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職務資格評審的通知

時間:2022-06-03 08:47:00

導語:教育局職務資格評審的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職務資格評審的通知

各州教育局、人事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20*年《*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職務資格評審條件(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原青教職改字(20*)23號文同時廢止。

二00一年九月五日

主題詞:教育職稱條件通知

抄送:廳直有關單位,機關各處室。

*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職務資格評審條件(試行)

總則

一、為客觀公正地評價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水平鼓勵多出人才,提高教書育人能力,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基礎教育的發展,結合我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實際和特點,特制定本評審條件。

二、按照本評審條件經評審合格并獲得相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者,表明已具備相應的經濟信息水平和能力,其專業技術職務由所在單位根據崗位設置情況自主聘任,聘任后的職務工資待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三、中學中、高級和小學(幼兒園)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名稱為:中學一級教師(小學、幼兒園高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四、本評審條件所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是指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含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省各級教育部門專職督導人員、教研人員、教育科研人員;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電化教育機構教師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具有中小學教師資格的教育教學輔助人員。

五、本條件由申報條件、評審條件組成。申報條件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學歷、資歷、考核、業績等要求,屬資格審查范圍,主要由各級人事、職改部門負責審查;評審條件主要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識水平、業務能力和教學業績等內容,主要由學科組和評委會負責審查和評審。

分則

申報條件

六、中小學教師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努力鎮壓業務,全面、熟練地履行崗位職責,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七、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合格學歷,任現職期滿。不具備合格學歷的,根據不同地區和學校,暫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在高中崗位任教,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并具有大專學歷的教師在申報職稱時按正常晉升對待;

(二)在海東、大通、湟源、湟中、六州(均不含縣城)初中崗位任教,取得初級中學教師資格并具有中專學歷的可申報中學一級教師資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必須取得合格學歷。

(三)在海東、大通、湟源、湟中、六州(均不含縣城)小學崗位任教,取得小學教師資格并具有高中學歷的教師在申報職稱時按正常晉升對待。

(四)職業高中實習指導教師取得中專學歷或有特殊技藝并具有中級以上技術等級證書的,按正常晉升對待。

(五)取得以下學歷(學位),經考核合格,可認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1、取得中專學歷,在小學任教,見習期滿,可認定小學二級教師職務;

2、取得大學專科學歷,見習期滿,再從事教學工作2年,可認定中學二級教師職務;

3、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見習期滿,可認定中學二級教師資格;

4、取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從事教學工作3年可認定中學資格;

八、晉級人員任職期間年度考核須合格以上,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為優秀的,在同等情況下可優先申報。

九、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

評審條件

十、中學一級教師、小學(幼兒園)高級教師資格評審條件。

(一)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研究并努力掌握教學規律,深入鉆研教材,注意改進教學方法,認真進行課外輔導和批改作業,經學校考核,教學效果好,師生公認。

(二)具有較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素質教育。

(三)具有承擔公開課的能力。任職期間承擔公開課4節以上,其中優質課2節以上且有1節為學校考核小組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派員參加共同認定的優質課。

(四)任現職以來,取得下列業績成果之一:

一類地區:

1、獲得地(市)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教學成果、教學競賽二等以上獎可同等對待,下同)或獲得縣(區)級優秀教師獎2次或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帶班級2次獲得縣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參加省級教育部門、專業學會舉辦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三等以上獎。藝術、體育、勞技類教師,在普及和提高學校藝術活動、體育運動水平及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得到地(市)級教育和業務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

3、參加縣級以上教育部門舉辦的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2個月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3次。

4、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并在公開報刊發表專業論文1篇或有2篇論文在內部刊物發表;

5、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為學校骨干教師,在海東地區、大通、湟源、湟中縣的鄉及鄉以下學校連續任教15年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2次。

二類地區:

1、獲得縣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或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帶班級獲得縣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參加地(市)級教育部門舉辦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獲三等以上獎。藝術、體育、勞技類教師,在普及和提高學校藝術活動、體育運動水平及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得到縣級教育和業務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

3、參加縣級以上教育部門舉辦的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2個有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2獎。

4、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并在內部刊物1篇;

5、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為學校骨干教師,在該地區鄉及鄉以下學校任教12年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

三類地區:

1、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帶班級獲得校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3次;

2、參加地(市)級教育部門舉辦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并獲獎;

3、參加縣級以上教育部門舉辦的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2個月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

4、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為學校骨干教師,在該地區鄉及鄉以下學校任教10年以上,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師獎。

十一、中學高級教師資格評審條件

(一)具有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時掌握本學科的新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能力的培養,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大力推進教學改革;

