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資源管理工作講話
時間:2022-02-25 01:25:00
導語:旅游業資源管理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市旅游產業發展會議是近幾年來我市召開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旅游盛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精神,總結“九五”以來我市旅游發展情況,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動員和組織各級各部門,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扎實工作,做強做大旅游產業,推進我市從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經濟強市跨越。下面,我講四個方面的意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旅游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標志。作為一個“綜合性產業”,旅游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作用;作為一個“富民產業”,開發一個景區,可以帶富一方群眾;作為一個“先導產業”,有助于促進對內對外開放;作為一個“窗口產業”,能夠有效地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同時,旅游業還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在調整經濟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業是的特色產業和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旅游業有利于樹立新形象,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國內外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促進交流與合作;發展旅游業既是實現三大戰略目標,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又是提高全民素質,推動城鄉建設的有效途徑;發展旅游業能吸納大量的勞動力,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完全符合的市情。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業地區,長期以來經濟結構不夠合理,支柱產業少而弱,缺乏對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而旅游業具有產業鏈長,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大的特點和優勢,作為特色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加快培育壯大旅游產業,是加快全市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進入新世紀,旅游業面臨產業升級和從資源大市向旅游經濟強市跨越的關鍵時期。國內外旅游市場的迅速擴張,而且競爭十分激烈,國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周邊市區旅游業發展迅猛,形勢逼人。在新形勢下,我們的思想觀念、產業結構、體制機制、措施辦法、人才隊伍、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條件不適應等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對此,各級各部門必須從事關加快經濟發展的大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意義。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無論任何時候,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信心絕不能有絲毫的動搖,抓旅游產業的力度絕不能有絲毫的放松,要搶抓機遇,理清思路,明確目標,采取強有力的對策措施,最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力量,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抓住機遇、理清思路、明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當前,我們正面臨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良好機遇。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旅游工作,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動力。特別是黨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及黨的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二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將有利于爭取國家投入,改善基礎設施,為我市旅游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條件;三是國際國內旅游業快速發展,旅游發展熱點轉向亞太地區,世界范圍內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國內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為我市擴大旅游招商引資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四是我國加入WTO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逐步建立,——河次區域旅游合作和中印緬孟區域合作的推進,“走向南亞”戰略的實施,為加快我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五是我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多樣的自然生態、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又有古老的歷史遺存,還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遺跡等,具有數量大、組合優、類型多、品位高的特點,是名符其實的旅游資源大市。特別是擁有等一大批具有不可替代、開發價值極大的旅游資源,火山地熱分布位居全國之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邊境線長167.78公里,是中國通往緬甸、印度的交通要沖,具有開發境外旅游的便利條件。這些都是我市發展旅游產業最大的優勢所在。六是與旅游發達地區相比,我市旅游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可以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具有“后發優勢”;七是我們多年發展旅游業打下的基礎和所取得的成績,為我市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市今后一段時期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把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的總目標,按照“鞏固、提高、開發、完善、創新”的方針,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以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培養國際知名旅游品牌為核心,以整合旅游行業,創新旅游體制和機制為著力點,大力提升旅游業的產業化程度,進一步增強旅游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充分發揮旅游業帶動服務業發展的龍頭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基本思路是: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入WTO、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印緬孟區域合作、走向南亞戰略和培植旅游支柱產業等機遇,突出特色、選擇亮點、點線互動、創立精品,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做到突破一點、連成一線、形成一片、構筑一圈,即首先突破這一亮點,逐步在把區、縣、縣連成一線,再與、等、北地州市形成一片,最后構筑與南亞、東南亞跨國旅游圈。
發展目標:年,實現接待國內外旅游者35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1.5億元;到2005年(即“十五”末),實現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突破4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3億元以上;到年,實現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突破70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2億元以上。把建成旅游的亮點地區。
三、著力實現“七個新突破”,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推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在打造旅游品牌上實現新突破。要樹立強烈的旅游品牌意識,下大力氣開發建設一批旅游精品,進一步研究提升和確定的整體形象。一是要發揚創新意識,依托資源,研究市場,發揮優勢,加快建設一批在海內外旅游市場上叫得響、打得出的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要按照“省內熱點,全國亮點”的原則,打造精品,創立名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著力打造好“生態SPA品牌、品牌、抗戰品牌、南方古道品牌”。二是要不斷跟蹤世界旅游潮流,對已有的旅游產品和線路進行優化更新,不斷增加新內容,展現新風貌,使老產品、老線路??闯P?,經久不衰。我市旅游資源特色鮮明,要在重視自然景觀開發、突出自然特色的同時,加大人文景觀的開發,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我市的文化旅游資源內涵,提高旅游項目的文化附加值。形成多層次的旅游結構,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幾年來,旅游基礎設施雖有了較快發展,但從大旅游的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較薄弱。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繼續實行擴大內需方針的機遇,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建設一流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旅游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旅游發展條件。
