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系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31 10:42:00

導語:公共管理系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系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按照學院黨委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我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為了搞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把握我院及我系發展的現狀,找準制約發展的瓶頸,尋求快速發展的突破口,進一步謀劃和理清發展思路,做到有的放矢,校黨支部積極行動,由黨支部書記倪文棟同志牽頭、公共管理系直屬黨支部成員及科室主要負責人組成專題調研小組,認真制定調研方案,確定調研內容和課題,圍繞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教學管理創新、學校管理制度和體系完善等主題,于2009年4月10日至4月24日在全院進行了學生人文素質調查,于2009年4月22日對長沙市民政學院進行了調研及交流活動。

一.我院學生人文素質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素質教育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浪潮沖擊下,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弱化也是不爭的事實。曾經輝煌顯赫的人文教育有意無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許多有識之士發出了“人不見了”的感嘆。高等教育的這種異化現象雖然不是中國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質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國當代大學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長此以往,將直接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

2009年4月10日至4月24日,由我公共管理系主辦,學生會、團委、各系部學生會協辦的,關于“我院學生人文素質”的問卷調查活動在全校順利開展。

本次調查活動受到我院學生處、團委以及各系部領導的熱切關注和大力支持,歷時兩個星期,覆蓋我院四個系部,共發放問卷300份。

本次調查活動的宗旨是:了解我院學生的人文素質情況,反映其學習和生活要求,為我院相關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和方針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進而促進我院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為構建文明、和諧的物院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樣本構成:

*

分析結論:

1.從學院學生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了解(1-5題)來分析

從基本數據來看:學院同學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表示認同,但是對人文素質含義的理解不夠,有很多同學無法區分人文素質教育與中學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我們很多大學生對祖國的優秀文化傳統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嚴重影響了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加上新中國成立后,高等教育體制照搬前蘇聯的一套,將文科與理科,文科與工科分離,重點發展的院系一律取消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系,致使我國大陸沒有一所學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這種狀況已大有改觀,但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消除。因此,在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的時候,應當重視對人文素質內涵的宣講,讓同學們了解人文素質,更清楚如何加強自身的人文素質。

2.從學院學生目前的人文素質程度以及對自己的認知(6-15題)來分析

從基本數據來看:我院同學是有理想,有目標,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有遠大的理想,也有意識的在學習和生活中鍛煉自己,他們不封閉于學院之內,積極的通過各種渠道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對于未來的生活有自己的計劃,但是在人文素質方面普遍自我感覺較弱,現代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給現代人帶來了巨大的物質享受和自由,導致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僅僅關注物質生活,物質享受,用西方學者的話說,現代人被“物化”了,落入了商品拜物主義的泥潭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引進,中國人民借助于科學技術的力量,擺脫了貧困,走向了富裕,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科學觀念,科學技術至上的觀念占據了主流,人們沉緬于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巨大物質利益和享受之中,忽視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精神與物質的協調發展,人文精神的培養被逐漸冷落。事實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人文教育重新受到高度重視,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注意汲取教訓,避免多走彎路。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意識的泛化容易誘發人們的拜金主義,唯利是圖,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負面效應的猛烈沖擊,導致了人文素質的弱化。

3.從學生對于未來人文素質提高的期望和意見(16-25題)來分析

同許們對與人文素質教育,更傾向于實踐性質的活動,以及各種專題的講座,不滿足于舊式的課堂教育,課本宣讀,他們需要更能引起他們興趣,更實際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弱化,有高等教育自身的失誤,但又不能完全歸責于高等教育自身,與我國基礎教育長期以來是應試教育,忽視了素質教育的現狀有關。我國中學階段文理分科,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大學預備生。要求短短數年的大學教育將他們培養成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是不切實際的。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及高考制度的改革,我國的基礎教育正處在嬗變過程當中。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很多地方素質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實處。我國的中小學教育要完全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還有待時日。我院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中出現了急躁、浮躁,甚至盲目的現象,有些專業不顧實際大幅增加人文必修課和選修課,只注重人文知識的傳授,而不注意人文精神的培養。必須看到,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弱化,有著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和現實背景,并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起作用的過程,必須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這一問題上,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實踐中必然會欲速則不達,造成有害的后果。

