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農貿市場管理辦法

時間:2022-03-02 03:49:00

導語:市工商農貿市場管理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工商農貿市場管理辦法

第一條本規范所稱的標準食品是指國家、地方和行業已經制定強制性加工標準的食品和獲得相關認證的食品。

(一)國家、地方、行業有強制性加工標準并獲得有效產品質量合格的食品。

(二)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或者市級以上安全食品(即“QS”標志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食品等稱號或認證并以品牌經營的食品。

第二條上述標準食品實行索票索證制度、資質資料備案制度和進貨查驗登記制度。

第三條食品經營者經銷下列標準食品的,必須按品種向市場開辦者提供相關資料備案。

(一)經營QS標志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查驗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或提供QS標志及證書編號等資料;經營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索取營業執照、馳名商標、著名商標證書、使用許可及授權證明等資料;經營無公害農產品標志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索取營業執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等資料;經營有機食品標志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索取營業執照、經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等資料;經營綠色食品標志的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索取營業執照、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證書等資料;并將相關資料提供給市場開辦者備案。

(二)凡經營尚未實施食品QS市場準入的標準食品,應向相關廠家、經銷商查驗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及企業所執行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或經備案的企業標準的編號,并將相關資料提供給市場開辦者備案。

(三)凡因小批量無法直接索取相關備案資料的,經營者須提供索取進貨單位相關資質資料,然后由市場開辦者按照查證認證情況給予備案。

第四條凡同時經營兩種或以上標準準入食品的,按不同的食品種類提供相關資料備案,經營新增標準準入食品的,按以上原則辦理;如兼有經營其他準入食品(如自檢準入)的,其食品按相關準入標準辦理。

第五條食品經營者銷售的標準食品的包裝或標識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食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第六條市場開辦者收到各類資料后,按以下步驟進行備案工作:

(一)按戶及食品種類以書面方式整理備案資料,查證相關食品資料的真偽。

(二)建立電腦備案網頁。(見附件一《標準準入食品備案登記表》)。

第七條市場開辦者應定期檢查標準食品的銷售情況,發現銷售的標準食品不符合本規范第五條規定的,必須及時組織下架,停止銷售并按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處理;發現有未經備案的標準食品上市的,所售食品必須下架,食品經營者應在限期內提供備案資料;發現有假冒偽劣商品,應及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二章檢測檢疫食品準入規范

第八條本細則所稱的檢測檢疫食品是指:

(一)按規定必須檢疫的家禽、家禽產品。

1.家禽孵化場和經營性批量生產的家禽飼養場已檢疫的產品。

2.家禽屠宰廠(場)已檢疫的產品。

3.市外調入已檢疫的產品。

4.批量經營已經檢疫的家禽產品。

本規范所稱的家禽,是指人工飼養的雞、鴨、鵝、鴿、鵪鶉、鷓鴣、鴕鳥、孔雀、珍珠雞、雉雞、火雞等。

(二)按規定必須檢測檢疫的牲畜產品。

1.憑本批次有效的檢疫證上市的活畜。

2.憑當日本市定點牲畜屠宰場對牲畜產品進行的屠宰后衛生檢疫的畜禽產品檢疫檢驗證上市的各類型鮮肉。

3.在廣州市獸醫防疫檢疫站指定的地點驗證查物,被認可后可進入本市市場銷售的市外屠宰的各類型鮮肉。

第九條上述檢測檢疫食品實行索票索證和查驗登記制度。

第十條食品經營者經銷上述食品的,應向供貨單位或生產單位按批次索取《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牲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在檔位公示,并在銷售前或當日交市場開辦者進行查驗登記。禁止經營無檢疫證明和驗訖標志的畜禽產品,嚴禁檢疫不合格的禽畜產品進入市場,確保上市銷售的畜禽產品100%經過檢疫。

第十一條市場開辦者對每天的查驗登記單據按行業和檔號進行歸檔,并在單據上注明檔號,查驗登記單據保留時間按不同行業要求劃分,保存時間不少于15天。

第十二條市場開辦者應每天檢查檢測檢疫食品的銷售情況,發現有銷售禽畜無相關票證或品種數量與票證不符的,應責令食品經營者停止銷售,并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三章購銷掛鉤協議食品準入規范

第十三條本規范所稱的市場購銷掛鉤協議食品,是指市場開辦者或食品經營者以合同方式與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食品質量合格的生產加工單位和管理規范的批發市場、大型批發商建立購銷掛鉤銷售關系的食品,購銷掛鉤食品準入必須明確供貨主體和供貨質量責任,保障上市食品安全。

