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財政職能促進農業產業化
時間:2022-02-12 11:03:00
導語:如何發揮財政職能促進農業產業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稅改革后,縣、鄉財政是縣、鄉政府綜合經濟管理的職能部門,是支持農業發展的職能部門,這是在新形勢下,縣鄉財政職能又賦予了新的內涵,他的工作重點將逐步由稅收征管向財務管理轉型,農稅干部將由“收錢人”變為“發錢人”。按照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作為轉型期的縣、鄉財政,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支持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的一大歷史性變革,是繼家庭年產承包責任制之后,農村改革的第二次飛躍,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發揮財政部門向農業產業化發展“輸血”作用,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科學用農業產業化發展在上,以求發揮最大效益,是當前我縣財政支農工作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正確分析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勢
房縣地處鄂西北山區,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生產沒有形成規模,支農資金使用粗放型,投入和產出不成比率,致使2004年,房縣財政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發揮財政職能部門作用加大支持農業產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全縣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圍繞“一主三化”方針,努力做大財政“蛋糕”。從全縣農業產業化看:
1、三大特色產業基地初具規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我縣圍繞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一是大力發展地道中藥材。全縣中藥材每年凈增添3萬畝以上,涌現了15個藥材生產重點鄉鎮,170個專業村;二是突破發展山羊產業。房業山羊飼養量快速增長,通過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加強品種改良,抓好示范引路,培養“十有大戶”,山羊飼養量達到40萬只,其中出欄20萬只;三是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房縣在蔬菜面積、產量穩增的基層上,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高山和大棚蔬菜,種植蔬菜重點鄉鎮達8個,重點村30個;四是穩步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在種植,鞏固傳統優勢食用菌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袋枓食用菌棒。
2、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一是扶持一批。成立中小企業擔保中心,預算安排資金給予支持。2004年房縣以為湖北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各提供100萬元流動資貸款信用擔保,為中小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二是興辦一批。采用招商引資促發展的辦法,先后與毫州國粹中藥材購銷有限公司、意潤紡織有限公司等簽訂招商協議,吸引資金建立基地,全年招商引資項目3個,協議資金215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780萬元。
3、主導產業迅速壯大。一是皂素廠由1998年年產皂素35萬噸的生產能力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噸;二是原房縣制藥廠與重慶麥克制藥有限公司合股經營后,初步形成了以“清華藥業”重慶麥克為核心的神農中藥材系列加工、開發體系;三是縣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不斷擴大發展生產規模,已成為我縣的主導產業。
4、服務網絡日趨健全。主要形成了“四個網絡”體系。一是社會服務網絡。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畜牧獸醫站的建設,促進科技服務向“專業化、實體化”發展;二是培育市場服務體系,全縣大力興建農產品批發、期貨市場,中國房燕香菇城自2001年投入使用以來,已成為鄂西北最大的營銷中心之一;三是培養中介組織,建立各種專業協會,常年從事蔬菜運銷業務,促進商品率的提高;四是培養儲運服務體系,組建鄂西北物流中心,在稅收上優惠、資金上扶持,鼓勵國家、集體、個人創辦儲運服務業務企業,以加快商品流通運輸業發展。
二、找準制約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快的原因
1、農業產業化簡單化、形式化,經營水平低。一是有較大規模、外向型、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較少,覆蓋面不大,主導產品少,市場競爭能力弱;二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以松散型為主生產的加工能力低,農業附加值不高,產業鏈條比較短,絕大多數農產品都是以初級農產品的形式出售的,通過農產品加工創造的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遠遠低于全省和全國的水平,農業的整體效益不高;三是認為發展一批生產基地就是搞產業化了,只徒具產業化的形式,沒有產業化的內涵。
2、貪大求洋,"跟風"效仿,盲目追求上規模、上檔次。結果是了主導產業很多,卻不能帶來經濟效益,這就造成了特色不明顯,商品優勢不突出。更重要的是忽視了農民缺乏參與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雖然提供了種、苗、飼料和技術,但農民苦于沒有資金,缺少參與農業產業化所需的前期投入,影響農民的積極性,也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的擴大,而示范基地與周圍農戶現實能力相差甚遠,難以帶動周圍群眾。
3、農技人員業務水平較低,服務手段落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民對新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由于大多數農技人員知識老化,他們雖然有學習新知識的愿望,但苦于沒有資金不能實現,知識更新快,不能為農業提供最新科技的服務,另一方面,農技部門的儀器設備陳舊,有些已不能使用,又無資金購買,致使一些新科技不能大面積推廣。
4、服務網絡不健全,市場風險大。由于我縣農業產業化屬于剛剛起步階段,沒有健全的服務網絡,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有些產業剛剛形成,就被市場給嚴重的挫傷了。據統計,全縣黃姜每年起挖面積是3.5萬畝,產量是3.5萬噸,而全縣年生產皂素能力需黃姜2萬噸,大批黃姜需向外找銷路,導致價格下滑,每公斤由2002年的2.4元下跌到現在的0.4元,黃姜產業基本上走到了頻臨崩潰的邊緣。
三、如何財政職能促進農業產業化可持繼發展
