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全市群藝館長會講話

時間:2022-04-09 02:50:00

導語:局長在全市群藝館長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局長在全市群藝館長會講話

同志們:

很高興參加這次全市群藝(文化)館長會議。今天的機會難得,這是我到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工作后,參加的第一個全市性有關群眾文化工作方面的會議。借此機會,在這里和同志們交流一下工作思考和心得。下面,我就群眾文化工作談幾點思考和認識,供同志們參考。

一、我市群文工作有著輝煌的過去,也有著精彩紛呈的今天

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市、縣兩級館長期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同志們,感謝你們所做出的貢獻。我過去在文化部門工作過一段時間,現在又回到文化部門工作,應該說對的群眾文化是有感觸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是文物昌盛之邦。從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中,就可充分展示我們過去群眾文化、歷史文化的輝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中有很多是體現群眾文化的,比如萬載的儺舞、得勝鼓、花燈戲,豐城的岳家獅,靖安的打鼓鏟山歌等等。這些群眾文化被不斷演繹、傳承,不斷推陳出新。這說明我們長期以來都在傳承文明,這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珍貴遺產,把它們保護傳承好就是我們的工作成就。另一方面,我市各地群眾文化精彩紛呈。從縣這個層面來說,應該說每個縣(市、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且非常鮮明。最近陪同人大領導到基層調研,切實感受到一部分縣(市、區)有很多出彩的群眾文化,剛才萬載縣文化局周局長也做了介紹。萬載的群眾文化確實做的不錯,在與萬載縣領導交流的時候,他們提出了文化立縣,建文化大縣的構想。我覺得這是萬載縣文化部門、文化工作者做出了出色成績,讓領導的思維對文化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使領導的視野完全進入文化領域,使領導認為文化可以立縣、可以興縣,這是通過我們出色的文化工作成績所產生的積極效應。還有象樟樹版畫、剪紙、農民劇團;豐城的書畫、小品,豐城光一個泉港鎮就有12個民間劇團,而且個個可登臺演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高安的采茶戲很有名,不光在本地演出,還輻射到附近地區,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上高百里文化長廊、農民攝影等,“一村一品”特色非常明顯,跟農家書屋結合各具特色。還有泗溪的版畫,宜豐根雕、銅鼓客家山歌、靖安詩詞等都深受群眾喜愛,亮點引人。各縣(市、區)文化館還圍繞大局,開展了許多重大的群眾文化活動。如袁州區在中心城區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相關文化活動,服務了中心工作;近年來市群藝館也是大有作為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許多成績。月亮文化節、月·中華情、歡樂中國行等許多大型文化活動都有你們群文工作者的貢獻,各項活動做得很不錯,這是同志們辛勤勞動的結晶。

二、與時俱進,創新理念,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

1、要用新的視野,構建新的群眾文化觀。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走向富裕,整個國家正閃電式地推進城市化,國家的教育水平在提升,大有普及高等教育的勢頭。這一系列重大變化意味著人民群眾生活品味正在不斷提升。而且現在的傳媒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人們參與文化活動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2、群眾文化與專業文化的差距正在縮小。群眾文化的水準已趕上甚至超越了專業文化。在文化活動中,有的出彩的往往是群眾文化部分。我們群文工作者不能讓群眾文化活動還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要引領群眾走向高雅,用新的方法發現、培育、凝聚新的社會文化人才,把我們這里建設成為社會文化人才之家。應該把眼界打開,開展社會文化人才普查,把散存于民間的人才按專業分類加以統計,進行數據庫管理。社會文化人才不僅包括普通老百姓,還應該包括一些黨政機關的領導同志,借藝術這個平臺實現干部群眾的溝通交流。可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全市社會文化人才數據庫,掛網上供全市資源共享。如上高縣蒙山鄉就有三位畫油畫的,有一位在天津美院進修了四年,還有在北京學習的,水平都很高。通過普查建立人才數據庫,掌握本市文化人才資源。②積極組織各類人才開展活動,如書法、書畫、創作等比賽。通過比賽不斷發現人才、凝聚人才、培養人才。③積極推薦本土文化人才,捧出本土明星。文化立縣,要有文化人才來立縣,要捧出自己的人才。根治同行相欺、相踩,要同行相吹、同行相捧,捧出人才。

3、要用新的方式組織好群眾活動,用市場運作,使文化社團良性運行、健康成長。①靠社區,借助社區的力量和地盤。②掛企業,文企聯姻。③走市場。目前很多民間社團市場化運作得比較好,如老年大學歌舞隊等一些業余團體,經常參加企業開張、產品促銷、商業慶典等活動,既宣傳了自己又可獲得一定的報酬,以維持正常運行。我們也可自辦一些藝術團體,當然我們的工作更多地是指導、協調。如市群藝館藝術團反響很好,有許多老藝術家在里面,很多節目質量較高,經常參加市委、市政府和本局主辦的一些活動。

三、肩負使命,擔當責任,為實現縣域文化繁榮做出奉獻

目前,我們的縣域經濟發展很快,而縣域文化有些滯后,還沒有形成縣域文化。縣域文化與縣域經濟應該是平行的,只有經濟與文化齊飛,和諧社會才能加快構建,社會才能平衡發展。我們可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找出我們的根與文化基因,結合時代特點,傳承創新,構建各縣(市、區)獨具風韻的縣域文化,文化到了一定程度不是特色而是風韻。

1、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宣傳文化。

2、做好核心工作——輔導培訓,創作獨具特色的精品力作。

3、深入調查研究,做好經驗總結和成果推廣,做好群眾文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使之為我所用,為我所有。

4、用心做好非遺保護工作,用心呵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基因,它不光是精神資源,還是經濟資源,有的可打造產品獲得經濟效益。非遺資源需要用心保護、發現,因為它一旦失傳就不可再生。非遺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積極探索,繼續努力。

群眾文化工作雖然條件艱苦、生活清貧、工作繁雜,但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無尚光榮、意義重大。要應用現代方法、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使群眾文化與專業文化日趨融合、并駕齊飛,為推動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趕超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