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流動黨員制度
時間:2022-09-03 10:54:00
導語:管理流動黨員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黨員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其他正當職業,應事先向黨支部報告。
二、黨員外出時間在6個月以上,且有固定地點的,將其組織關系轉至所在地區或單位黨組織。
三、黨員臨時或季節性外出且無固定地點的,組織關系仍由原單位黨組織管理,并報鄉(鎮)黨委核發《流動黨員活動證》。
四、正式黨員3人以上集體外出,且在點相對集中的,建立臨時黨小組。
五、外出黨員和臨時黨小組負責人應主動經常與黨支部保持聯系,定期匯報情況。外出黨員接到黨支部有重要活動通知后,應按時返回。
六、黨員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在外出所在地或單位黨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但不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七、對外來務工經商的黨員,積極接受他們的組織關系和黨員身份證明件,安排他們參加黨的活動和過組織生活。
黨員必須履行的八項義務
一、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
三、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
四、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
五、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六、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
七、密切聯系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遇事同群眾商量,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
八、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
黨員享有的八項權利
一、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文件,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
二、黨的會議上和黨報黨刊上,參加關于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
三、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
四、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干部。
五、行使表決權、選舉權,有被選舉權。
六、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
七、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并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復。黨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都無權剝奪黨員的上述權利。
黨員組織關系轉接
一、黨員組織關系
黨員組織關系,是指黨員對黨的基層組織的隸屬關系。按照黨章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申請入黨的人一經被批準入黨,接收其入黨的黨組織就把其編入黨的基層組織,從此就確定了他的組織關系。黨員的組織關系一經確定,黨員就可以而且必須參加該組織的生活,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在通常情況下,黨員的組織關系與行政關系應當一致。黨員組織關系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概念包括正式組織關系和臨時組織關系,轉移正式組織關系需開具“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轉移臨時組織關系需開“黨員證明信”;狹義概念特指正式組織關系。在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時,是廣義概念;當我們說轉移黨員組織關系時,是指狹義概念。
二、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
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是黨員變動組織關系的憑證。黨員因工作單位發生變化,外出學習或工作時間較長(六個月以上)且地點比較固定的,應按規定轉移黨員正式組織關系,即開具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黨員組織關系轉出后,黨員在黨組織中的隸屬關系隨即發生變化,黨員應在轉入單位黨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等。
三、黨員證明信
黨員證明信是黨員臨時外出參加組織生活的憑證,即黨員臨時組織關系。黨員臨時外出、開會、實習、學習、考察等,持黨員證明信,證明其黨員身份。黨員證明信一般只限在六個月內使用。持黨員證明信的正式黨員,其組織關系沒有轉移,仍在原單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交納黨費和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四、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辦法
根據中央組織部的有關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可以直接相互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黨組織是:(1)縣級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組織部。(2)中央直屬機關各部門、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及中央一級人民團體的機關黨委。(3)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機關黨委(工委)組織部。(4)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各工作委員會組織部(處)。(5)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治部組織部、各農業師(管理局)政治部(處)。(6)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旅)或相當于師以上政治部或其組織部門。(7)鐵路系統的各鐵路局黨委組織郡。
五、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是黨員管理的重要內容。及時辦理接轉黨員組織關系,是加強黨員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也是增強黨員的黨性和組織觀念,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各級黨組織要切實重視和做好這項工作。
黨員因調動工作、參軍、招工、學習、外出務工經商以及其他原因離開原所在地方或單位,經黨組織同意方可轉移黨員組織關系。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是黨組織一項嚴肅的工作。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是黨員政治身份的證明。必須加強對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管理,避免在這項工作中出現差錯,防止壞人鉆空子或偽造組織關系介紹信。組織部門開具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要使用統一式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要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字跡要清楚,不得涂改。應在介紹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必須加蓋公章,并在介紹信和存根的連接部位加蓋騎縫章。介紹信的有效期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一般不應超過3個月。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由黨員自已攜帶,不能自己攜帶的,應由機要交通或機要郵政轉遞。
六、復轉軍人黨員組織關系的轉遞
認真做好復轉軍人黨員組織關系的接收和轉遞工作,是有關地方和單位黨組織的重要職責。基本原則是,已落實了工作單位的,應及時將黨員組織關系轉到所去單位黨組織。因某些原因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將黨員組織關系轉到父母、配偶居住地的街道、鄉鎮黨組織。黨員在落實單位過程中將人事關系和檔案材料等暫時保存在縣以上政府人事(民政)部門所屬復轉安置部門的,這些部門的黨組織如具備管理條件并經同級地方黨委同意,也可以接收這些黨員的組織關系,并根據不同情況,組織這些黨員過組織生活。
七、大中專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的轉遞
大中專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轉遞的基本原則是:已經分配了工作,落實了工作單位的,應將黨員組織關系及時轉到所去單位黨組織。黨員在落實工作單位過程中將人事關系和檔案材料等暫時保存在縣以上政府人事(勞動)部門所展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的,這些機構的黨組織如具備條件并經同級地方黨委同意,可以接收這部分黨員的組織關系,并根據不同情況,組織這些黨員過組織生活。對因某些原因,一時還不能落實工作單位的,可將其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鄉鎮黨組織。
八、離退休干部、職工黨員組織關系轉遞
離退休千部、職工黨員組織關系轉遞的原則是:(1)離退休干部的組織關系一般保留在原單位,可單獨組建黨支部。(2)就地安置的退休工人和退職干部、工人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一般應轉到居住地區街道(或村)黨組織。(3)易地安置的離退休、退職干部、工人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應轉移到接受安置地區街道、鄉(鎮)或村黨組織。(4)離退休干部、工人黨員因看病、探望子女和親屬,外出時間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應給他們開具黨員證明信,所到單位或地區的黨組織應接收并安排其參加黨的組織生活。(5)干部、工人黨員離休、退休、退職后,又受聘到另一單位工作,如果時間在半年以上,應將其黨員組織關系轉到新的工作單位黨組織。
九、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證明信的印制與保管
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證明信的印制和保管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辦事。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證明信須由在全國范圍內可以直接相互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黨組織,按照統一式樣,在指定印刷廠印制。印制的時間、數量要進行登記,并指定專人保管。使用后的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證明信、存根要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方可銷毀。
十、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黨員證明信丟失的處理
黨組織應教育黨員妥善地保存自己所攜帶的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證明信。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證明信一旦丟失,黨員要及時向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或最后辦理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委組織部門報告。黨組織應對丟失介紹信、證明信的情況進行審查,如確系本人不慎丟失,可由最后辦理轉移組織關系的黨組織予以補轉,并立即通知接收單位黨組織,原介紹信或證明信作廢。接轉單位在接轉時,要對介紹信進行認真審查核對。對丟失介紹信、證明信的黨員,應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還應給予適當的黨紀處分。
十一、過期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和黨員證明信的處理
黨員自帶組織關系應及時轉移。不按期轉移組織關系是組織觀念淡薄的一種表現,也是黨的紀律所不允許的。對于千過期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證明信,要調查了解,弄清原因,分清責任。對于那些無正當理由,不及時轉移組織關系,導致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黨員證明信過期的,應給予嚴肅的批評和教育。其中超過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的,要按照黨章規定作自行脫黨處理。如系經辦人工作不慎造成的,要對經辦人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過期的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或證明信作廢,由開出介紹信(證明信)的單位另行補轉。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