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商責任區監管新模式探索

時間:2022-05-19 09:55:00

導語:基層工商責任區監管新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工商責任區監管新模式探索

工商責任區監管

隨著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不斷推進,當前基層工商所面臨的監管責任十分重大、任務更加艱巨。為進一步完善基層執法體系,有效實施分類監管,探索建立責任區監管機制意義重大。

以本人所處的北侖工商分局新碶工商所為例,本所管轄新碶、霞浦兩個街道,轄區面積73.9平方公里,轄區內共有個體工商戶8669戶(含市場經營戶2522戶)、各類企業4076家。占全區經濟總量的2/5以上。且新碶工商所地處北侖城區中心,轄區內既不乏縱橫交錯的繁華商業街、琳瑯滿目的寫字樓,同時也大量存在因初級開發而自然形成的城鄉接合部。而我們作為目前北侖分局規模最大的基層所,現有在編干部也僅17名,其中直接從事日常巡查的一線干部5名,面對復雜的區域因素和日常監管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人手少的現狀,如何在責任區監管中做到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緊扣業務尤為重要。

一、全面覆蓋、重點突出,搭建監管責任區新框架

按照原來的工商巡查制度,每個巡查組的工作職責、要求均為相同,但實際上每個干部除應完成工商巡查工作以外,還擔負著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其它工作任務。導致在巡查效果的反饋上工作側重不一、顧此失彼;同時,巡查隊所承擔的上萬戶市場主體監管任務,如果不區分輕重緩急,往往會出現流于形式、疲于應付的現狀。為此,我們一方面有效地整合人員,把一線巡查人員擴充為8名同志分為四個小組,明確相應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把過去純粹以簡單切塊劃分的兩個巡查片組進行重新調整。新的監管責任區確定,是以過去的片組劃分為基礎,并充分考慮了城區主要商業街分布及行業特點、城鄉接合部違法經營多發地段、轄區內集貿市場布局狀況、以及分類監管中的重點對象等因素,結合每一巡查組的工作重心來確定。具體如下:

第一巡查組(即對應所巡查一隊、下同),負責鎮府路、建行路、新建路、華新路、鳳洋一路、鳳洋二路、鳳洋三路、松花江路、高鳳路等城區路段的綜合巡查監管,以及除二、三、四隊責任范圍之外的新碶街道其它區域巡查監管工作。上述責任范圍的確定與巡查一隊日常主要承擔處理舉報投訴、承辦各類一般違法案件的職能相吻合。巡查二隊負責橫河路、嵩山路、遼河路、淮河路等城區街道的綜合巡查監管,以及轄區內集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巡查、霞浦街道范圍所屬的工商巡查工作。巡查三隊負責西街、新大路、恒山路、黃山路等城區街道的綜合巡查監管,以及轄區內監管類別確定為D類的市場主體的日常監管工作。巡查三隊負責的城區街道巡查任務相對較輕,一方面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大要案件的承辦查處,同時按照分類監管的角度,直接把D類監管主體動態劃歸該組,有利于加強監管工作的針對性。根據巡查四隊的發展、調研、綜合管理職能,確定將中河路、東河路、華山路、明州路等城區街道的綜合巡查監管責任劃歸其下,上述路段相對比較繁華、各類商業街創建比較頻繁、寫字樓分布也較為集中。

另外,為適應現代監管需求,規范互聯網經營行為,建立健康有序的網絡經營環境,并促使網絡巡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我們將有管轄權的企業所屬的網絡經營環境納入責任區監管范疇,并相應規定了有關制度及要求,進一步擴大了責任區的涵蓋范疇。

根據責任區工作要求,第一、每個巡查小組在相應的責任區內履行綜合性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結合企業實地調查、回訪回查、專項檢查和分類監管要求,做好法規宣傳、咨詢服務、商標廣告市場合同等方面的監管服務工作,以及安全生產管理、規費催繳和違法案件查處工作。第二、針對城區主要街道,作為重點地段,規定每個巡查組實行每周不少于二次的面上清查,遏制無照孳生、規范經營行為、抓好示范作用。同時,根據動態發展趨勢,及時對城區主要街道的范圍進行增加和調整,做好預警性監管和主動監管;其它區域的巡查監管頻率按照分類監管要求有序開展。第三、結合每一巡查組的工作職責重心,業務工作涵蓋整個管轄區域,即同時承擔責任區外的相關自身業務工作和專項整治工作,使之面上工作和線上工作全覆蓋。第四、結合工商業務系統,要求每一責任區建立一本電腦臺帳、一張監管電圖、一套巡查檔案。

二、上下聯動、內外互動,建立三級責任區聯系制度

實施責任區監管工作以來,為避免績效考核的后發性缺點,確保所領導能及時掌握監管動態、分析監管情勢,同時進一步強化工作溝通和共同參與意識,首先是確立了支委成員責任區聯系制度。根據制度要求,每一位支委班子成員按照分工聯系一個監管責任區,并要求對所聯系的責任區基本情況、監管動態、特別是針對重點監管地段能做到共同參與;其次是建立監管責任人社區聯系制度,要求做到工商監管進社區、投訴受理進社區;三是結合責任區劃分進一步完善民個協組織網絡建設和重點企業聯系制度,訪企業、知民情、助發展,深化親情服務、開展紅盾維權、打造陽光工商。

三、規范流程、強化考核,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按照責任區劃分實行分類監管以來,進一步規范整理了有關巡查監管工作流程。從巡查準備到最后數據錄入都作了較為嚴謹的規定,同時結合工商業務系統軟件和所內部工作考核要求,將各責任區監管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逐步建立起經濟戶口動態化長效管理機制,為日常的分類監管、信用監管充實動態數據。

新的責任區監管模式實施以來,首先是轄區內的無照經營整治工作取得了進一步規范,巡查人員對責任區內的無照分布狀況、存在原因、以及日常監管動態等掌握更為明了,1-5月份共出動檢查人員300余次,查處無照經營172起,其中立案處罰70起。特別是針對新建小區內的無照經營多發現象我們做到早介入、早規范。其次通過建立責任區監管,排查處部分一照多點、一店多照現象并予以規范,同時有助于建立準確的責任區檔案和電子電圖標注信息。再次,把網絡巡查列入責任區范疇以來,從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案件查處線索,僅五月份共查處網絡案件5起,近日又通過網絡巡查查獲一起涉嫌非法銷售走私手機案。

綜上,我們認為在建立監管責任區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切實地找準工作結合點,才能真正發揮責任區監管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