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金融業現狀交流會講話

時間:2022-02-07 10:47:00

導語:區長金融業現狀交流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金融業現狀交流會講話

大家現場考察了工業園區,今天上午。對目前工業經濟、園區企業的發展有了直觀了解。剛才,同志對年和年的工作分別進行了總結和部署,相關的金融機構也作了發言,對年金融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設想。今天在座的都是金融專家,下面用非專業的語言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

一、目前金融業現狀和問題

占某GDP6%一般來講占GDP比重超過5%該行業就成為支柱產業)所以市長講,年整個某金融業的增加值是391億元。金融業已經成為某市的支柱產業,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某市已明確提出建設上游金融中心的目標,那么,某市金融大發展的背景下,金融業的地位如何呢?年金融業的增加值是3.88億元,占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不到就40個區縣來講,平均比重也應該是2.5%金融業增加值在GDP249.5億元)中占比僅有1.6%如果按照5%作為支柱產業來衡量的話,金融業距支柱產業的差距還差3.4個百分點。而且,某市年的信貸總量是8766億元,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貸款增速盡管是49%但總量在某僅占1.4%排在萬州、涪陵后面,而且涪陵的貸款余額達到202億,幾乎是兩倍。貸款增速我低于,是67.4%不到50%從存款余額看,全市的存款余額是10933億元,占某的比重僅為2.4%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中排第四位。所以,無論是總量還是占比,的差距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區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各項經濟指標必須相匹配。首先,每天都在講要建設區域性中心大城市。金融業的發展就不匹配。起碼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區內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創下驕人的業績,政府融資平臺亟待整合和做大做強。年在國家保增長政策的刺激下。但同時累積的債務也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目前國家和省市部門已在展開政府性融資平臺的清理工作,對于在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某的調子是融資平臺保留2-3家。區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以華信資產公司為主(含德感、珞璜、雙福工業園的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另外包括濱江新城建設有限公司、區職業教育創業基地投資有限公司、津通公司、睦鄰公司、四面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個運作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經濟發展主戰場融資的靈活性和效率,但同時也造成國有資源分散,不同平臺公司雖持有同樣的國有資源(如土地、廠房、設備等)但能實現的融資卻相差很大,造成融資資源浪費;同時由于分散運作,各融資平臺缺乏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資產運作帶來的收益也大打折扣,客觀而言,不可避免要“借新貸還舊貸”一旦信貸政策發生變化,必然帶來信用危機,導致資金鏈斷裂,將帶來難以想象的可怕后果。整合和做強政府融資平臺,統籌協調,這既是上級的規定動作,更是政府性融資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

二是比如說優勢產業,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沒有得到金融行業足夠的支持。有親身的感受。支持這個企業銀行肯定會受益,但銀行也要受到政策約束的限制:比如必須要有抵押物,沒有抵押就不行,審貸會也通不過。因此,不管怎樣優勢的產業和企業,銀行一般都要按照程序和要求去放貸,這也是導致金融業沒有做大的原因。從面上講,區落地的企業很多,開工的企業也很多,雖然這么多大塊頭的企業落戶,但我區金融業在全市的占比依然很低。

但全區覆蓋鄉鎮的涉農商業銀行網點數僅91家,三是涉及農村發展的信貸極度貧乏。雖然今天開會的有農行、農商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涉及農村、特別是農民的保險產品少得可憐,所以金融服務農村的差距甚大。還有中小企業,年全年累計投放貸款55億元,增長的比例也較高,但這和目前規模以下中小企業應該得到金融支持有很大差距。

在金融創新方面還剛剛起步。如果這一現狀得不到改變,通過以上問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金融業的發展與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極不匹配。就只能是工業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將無法完成某市委、市政府賦予我職責。因此,金融業的現狀和問題,值得政府和金融機構深入思考。

