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辦法

時間:2022-11-24 04:48:36

導語: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高標準農田是農業、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工程設施,為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改變“重建輕管”現狀,加強建后管理和養護,做到建管并重,確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使其持續發揮效益,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實施意見》(政辦〔2020〕1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是指對2011年以來全縣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包指田間道路、灌排渠道、輸水管道、農田輸配電、節水設施、生產橋、涵管等)的管理、維修、養護,保持工程的設計功能。

第三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工作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進行,健全組織領導、配強管護人員、保障運維經費、強化技術支撐,確保管護工作精細化、智能化、常態化、標準化、便民化、規范化,打造縣鄉村三級聯動、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多方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管護格局。

第二章管護組織和職責

第四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實行縣鄉村三級負責制,建立村管護、鄉維修、縣監管的管護體系。縣政府對全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工作負總責,成立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負責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和檢查考核等工作。

第五條項目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辦事處、管委會,下同)作為本鄉鎮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成立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站,每個管護站明確2-3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轄區內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定期養護、應急搶修和日常檢修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已進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試點鄉鎮,依托農民用水協會進行管護,接受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的統一監管。

第六條村民委員會為各村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的主體,每村配備1名管護員。村級管護員應有勞動能力、遵紀守法、熱心公益事業,具備農業設施、智能手機操作常識。村級管護員可以從本村現有公益崗位、村級用水服務站水管員、無職黨員、村干部中優選,人員確定后,由村民委員會報鄉鎮政府統一審核,再報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備案。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更換、削減管護員。

第七條已規模流轉的高標準農田,取得土地經營權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負責承包土地上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和管理工作。

第八條國網縣供電公司要全面加強對高標準農田灌溉用電高壓設施的管護,自覺接受政府、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的監督,確保高標準農田灌溉工程設施正常供電、穩定運行。

第九條各管護主體要認真落實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職責,加大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的宣傳力度,對特定設施使用方法進行培訓和公示,營造濃厚氛圍,引導廣大群眾珍惜愛護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所有村民都有制止、檢舉損害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的權利和義務。因機械作業或人為故意損壞的,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由管護主體責成損壞者予以修復或繳納維修費用。

第三章管護措施

第十條精細化。根據高標準農田類別和建設時間,分類管理,精準管護。項目驗收合格后,統一移交到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根據屬地原則,將設施管理職責移交給鄉鎮政府,完善交接手續。由村級管護員、鄉鎮管護站和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共同開展管護工作。在質保期內,發現質量問題或運行故障的,村級管護員、鄉鎮管護站和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均有權督促施工單位及時檢修、整修;質保期滿后,出現故障或損毀的,對保險公司賠付以外的部分,由鄉鎮高標準農田管護站負責維修,現場測算維修工程量及維修費用,報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備案后,完成修繕或改造作業,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對維修情況進行驗收,合格后撥付維修、改造費用。

第十一條智能化。強化信息技術在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的運用,建立全縣涉農工作大數據平臺,實現狀態可視、數據共享、一網通辦。建立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運行數據庫,接入全縣涉農大數據平臺,在縣農業農村局設立數據演示中心,實時監測每個工程設備的運行狀況,對安全隱患或功能故障隨時報警提醒、呼叫維修;健全日常運維管理系統,設立“井口二維碼”和手機APP兩個端口,做到功能可查詢、使用可跟蹤、圖片能上傳、維護有記錄、工作有評價。

第十二條常態化。村級管護員要經常性地對本村高標準農田進行巡查,巡查活動納入智能化監管,平時每月不少于2次,設備長期不使用時,每月至少啟動試運行1次,農忙時期每天至少巡查1次,并及時填寫巡查記錄表。對大型機械、大中型貨車違規通行、作業等損毀工程設施行為要及時制止,對巡查發現的設施毀壞、功能障礙及安全隱患問題及時通過行政村向鄉鎮高標準農田管護站報修。鄉鎮高標準農田管護站每季度向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報送1次轄區內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情況。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統籌各鄉鎮每季度至少對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例行檢修1次,發現問題快速處理。將每年3月確定為“全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集中排查整治月”。

第十三條標準化。設立標準化公示牌,對高標準農田特定工程設備的使用方法、管護標準、管護人員、維修熱線等信息進行公示。每個機電井都要建立包含編號、設計指標、使用方法、運維記錄在內的電子檔案,各級管護工作要對照設施設計功能和養護標準進行,做到科學合理、技術達標、滿足需求,確保無堵塞、無塌陷、無損壞,供電正常、信息正常、出水正常。

第十四條便民化。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鄉鎮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站通過數據監測情況和熱線電話24小時受理群眾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對一般性問題,原則上在1個小時內到達現場,并快速排除故障;對暫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要做好解釋說明,并在2天內解決;對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問題,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因工作疏漏造成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第十五條規范化。凡是在全縣高標準農田區域內進行開溝、挖渠等施工內容的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單位在施工進場前,必須到縣農業農村局備案,提供施工圖紙,到施工涉及的鄉鎮進行業務對接。施工過程中,由所在鄉鎮派出專人進行監管,確保高標準農田區域內的設施不受損毀。

第四章保障機制

第十六條縣政府加強對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的領導,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協調解決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縣農業農村、水利、財政等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能,全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工作。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加強對管護、維修人員的培訓指導,合理調配資源力量,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工作建議,促進管護工作科學高效。

第十七條縣財政設立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專項賬戶,專款專用。對2011年以來建設的工程設施完好或工程設施經維修后能正常使用的高標準農田,以及自2019年起新建的高標準農田,按照每年10元/畝的標準,作為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運維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結余部分轉為下一年度管護運維基金。全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鄉鎮,按政策依規收取一定的管護費用,資金不足部分,由縣財政予以補償。鼓勵社會捐助、自籌等多種形式,拓寬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資金的籌資渠道。

第十八條村級管護員薪資待遇根據管護面積進行確定,納入財政預算,管護耕地面積大于2000畝的(包含2000畝),每人每月200元;管護耕地面積小于2000畝的,每人每月150元。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要制定村級管護員工作考核辦法,根據村級管護員日常工作情況,核定工資發放金額,由鄉鎮統一發放。

第十九條將商業保險引入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維修管護領域,實施“農田保”保險,對發生自然災害或由于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損毀的,由保險機構進行賠付。鼓勵保險機構組建專門團隊,提供高標準農田項目風險管控服務,提升項目運營質量和水平。

第二十條加大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領域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審計,嚴格監督,做到技術指標和耗材使用雙公開,對虛報冒領、以次充好等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領域違法行為,對破壞、損毀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尋釁滋事、阻礙管護工作正常開展的組織和個人,移交司法機關依法嚴肅處理。

第五章監督評價

第二十一條群眾評價。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要完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加大回訪力度,引導群眾通過網絡和熱線電話反饋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運行狀態,對設施管護和維修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評價結果作為各鄉鎮高標準農田管護站和村級管護員績效考核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成果反饋。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中心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維修成本的監測,每季度通報各鄉鎮維修總成本,提醒鄉村兩級加大日常管護力度,最大限度減少使用損耗。縣政府將各鄉鎮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情況作為每年度鄉村振興戰略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安排項目、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實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試行)的通知》(政辦〔2020〕41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