要努力構筑通向國內外的交通網絡體系,圍繞國際旅游大通道建設,盡快修通騰密路中緬南四號界樁至緬甸瓦曉的國外段公路,力爭將騰密路延伸至印度雷多,構筑通向南亞的陸路交通網絡,加快騰密路國內段二級路的開通建設,爭取立項新修保騰路段為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駝峰機場。特別要開發利用好“史迪威公路”的旅游價值?!笆返贤贰苯涍^的地區都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多樣的民族文化,再加上歷史賦予這條公路的傳奇色彩,使“史迪威公路”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它的早日開發,將對發揮的沿邊優勢、促進南亞和東南亞旅游資源的整合、形成——南亞——東南亞旅游環線具有重要意義。
要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加強旅游賓館飯店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五星級酒店和空港四星級酒店的建設進度,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功能;加快旅游景區和旅游城鎮的通訊、電力、供水、環保和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重點旅游區和旅游線路移動通信無盲區,保證旅游景區信息暢通;搞好旅游發展重點地區電網改造,滿足旅游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要加快旅游城市和旅游城鎮體系建設,構建旅游發展的載體。城鎮是旅游者的主要產出地、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經濟的輻射中心和旅游業的管理中心。要切實加強旅游城鎮建設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鎮品牌和形象。區、縣要緊緊抓住中心城市和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高起點、高水平搞好旅游規劃建設,突出歷史文化內涵,形成獨特風格。要建設一批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小城鎮。旅游城鎮建設要做到與景區景點建設相協調,注重完善旅游功能,提高文化品位。
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發展民營旅游企業。旅游業為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轉變提供了廣闊舞臺。我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投資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呈現出加快擴張的良好勢頭。要支持民營企業在我市旅游經濟發展中唱主角,認真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切實搞好引導和服務,幫助民營旅游企業提高發展水平。
要切實推進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優勢互補、效益優先”的原則,通過聯合、兼并、收購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專業化的旅行社集團、旅游飯店集團、旅游汽車公司、導游公司,促進旅游企業向市場化、規?;?、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加強資本運營,建立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旅游集團企業,形成經營統一聯合體,使旅游企業實現產業升級、產品創新和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增強我市旅游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
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發展外向型旅游經濟。千方百計引進有實力的旅游大企業、大集團。放寬準入條件,鼓勵有實力、守信譽的骨干旅游企業進入市場,加快與外來企業、外來資本的合資、合作,加快我市旅游資源開發,激活我市旅游企業的競爭意識,增強競爭能力,提高整體素質和效益。要支持官房集團、柏聯集團等大企業做大做強旅游業。
在區域旅游合作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區域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大區域間旅游產業要素整合,對不同資源實施分類串聯、互補組合,充分挖掘客源市場潛力。加強市內各旅游景區的協作聯合,深度開發旅游資源,提升我市旅游業的整體效益。主動加強與周邊區市的合作與互動,聯合開發一批跨行政區劃的精品線路。最近,長江三角洲地區長三角建立無障礙旅游圈,旨在克服地域障礙、交通障礙、規劃障礙、信息障礙,實現跨行政區域的旅游資源和產品的優勢互補的多贏局面,值得我們借鑒。各地要積極推動區域聯合,堅決掃除妨礙公平競爭、設置地區壁壘,排斥外地優秀旅游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的做法,全面提升區域旅游競爭力,開創旅游發展的多贏局面。
宣傳促銷上取得新突破。必須盡快解決各地、各景區各自為戰,互相排斥,甚至互相貶低的問題。要積極推行整體聯動營銷,大力整合和優化利用各種宣傳力量,調動各方積極性,搞好我市旅游整體形象的策劃、包裝和宣傳。市內各主要媒體要積極開辟旅游專欄專版,增大宣傳密度。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穩定和拓展現有客源市場,制定和實施針對性強的營銷策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改善旅游環境上實現新突破。要強化服務意識,為游客提供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我們必須不時失機地推進旅游行業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旅游開發、建設、管理和服務并重,努力營造健康、安全、環保、舒適的旅游大環境,保障旅游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在培養旅游人才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旅游業發展,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作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訓體系。堅持院校培訓與在崗培訓相結合,本地培訓與區內外引進相結合,加大培養中高級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涉外人才和熟練技工的力度。切實加強導游從業人員上崗資格、執業資格、級別等級的培訓、考核,提高導游人員素質。努力把師專建成綜合性大學,辦好國際珠寶藝術學院,促進我市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和旅游人才培養。
四、加強領導,開創建設旅游工作新局面
發展旅游業牽涉面廣、關聯性大、帶動力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對國內外旅游業的激烈競爭,要實現我市旅游產業的新跨越,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共同促進我市旅游業的大發展。
(一)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合力。
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建設旅游業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及時解決本地旅游業發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調整充實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各縣區要結合實際,盡快建立或調整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旅游工作,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具體落實。旅游局既是旅游行業主管部門,又是旅游發展大格局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在加快我市旅游業發展中要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更大作用,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把職能轉移到宏觀調控、行業指導、市場監管、旅游宣傳等方面上來,要把工作方式從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轉移到依靠法律手段上來,加快行政行為的法制化進程。
(二)狠抓政策措施落實,增強工作實效。
市旅游業能不能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取決于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旅游業的認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到位;取決于市、縣區發展旅游業的思路是否清晰,重點項目是否定得準確,有關配合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各縣區、各部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總體要求,結合實際抓緊制定本地區的旅游發展規劃,確立奮斗目標,明確工作進度,強化工作措施,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推進旅游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同志們,讓我們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萬眾一心,開拓進取,狠抓落實,扎實工作,為實現旅游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 上一篇:室內公共或工作場所禁煙方案
- 下一篇:副市長部署旅游工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