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地圖內容制度
時間:2022-03-18 03:03:00
導語:公開地圖內容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正確反映國家版圖的內容,加強地圖管理,規范地圖編制,提高地圖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和國家有關法規,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公開地圖和地圖產品,包括各種類型的地圖出版、印刷以及產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圖圖形的工藝制品、地球儀等。
第三條公開地圖和地圖產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內容:
1.國防、軍事設施,及軍事單位。
2.未經公開的港灣、港口、沿海潮浸地帶的詳細性質,火車站內站線的具體線路配置狀況;
3.航道水深、船閘尺度、水庫庫容、輸電線路電壓等精確數據,橋梁、渡口、隧道的結構形式和河底性質;
4.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公開發表的各項經濟建設的數據等;
5.未公開的機場(含民用、軍民合用機場)和機關、單位;
6.其他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
第二章比例尺、開本、經緯線
第四條公開地圖的比例尺、開本應符合以下規定:
1.中國地圖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萬;
2.省、自治區地圖,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萬;直轄市地圖及轄區面積小于10萬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區地圖,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萬;
3.市、縣地圖,開幅為一個全張,最大不超過兩個全張;
4.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通地圖(集、冊)(內容以政區為主),開本一般不超過32開本;
5.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地圖、臺灣省地圖,比例尺、開本大小不限;
6.教學圖、時事宣傳圖、旅游圖、交通圖、書刊插圖和互聯網上登載使用的各類示意性地圖,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的精度。
第五條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50萬的各類公開地圖均不得繪出經緯線和直角坐標網。
第三章界線
第六條中國國界線畫法必須按照國務院批準的1:100萬《中國國界線畫法標準樣圖》以及根據該圖制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國國界線畫法標準樣圖繪制。中國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準確反映中國領土范圍。
(1)圖幅范圍:東邊繪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西邊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邊繪出黑龍江最北江段,南邊繪出曾母暗沙(漢朝以前的歷史地圖除外);
(2)中國全圖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并用相應的符號繪出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億的,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可由9段線改為7段線,即從左起刪去第2段和第7段線,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島點。
2.正確表示中國國界線與地貌、地物、經緯線、色帶等要素之間的關系,正確標注國界線附近的地理名稱。
第七條中國示意性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用實線表示中國疆域范圍,陸地界線與海岸線粗細有區別,用相應的簡化符號繪出南海諸島范圍線,并表示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2.用輪廓線或色塊表示中國疆域范圍,南海諸島范圍線可不表示,但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3.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億的,可不表示南海諸島范圍線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島礁。
第八條世界其他各國之間的界線,參照由國家測繪局認定的最新世界地圖集表示。
第九條中國歷史疆界,參照由外交部和國家測繪局認定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表示。
第十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依據民政部、國家測繪局制定并報國務院審批的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表示。
第四章有關省區及相鄰國外地區地圖
第十一條廣東省地圖必須包括東沙群島。
第十二條海南省及南海諸島地圖表示規定:
1.海南省全圖,其圖幅范圍必須包括南海諸島。南海諸島既可以包括在全圖內,也可以作附圖。以單幅表示南海諸島地圖時,應配置一幅“南海諸島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圖作附圖,海南島的區域地圖,也必須附“南海諸島”地圖;
2.南海諸島附圖的四至范圍是:北面繪出中國大陸和部分臺灣島,東面繪出馬尼拉,南面繪出加里曼丹島上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間的全部界線(對于不表示鄰國間界線的專題圖,南面繪出曾母暗沙和馬來西亞的海岸線),西面繪出河內;
3.南海諸島作為海南省地圖的附圖時,附圖名稱為“海南省全圖”;作為中國全圖的附圖時,一律稱“南海諸島”;
4.專題地圖上,南海諸島作附圖時,正圖重復出現時,附圖也要重復出現,不得省略。必須與正圖一樣表示有關的專題內容;
5.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群島以及曾母暗沙、黃巖島必須表示并注名稱。大于1:400萬的地圖,黃巖島應括注民主礁,即:黃巖島(民主礁)。比例尺過小時,可只畫島礁符號,不注島礁名稱;
