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
時間:2022-07-20 06:56:00
導語: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農民素質,把他們培育成為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是事關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特大城市的近郊區,廣州市南沙區近年來在提高農民素質方面進行了一些探
索。
著眼于提高失地農民的轉產轉崗就業能力,加大再就業培訓工作力度。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加速推進,失地農民不斷增加。這些失地農民普遍缺乏職業技能,很多人成了就業困難群眾。南沙區在解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同時,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增強其轉產轉崗就業能力。一是高度重視再就業培訓工作。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加大對再就業培訓的資金投入,建立失地農民再就業公共培訓基地,對失地農民進行免費的職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加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根據南沙區的產業發展布局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及時掌握用工需求動態,切實做到培訓專業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把失地農民培訓成為南沙開發建設急需的勞動者。三是加強再就業培訓的實用性。與駐區企業特別是新辦企業合作,大力開展開發崗位、定向招生、定崗培訓、安置就業一條龍的“訂單式”培訓,根據崗位技能要求,由政府提供培訓資金、企業組織定崗培訓,安置培訓合格的失地農民再就業。四是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出臺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措施,扶持他們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著眼于提高農民的現代科技素質,大力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培育新型農民,一個重要方面是提高農民現代科技素質,增強其致富能力、創業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南沙區大力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幫助農民增強科技意識、掌握科技知識。一是建立健全農民科技培訓機制。加大農民科技培訓投入,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培訓資源,興辦農村職業技術學校,并運用田園學校、農民課堂、網絡培訓、科技黨課等途徑培訓農民,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農民科技培訓機制。二是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知識。開展經常性的“三下鄉”活動,在農民安置區加快實施科普“村村通”,圍繞增強農民增收致富本領舉辦科普知識講座。三是加強現代農業技能培訓。按照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圍繞綠色生產、節約生產和清潔生產,開展分類培訓;積極培養農村科技骨干和實用人才,努力使每個農民都掌握一兩門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每個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戶;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有重點地加強對農村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
著眼于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充分運用轄區農村緊鄰經濟發達的廣州中心城區的有利條件,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廣大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一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二是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深入推進公民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增強農民的誠信意識、環保意識、公德意識、仁愛意識,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同時,加強村委會建設,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度,發揚基層民主,培養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三是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增加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文化館、圖書館和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農民開展業余文化體育活動,扶持發展具有南沙沙田水鄉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使農民的精神境界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中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