1、因地制宜,廣辟財源。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客觀條件千差萬別,財源建設要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特色農業。目前,財源建設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應在農產品深度加工上下功夫,在現有農產品總量基本滿足社會需要的基礎上,不再追求低水平數量的擴張,而是通過多層次的加工轉化,尋找市場空檔,實現產品增值,逐步形成縣有基地、鄉有專業、村有專品,有龍頭企業帶動的科學合理的農村經濟格局,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2、財政要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從預算安排上盡可能多增加農業產業化的投入,并確保資金足額到位,發揮導向引導作用。同時要將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各部門生產扶持資金、專項資金等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管理、擇優投放”的原則捆綁使用,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財政要督導產業發展,抓好三個基本環節:一是要選準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選擇開發項目時,要搞好市場調查,進行可行性研究,切忌盲目"跟風"。必須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及方案,切忌盲目趨同,重復建設;二是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其素質。一方面在資金等方面給予龍頭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另一方面,要對這些農業企業進行篩選,對要扶持的龍頭企業也要堅持技術水平高起點,組織制度要創新,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內部管理,使企業逐步發展成為管理水平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現代化企業;三是抓好商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商品生產基地的建設是在選準農產品開發項目基礎上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包括資金、技術、物資、人才等,改善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開展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
4、財政要加強農業產業化資金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項目管理是世界通行的一種較科學和先進的資金管理辦法。隨著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把項目管理辦法引進到農業產業化資金管理中,一是要建立從產業申報、可行性研究、評估論證、標準文本、專家評審等規范化的運作體系;二是要對農業產業化財政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杜絕腐敗現象;三是加強項目的竣工驗收和后續管理,這是目前財政支農資金項目管理中比較薄弱的環節,也是支農資金項目不能繼續發揮效用的重要方面。
5、適應新形勢,拓展新思路,創新財政支農工作新體制。一是將過去的救濟扶持農業產業化轉變為開發造血型扶持,將過去的粗放型支持農業產業化轉變為集約性扶持;二是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補助和配套等形式,招商引資,吸引農民、集體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產業化。
6、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推進結構調整,壯大縣域經濟。
轉變財政職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線,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近幾年,我縣財政職能部門在這方面邁出了較大步伐,方向是正確的,成效是明顯的。但總的看,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深度還不夠,水平還不高,還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廣闊,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要依靠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把精耕細作的傳統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發展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變勞動力“包袱”為財富,讓有限的土地等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出更好的效益。要適應市場抓調整,不斷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優質化、多樣化需求,積極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要突出特色抓調整,做大特色產品,做強特色產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圍繞加工抓調整,建好生產基地,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是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有效形式,又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進農業區域化、專業化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要落實有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民走向市場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場競爭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戶找到了龍頭企業,就是找到了市場。要切實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完善企業和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三是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能單純地依靠數量增長、外延擴張,要轉變增長方式,注重內涵式發展。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建立健全經營機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適銷率。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加強對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引導和服務,在市場準入、融資條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創造平等競爭環境。四是不斷壯大縣域經濟??h域經濟重在突出個性,形成特色。要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面向市場需求,培育和壯大支柱產業。加強縣城和中心鎮的建設,發揮其產業集聚和對鄉村經濟及農業生產的帶動功能。要研究制定如何轉變財政職能促進農民增收,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五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繼續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產業化快迅發展。要抓緊制定具體方案。要繼續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讓農民把更多的力量放在農業的投入上,縣、鄉財政部門積極轉變職能加大“三農”扶持力度,促進農業產業化快迅發展??h、鄉財政部門妥善解決改革中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讓廣大農民群眾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