孝聯農機專業合作社、鳳田農機專業合作社。如大良鎮學兵農機專業合作社,以農機大戶唐學兵為龍頭,聯合周邊四個村的農機戶,以農機具入股組建的股份制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農機固定資產達到232萬元,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4臺,聯合收割機10臺,秸稈還田機15臺,播種機10臺,旋耕機12臺,激光平地機1臺,“三夏”、“三秋”雇傭15名機手進行作業,年作業面積可達到2萬畝以上,主要為周邊鄉鎮提供糧食生產一條龍作業服務,年純收入28萬元。②村戶聯合型,是由村委會牽頭,依托村集體原有服務隊,將全體村民組織起來成立的股份制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其中村集體以農機具、資金、房產等入股,村民以土地或自有農機具入股而形成。這種形式發揮了集體與個人兩方面的積極性,有利于形成土地規模經營促進區域化種植的實現,同時通過為村民在耕、種、收等幾個主要環節上提供服務,增強了集體服務功能,改善了干群關系。如石各莊鎮敖南村的德民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統一管理,將全村326戶農民吸收為社員,實現了全村4000多畝土地作物品種的機械化作業統一管理。

這些農機服務組織活躍于田間地頭,形成了農戶生產經營離不開的一個群體,他們的服務既得到了農戶的認可,又是新技術的使用者、傳播者,成為推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一是緩解了勞動力轉移后的農業生產后顧之憂。隨著全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和城區二三產業轉移,這就對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提出了新問題。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的開展擴大了我區農民使用農業機械進行作業的范圍,使他們能夠用較少的費用、時間和精力打理所承包的土地,有效解決了勞動力轉移與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矛盾。

二是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推動了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夏玉米免耕覆蓋精量播種技術、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技術、棉花生產機械化技術、激光平地技術等,使先進農業技術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玉米收獲機從無到有,近兩年迅速增加,目前玉米收獲機保有量155臺,玉米機收水平達到25%,夏玉米免耕覆蓋精量播種57.2萬畝,機械化水平達95%,全區保護性耕作面積達25萬畝,占糧耕地面積的40%。

三是擴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帶動了農機流通和銷售、農機維修和配件供應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同時通過組織開展農機跨區作業,農機戶也取得較好的經濟收入。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及其他農機服務組織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幾年我區各類農機服務組織蓬勃發展,但總體來看,還處于軟低層次,滯后了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其突出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區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中,個體經營的農機戶較多,處于一種松散自發的狀態,且多數農機具嚴重老化,難以按照農機化作業標準完成服務,這就造成了在作業過程中,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業的標準化生產難以實現。

二是作業服務領域有限。目前由于經營規模偏小,全區農機作業服務的領域仍局限在糧食作業的機械化生產上,缺乏向其他農作物生產上的擴展。根據20*年的抽樣調查,100個農機戶中,均為小麥和玉米的機耕、機播、機收等生產環節的服務,缺少向產后加工環節的延伸,而且大多數農機戶只能開展單項作業服務。

三是運營管理水平還不高。由于我區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隊伍中的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真正懂經營,有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較少,且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力度不足,因此,導致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組織管理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較低,經營效益難以提高。

三、幾點建議

提升全區農機化服務的組織水平,是農民的需求,是新農村建設的需求,而提升服務的組織化程度,從體制上、機制上改變農業服務小而散服務能力不高的關鍵是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年7月國家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我們要依法推動和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加快發展。

1、要把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納入到全區新農村建設內容中,各級領導要重視,鄉鎮政府有人抓,職能部門加強指導。

2、要切實幫助農機專業合作社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一是區財政要配套資金,加大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其購買和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高裝備水平,特別是要在農民亟需的設施農業機械方面,提高補貼比例。二是有關部門要開展農民購機小額貸款、貼息等業務,幫助農機專業合作社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三是要在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用地上給予支持。

3、要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定各項作業標準,加大技術培訓力度,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依標作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