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工作

時間:2022-09-17 03:22:00

導語:基層黨建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建工作

近年來,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當作提高執政能力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區委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力打造和諧譙城過程中,形成共識: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高度重視。在實際工作中,區委不斷創新工作、完善機制、夯實基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區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強基固本夯實執政根基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切實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對于進一步筑牢黨執政的根基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們以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為契機,以日常管理為補充,全面加強以鄉鎮黨委為核心的班子建設和以鄉鎮黨委為龍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依托“兩委”換屆選舉,全面實行村(社區)黨支部“兩推一選”和村(居)民委員會直選。在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的前提下,堅持法定程序和規定的步驟的基礎上,鎮、村兩級在精減領導職數的同時,實現了班子的整體素質較強、群眾公認程度高的目標,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層次較高、專業結構合理、氣質性格互補相容的鎮、村領導干部隊伍,整體功能得到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得以提高。區委出臺的《關于明確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分工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鄉鎮黨委成員的分工和鄉鎮黨委在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龍頭”地位,村級黨組織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具體抓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基礎地位。**年以來,我們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以大帶小、以強帶弱,有利工作的原則,整合社會資源,把全區原有的645個村,撤并為271村,村“兩委”班子成員由3274人精減到1586人,精減了52%;把原來的43個社區合并成28個,同步調整了黨組織設置。按照“有組織、有陣地、有活動”的目標,深入扎實地開展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采取組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法,實現了黨員納入黨組織管理,黨組織覆蓋企業的兩個100%覆蓋。各類機關和學校也全部建立健全了黨組織。本著“規范、節約、實用”的原則,**年以來,全區共新建143個村級活動場所,建筑面積平均在180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區271個村都有了黨員活動場所,80%的社區辦公和活動用房達到了300平方米,區直部門全部建立了規范化黨員活動陣地。各級組織在活動場所,較為規范地開展了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嚴格按照發展黨員的“十六字”方針,堅持發展黨員全程聯名推薦制、票決制、公示制、會審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嚴把“入口關”,從源頭上保證了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黨員干部“小學教”活動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100%的村黨組織開展了黨員設崗定責,近萬名無職黨員上崗履崗。采取民主提諾、組織審諾、公開定諾、認真履諾、定期評諾的“五步”承諾法,認真開展了“黨員承諾”制。通過雙向選擇、合理定崗,全區確立了47個“雙帶”示范基地,12832人被列為“雙培雙帶”對象。投入滾動發展資金45.5萬元,實施了農村貧困黨員“脫貧造血”工程,對583戶貧困黨員進行了生產性扶持,已使502戶貧困黨員基本擺脫了貧困,達到或超過了當地人均收入水平。開展了黨員聯系戶、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全區結對幫扶2653戶,解決困難問題近萬件,架起了黨群“連心橋”。建立了“黨員集中活動日”制度,農村黨組織利用每月10日,機關黨組織利用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創新了活動載體和活動方式,進一步加強了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

創新方法扎實推進工作

積極探索新途徑、新載體和促進工作深入扎實開展的新方式,是我區推動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和取得實效的有力抓手。在領導班子、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工作中,我們創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為區委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每個班子和每位干部,準確任用干部,激發干部的工作能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一是干部選拔任用實行“程序工作法”。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要求,繪制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規范圖》,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相關制度具體量化為30道程序,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按程序操作。二是實行干部考察“四結合”工作法。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時,堅持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相結合,領導干部與一般群眾相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中心工作與分管工作相結合。三是實行干部考察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對具備相應條件的人員,通過推薦、資格審查、集中培訓、資格考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程序,對170多名組織人事干部頒發了《譙城區干部考察人員資格證書》,做到了干部考察人員持證上崗。四是實行干部考察工作責任追究制。制定了《譙城區干部考察責任制暫行辦法》,明確界定了考察組、考察人員及實施考察部門的責任,規定了要追究考察人員責任的7種情行和相應的處分措施等。五是實行競爭上崗。**年鄉鎮黨委換屆時,按照職位設置,通過筆試、面試、考察等程序,在原鄉鎮黨委副書記中實行競爭上崗的辦法確定了21名新一屆黨委副書記人選,精減了30名鄉鎮黨委副書記;通過組織考察和民主推薦等程序,對確定的6名鄉鎮長候選人預備人選集中競職演講,由區幾套班子領導成員和區委委員現場署名推薦,遴選出了3名鄉鎮長候選人,差額考察確定了2名鄉鎮長人選。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中,建立了“紅星進度法”,把活動的各項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印制了《基層組織建設活動紅星進度表》,采取紅星進度法記錄每一項工作任務落實進度。建立了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整改通知書制度,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詳細列出整改的內容、時限和責任人等,并由區委督導組定期根據《整改通知書》的存根對整改情況進行督查。開展了黨員干部“聽黨課、講黨課”活動和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心系群眾謀發展”為內容的主題活動,并對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指導和規范,每月跟蹤督查活動開展情況。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為載體,開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取得了宣傳政策、了解民情、疏導情緒、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堅定信念、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實際效果。以代民辦事、幫民致富、為民解憂、讓民滿意為動力,以加強勤政廉政建設、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便民、公開、法治、高效、求實”的原則,設置A類108項全程項目和B類98項咨詢服務項目,依照受理、承辦、回復三個基本程序,全面推行了“為民服務全程制”工作。基層黨組織利用村級活動場所、“雙培雙帶”基地和農技協會等,定期不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科技活動日”、實用技術講座和科技致富“傳幫帶”結對幫扶活動。在黨務和村務公開欄設立“回音壁”,及時收集黨員群眾對黨務村務公開情況和村內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我區緊密結合實際,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推進工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規章制度。一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正常退出機制,執行了鄉鎮、街道辦事處領導干部“末位淘汰制”。幾年來,先后對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末位的13名領導干部給予了免職;鄉鎮黨政正職年滿50周歲、其他領導干部年滿48周歲,區直單位領導干部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2周歲的退出領導崗位。二是建立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效監督機制。建立以提醒卡、函詢卡、警誡卡為內容的干部監督“三卡”預警機制。堅持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貫徹執行情況的檢查活動和每季度召開一次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較具特色地開展了干部監督進社區活動。三是建立領導干部以考促學機制。在堅持任職資格政治理論知識考試的基礎上,結合領導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區別不同類型的領導干部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基本理論知識和政策法律知識年度考試,促進各級干部堅持學習。四是執行了“四個一、八聯系”工作法。即區委堅持每季度專門研究一次黨建工作,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建工作匯報會,每年組織一次專題調研活動,每年進行一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全面總結和部署;每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一個鄉鎮的同時,還聯系一個企業、一個機關、一所學校、一個社區、一個后進村、一個示范基地、一個困難戶,凸顯了區級黨員領導干部齊抓共管黨建工作的工作格局。五是建立農村黨建工作“一票否決”制。區委把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年度全區1399條崗位責任目標的主要內容,定性、定量考核。落實了“三級聯創”活動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認真檢查、嚴格考核,表彰先進、鞭策后進的工作機制。六是構建基層黨員干部培養提升機制。認真抓“雙培”工程,把致富能手優先培養成黨員,確定為后備人才儲備培養,重點培養適時選用。全面推行“兩推一選”,積極探索黨內直選,把更多的“三強型”人才選進村級班子。認真開展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工作,鼓勵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任職,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七是構筑黨員管理和黨員作用發揮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了“黨員活動中心戶”的做法,保證了老弱病殘黨員的組織活動。開展農村黨員設崗定責、“雙培雙帶”、“貧困黨員脫貧造血”工程,為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永葆先進性,搭建實踐平臺。八是建立基層干部激勵和保障機制。制定并認真落實《亳州市譙城區村級干部管理辦法》,建立以職務工資、績效工資、獎勵工資、參保工資為內容的村干部工資制度和績效積分制度,把績效與工資、績效與干部選用結合起來,堅持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三位一體”的保障機制,充分調動了村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提升素質增強執政能力

