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農民培訓動員會發言

時間:2022-03-26 04:09:00

導語:局長在農民培訓動員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局長在農民培訓動員會發言

同志們:

一、合作社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有效組織形式。

自2010年7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堅持以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為依托,高位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合作社從無到有,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新的提升。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工商注冊登記的合作社達到917家,并建立了2家部級示范點、5家省級示范社、3家省級標兵社、9家省級先進社。去年全省合作社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還提出了“遠學浙江、近學永修”,充分說明了我市合作社發展在全省有影響,有位置。這是各級各部門關心、支持、引導的結果,也是在座的各位奮發進取的成果。合作社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組建數量快速增長。07年起步,不到三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917家,僅今年前9個月就新增333家,預計到年底可達1000家以上。

二是覆蓋范圍不斷延伸。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延伸到種養加服務農村經濟的各個領域,其中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約占總數的3/4。這其中,既有能人和種養大戶領辦的,也有企業法人和社會團體發起的;既有本區域內的,也有跨區域大戶合作的。

三是合作規模穩步加大。合作社成員數達到60戶以上的已占合作社總數的15%;基地面積在500畝以上的,占種植業合作社總數的45%;有45家合作社年養生豬5千頭以上,占生豬養殖合作社的40%。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合作社占合作社總數的近四成。

四是品牌創建有序推進。目前,全市合作社已擁有30個注冊商標,認證了無公害農產品48個,綠色和有機食品23個。15%的合作社已實施生產質量標準,33%建立了生產記錄檔案,24%已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五是服務功能明顯增強。42%的合作社農資統一供應率在60%以上,近一半的合作社產品統一銷售率在達50%以上;近兩成的合作社擁有加工實體,13%的合作社開展了成員內部資金互助,約四成的合作社經常性組織培訓活動。

六是運行管理逐步規范。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民主、利益聯結緊密、運行質量較高的合作社已占1/3;已實行會計核算的約占總數的一半;近四成已提取公積金;

七是帶動作用日漸顯現。合作社帶動了8.8萬非成員農戶,擴大發展種養業,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和服務產業。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顯現,各地都出現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樹一塊品牌、活一方經濟、富一批農民”的可喜格局,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其意義和作用是現實而又深遠的。

一是促進了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推廣。通過合作社這一組織,農業科技入戶有了新的平臺,成為我市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的新載體。近年來在我市推廣普及的農作物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新型環保養豬技術、果樹矮化密植技術、大棚蔬菜增產技術等,都是先由合作社示范應用,才被更多的農民群眾認可和接受的。

二是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通過合作社的磨礪鍛煉和培訓實踐,一批優秀農民逐漸成長為農村新型管理、技術、經紀等方面的實用人才,絕大部分的合作社負責人是農民身份。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全市合作社有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85人,各級勞動模范57人。合作社已經成為我市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的新基地。

三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各類合作社的發展,尤其是由同類合作社形成的合作社集團,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上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推動作用。比如說,永修縣24家柑桔合作社的種植面積、產量均占全縣柑桔產業總量的40%,在合作社的推動下,該縣柑桔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促進了柑橘產業的良性發展。還有在湖口的水梨、瑞昌的生豬等產業發展中,合作社都是一個有力的推手。

四是促進了農民增收。合作社通過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農產品等各個環節的合作,實現了節本增效,增產增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合作社成員通過本組織生產經營獲得的戶均純收入為7500元,戶均純收入達2.4萬元;由合作社帶動的非成員農戶戶均增收800多元。

五是促進了社員群眾民主管理意識的增強。合作社成員以農民為主體,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實行民主管理,成員地位平等,一人一票,成員通過成員大會行使選舉權、監督權,參與決定重大事項。這是社員群眾參與民主政治的最好最具體的實踐,對提升農民朋友的政治素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通過現代農業發展的實踐,現在上上下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共識。2010年7月,國家專門頒布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從法律層面上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發展,規定了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肩負的指導、扶持和服務職責。去年下半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其中提到的合作經濟組織,最主要的實現形式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業部和省農業廳也大力扶持引導合作社發展,開展了試點示范社建設,并加大了資金投入。今年省財政拿出2000萬用于合作社發展,并重點扶持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市共有15家合作社上榜,將獲得扶持資金總額達255萬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合作社發展。2010年起,每年都拿出40萬元以上重點扶持一批示范性合作社,市縣兩級3年來的投入近200萬元。去年,市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并提出,從2011年起,我市將每年從產業化專項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重點用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同時進一步明確了稅收減免、信貸服務、項目扶持等優惠政策。可以預見,今后幾年對合作社的支持,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資金投入上都將會進一步加強。

10月份下發的《2012年陽光工程實施方案》有一個重要轉變,明確增加了涉農培訓計劃,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首次明確列入了培訓范圍,這表明,對合作社發展的關注將是全方位的,預示著合作社發展的新機遇。

三、進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發展質量

總體來看,我們的合作社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上規模、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合作社比例不高;部分合作社制度執行不嚴,內部運作不規范;擁有注冊商標的比例很低,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等認證的家數不多,品牌意識不強,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等,必須多方入手,進一步提升合作社發展的內在質量。

1、要努力增加入社農戶數量。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只有2.1萬戶,僅占農戶總數的2.4%,合作社發展的余地和空間還很大。首先還是要積極引導組建新的合作社,合作社在數量還要爭取大發展,當然,我們必須按照《合作社法》等有關規定規范組建;其次要積極吸收有發展愿望的農戶入社,壯大合作社的規模和實力。

2、要規范運作。只有規范運作,合作社才有影響力、生命力。作為合作社負責人,一定要加強學習,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規范,自覺的在內部管理、收入分配、財務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身體力行并監督執行,努力構建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前提。

3、要加強人才培養。合作社負責人是合作社發展的靈魂,除了你們自己要加強管理、財務、科技等方面的學習培訓外,有條件的可以吸收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到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吸收有管理經驗的農村基層干部參與合作社運作管理,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當“社官”,鞏固發展的人才基礎。

4、要大力拓展市場。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要努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在此基礎上,積極注冊商標,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認證,爭創名牌農產品,通過展示展銷等方式,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要加強與龍頭企業的聯系與合作,打造穩定的銷售渠道。

最后,感謝大家對農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也感謝大家對市農業局工作的支持。條件所限,在學習上、生活上如果有什么要求,可以及時的向我們提出來,一定盡力滿足大家。也希望大家珍惜這次培訓機會,集中精力,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相信通過三天的集中學習和互相交流,一定會學有所得,過得愉快。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加強規范化建設,充分調動全體社員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效益,擴大影響,爭創先進合作社,為我市合作社建設繼續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