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行政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6-21 09:27:00

導語:縣行政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行政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會講話

一、充分認識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重要意義

意義十分重大。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局部,各級政權建設和國家機器運轉的物質基礎,更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

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的客觀需要。依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第一。政府應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合理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平安性和有效性。近年來,財政部門積極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推銷、收支兩條線管理等各項財政改革,不時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從財政資金的管理層面實現了公共財政改革的突破。但在資產管理方面還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明顯滯后,與部門預算等各項財政改革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影響了財政改革向縱深發展,制約了財政公共功能的發揮,也影響了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要進一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客觀上就要求我將公共財政管理的范圍延伸至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拓展政府理財領域,提高理財水平,通過資產清查,切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國有資產,充分發揮其在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方面的物質基礎作用,以實現公共財政的目標要求。

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是規范津補貼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個時期以來,第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國家統一工資政策以外,自行出臺和發放津貼補貼,形成了不同部門、單位之間的報酬不均”造成了社會收入分配秩序特別是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亂現象,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這些政策外津貼補貼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收益。多年來,為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從根本上切斷各單位自行發放津貼補貼的資金來源,實現個人收入與單位占有的國有資產和掌握的行政權力脫鉤,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央有關部委,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各地一定要采取措施,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的發放規范,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加強非稅收入管理,規范資產收益的使用。但是從實際看,歷次規范、整頓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亂發津補貼的現象。這次資產清查,就是要全面、細致地掌握所有的收益情況,從而加強收益管理,從源頭上控制津補貼發放,縮小收入差異,為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構建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措施。建設節約型社會,第三。首先應從政府機關做起,而政府的運行本錢在很大水平上取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當前,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總量達到55億元,主要集中在各機關、事業單位,特別是事業單位的資產這幾年有很大的增長。然而臨時以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滯后,管理基礎單薄,導致資產配置不公,處置不規范,使用效率低,閑置浪費,產權不清,職責不明,甚至私設小金庫、暗箱操作,利用國有資產為小團體或個人謀取私利,這樣既浪費了國家資源,也增加了政府的運行本錢,當前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利息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摸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存量及其使用狀況,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資產存量的整合與調劑,從而降低政府行政本錢,節約行政資源,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手段。從孝剛同志剛才通報的情況看,縣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著一些十分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示在一是賬實不符,家底”不清。局部單位基礎管理單薄,財務規定不落實,購建資產不入賬,資產臨時不清查,形成賬、實兩張皮;二是占有不公,苦樂不均。一方面資產形成渠道多元化,歷史成因復雜,資產占有多寡失衡;另一方面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資產配置存在隨意性,導致了局部單位超配多占資產;三是使用效率低,損失浪費大。資產使用單位重購置、輕管理,盲目攀比,貪大求全,資產超標準配置,重復購置,形成了大量資產的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四是管理混亂,漏洞較多。管理制度不落實,不經審批自行處置、擅自轉讓、隨意報廢報損。非轉經”資產管理弱化,投入不評估,運行不規范,支出隨意性大,監管不到位,有的還通過各種形式私設“小金庫”濫發津貼補貼,管理漏洞比較多,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是管理體制不順,監管職責不清,財政部門的綜合管理職責沒有完全到位,財政部門與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中的職責劃分不明確,第四。資產多頭管理,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缺位”與“錯位”這次清查,就是要全面了解我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實物量和價值量等信息,摸清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存量、資產收益的家底”及時掌握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出租、歸還、擔保、資產處置收入和對外投資等情況,規范國有資產收入管理,全面履行財政監管職能,提高財政監管水平,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二、扎實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

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不時擴大。據初步統計,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截至2006年底,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達到55億元。推進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工作中要注意實效和質量,具體要做到以下“四個結合”

必需以這次清查為契機,切實摸清“家底”查找管理中存在問題和漏洞,采取措施,加強管理,建立各類資產購置、保管、領用、交接、盤點、報廢等工作責任制度。把未建立的資產臺賬、明細賬、實物卡片建立起來,明確每項資產管理的責任,真正形成單位內部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要按照《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方法》堅持“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財政部門管理,單位依法使用”原則,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與財政預算管理體制、財務管理制度相銜接,建立由財政部門主導,各部門、單位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各級財政部門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綜合管理;各級主管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施基礎管理;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負責對本單位占有和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這里我要特別強調,各級財政部門要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摒棄“重審批、輕監管”重微觀、輕宏觀”現象,一是資產清查工作要與基礎管理工作相結合。資產清查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最基礎性工作。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政策研究、制度建設、監督檢查、產權集中管理、重大事項審批、信息系統建設、國有資產收益征管上來,做到資產管理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做到機構、人員、職責、工作”四到位。

