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通知
時間:2022-11-04 05:45:00
導語: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通知》(浙政辦發〔2008〕18號)要求,現就我市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主線,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緊緊圍繞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的目標,充分發揮光溫水資源、科技研發與推廣、生產經營機制等方面優勢,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和主產區為重點,按照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綜合配套的要求,集約項目,集成技術,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機制,通過示范帶動,推進糧食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
二、目標任務
在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全市重點建設1個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縣區、10個示范鄉鎮、50個示范方和1000戶示范戶。凡是水稻面積1萬畝以上的鄉鎮,都要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市、縣區和鄉鎮都要建立優質高產示范方;水稻面積100畝以上的村,要選擇2戶以上種糧技術較好的農戶作為高產示范戶,指導其應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并通過示范戶的“傳、幫、帶”,擴大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幾年的努力,到2010年,力爭使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示范縣區水稻單產比創建前三年(2005—2007年,下同)平均單產增長5%以上,示范鄉鎮水稻單產比前三年平均單產增長8%以上;全市單季晚稻平均畝產超550公斤。
三、主要內容
(一)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充分利用標準農田及糧食生產能力調查成果,研究制定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特別是對新建標準農田,要采取工程和農藝相結合措施進行培肥改良,確保在五年內達到一等田的地力標準。進一步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成機耕作業道、水利排灌、農用電網等基礎配套齊全,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治澇標準10年一遇,抗旱能力70天以上,地下水位控制在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深度,農業機械作業方便的標準農田。
(二)加大良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糧食單產。各地要根據省定主導品種目錄,結合當地實際,科學選定主導品種,并將推廣主導品種與水稻良種補貼、水稻優質高產萬村示范活動等相掛鉤,加強政策引導,促進主導品種推廣應用。到2010年,力爭主導品種播種面積占水稻播種面積的70%以上。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集成、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推進糧食標準化生產。水稻重點推廣直播(免耕直播)、強化栽培、單季晚稻“五改”、稻鴨共育、測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
(三)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認真落實農機購置和作業補貼政策,進一步優化農機存量結構,引導農民應用農機作業。大力支持發展農機服務組織,鼓勵其開展機械化作業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按照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要求,以機械插秧技術為重點,大力推廣水稻機械化技術。到2010年,力爭全市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70%以上。
(四)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機制,提高種糧效益。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引導土地使用權有序流轉,大力扶持發展種糧大戶,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力爭今年全市水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50萬畝。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土地使用權流出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大力扶持發展糧食生產(植保)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鼓勵其為農戶提供糧食生產全程或作業環節服務,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鼓勵種糧大戶為周邊農戶提供代育、代耕、代種、代管、代收、代售等服務,鼓勵糧食加工經營企業、產銷服務組織與種糧大戶建立產銷關系,大力發展訂單生產,提高糧食生產專業化、產業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糧食高產創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有效途徑,對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行分級負責,以縣區、鄉鎮為主。市政府建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加強指導和督促檢查。各級都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明確創建目標任務和措施,確定示范區,全面落實農技推廣責任制度,落實政策措施,村級要落實好高產示范戶。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成效將作為評選糧食先進縣區、鄉鎮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管理和指導。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行項目責任制。要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中心、專家組和農技人員的作用,整合科技推廣力量。要結合農技推廣責任制度的全面實施,由鄉鎮責任農技員分片包干負責,進村入戶到田,切實搞好技術指導服務。要加強對農技人員、種糧大戶、高產示范戶的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糧食高產技術。在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實防止出現產量虛報等行為。如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的,要給予通報批評,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要及時總結、提煉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成效和技術經驗,并通過新聞媒體、“浙江農民信箱”等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科學種糧,營造重視糧食生產的良好氛圍。特別是要在糧食生產的各個關鍵階段,組織當地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參觀考察各類示范方、示范戶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擴大示范效應,促進糧食生產。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整合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沃土工程”、優勢農產品新品種推廣、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新型農民培訓、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等項目,重點向糧食高產示范區傾斜。各地要安排財政專項投入,重點支持開展良種示范、技術培訓、協作攻關、專家指導、現場觀摩、測產驗收、組織宣傳、機制研究等工作,同時設立高產創建獎勵資金,對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 上一篇:收入職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意見
- 下一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精品范文
10開展調研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