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隊長會議的講話
時間:2022-11-20 02:22:00
導語: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隊長會議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隊(組)長會議,主要是對今年以來全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進行認真總結,交流推廣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對下步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為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奠定基礎。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300多萬農民群眾,向全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隊各組派單位,向關心支持農村小康建設的各部門,向全體小康建設工作隊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派小康建設工作隊到農村開展對口幫扶,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總書記指出,“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總理強調“三農”工作是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90%的貧困人口在農村。武漢市作為中部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仍然有300多萬農村人口,有近60萬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城鄉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相信大家在駐點幫扶工作中對此有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因此,向農村派出小康建設工作隊不僅密切了城鄉關系和干群關系,而且培養鍛煉了干部,是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剛才,4個單位和部門的同志介紹了對口幫扶的經驗和做法,是全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隊的一個縮影。全市各派出單位對農村小康建設高度重視,工作隊員非常敬業,為駐村辦了大量的好事實事,把一些農民群眾祖祖輩輩都沒有解決的生產生活上的問題逐步加以解決,在群眾中留下了美名、留下了贊譽,可以說農村小康建設是一項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下面,我就進一步做好農村小康建設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進一步認識開展農村小康建設的緊迫性
今年是我市開展農村小康建設的第四年,也是將農村掛點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一級目標管理的第二年。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各派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工作隊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全面貫徹中央、省委1號文件和市委特1號文件精神,圍繞促進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不斷加大幫扶力度,積極幫助駐村調整農業結構、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據初步統計,上半年各工作隊(組)共投入資金1191.7萬元,支持駐村發展建設項目156項,全市掛點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2元,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這些成績充分體現了各組派單位對農村小康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凝聚了全體工作隊員的心血和汗水。實踐表明,統一組派小康建設工作隊對口幫扶相對貧困村,對推動我市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保持農村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抓好農村小康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方面,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村小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統籌城鄉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發展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的全面分析和對“三農”問題的科學判斷,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新的飛躍。黨中央、國務院之所以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就是因為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落后,農民增收困難、城鄉二元結構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我市情況來看,全市版圖面積的90%是農村,40%的人口在農村,貧困對象90%也在農村,武漢市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發展的潛力也在農村。沒有市郊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市的現代化;沒有市郊300萬農民的小康,也不會有全市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和進步,更不會有全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因此,訓秋書記反復強調,武漢市要高度重視郊區農村的工作,要大力支持郊區的發展。憲生市長多次深入市郊就農業結構調整進行調研,對農村經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市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2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5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497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從1984年的1.35:1擴大到20*年的2.43:1,如果把城市居民的非貨幣性收入考慮在內,那么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更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研究,如果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2倍以上就會引發不穩定,如果在3倍以上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我市至今還有35.5%的農民低于小康標準線,近60萬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一部分老區、邊遠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十分落后,農民群眾的生活非常貧困。因此,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包括社會各方面,都要進一步提高“三農”工作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深刻認識農村小康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切實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立足部門職能,發揮各自優勢,以實際行動和具體工作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和農民增收。
另一方面,對農村小康建設面臨的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今年“三農”工作的形勢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首先是“政策好”。中央繼18年之后又一次下發了關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市委、市政府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結合武漢實際印發了市委特1號文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免征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加上農產品漲價、農民外出打工等因素,據測算,全市農民人均可增收380元左右。其次是“天幫忙”,除少數地方遭遇自然災害外,今年可以說是風調雨順,農業大豐收。第三是“人努力”,各項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今年我市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喜人,1-8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454.65元,同比增長16.6%,增長水平是1997年以來最好的。面對成績,我們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盡管形勢很好,但農村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體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很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農業科技含量較低,入世后農產品的競爭力不強;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夠快,農業的比較效益依然較低;農業生產資料上漲過快,部分抵消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化解村級債務、村級組織運轉、農村公益事業的開展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等等。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對農民“多予、少取”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方針。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干勁投入到工作中去,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村小康建設。