(二)能熟練地擔任一門必修課或其它兩門以上課程的教學工作,具有承擔和組織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是學校本學科教學工作的指導者和學科帶頭人,能積極培養和指導中、初級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學效果特別顯著;

(三)在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方面有比較突出的專長和豐富的經驗,做出了顯著成績;

(四)任現職以來,在教學工作中取得以下業績成果之一:

一類地區:

1、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或獲得省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并公開發表專業論文1篇,或獲得地(市)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并公開發表專業論文2篇,或擔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帶班級獲得地(市)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次;

2、參加省級教育部門舉辦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獲得3次以上獎,其中有1項一等獎或獲得省級教學成果、教學競賽獎2次以上;

3、在核心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篇或公開發表專業論文3篇,其中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

二類地區:

1、獲得省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或獲得地(市)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并發表專業論文1篇或擔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帶班級獲得地(市)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參加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獲得2次以上獎,其中有1項二等以上獎;

3、具有大學專科學歷,在該地區連續任教18年以上或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在該地區連續任教15年以上,并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稱號;

4、在公開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篇或在核心刊物發表專業論文1篇,并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獎。

三類地區:

1、獲得地(市)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稱號并在內部刊物發表專業論文1篇或擔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帶班級獲得縣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次;

2、參加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獲得2次以上獎,其中有1項三等以上獎;

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在該地區連續任教13年,或具有大學專科學歷,在該地區連續任教15年以上,并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獎;

4、在公開刊物發表專業論文1篇,并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獎。

附則

十三、本條件中所規定的學歷、資歷、考核、專業理論、工作經歷和能力、業績的條件必須同時具備。

十四、評審條件中所指的業績必須是任現職以來獲得的,獲獎項目的"獲獎者"是指等級額定獲獎人員。

十五、學校對各類教師所規定的最低教學工作量標準,須經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定認可。

十六、近三年有下列情況之一,不予推薦:

(一)受過警告以上處分不滿2年者;

(二)玩忽職守,造成重大教育教學事故者;

(三)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造成不良影響者。

(四)有抄襲、剽竊他人論著、成果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或謊報業績成果者;

(五)嚴重瀆職,造成較大事故或較大經濟損失者。

十七、本條件由省教育廳、省人事廳負責解釋。

附件:《*省教育系列中、高級教師職務資格評審條件中有關成果認定的說明》

*省教育系列中、高級教師職務資格評審條件中有關成果認定的說明

1、所有業績、成果(含論文、論著、科技成果、獲獎證書、任職年限)的使用時限,按省人事部門的規定掌握。專著(含譯著)、論文(含譯文)以正式公開出版、發表的版權頁所載日期為準。核心期刊以期版權面標注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為主要參考依據。

2、科技成果、專利成果完成或獲獎者的排名以政府主管部門所發證書及所載定人員名為準;科技成果產生的經濟效益以政府審計部門提供的審計證書為準。

3、論文署名以獨著、第一作者為準;申報人參編或擔任主編的著作以前言或后記中注明的章節為準,只認定本人實際參加撰寫的內容,其編寫數量無法確定的,以編委會或出版部門出具的證明為準;出版部門采用申報人論文并編入書籍出版,同時授予獲獎證書的,只認定其論文,證書不作為參考;論文出版發表同時又參加省以上(評審條件認可的范圍)論文比賽并獲得獎勵的,只記其中一次獎項等次高的,其余只作參考,論文不再重復計算;同一論文在不同刊物發表,只記刊物級別的一篇,不重復計算。下列文章不作為評審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

(1)尚未公開發表的文稿;

(2)與本人從事的專業無關的文章;

(3)科普文章、介紹性文章、簡介、問答、報導、通訊、講話、報告(不含在公開刊物發表的課題實驗報告);

(4)學位論文;

(5)參編各類辭書中的辭條;

(6)編寫的供師生使用的練習冊及考試說明。

4、在著作(譯著)、教材中參與編寫的文科2萬字、理科1.5萬字可折抵1篇論文.從事民族語言專業教學的教師編著的教材,經省教育部門審核并采納使用的,可按公開出版對待。

5、中國教育學會及其專業分會、省教育廳*省教育學會聯合舉辦的論文比賽按省級教學研究、教學論文比賽對待(必須有證書及論文原件),其獲獎等級的使用按評審條件執行;省教育學會各專業分會、各州(地、市)教育部門組織的論文比賽僅在申報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時使用。

6、評審條件中使用的各類獲獎榮譽證書必須是由各級政府或政府授權的行政部門頒發的,如"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與本人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相關的獎項,其級別及使用范圍,根據評審條件執行。其他部門頒發的榮譽證書只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