而資產管理又是預算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準確、完整的統計演講和財務管理數據,二是資產清查工作要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預算管理是調節控制資產數量、規范和加強資產管理的有效手段。編制部門預算、配置財政資金、保證財政資金科學布置、公平合理的依據。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必需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這是一條基本原則。財政部門要結合這次資產清查工作,全面掌握各部門、單位資產存量、結構和使用狀況及人員編制定額等,為科學編制部門預算打好基礎,努力解決預算安排與現有資產存量狀況脫鉤、單位部門之間占用資產不公等問題;各部門、單位要切實弄清“家底”把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真正結合起來,完全解決賬、實不符的問題,管好用好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實行動態監管。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三是資產清查工作要與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這次資產清查的另外一個目的要獲取資產管理的初始化信息。為防止資產清查的前清后亂和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財政部將按照“金財工程”建設的要求,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因此,資產清查中要按照統一的分類代碼和軟件要求,逐項錄入資產,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基礎資料數據庫,逐步實現資產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規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制度不健全。開展資產清查工作的意義和目的不只在于弄清現有資產存量情況,做到賬實相符,更重要的要通過資產清查,找出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管理“真空”和“漏洞”研究出臺針對性強、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維護國有資產的平安和完整。建章立制是防止前清后亂、鞏固資產清查效果的有效保證,也是資產清查工作的重要環節。因此,要通過資產清查,研究建立我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各項管理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收益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活動進行規范。要切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有償使用收入的管理,全面規范資產管理行為,四是資產清查工作要與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相結合。當前。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管。各主管部門、單位要制定實物資產管理的具體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要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財政四項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動資產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保證國有資產的平安完整。

三、切實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組織領導

而且會震動單位和部分干部的既得利益。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這次資產清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政策性強、要求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這項工作。

加強領導。各鄉鎮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既要正確理解做好資產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又要充分認識資產清查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把這項工作作為本單位上半年的重要工作,作為對單位干部職工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的一次檢驗,切實抓實抓好,抓出成效。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親自過問和指導,一要提高認識。組織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妥善處置好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保資產清查工作順利進行。要成立以單位分管領導掛帥,財務人員、資產管理人員、紀檢(監察)人員和有關人員組成的資產清查工作組,逐項分解任務、夯實責任,確保按時完成清查任務。

密切配合。各鄉鎮政府和各部門要嚴格依照資產清查工作的原則、方法和要求,組織好清查工作,切實把這次資產清查工作做實做細,絕不能走過場。要充分做好動員、培訓工作,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政策性文件,并結合外鄉鎮、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資產清查工作具體方案,組織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和清查隊伍,周密計劃,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并提供適當的財力、物力支持,保證清查工作順利進行。同時,要認真做好資產清查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工作,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要掌握好資產清查工作的各項政策,確保資產清查不重不漏。各主管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清查工作質量。縣監察、審計、國土、建設、檔案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二要精心組織。建立聯動協作和監督約束機制,積極配合資產清查工作。

嚴肅紀律。各鄉鎮政府和各部門要嚴格依照縣政府的統一布置,組織開展清查工作,嚴格遵守清查工作紀律,任何鄉鎮、部門和單位不得拒絕資產清查,三要嚴格政策。不得隱瞞不報或虛假填報清查數據,不得隱匿資產收益。資產清查過程中,要做到五個嚴禁”即:嚴禁弄虛作假、瞞報、虛報、漏報;嚴禁隨意變卦、毀壞財會賬目憑證;嚴禁擅自修改合同、租約、轉移資產;嚴禁不經批準,自行處置、擅自轉讓、私自變賣、高評低賣國有資產;嚴禁捏造、隱瞞債權債務。各鄉鎮政府和主管部門在資產清查中違反規定順序的未按時完成資產清查工作任務的或資產清查工作質量不符合規定要求的都要重新開展資產清查工作,并且必需限期完成。對拒不完成資產清查工作的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單位負責人和有關工作人員在資產清查中弄虛作假,或采取私分、低價變賣、虛報損失等手段侵吞、轉移國有資產的要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處置。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對申報的資產清查工作結果真實性、完整性承擔責任。社會中介機構對單位資產清查專項審計演講的準確性、可靠性承擔法律責任,如有與單位相互串通,提供虛假鑒證材料的要移送司法機關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