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行政執法聽證規則
時間:2022-02-24 10:21:00
導語:城管行政執法聽證規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了規范城市管理行政處罰聽證程序,保障和監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以下簡稱執法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所稱聽證程序,是指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依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由聽證參加人就有關問題相互進行質問、辯論和反駁,從而查明事實的過程。
第三條本程序適用于執法機關依法作出的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的行政處罰。較大數額罰款,是指對非經營活動中公民的違法行為處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處以1000元以上,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20000元以上的罰款。
第四條執法機關舉行聽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公正、公開、效率的原則;
(二)保護和便利當事人行使陳述權、申辯權和質證權的原則;
(三)實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
第二章聽證機關和聽證參加人
第五條擬作出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執法機關為聽證機關,負責組織聽證。
第六條聽證機關的聽證人員由聽證主持人、聽證員和記錄員組成。
聽證主持人由聽證機關負責人指定,一般由本機關從事法制工作兩年以上,或者從事行政執法工作五年以上,公道、正派的人員擔任。
聽證員由聽證機關內部工作人員擔任,協助聽證主持人組織聽證。
記錄員負責聽證的準備、聽證筆錄的制作和其他事務。
聽證人員不得由本案件的調查人員擔任。
第七條聽證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
(一)本案當事人或者本案調查人員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的處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者;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聽證的。
第八條聽證主持人行使下列職權:
(一)決定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二)決定延期、中止或者終止聽證;
(三)決定聽證員、記錄員是否回避;
(四)決定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到場作證。
第九條聽證主持人履行下列職責:
(一)將有關通知按時送達當事人、案件調查人員、第三人、鑒定人等聽證參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實、擬作出行政處罰的理由和依據進行詢問;
(三)要求聽證參加入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四)維持聽證秩序,對違反聽證紀律的人員進行警告或處理。
第十條聽證參加入包括當事人及其人、案件調查人員、第三人、證人、鑒定人。
第十一條當事人、第三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
委托人參加聽證的,應當向執法機關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
第十二條當事人認為聽證人員有本規定第七條所列情形之一的,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其回避。
聽證主持人的回避由執法機關負責人決定;聽證員、記錄員的回避,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三章聽證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三條執法機關對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案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采用口頭形式告知的,執法機關應當將告知情況和當事人是否要求舉行聽證情況記人筆錄,并由當事人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采用書面形式告知的,應當制作蓋有執法機關印章的《聽證告知書》。
第十四條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自執行機關告知后3日內向執法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以郵寄掛號信方式發出的,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準。逾期不提出申請的,視為放棄要求舉行聽證的權昨。
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聽證要求的,經聽證機關同意,可以申請延長聽證期限。
第十五條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的,執法機關應當受理,并依據本規定組織聽證。
對同一案件的不同當事人處以相同種類的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聽證機關可以合并舉行聽證。
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超過期限或者不符合聽證條件的,行政機關應當3日內書面告知當事人不予受理。
第四章聽證準備
第十六條執法機關決定予以聽證的,應當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確定聽證主持人及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通知書送達聽證參加入。
聽證通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
(二)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三)聽證人員名單;
(四)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回避;
(五)告知當事人準備證據、通知證人等事項。
聽證通知書必須蓋有聽證機關的印章。
第十七條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應當公開舉行。
公開舉行聽證的,應當在聽證3日前,將舉行聽證的內容、時間、地點以及有關事項予以公告。
第十八條案件調查人員應當自確定聽證主持人之日起2日內,將案卷移送聽證主持人,由聽證主持人準備聽證提綱。〖J1.65mm〗
第五章聽證
第十九條聽證開始前,記錄員應當查明聽證參加入是否到場,并宣讀以下聽證紀律:
(一)服從聽證主持人指揮,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不得發言、提問;
(二)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不得錄音、攝像和攝影;
(三)聽證參加入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不得退場;
(四)旁聽人員不得大聲喧嘩,不得鼓掌、哄鬧或者進行其他妨礙聽證秩序的活動。
第二十條聽證主持人對違反聽證紀律的,有權予以制止,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其退場。
第二十一條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參加聽證的,或者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中途退場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第二十二條聽證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核對聽證參加入的身份,宣布案由,宣布聽證人員名單,告知聽證參加入在聽證中的權利和義務,征詢當事人、本案調查人員是否申請聽證人員回避;
(二)聽證機關對于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當事人申請聽證主持人回避的,聽證主持人應當宣布暫停聽證,報請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是否回避;申請其他聽證人員回避的,由聽證主持人當場決定;
(三)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行政處罰建議;
(四)當事人、第三人及其委托人進行陳述和申辯;
(五)相互質證、辯論;
(六)聽證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的先后順序征詢各方最后意見;
(七)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二十三條在聽證過程中,案件調查人員應當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作出行政處罰建議的依據;當事人可進行申辯和質證。
第二十四條聽證的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現場筆錄、視聽資料、當事人陳述等。
所有與認定案件事實相關的證據都應在聽證中出示,并經質證后確認。
當事人可以當場提出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聽證主持人應當接收。
當事人和案件調查人員經聽證主持人允許,可以就有關證據進行質問,也可以向到場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第二十五條記錄員應當將聽證的全部活動準確、全面記入筆錄。聽證筆錄應載明下列事項:(一)案由;
(二)聽證參加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三)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姓名;
(四)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五)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行政處罰建議;
(六)當事人陳述、申辯和質證的內容;
(七)證人證言;
(八)聽證參加入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六條聽證結束后,記錄員應當將聽證筆錄交當事人和案件調查人員審核無誤后,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本案調查人員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由聽證主持人在聽證筆錄中予以載明。
聽證筆錄中有關證人證言部分,應當交到場證人審核無誤后簽名或者蓋章。
聽證參加人認為聽證筆錄有遺漏或有差錯,要求補充或改正的,應當允許。
聽證主持人應當對聽證筆錄進行審閱并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七條聽證結束后,聽證主持人應當寫出聽證意見書上報執法機關負責人,由執法機關負責人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聽證筆錄應當作為執法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依據。
第二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中止聽證:
(一)當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權利義務繼承人的;
(二)當事人或者案件調查人員因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參加聽證的;
(三)聽證主持人需要回避,一時無法更換的;
(四)在聽證過程中,需要對有關證據重新調查或者鑒定的;
(五)其他確需中止聽證的。
第二十九條延期、中止聽證的情形消除后,由聽證主持人決定恢復時間、地點,并通知聽證參加人。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聽證;
(一)當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滿3個月,未確定權利義務繼承人,或者權利繼承人放棄聽證權利的;
(二)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聽證的;
(三)當事人撤回聽證要求的;
(四)將要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改變,已不屬于聽證范圍的;
(五)其他需要終止聽證的情形。
第三十一條聽證主持人應當公開、公正地履行主持聽證的職責,不得妨礙聽證參加人行使陳述權、申辯權和質證權;不得徇私枉法,包庇縱容違法行為。
第三十二條聽證的舉行不影響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以及請求國家賠償。
第六章
第三十三條執法機關應當保障聽證經費,提供組織聽證所必需的場地、設備以及其他便利條件,且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
第三十四條本程序所稱日為工作日。期間規定開始的日不計算在期間以內。
- 上一篇:城管執法人員考核工作意見
- 下一篇:城管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