6.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時表示時,中國國名注在大陸上,南海諸島范圍內不注國名,不在島嶼名稱下面括注“中國”字樣。在不出現中國大陸的南海諸島局部地圖上,在各群島和曾母暗沙、黃巖島等名稱下括注“中國”字樣;
7.南海諸島的島礁名稱,按照**年國務院批準公布的標準名稱標注。
第十三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表示規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圖和繪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的地區圖,其圖幅范圍西部應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
第十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表示規定:
1.香港特別行政區界線必須按1:1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表示,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4000萬的地圖可不表示其界線;
澳門特別行政區地圖內容必須按1:2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表示;
2.在分省設色的地圖上,香港界內的陸地部分要單獨設色;
澳門自關閘以南地區和氹仔、路環兩島,要單獨設色。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600萬時,可在澳門符號內設色;
3.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圖面注記應注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600萬的地圖上可簡注“香港”、“澳門”;
4.香港城市地圖圖名應稱“香港島·九龍”;澳門城市地圖圖名應稱“澳門半島”;
5.表示省級行政中心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與省級行政中心等級相同;
6.專題地圖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應與內地一樣表示相應的專題內容。資料不具備時,可在地圖的適當位置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資料暫缺”的字樣。
第十五條臺灣省地圖表示規定:
1.臺灣省在地圖上應按省級行政區劃單位表示。臺北市作為省級行政中心表示(圖例中注省級行政中心)。在分省設色的地圖上,臺灣省要單獨設色;
2.臺灣省地圖的圖幅范圍,必須繪出釣魚島和赤尾嶼(以“臺灣島”命名的地圖除外)。釣魚島和赤尾嶼既可以包括在臺灣省全圖中,也可以用臺灣本島與釣魚島、赤尾嶼的地理關系作插圖反映;
3.臺灣省掛圖,必須反映臺灣島與大陸之間的地理關系或配置相應的插圖;
4.專題地圖上,臺灣省應與中國大陸一樣表示相應的專題內容,資料不具備時,必須在地圖的適當位置注明:“臺灣省資料暫缺”的字樣;
5.臺灣省的文字說明中,必須對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彭佳嶼、蘭嶼、綠島等內容作重點說明。
第十六條與中國接壤的克什米爾地區表示規定:
1.克什米爾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爭議地區,在表示國外界線的地圖上,必須畫出克什米爾地區界范圍線和停火線,并注明“印巴停火線”字樣;
2.表示印巴停火線的地圖上,應加印巴停火線圖例;
3.在印度河以南跨印巴停火線注出不同于國名字體的地區名“克什米爾”;
4.印巴停火線兩側分別括注“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和“印度實際控制區”字樣;
5.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00萬的地圖,只畫地區界、停火線,不注控制區和停火線注記;
6.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億的地圖和1:2500萬至1:1億的專題地圖,只畫地區界,停火線可不表示;
7.“斯利那加”作一般城市表示,不作行政中心處理;
8.分國設色時,克什米爾不著色,在兩控制區內沿停火線兩側和同中國接壤的地段,分別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顏色作色帶。
第十七條有關地名注記表示規定:
俄羅斯境內以下地名必須括注中國名稱,漢語拼音版地圖和外文版地圖除外:
1.“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參崴”;
2.“烏蘇里斯克”括注“雙城子”;
3.“哈巴羅夫斯克”括注“伯力”;
4.“布拉戈維申斯克”括注“海蘭泡”;
5.“薩哈林島”括注“庫頁島”;
6.“涅爾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7.“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廟街”;
8.“斯塔諾夫山脈”括注“外興安嶺”。
其他地名表示:
1.長白山天池為中、朝界湖,湖名“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注國界內,不能簡稱“天池”;
2.西藏自治區門隅、珞瑜、下察隅地區附近的地名選取按1:400萬公開地圖表示。
3.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地名的外文拼寫,采用當地拼寫法。
第五章其他
第十八條凡進口或引進、加工制作國外和港、澳、臺地區的地圖及附有中國地圖圖形產品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將中國國界線繪錯或出現“一中一臺”等問題的,必須修改;
2.地圖文字內容(含語音部分)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互聯網上使用的中國地圖,以國家測繪局網站上的地圖為準。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國家測繪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之日起施行。過去的有關規定,凡與本規定有抵觸的,均按本規定執行。
- 上一篇:行政處罰制度特點分析論文
- 下一篇:市民體育健身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