二、圍繞目標,突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小康建設工作
開展農村小康建設的關鍵是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當前正值秋播的關鍵階段,也是農業生產的黃金時期。我們工作隊要緊緊圍繞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把幫助駐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改善條件作為工作重點,盡力解決駐村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為駐村多辦實事好事,加快脫貧步伐,讓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核心是促進農民增收。今年以來,中央、省市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工作任務、為農民要辦的最大實事,就是把免征農業稅、糧食直補等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戶,不折不扣落實到農民手中。隨著種田效益的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在一部分地區比較突出,工作隊要以《農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關于妥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一系列政策為根本依據,以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協助當地黨政組織按照民主協商的原則及時調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保護和引導好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維護農村穩定的大局。
第二,引導駐村調整農業結構。我國目前農產品的供求矛盾已經基本解決,有些農產品還供大于求。貧困村之所以經濟發展落后,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傳統模式,農產品結構不合理、集約化程度不高。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幫助駐村調整農業結構。在調整結構的過程中,一是要注重發揮示范戶的帶動作用。要在駐村選擇培養1—2個文化程度較高、頭腦靈活、結構調整搞得較好的示范戶,重點加以扶持,通過示范帶動其他農戶致富。二是選準結構調整方向,著力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結合發揮武漢的市場、信息、科技、資金等優勢,各工作隊可以引導和扶持農戶養雞、養鴨和養鵝。我市富爾仕、大地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加工家禽能力較強,市政府對發展家禽養殖也出臺了優惠的扶持政策。這些龍頭企業可以通過提供種苗、飼料、防疫、技術服務和回收產品的形式,帶動農民發展家禽養殖。工作隊要做好政策的宣傳、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系協調工作,提供信息,引導農戶通過發展家禽養殖致富。三是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信息的作用,幫助駐村引進和推廣新優品種,加強農民科技素質教育和培訓,為農民增收服務。
第三,幫助駐村轉移富余勞動力。要廣辟農村勞動力就業門路,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對外出打工人員開展適用知識與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他們就業謀生的本領和能力。一個農戶只要有一個勞動力能夠長期穩定地在外打工,這個農戶的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要推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很重要的一點是減輕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實行集約化規模經營,根本途徑在于推進農業機械化,下一步要加大對農民購買小型農機具的補貼力度,創造條件促進農民生產以農機代替耕牛。
第四,加強駐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目前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導致農民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與城市居民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老區、貧困地區尤為突出。各工作隊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多渠道籌措資金,幫助駐村進行道路、水利、有線電視、學校等項目的建設和改造,量力而行,盡力為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要盡快使工作隊所駐的行政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通碎石路。在農田水利建設上要大搞推塘擴庫,加大農村改水力度。
第五,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幫助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農村基層組織,是我們黨在農村政策的貫徹執行者,也是帶領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領路人。現在還有少部分村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有的村干部作風簡單粗暴,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從今年起,我市全面免征了農業稅,使村干部從長期以來收取農業稅的繁重負擔中解脫出來,為村級組織轉變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對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制度、規范民主決策機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強化村務管理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農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作了詳細規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我們工作隊要結合駐村實際,幫助駐村建設好干部隊伍,制定好工作制度,使駐村的兩委會真正承擔起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重任。
三、加強領導,轉變作風,確保各項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農村小康建設工作是一項崇高偉大的事業,也是一個造福農民的民心工程。為確保各項幫扶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一是市郊各區要加強對農村小康建設工作的領導,多與工作隊溝通協調,多關心工作隊員的工作和生活,及時了解并為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強指導,加強服務,為工作隊員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二是派出工作隊的市直各單位、各部門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加大對本單位對口幫扶工作的領導力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幫助駐村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難。要一如既往地在政治上關心工作隊員的成長,在生活上解決工作隊員的實際困難,在工作上從人力、物力和財力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三是各工作隊要進一步加強思想、作風和制度建設,嚴格要求、規范管理,把工作隊建設成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斗、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的隊伍,使工作隊成為在艱苦環境中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基地。全體工作隊員特別是在農村基層掛職鍛煉的干部,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光榮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嚴謹的工作作風,深入群眾,傾聽呼聲,體察民情,加強鍛煉,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多干群眾急需的事,多干群眾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礎的事,多干著眼長遠的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工作隊員良好的形象,為老百姓留下好口碑。
同志們,今年是我市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關鍵一年。現在時間已過大半,農村小康建設的任務比較繁重。希望同志們認真對照工作目標,再鼓干勁,再加力度,以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努力開創我市農村小康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工作會的講話
- 下一篇:民工社會保障現狀與立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