二.*現代物流學院公共管理系直屬黨支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查報告

一.人員:*

二.調研內容:了解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相關問題、公共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問題、學生學風建設和學生管理方面的有關問題,進一步改變觀念、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為我系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的大討論做準備。

三.調研開展情況

1、調研時限:調研于4月22日下午2:00至5:00期間進行。

2、調研范圍:長沙市民政學院文法系,長沙市民政學院商務英語、體育、文秘實訓中心

3、調研組織:成立了由倪文棟書記牽頭、支部成員及科室主要負責人組成專題調研小組,認真研究調研內容,制定調研方案,安排調研活動日程并開展具體工作。

4、調研方式:采取召開座談會和走訪學生代表、進入實訓室觀看即時操作相結合的辦法

四.形成的共識及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1.我系的師資水平雖然在近幾年得到了提高,但教師的教學藝術尤其是對新教育理念、新課程的領悟與操作水平與長沙市民政學院的教師們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不能滿足日益快速發展的教育形勢和人才需求的需要。

2.我系近年來較高的教學質量取決于適當的發展機遇,取決于上級的正確決策,取決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取決于辛苦的管理、團結的精神、師生的實干。追求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核心,但追求教學質量并不等于旁置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更要質量,要更全面的、綜合的質量。要落實“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德育、體育、藝術等大型活動的開展及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對于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一定要放到“所有專業教學的基礎”這樣一個高度上來,堅決杜絕公共課程邊緣化的趨勢。

3.學校的基礎建設及教學設施設備等硬件已達到了較高標準。但現有的教學設備還遠不能適應學校的規模和發展,如學校已經建成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但是數量太少,商務英語、體育、文秘等實訓室的建設更是迫在眉睫。

4.對于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月考核制度如何體現正規化、人性化、科學化;對于學生才與德、知與能等綜合評價如何有效進行是本次學習實踐活動中應著手研究解決的問題。

五.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1.觀念意識落后。由于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的思想觀念,對一些干部的影響比較深,工作中缺乏創新精神。個別教職員工還是習慣于用過去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抓發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全體教職員工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和答案,這需要我們從思想觀念方面不斷適應,從實踐鍛煉方面不斷努力,才能切實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而這種適應和努力都需要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要想在短時間內全面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是不現實的。

2.客觀條件限制。如硬件建設、電腦配置、擴建實訓中心等等,都是學校單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經驗積累不足。我院由于布局調整,規模迅速擴大,它的建設和發展尚在初級階段,如學院整體管理、后勤管理、師生工作學習制度與行為評價等等,都有待于在實踐中建立健全,并不斷完善。

4.制度機制方面的因素。科學發展具體到學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難在主觀上得到一致的認同。對于學院來說,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學的規章制度和評價標準。目前,評價學院各部門、各環節及全體教職員工推進科學發展的成效機制還并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完備并增強針對性和操作性。

六.解決現有問題的基本思路

1.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是單純的理論宣傳,這次活動重在理論聯系實踐,指導實踐,重點要在實效上下功夫。要通過實踐活動,使大家的思路更清晰,使各項工作更好地上一個新的臺階,能讓群眾看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實效、有變化、有成果。

2.要引導全體教職員工增強大局意識,增強責任意識,把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學校科學發展作為自己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推進科學發展過程作為為廣大教職工謀利益的過程。

3.在辦學條件上,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大力搞好硬件建設;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不斷創新改革思路,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有目的的與一兩所市內外名校建立聯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校際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在學校管理、師資研訓、教育教學研究諸方面利用領導、師生互訪開闊眼界,進行探索、交流與合作,并爭取最佳效益。

4.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自覺樹立并落實到學院改革和發展當中。要更新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規劃的方向性。首先是認真分析實際情況,明確發展方向。要立足現實,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圍繞工作核心,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其次規范發展手段,進一步提高規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可行性,以規范辦學行為、管理行為、教學行為、服務行為為方向,切實提升學校各項管理中的運行效率,推及內涵建設,進一步提高遠近期發展規劃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努力推進學院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了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學會要有意識的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學校發展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分析。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新的領導集體對中國建設客觀規律認識的升華。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以何種觀念統領將關系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穩定,關系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決策。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