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文化深化文化強縣
時間:2022-12-29 10:39:00
導語:做好民族文化深化文化強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都做出了加強文化建設,實現文化強省、強州的決定和奮斗目標。筆者結合少數民族貧困縣民族民間文化建設工作實際,就如何加快推進“文化強縣”進程試作淺論。
一、創新機制,提升民族文化活力
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文化活縣、文化強縣”戰略,以繁榮和發展為主題,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強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民族文化建設,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全縣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
實踐證明,任何事物注入文化元素,才有生命力,才有發展活力。因此,我們要堅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的理念,始終高揚文化建設主旋律,強化措施,注重實效,推進文化事業快速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領導,要將文化建設納入全縣“四個文明”目標管理,并與經濟建設同步推進。二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隊伍建設。要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門機構,進一步壯大文化隊伍。三是要大力挖掘文化資源潛力,整理出《盤瓠與辛女神話傳說》、《苗族數紗》等資料,從而提升瀘溪文化品位,樹立全新的文化形象。
二、打造精品,提升民族文化影響力
要堅持“雙百”方針,“兩為”方向,創新方式,開發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編創好《盤瓠與辛女》大型情景舞蹈,探索用辰河高腔的形式表現。精心改編集祭祀舞蹈和儺舞于一體的民族舞蹈———苗族《跳香》舞,對表現原始農作舞蹈動作適度創新提煉,打造曲藝節目———苗鼓說唱《岳老子的面子》等。要突出重點,抓好民間文化保護傳承。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加強文化保護開發和傳承至關重要。一要做好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申報。申報《盤瓠文化》、《苗族挑花》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申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二要大力推進文物保護工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傳承發展”的思路,對現有館藏文物強化日常安全管理。按時完成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浦市中正街的申報。
三、搭建平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為有效傳播先進文化,要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一是積極創辦特色文化村。把打造特色文化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中之重來抓,要明確每個鄉鎮均要有一個民族特色文化示范村,并做到“三有”,即:有較固定文化活動場所和演出隊伍;有傳承瀘溪縣民族民間文化;有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通過特色文化村的創辦,使全縣形成“一鄉一品、一村一特色”的農村文化新格局。
二是扎實推進民族文化建設。民族文化建設是一個地方文化繁榮發展的永恒主題,要著眼全縣的民風民俗,以節慶文化為抓手,拓寬民族文化建設的路子,舉辦好每年的龍舟賽、“三月三”、“六月六”、“跳香節”、“七月八”等農村傳統節慶活動,從而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
三是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在縣城,以盤瓠文化廣場為陣地,開展“月月樂、周周放、天天跳”為主要內容的廣場群眾性文化活動。在單位開展一年一度的大眾文化活動。在農村社區,組建“夕陽紅”老年隊、“青年樂隊”等。充分展示群文風采。
四是延伸公共圖書服務領域。要緊緊圍繞強化管理、服務讀者目標,積極組織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資料。并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兒讀書活動與“三湘讀書月”全民閱讀活動,從而形成“講文明樹新風”文明禮儀新風。
四、強化整治,全力凈化文化市場環境
要認真落實《互聯網上網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采取“領導包片、隊員分店”的整治模式,做到“勤巡查、重管理、輕處罰”,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和嚴厲查處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行動。
要搶抓“文化強省、文化強州、文化強縣”發展機遇,立足全縣實際,科學規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一是認真實施“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按照目標規劃,確保實現目標;二是整合文化優勢資源,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布局;三是開發新興產業,培育文化產業市場,進一步拓寬文化產業發展領域,建成具有市場競爭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四是積極探索文化向經濟轉化的更為有效的途徑,對有發展潛力且條件成熟的民間技藝和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字號”品牌項目(如:辰河高腔、踏虎鑿花、苗族挑花、盤瓠文化),全面開發,大力挖掘其文化內涵,從而充分展示其文化事象,將文化潛力引申至經濟實力,做強文化產業,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大會區長講話范文
- 下一篇:局長在信息監測及園區工作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做好項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