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動員會議發言詞
時間:2022-06-07 11:11:00
導語: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動員會議發言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全面啟動實施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是省政府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標志性工程,是實現我省經濟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點示范性工程,更是實施“藍天碧水”戰略的核心工程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動員會議,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月23日省政府會議精神,全面部署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的工程建設任務,動員全市上下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迎難而上、破難而進,以時不我待、刻不容緩,重任在肩、責無旁貸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全力打好、打勝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攻堅戰。
為開好這次會議,市政府根據省政府工程方案大綱,組織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了《流域(段)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方案(試行)》,市長主持召集有關部門討論后進行了詳細審定。稍后,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剛才,市發改委主任對工程建設做了具體說明,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工程方案實施內容和組織落實作如下安排:
一、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扭住關鍵,扎實推進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
我市流域生態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實行整體規劃、突出重點、逐級推進、分期實施的辦法,工程分為近期兩年、中期五年和遠期十年三個階段。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能寬則寬、能彎則彎、人水相親、和諧自然”的理念,堅持治理修復與保護并重;堅持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做好與“藍天碧水”、“六水興”、“造林綠化”等重要工程的銜接;堅持突出重點,強化領導,明確責任,依法治理,舉全市之力,有效遏制流域生態環境破壞與惡化,切實加強修復與保護,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二)總體目標
具體為“五個通過”:即通過對流域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與保護,確保我市干流173公里河道恢復自然流水;通過河道復流入滲,逐年補給地下水,確保地下水位止降復升;通過河道疏浚和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沿河生態環境;通過建設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對煤焦鐵等嚴重污染企業關停和搬遷,使水資源和水生態得到有效保護;通過植被綠化,涵養水源,形成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
(三)近期目標、建設內容和整治重點
具體為“實現四大目標、實施八大工程、采取三項整治”:
實現四大目標:即通過對干流河道綜合整治,實現干流常年全線復流;實現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實現干流面貌明顯改善;實現水質好轉。
實施八大工程:這是我市近期對流域生態環境進行治理修復與保護的重中之重,具體為16個子項目:
1、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分為4個子項目:
①段河道整治疏浚項目。建設內容為疏浚河道144公里;修建和加固控導工程70處;堤防加固35公里;堤基隱患處理12處、30公里;泥結石硬化堤頂路面159公里;攔河潛壩10道。項目總投資1.4億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水利局實施。
②城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這是我市“三城聯創”的示范性工程,也是建設環境宜人新的核心工程。規劃從馬務橋北到平陽橋南,全長6公里。主要內容是投資627萬元,建設百米護林帶0.47萬畝;投資3.9億元,建設蓄水池3個,補水及管理設施5處;投資1億元,建設生態景觀治理工程;投資1.5億元,建設污水深度處理回用蓄水及濕地工程。項目總投資6.52億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建設局牽頭,水利局、環保局、林業局配合實施。
③人工濕地建設項目。建設內容為在流域較寬闊的河灘上修建河道人工濕地5個,總面積65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24億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水利局實施。
④支流河口整治項目。建設內容為對流域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10個河口段進行整治。項目總投資4700萬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水利局協調指導有關縣(市、區)政府實施。
2、流域地表水調蓄利用工程。分為兩個子項目:
①水土保持調蓄淤地壩項目。在干流兩側建設水土保持調蓄淤地壩37座,增加壩地153公頃。項目總投資2630萬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水利局協調指導相關縣(市、區)政府實施。
②五馬水庫。該工程已批復立項并開工建設。項目以工業供水、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農業灌溉等綜合利用。水庫總庫容992萬立方米,水電裝機2000千瓦。項目總投資1.53億元,工期4年,由市引沁入管理局牽頭實施。
3、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分為4個子項目:
①干流沿線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內容為在干流兩側山丘區建設谷坊166座、荒灘造地60公頃。項目總投資1382萬元,由市水利局協調指導相關縣(市、區)政府實施。
