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氣象局長會發言

時間:2022-03-15 09:06:00

導語:領導在氣象局長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氣象局長會發言

一、總結經驗,分析形勢,進一步增強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昨天下午,我來氣象局看過,在聽取了氣象局工作匯報以后,總體感覺氣象局廣大干部職工堅持“認真負責、忠于職守、全力為民”的做法,健全完善了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積極采用先進服務手段,著力提高氣象服務水平,業務質量保持全省領先,預報競賽獲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其他各項事業均取得顯著成效。在抗御2010到2011年秋冬春連續160余天的特大干旱過程中,全市氣象部門統籌部署,精心策劃,抽調技術骨干制作內容科學詳實的抗旱服務專報、氣象短信,為市委、市政府指揮調度抗旱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并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了規模空前的人工增雨(雪)作業等抗旱氣象服務,為奪取抗御特大干旱的全面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在防范森林火災上,分時段、按區域提供周全精準的氣象預測預報,特別在4.29蒙山火災撲救上,朱虹局長帶隊第一時間趕赴火災現場,提供現場氣象服務,抓住最佳時機開展增雨作業,對森林火災撲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上,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先后為2011年中美澳藝術滑水對抗賽、2011年世界杯滑水賽等活動提供了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可以說,預報準確及時,服務優質高效,信息覆蓋全面,為防災減災贏得了時間、爭得了主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氣象部門干部職工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感謝!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市氣象工作也還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先,不確定因素增多。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多發性和不可預見性越來越突出,各種氣象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的危害越來越大,相對增加了氣象工作的難度。其次,國家重視程度提高。全國《氣象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把提高氣象服務水平擺在首位,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著力加強“四個一流”建設,著力提高“四個能力”,逐步構建整體實力雄厚、初具世界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力爭到2015年,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85%以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氣象研究和試驗工作,強化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力建設;擴大農業農村公共氣象服務覆蓋面,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科技水平,這些都為做好新時期的氣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助推動力。第三,全市氣象服務水平偏低。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不夠高,與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康福祉的需求不相適應,氣象災害預警預測能力亟需進一步提高,重大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和防災減災體制尚需完善,氣象事業資金投入仍需加大,服務能力建設有待加快等。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氣象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強化措施,努力創造良好的氣象事業發展環境,著力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氣象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2012年是全市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氣象工作對于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各級氣象部門要緊緊圍繞大局,找準定位,著眼于服務“三農”,創新工作機制,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氣象保障服務。

(一)著力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是預報預測業務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基礎和關鍵。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和天氣預報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攻關,不斷提高氣象現代化水平。要加強與省氣象局和其他兄弟地市局天氣預報的會商分析,切實提高天氣預報質量。要做好重大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和經驗交流,積累預報經驗。要積極推進專家型預報員團隊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預報員隊伍。

(二)進一步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要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深入貫徹實施《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不斷完善“政府統一領導、多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要突出加強和推進氣象防災減災、妥善應對氣候變化、大力開發利用各種氣候資源、深化為農氣象服務、城市氣象服務、交通氣象服務,精心組織實施氣象綜合觀測及災害監測預警工程、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系統工程、高速公路高影響天氣監測預警工程等工程,不斷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真正建成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現代化氣象服務體系,切實增強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要積極與上級氣象部門匯報、聯絡,爭得上級支持,力爭早日批復新一代氣象雷達遷移。要提前做好各項籌備準備工作,一旦上級氣象部門批復,立即動工,爭取早日發揮作用。要繼續加大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廣播網建設力度,有效解決氣象防災減災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發揮好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職能作用。

(三)大力提升氣象公共服務水平。要繼續推進決策氣象服務平臺建設,為政府決策、調度指揮、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等提供科學翔實、準確高效的氣象參考依據,當好參謀助手。要充分利用電話、氣象短信等服務手段,貼近民生,貼近百姓生活,為群眾衣食住行、健康、旅游等生活方面提供優質氣象服務和氣象資訊。同時,要切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加強大型項目建設的氣候評價和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努力做好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的監測、預報和評估工作,為重大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

(四)切實增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要緊密圍繞防災減災、糧食生產、水資源供給、生態環境改善等需求,加快人影作業示范基地以及人影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積極做好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業服務,努力提高人影作業科技水平和效益。要在加強天氣監測的基礎上,充分做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準備,檢修作業設備設施,調集儲備必要物資,作業人員隨時待命,確保一旦出現機會,能夠及時開展人影作業。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保障氣象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堅持齊抓共管。氣象部門實行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體制,氣象部門工作在地方,服務在地方,受益在地方,氣象事業發展不僅是氣象部門的責任,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責任。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氣象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適時召開協調會、通氣會,加強交流溝通,及時研究解決氣象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支持氣象事業加快發展。

(二)營造氣象事業發展良好氛圍。要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和合作,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要健全基層氣象信息員網絡,提高基層氣象服務能力。要加強氣象應急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營造有利于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社會氛圍。

(三)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要高度重視氣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不斷完善氣象教育、培訓機制,結合業務服務需求,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努力把優秀人才聚集到氣象科技創新的實踐中來,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確保培養一支留得住、肯干事、能干事的氣象工作隊伍。要高度重視和發揮氣象工作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激勵氣象人才參與地方重大工程和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通過項目帶動氣象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