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地方人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職能作用

時間:2022-08-03 10:41:00

導語:充分發揮地方人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職能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在新時期的重要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及時反映民意,這正是人大工作的優勢所在。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應認真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能,把思想統一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上來,并以此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充分發揮人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一、圍繞工作大局,緊貼第一要務,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地方人大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拓寬思路,更新觀念,把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貫穿于人大工作的全過程。一是要圍繞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大調研力度,為黨委決策當好參謀,使黨委的主張更加符合國家政策,符合本地實情,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二是要善于把黨委的決策通過法定的程序變為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行動,促進黨委決策的有效貫徹實施。三是要針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適時作出相應的決議、決定,確保本行政區域內經濟社會始終處于良好的發展走勢。四是要制定科學有效的監督辦法,切實加強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著力解決好政策失誤、權力失控和政令不暢等問題,促進領導干部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提高理政水平,增強執政能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推動依法行政,促進公平正義,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當前,很多社會不和諧現象是由于法治觀念不強引起。地方人大應堅持以民主和法制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作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著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一是要加強普法宣傳教育。要加強對"五五"普法工作的檢查指導,督促政府全面落實好"五五"普法教育規劃,扎實開展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斷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增強群眾的法制觀念,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二是要強化法律監督。通過調查、執法檢查等形式,發現和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法律實施中涉及構建和諧社會全局的矛盾和問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實行政務公開,陽光作業。按照"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要求,培養一支具有較高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司法隊伍,發揮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三是要改進監督方式。在調查視察中廣泛深入基層和群眾,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要加強事前調研與事后跟蹤督查的結合,加強對個案的監督問責,從而強化人大監督的警示作用,防止司法不公、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為和諧社會建設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三、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群眾利益,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建設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工作中,要把群眾關心的問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作為監督的重點,加強調研視察,發揮代表作用,督促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一是要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地方人大要積極為代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創造條件,促進代表更好地執行職務,依法參政議政,為廣大人民群眾當好代言人。要積極組織代表小組活動,鼓勵代表開展視察調查活動,增加代表對常委會各項活動的參與,使代表的主體作用得到較好地發揮。二是要切實加大代表建議辦理力度。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集中反映了廣大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把代表建議辦理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緊緊抓在手上,著重在解決問題上下工夫。要加強對代表建議辦理的全程監督,確保建議真正得到落實,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能夠得到較好解決。三是要高度重視群眾信訪工作。要進一步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認真對待每一次接訪,認真處理每一封信件,認真答復每一個問題。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督促"一府兩院"和有關部門認真辦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消除社會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