②干流植被建設。內容為建設水土保持林4.68萬公頃,干流兩岸營造各100米寬的護岸林帶152公里,林網134公頃,封山育林1823公頃。項目總投資1.1億元,由市林業局協調指導干流沿線縣(市、區)政府實施。
③流域濕地保護。內容為建設上游、霍山等濕地保護區3個。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由市林業局實施。
④干流沿線草地治理。內容為圍欄封育8萬畝,鼠害防治7萬畝,蟲害防治14萬畝及青貯窖、飼草機械設備和舍飼養殖封山等退牧工程配套建設。項目總投資3430萬元,由市畜牧局協調指導相關縣(市、區)實施。
以上4個項目都在年啟動,工期兩年。
4、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擬建的5座和在建的4座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及管網配套工程,投資7.06億元;按照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對已建成的2座污水廠提升改造工程,投資4875萬元。兩項目總投資7.55億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建設局協調指導相關縣(市、區)政府實施。
5、工業廢水達標治理及深度處理回用工程。未達標工業企業實現廢水達標排放項目12個,總投資1.34億元,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全部由企業自籌解決;7家企業實現達標回用,6家企業實現廢水深度處理,總投資1.5億元,工期兩年,由市環保局協調監督相關縣(市、區)政府及企業實施。
6、煤礦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限采區內破壞地下水的霍州白龍煤礦、團柏煤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總投資1.8億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國土局協調監督相關市、縣政府及煤礦企業實施。
7、礦坑水處理及回用工程。流域礦井水處理工程涉及霍州市3項,總投資43萬元,按照“誰排放、誰處理”的原則,全部由煤礦自籌。項目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煤炭局協調監督霍州市政府和企業實施。
8、河流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分為兩個子項目:
①主要支流和入排污口水質監測。在主要支流、入污水排放口建立17個水質監測斷面,項目總投資1085.9萬元,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水利局實施。
②水質監管項目。分四個方面:一是流域的38個重點工業企業及10家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投資1700萬元;二是加強全流域監督性監測能力建設,投資390萬元。三是健全對突發事件的監管處理能力,投資300萬元。四是對31個不規范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投資620萬元。項目年啟動,工期兩年,由市環保局協調監督相關縣(市、區)政府及企業實施。
經初步估算,這八大工程總投資24.34億元。其中:申請中央1.41億元,省級投資7.73億元,市縣投資6.16億元,企業自籌及其它資金9.04億元。具體投資數額根據項目批復情況予以調整。
采取三大整治:
1、加大污染企業關停搬遷力度。繼續實行環境污染末位淘汰制度,徹底取締沿岸3公里范圍內污染水體的污染企業和污染項目。取締破壞生態環境及水質的資源開發活動,依法關閉沿岸違法排污口。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實施關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工藝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淘汰;對位于城市規劃區、居民集中區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實施易地搬遷升級改造;對雖已經合法審批,不屬于政策、法規規定淘汰關停范圍的企業,但只要影響水質,也要實施關?;虬徇w。具體實施辦法由市環保局、市經委會同有關部門、縣(市、區)政府制定,并負責協調監督實施。
2、加大地下水超采區關井限采力度。本著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合理配置的原則,制定流域地下水超采區控制和治理目標規劃及關井壓采措施。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水利局會同市有關部門制定,并協調監督有關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
3、加大干流植被建設力度。加強流域植被、濕地和項目的管護工作。具體辦法由市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協調監督有關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
(四)中期目標、建設內容和整治重點
按照生態文明和以人為本的要求,結合富民工程和傳統產業提升改造,進一步擴大干流沿岸植被綠化范圍。將治理的重點放在一級支流,實現全流域工業和生活污廢水無條件零排放。
繼續組織實施水土保持調蓄淤地壩、水土保持小型水利、支流生態植被與經濟林建設、流域濕地保護、流域草地治理與退牧、城鎮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及再生利用、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業企業深度處理及回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工程,使干流及主要一級支流河道的自然生態基本得到修復,為全流域生態的自然恢復奠定良好基礎。
(五)遠期目標、建設內容和整治重點
著眼于重塑流域自然生態,進一步以天然林保護為主,建設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擴大塘池、湖泊和濕地面積,形成人水和諧的自然生態,重現“流水嘩啦啦”。
重點搞好流域林地管護和植被建設,鞏固植被修復成果,建設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濕地、濕地公園。加強草地的建設與保護。開工建設“地下水庫”增加地下水的戰略儲備。
二、完善政策、標本兼治、監管并重,科學制定和把握工程實施的保障措施
具體為十大政策措施:
(一)要全面爭取和配套工程建設資金。