二、可以為金融業發展提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好、潛力大。

向大家簡要介紹“三大戰略”推進情況以及發展前景。借今天這個機會。

由于沒有跨江大橋,一江兩岸”區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設。五六十年代的。交通不便,行署搬到,改成縣;1992年撤縣設市,2006年撤市設區。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是書記在某的時候確立的某的版圖里,哪些地方應該有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發揮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這是一個政治定位。后來,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出建設“一江兩岸”區域性中心城市。理解是從功能上講,內涵更多的應該是某的衛星城市,從產業、服務等方面來承接某主城,輻射周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和衛星城市并不矛盾,區位和功能兩個不同層次的定位。年6月市長到調研時講到不要老講融入主城,而是要研究如何發展成為某重要的衛星城市。所以我一江兩岸”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不可動搖,但在城市發展的功能定位、發展理念和措施上,更多的以衛星城市為取向。比如:城市發展的定位就是一江兩岸、融入主城、功能分區,同城發展”一江兩岸”容易理解;融入主城”解決城市向北發展的方向問題;功能分區,同城發展”把雙福新區、德感舊城、濱江新城以及幾江城區,通過主骨架道路貫通,通過功能錯位布局,最終使這幾片區真正成為一座城市。定位可以考慮把雙福打造成高檔住宅休閑區、科教區和以電子信息、汽車整車為主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不能再走“工廠后面是住宅,住宅后面是小商業,小商業后面又是工廠”老路,必須提高建設的檔次和水平。濱江新城的發展上,提出“三年搭框架、五年初具規模、十年基本建成”今年底西江大道將通車,隨著另外三條主干道路和中央公園的開建,包括市民中心、公安局辦公樓和法院辦公樓等一些公共設施的建設,濱江新城的初步雛形就出來了下一步將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區、科教行政中心、教育區,包括規劃金融一條街(人行支行也升格為處級支行,也將在濱江新城建人民銀行大廈)幾江、德感片區盡力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成為宜居宜業區。這就是建設“一江兩岸”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路。今年是城市建設的大干年,十大工程,39個小項,全部干完要投入436個億。今年不算商品房開發的20多個億,也需要投入80個億,但這80億當中,城市公園建設是以企業投資為主體,即企業花錢把我環境打造好,通過評估、算賬,允許企業在其中適當地開發房地產去獲取利潤,這種模式政府不直接投錢。但是涉及公共道路、橋及一些公共設施建設還需要政府融資平臺提供融資。為此,除了座各金融機構外,積極拓展信托投資公司、保險投資公司,包括一些外資投資公司融資,還包括一些有實力企業的BTBOT模式等,現在正在進行密切的接觸。總之,城市建設上我要以時間換空間,為的發展打造好環境,整體提升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正在打造以雙福為橋頭堡的工業園區。德感園區、珞璜園區緊跟其后。去年,打造千億工業強區。現在的工業是一區三園模式。開建100家企業,投產70余家企業,今年的數字超過或持平。從去年的引資情況看,雖然我落地企業數量比2008年少,但引進企業的實際到位資金比2008年要高,這說明我引進企業的體量、規模和質量在不斷提升。要加快發展,千億工業強區的戰略不能動搖。要始終堅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是堅持下大力氣招商引資,繼續招大招強,引進一些規模大、質量好的企業,比如世界500強、中國100強、行業100強以及某50強這樣的企業來投資。第二是圍繞六大產業,即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配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工業、電力能源、材料工業,迅速壯大工業規模。汽摩板塊,渝安汽車東風小康項目將于今年7月下線,明年有望達20萬輛,中國兵器工業鐵馬汽車搬遷項目一期已經開始建設,濰柴嘉川汽車項目中的中重卡、輕卡、微卡正在謀劃。電子信息板塊,東方光大三網融合通訊級塑料光纖項目預計年底一期完工,CIGS太陽能電池及一批筆記本配套企業將入駐雙福。食品工業方面,新加坡豐益糧油一期今年7月投產,二期有望10月開工。中糧集團已經入駐,首期投資6個億。臺灣統一集團、印尼金光集團正在加緊對接,有望入駐。對于裝備制造,有龍煜銅管、重齒公司、瑞士ABB等企業,基礎十分雄厚。對于電力能源,除華能珞璜電廠的264萬千瓦以外,明年小水電樞紐工程的196萬千瓦,還有華能的四期項目4100萬千瓦有望開工,這樣我就可以達到860萬千瓦,作為西南地區能源基地的地位將更加鞏固。對于材料工業,現在包括法國拉法基,中國建材泰山石膏等企業都不錯,而且鞍鋼汽車冷軋薄板項目初步確定落戶,加上重鋼的特鋼項目,區材料工業的發展前景也很好。綜上所述,2012年完全能夠實現千億工業目標,照此發展速度,2015年,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000億元。

