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行政處罰管理的制度
時間:2022-06-02 08:46:00
導語:環保局行政處罰管理的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更好地執行《行政處罰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行為,強化環境保護行政處罰管理,確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特作如下規定:
一、規范執法行為,確保依法行政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履行統一監督管理職責,依法行政。
各級環境監察機構、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機構受同級或上級環保部門委托,代行其執法職能,按照行政處罰委托書規定的權限實施行政處罰;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授權,對保護區內的行政處罰案件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罰。
環境行政執法人員依法進行現場監督檢查或執行其它公務時,必須穿著制服,佩戴執法標志,出示執法證件。
各級環保部門對環境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統一使用國家環??偩忠幎ǖ沫h境保護行政處罰法律文書。
所有行政處罰案件均須按備案要求,及時向同級或上級環保部門報備行政處罰法律文書。超過委托權限的案件可據情調查取證并上報調查報告、處理建議和處理依據。
環境保護行政處罰應嚴格按照《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聽證程序和執行程序處理案件。環境執法機構實施行政處罰時,應告知當事人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在做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二、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行政處罰
自治區、地州市和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轄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行政處罰案件。
案件的查處按照誰發現誰查處的原則辦理,處罰額度按照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執行;對同一環境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一)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實施處罰確有困難或者不能獨立行使處罰權的案件,自治區環保部門可以直接查辦并實施處罰;
(二)油田企業違反環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自治區環保局實施;
(三)排污者未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的行政處罰,由負責征收或代征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決定;
(四)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企業事業單位的罰款處罰,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所屬環保部門決定;
(五)對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的規定從事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由自治區環保局處罰;
(六)自然保護區內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行政處罰,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或環保部門處罰;
(七)違反放射性污染防治和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規定的行政處罰,由自治區環保局處罰;
(八)違法行為發生在兵團管轄范圍內但影響到地方,造成地方環境污染的行政處罰,由環境污染發生地的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處罰。
環保部門做出罰款處罰,實行“收支兩條線”,罰款資金全部上繳財政。
上級環保部門可以對下級環保部門實施處罰確有困難或者不能獨立行使處罰權的案件直接實施行政處罰;下級環保部門對其管轄范圍內的行政處罰案件實施處罰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級環保部門指定管轄。
三、加強環境稽查和執法監督,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環境稽查工作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靠群眾,加強與紀檢、司法及其它部門的聯系和配合。
環境稽查的基本任務是:依照國家和自治區的規定,檢查處理違法違規行為,保證環保各項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
上級環境監察機構對下級環境監察機構的行政執法情況負有稽查職能。對稽查發現的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其它違法行為,責令限期改正;建議對有關責任人調離執法崗位、吊銷執法證件,并依據《違反環境保護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辦法》規定,由相關部門追究相應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環保部門經過行政復議,發現下級環保部門做出的行政處罰違法或者顯失公正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撤銷或者變更;環保部門通過接受當事人的申訴和檢舉,或者通過其它途徑,發現下級環保部門(包括兵團環保部門)做出的行政處罰違法或者顯失公正的,可以責令其限期改正。
- 上一篇:環保局備案工作報告
- 下一篇:環保局行政執法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