省政府已經明確,對各大工程資金的籌措,要以寬廣的視野,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由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共同承擔,分類區別對待。對近期我市實施的八大工程,工程投資主要由省級政府安排,市縣級政府予以配套。對于市、縣屬區域內實施的一般公益性基礎工程,工程投資主要由市、縣級政府安排,省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根據上述原則,以省投資為主,市縣配套的項目,一般按省與市縣7:3比例掌握;以市縣投資為主,省補助的項目一般按省與市縣3:7比例掌握。各級發改、財政、經委、國土、建設、水利、農業、林業、環保、煤炭、畜牧、規劃、商務、物價等部門,要積極與上級部門進行項目和資金對接。市政府總的要求是,上級投資和補助我市的資金必須爭取到位,能多爭取一些就要多爭取一些。會后,市里將根據工程建設情況,制定出臺詳細的資金分配及安排方案,有關縣市區要積極按照比例足額配套,并多方籌資,尤其是鼓勵社會和企業投資,確保各大工程順利啟動并付諸實施。
(二)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流域生態功能區規劃和扶持政策。
在《山西省生態功能區劃》的基礎上,根據流域水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生態植被狀況等,進一步細化該流域的生態功能分區及產業結構布局。在已有《市節水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流域全社會節水規劃。流域有關縣市區要在市政府的統一規劃指導下,由各相關部門制定和完善所轄區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確保規劃的銜接與實施。
(三)要科學劃定禁采、限采范圍,規范礦山開采行為。
根據流域內礦山企業對的影響程度,對可能直接破壞河床、導致地表水直接漏失的區域實施禁采,在禁采區外圍一定區域實施限采。市國土局、水利局、環保局、煤炭局等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上述禁采區、限采區進一步細化,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徹底規范礦山開采行為。
(四)要加強水功能區管理,確保水質達標及合理利用。
《山西省地表水功能區劃》已由省政府批準頒布,我市被定為太原運城開發利用區。按照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要進一步核實干流河段水域的納污能力,提出功能區的限制排污總量。要建立水功能區監測站網,強化監督檢查制度。這項工作由市水利局負責落實。
(五)要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維護重點保護區利益。
對禁采區、限采區關停的企業,在對礦區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和對企業實行必要補償的同時,省級財政將通過轉移支付方式,給當地政府一定補償,確保地方利益不受損害。對影響水源水質企業的搬遷,國土部門負責優先解決企業用地問題。此項工作由市財政局、發改委、國土局等負責落實。
(六)要建立和完善用水價格體系,有效調整供水結構。
要按照依次鼓勵使用再生污廢水、中水、引黃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原則,制定五類水的用水價格,逐步理順各類水的比價關系,建立科學合理的比價體系。此項工作由市物價局、水利局負責落實。
(七)要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支持企業正常運營。
年底前,流域縣級以上城市全部開征污水處理費。此項工作由市物價局、環保局、建設局負責落實。
(八)要建立市場激勵機制,嚴格控制污染排放總量。
具體辦法:一是建立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初始價格,將排污指標作為資源實行初始有償分配;二是在流域開展化學需氧量(COD)排污權初始有償出讓,建立化學需氧量排污權一級市場,適時推進氨氮、總磷等排污權有償使用;三是研究開發排污總量控制技術和先進管理系統,逐步建成排污權動態數字交易平臺,形成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市場。此項工作由市物價局、環保局負責落實。
(九)要合理制定補貼方案,有效調配生態用水。
省水利廳即將制定《干流復流水源保障及調度運行方案》,提出下游調用沁河水的調水辦法。省里已納入省級財政預算,按年度實際調劑水量給予補貼。此項工作由市水利局、財政局、引沁入管理局負責落實。
(十)要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采砂行為。
河道多年過度采砂形成了大量砂坑,嚴重損失了干流輸水水量,出現了險工、險段。省里已經明確,可提高采砂管理費,并強化采砂管理,對違反河道管理條例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確保河道流水通暢和安全。此項工作由市水利局、物價局負責落實。
三、加強領導、嚴格責任、密切協作,舉全市之力確保工程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是建設生態持續、和諧文明、良性循環、景色秀美新流域的重點示范性工程,也是市政府今后一個時期要抓的基礎設施建設頭等大事,任務十分艱巨,責任非常重大。各有關縣市區、各有關部門一定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和真抓實干的精神,增添工作動力、排除發展阻力,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切實把行動統一到治理修復與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大業上來,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齊心協力、不折不撓,全力以赴、務求必勝。關于工程的組織領導,市長還要提專門要求,這里我簡單強調一下工程目標責任制的落實。一會兒,市長將代表市政府與各有關縣市區、各有關部門簽定目標責任書。希望簽字單位回去之后,按照近期工作目標責任制,結合本區域、本部門實際,對工程實行嚴格的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進一步細化目標、量化任務、強化責任,確保各項重點建設工程盡快啟動。
同志們,實施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既是一項創業、創新工程,又是一項民生、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天這次動員會議,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八大工程作為建設環境宜人新的標志性工程,擺在更加突出、更加緊迫、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科學、更加有力、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市、縣聯動,以縣為主,部門協調,屬地負責,形成合力,大打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決勝戰,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
- 上一篇:城市報警與監控建設工作會發言稿
- 下一篇:農村網絡規范完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