目前重點對糧食、蔬菜、肉、禽類及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熟食等食品推行購銷掛鉤制度,其中,熟食(含燒臘、熟食制品、糕點、豆制品等)行業必須推行購銷掛鉤制度。

第十四條食品購銷掛鉤形式包括場廠掛鉤、場地掛鉤、戶廠掛鉤、戶地掛鉤等各種購銷掛鉤方式。

第十五條上述購銷掛鉤準入食品實行索票索證制度、資料備案制度、進貨查驗登記制度和自檢制度。

第十六條食品經營者實行購銷掛鉤形式經營食品的,應向協議方(生產、供貨商)索要營業執照、相關資質證明(熟食、燒臘行業必須提供生產場地的衛生許可證),并提供購銷合同(見附件二《市場食品購銷掛鉤合同》文本式樣)給市場開辦者備案。

第十七條食品經營者同時經營購銷掛鉤食品和其他準入食品的,購銷掛鉤食品按上述要求辦理,其他準入食品按相關要求辦理。

第十八條市場開辦者收到各類資料后,按以下步驟做好備案工作。

(一)按戶及食品類別以書面方式整理備案資料。

(二)建立電腦備案網頁(見附件三《市場購銷掛鉤準入食品備案登記表》)。

第十九條市場開辦者在每個星期內應不少于3次檢查購銷掛鉤食品準入情況,發現銷售與協議準入不符食品時(不屬于購銷掛鉤食品除外),應及時組織下架并按退市處理,對實行購銷掛鉤的相關食品,市場開辦者還應結合自檢工作要求予以定期抽檢。

第四章自檢食品準入規范

第二十條本規范所稱的自檢食品是指進入市場銷售經營但不能實施標準準入管理和檢測檢疫準入管理的食品,主要包括:蔬菜、豆制品、水產品、干鮮果等。

第二十一條對自檢食品主要由市場開辦者按照國家、地方或行業衛生、質量標準或要求利用自購的檢測設備進行檢測,凡設備無法檢測的應定期會同工商、衛生、質監部門抽檢;凡被消費者投訴的,由市場開辦者抽取樣品先行自檢,若雙方對檢驗結果存在異議的,應及時轉交轄區工商所抽樣檢測(可使用監測車或監測箱)。經工商部門檢測不合格的商品,市場開辦者與經營者實行協議退出,實行下架處理,并由市場開辦者監督經營者銷毀,保證不重新進入市場。

第二十二條自檢食品實行索證索票制度、查驗登記制度和自檢制度。

第二十三條食品經營者經營自檢食品的,應在進貨時填寫市場自檢準入查驗登記票據,記載進貨日期、進貨品種、進貨數量、供貨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等內容(見附件四《市場抽查準入查驗登記票據》式樣),并提供給市場開辦者進行查驗登記。

第二十四條市場開辦者收齊每天的查驗登記單據,并按行業進行裝訂歸檔,查驗登記單據保留時間按不同行業要求劃分,在保證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能及時查到來源的原則下確定保存時間,但不得少于15天。

第二十五條市場開辦者必須每天對自檢準入、購銷掛鉤協議準入的食品進行抽樣檢測。

第二十六條市場開辦者抽查檢測發現問題的,應通知食品經營者停止銷售,并視問題的性質分別作出下架退市、進一步送檢、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處理。

第五章職責與責任

第二十七條食品經營者對其所售食品的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對提供的備案、查驗登記資料負責;所售食品與備案、查驗登記資料應當相符;因不按索票索證制度索取相關資質資料備案或查驗登記的,因提供不詳不實資料備案和查驗登記或所售食品與提供備案查驗登記資料不符的,銷售腐爛變質或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等違法行為的,按《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廣東省打假條例》、《廣州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承擔相關責任。

第二十八條市場開辦者是市場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應按有關法律法規、制度以及本規范的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強化對食品經營行為的監管,切實保障食品消費安全;如因管理不力、工作失職,導致市場食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按《廣州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承擔相關責任。

第二十九條轄區工商所負責對轄區內食品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監督檢查流通領域食品質量,查處各類違法經營行為。在市場食品準入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職責:

(一)監督市場建立健全食品準入管理的各項制度。

(二)檢查食品經營者提供的各類食品備案資料、查驗登記資料是否齊備,與所售食品是否相符,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照法律法規處理。

(三)檢查市場開辦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備案和查驗登記;是否按要求設立檢測室并開展自檢工作,自檢情況是否公示,不合格食品是否有退市銷毀記錄;是否按本規范以及其他食品準入管理制度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照法律法規處理。

(四)抽查市場食品經營情況,對不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規定的經營行為和銷售腐爛變質或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違法經營行為要依法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