區委、區政府已經確定通過土地來破題。其中合理推進農村宅基地復墾十分重要。土地復墾出來的指標有兩種處理方式,三)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一種方式是放到某市土地交易市場作為地票進行交易。現在某市地票交易的均價是12萬,最低8萬,最高14萬多。第二種方式是復墾之后到市國土局備案,經確認后作為合法的土地復墾指標在區內調劑使用,增減掛鉤。土地瓶頸破解之后,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就是社保,尤其是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只要戶口遷入城鎮,就按照城鎮居民的方式幫助他解決社保和養老保險,這樣農民就沒有遷戶口的后顧之憂。對于戶籍,農民把宅基地交出來之后,耕地可以再保留35年,等他已經適應了城市的居住環境,并且養老保險解決了之后,就可以退出耕地,從而便于適度的規模經營,這個過渡期,可以保持“雙重戶籍”教育問題,宅基地被復墾農民子女的就學問題,按照享受同等教育的原則,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予以解決。住房問題,將通過公租、廉租房,巴渝新居等途徑解決。就業扶持的問題,要求入駐企業優先招聘被征地拆遷的農民,區人力社保局將采取措施保證每戶征地拆遷農民至少有一人就業。通過土地、社保、戶籍、教育和就業扶持,將推動形成農民宅基地復墾、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產業化帶動良性循環機制,農民先變成農民工,農民工再變成產業工人,產業工人最后變成市民,這就完成了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良性過程,這就是目前我城鄉統籌的思路。

三、均要強化金融意識,無論是政府、銀行還是企業。打造政銀企“金三角”關系

感覺區內各個方面金融意識都不夠強。今天有些企業開會也沒有來,為什么要講金融意識。不相信這些企業不需要金融支持。當年小平同志的一句話我覺得很經典,說:金融很重要,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很樸實的話,道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不管是工業還是農業,只要生產,就需要資源投入。資源投入有兩個原則:成本原則和效益原則。怎么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金融是中間重要的杠桿。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還是企業,都應該繼續強化金融意識。

政府和銀行不是管理關系,什么是金三角”關系?首先。一種伙伴關系,政府應該為銀行及相關金融單位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就是政府的本分。同時,政府還應該在企業和銀行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發揮紐帶作用,既要向銀行推介企業,也要向企業推介銀行。區政府金融辦、經委等部門要認真研究,銀行該干什么呢?第一,要轉變經營理念。銀行的本質是嫌貧愛富的這是市場規則決定的但是現在有很多有潛質的企業需要金融支持,如果銀行在初始階段主動支持,當這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銀行需要他支持的時候,相信合作的可能性至少提高50%所以我覺得現在銀行需要轉變經營理念和模式。第二,銀行要設計出高質量的金融產品,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需要。企業怎么辦?產品品質、經營模式、內控機制等是要關注的待這些做好了之后,就可以去和銀行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如果企業的實力和信譽都不行,那就不可能實現合作。

代表區政府在這里鄭重承諾,金三角”關系需要三方共同維系。哪個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個地方就肯定會發展得更快。非常感謝今天參會各金融機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為金融機構誠信服務上,政府融資平臺的整合上,為大家提供好的客源和客戶上,政府將不遺余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