有了高素質的干部,才能干出高質量的工作。近年來,我區以工作需求和素質提升為導向,狠抓了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著力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抓黨的建設工作的本領。一是辦夜校。利用夜間工作之余,定期開辦由幾套班子領導成員、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和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理論學習班,邀請專家講授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理論和領導科學等知識。二是走出去。為培養一批懂黨建、善管理、政治素質較好的綜合性干部,更好地為譙城跨越式發展服務。幾年來,先后組織區幾套班子領導干部、鄉鎮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分管組織工作和經濟工作的副職、區直相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分批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無錫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到張家港市及周邊先進地區交流學習,到兄弟縣學習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三是請進來。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每年舉辦的領導干部理論研討、業務干部培訓等主題班次,多次邀請國家行政學院、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魏崗、觀堂等鎮針對本鎮的實際,邀請了省內外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專家和學者,為黨員干部、企業經營人員、種植、養殖能手傳授各種先進的實用科學技術,進一步增強他們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四是掛職鍛煉。古井鎮等部分鄉鎮積極與經濟發達地區聯系,把黨政班子成員分批次先后到浙江蕭山等地進行掛職鍛煉,學習感受先進理念。五是突出基層。區委組織部和區委黨校每年舉辦2-3期村“兩委”主職干部輪訓班,通過經常性的“洗腦”、“換腦”,進一步提高了村級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六是服務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優勢人才集中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區幾套班子涉經領導成員,每人牽頭一個產業、服務一個項目;把區直單位經濟型和管理型人才向經濟綜合部門集中;針對干部的專業特長和實際工作需要,優化組合了亳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的領導班子和工作隊伍;選派熟悉經濟工作、善于營銷策劃,具有良好社會交往溝通、協調能力的干部組成招商工作隊,長期駐外招商,同時,把一批具有上述履職能力的人員,下派到規模企業任職和掛職鍛煉,服務經濟建設工作;動員社會人才和鄉土人才在各級“雙培雙帶”示范基地發揮才智,開展培養“雙強”型基層干部;積極向省委組織部申請中直機關和省直機關的不同類型的管理型人才到我區掛職,進一步改善區委、區政府和經濟發展重鎮的班子結構,為我區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持。鍛煉。古井鎮等部分鄉鎮積極與經濟發達地區聯系,把黨政班子成員分批次先后到浙江蕭山等地進行掛職鍛煉,學習感受先進理念。五是突出基層。區委組織部和區委黨校每年舉辦2-3期村“兩委”主職干部輪訓班,通過經常性的“洗腦”、“換腦”,進一步提高了村級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六是服務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優勢人才集中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區幾套班子涉經領導成員,每人牽頭一個產業、服務一個項目;把區直單位經濟型和管理型人才向經濟綜合部門集中;針對干部的專業特長和實際工作需要,優化組合了亳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的領導班子和工作隊伍;選派熟悉經濟工作、善于營銷策劃,具有良好社會交往溝通、協調能力的干部組成招商工作隊,長期駐外招商,同時,把一批具有上述履職能力的人員,下派到規模企業任職和掛職鍛煉,服務經濟建設工作;動員社會人才和鄉土人才在各級“雙培雙帶”示范基地發揮才智,開展培養“雙強”型基層干部;積極向省委組織部申請中直機關和省直機關的不同類型的管理型人才到我區掛職,進一步改善區委、區政府和經濟發展重鎮的班子結構,為我區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