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制度

時間:2022-05-21 03:24:00

導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發揮企業技術中心在技術創新體系和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中的引導與示范作用,依據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及省經貿委等四廳局聯合下發的《*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鼓勵和支持我市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對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業績突出、具有示范和導向作用的企業技術中心,由市經貿委予以認定,旨在推動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章技術中心的建設與運行

第三條技術中心是企業遵循科技與市場發展規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組建的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究開發機構,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技術進步和持續發展的主要依托。

第四條企業是技術中心建設的主體,技術中心的建設經費主要由本企業提供。鼓勵技術中心在為本企業服務的同時,通過承擔國家、地方和其它企業的研究項目,開展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等技術活動,拓寬資金渠道,增加技術開發經費投入,提高研究開發水平。

第五條技術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為本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其主要職能是:

(一)與企業規劃、信息、生產、營銷、財務等部門緊密配合,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

(二)負責企業重大、關鍵性技術、工藝、裝備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和商品的中間試驗和工業性試驗,負責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專有技術。

(三)組織協調企業內外科技資源的整合與互動,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同行企業穩定的合作關系。

(四)創造一流的工作條件,構建多元化創新激勵機制,有效吸引國內外的技術人才以各種形式為企業服務。

第六條技術中心的組織機構應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則,根據本企業研究開發工作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合理設置,力求職責清晰,工作銜接高效。

技術中心應設立由企業主要領導以及研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組成的技術委員會,負責研究開發方向、重點課題和經費預算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并對技術中心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考核。技術中心可聘請企業內外的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負責對技術中心的研究開發方向、重大技術問題及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咨詢和評估。

第七條技術中心應建立科學的項目管理制度,項目選擇應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市場分析、技術分析、經濟效益分析以及企業優勢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立項的優先順序和開發計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組織評估和進行必要的調整。

技術中心在項目安排上應統籌考慮,長中短期課題合理布局,并逐步增加中長期研究開發課題的比例,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技術儲備。

第八條技術中心應建立開放式的運行模式,有條件的企業可在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技術中心的分支機構,以幫助企業跟蹤高新科技的前沿。

鼓勵專業對口的獨立科研院所、高校和社會的科技力量以多種形式進入企業,與企業共建技術中心或開展技術合作。

第三章技術中心的認定

第九條申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的企業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在南昌境內依法設立的各種所有制企業。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具有規范的財務管理、技術開發管理制度

(二)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在市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前景廣闊的主導產品。

(三)企業領導層重視技術中心工作,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為技術中心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技術中心實行廠長(經理)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主任有相應的人、財、物支配權。

(四)技術中心組織架構基本建立,技術中心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定位、功能明確,并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

(五)企業建立了技術開發經費專門賬目,能夠按國家有關規定對技術開發活動進行全成本核算。企業能夠有效保證技術開發資金投入,年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占產品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5%。

(六)企業具有較完善的研究、開發、試驗條件,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不低于30萬元。

(七)技術中心有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帶頭人,科研隊伍結構合理。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人員數不少于15人,技術中心具有大學以上學歷或助理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占技術中心職工總數的80%以上。

(八)技術中心有明確的技術創新方向、發展規劃和中長期研究開發目標,有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第十條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程序:

(一)符合認定基本條件的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向市經貿委提出書面申請,并按要求編寫申請材料,包括:《南昌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申請報告》(內容要求見附件一)和《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材料》(內容要求見附件二)。

(二)市經貿委根據《南昌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初評,對初評得分80分以上的企業,市經貿委將組織有關行業專家按照第九條規定進行綜合評審。

(三)市經貿委依據專家綜合評審意見最終確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

第十一條市經貿委每年一次以公文形式新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

第四章技術中心的評價

第十二條依據《南昌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市經貿委每兩年組織一次對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價。

第十三條評價程序:

(一)數據采集。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應于評價當年4月30日前將評價材料報市經貿委。評價材料包括:《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材料》(附件二)和《企業技術中心年度工作總結》(附件三)。

(三)數據審查。市經貿委負責對上報的評價數據進行審查,審查方式包括第三方資料核實和實地核查等。

(四)成績確定。市經貿委按照《南昌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的規定,組織對經核實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得出最終評價成績。

第十四條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

(一)評價得分90(含90分)以上為優秀。

(二)評價得分60(含60分)至90分之間為合格。

(三)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評為不合格:

1、評價得分低于60分;

2、連續兩次評價得分在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間;

3、逾期一個月不上報評價材料的企業技術中心。

第十五條技術中心評價結果由市經貿委以公文形式。

第五章技術中心的調整、警告及撤消

第十六條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發生更名、重組等重大調整的,應在辦理相關手續后30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市經貿委,市經貿委將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

第十七條對評價得分在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間的技術中心給予警告,并督促整改。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撤消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資格:

1、評價不合格;

2、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自行要求撤消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3、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被依法終止;

4、由于技術原因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

5、有偷稅、騙取出口退稅等重大違法行為的企業。

第十九條市經貿委確定調整和撤消的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并以公文形式予以。

第六章技術中心的管理與政策

第二十條企業上報的申請市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材料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材料的內容與數據應真實可靠。提供虛假材料的企業,經核實后,申請市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兩年內不得再申請市級認定,已是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的撤消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資格,兩年內不得重新申請市級認定。

第二十一條因第十八條原因被撤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資格的,兩年內不得重新申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第二十二條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包括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設備調整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制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劃的中間實驗費,研究機構人員的工資,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的折舊,委托其他單位和個人進行科研試制的費用,與新產品的試制和技術研究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基礎上,允許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當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中結轉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二十三條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當年提取并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總額2.5%以內的部分,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第二十四條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計入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其中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應單獨管理,不再提取折舊;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允許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實行加速折舊,具體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以上所述設備和儀器,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企業新購進的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

第二十五條對新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將按照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洪發[2008]20號)有關條款給予獎勵。

第二十六條企業自主開發并經專家評審確認良好的項目,優先推薦為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第二十七條新認定的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有效地運行兩年以上,符合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基本條件,向省有關部門推薦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