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局服務“三農”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17 09:36:38

導語:扶貧局服務“三農”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局服務“三農”工作總結

2015年,我局緊緊圍繞全年工作目標,堅持把扶貧和移民工作與其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三年整體跨越、五年全面小康”的戰略部署和扶貧開發“兩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總體目標,繼續深入全面落實省、市扶貧和移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投身“三農”建設事業,狠抓落實,切實加強工作制度建設、責任體系建設和落實到位檢查,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現將一年工作總結于后。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鍵全制度

成立以局長為總負責人,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了分管扶貧開發副局長為直接負責人,扶貧開發股以及其他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協同共抓的工作機制。按照市、縣農村工作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制定了農村工作實施方案和聯系村幫扶工作計劃,努力確保“三農”工作落到實處。

二、切實抓好部門幫扶貧困村工作

(一)強化聯村幫扶工作。2015年,我局在扶貧開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結對幫扶靈關鎮大漁村。一是制定了聯系工作方案,實行局長帶頭聯系、局班子成員和中層以上黨員干部主動聯系貧困戶制度,全局中層以上黨員干部10人,聯系貧困戶75戶,聯系貧困人口252人,實現了聯系幫扶貧困戶、貧困人口全覆蓋,幫扶措施全覆蓋。

(二)積極支持聯系村改善基礎社會條件,發展產業,建設新農村。以貧困村災后重建、部門幫扶、干部駐村和社會援建為基礎,爭取災后重建資金200萬元,規劃建設204.5畝紅心果,建產業公路硬化5公里,生產生活便道2.5公里。爭取中國扶貧基金會支持,落實資金5.6萬元,幫助建設“哇哈哈﹒愛心橋”一座。落實資金5000元,組織干部群眾到名山縣學習紅心果栽種和管理,增強大漁村干部群眾致富能力。上述項目的落實,暢通了大漁村道路通行的“毛細血管”,為大漁村產業發展上臺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狠抓扶貧移民項目工程建設,有力促進農村建設步伐

(一)超額完成民生工程目標任務。2015年,我縣依托貧困村災后重建、地震災區產業扶貧、社會扶貧、部門幫扶、干部駐村和貧困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礎,完成民生工程農村扶貧對象脫貧解困任務1919人,完成省下達870人目標任務的220.5%,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1400人的137%,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二)貧困村災后重建取得效果凸顯。全面完成總投資2800萬元的14個貧困村災后重建工作。硬化產業公路、生產便道63.25公里、“五改三建”48戶,蓄水池8個,提水泵站一個,渠堰1000米,栽種核桃1360畝、獼猴桃704.5畝、茶葉改良1428畝、新栽種有機茶1168.5畝,發展林下養雞20512只,建圈舍6000余㎡,建兔圈4070個,引進種兔70只。貧困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促進了貧困村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

(三)產業扶貧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完成總投資200萬元的地震災區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實施了蜂桶寨鄉青坪、和平村和大溪鄉村3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大溪鄉村完建有機蔬菜基地200余畝,有機菊花118畝,建田間便道5公里,渠代路3公里。蜂桶寨鄉青坪、和平村栽種“三木藥材”1720畝,種植天麻30畝,養殖中蜂1118群。項目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為載體,以貧困村貧困群眾為主要目標,切實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脫貧。

(四)社會扶貧援建小微項目取得新的突破。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簽訂援建溪橋項目23座,項目援建資金186萬元。爭取社會援建教育、衛生、人畜飲水、通村公路等14個小微項目,援建資金1066.3萬元。

(五)積極協調“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結碩果。主動加強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服務協調工作,爭取社會援建資金2000萬元,助推雪山村和鄧池溝﹒戴維村“美麗鄉村項目”順利實施。目前,兩個以“旅游產業為龍頭、生態農業為重點”的幸福美麗新村基本建成,有效帶動了周邊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脫貧致富。

四、認真履職,全力推進扶貧攻堅行動

(一)扶貧開發工作有序推進。一是完善規范建檔立卡信息檔案資料。協助相關部門和鄉(鎮)制定貧困村脫貧規劃和貧困戶幫扶措施,完善組織領導、制度建設等內業資料,規范建立縣、鄉、村三級檔案資料。二是強化干部駐村幫扶工作。會同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組建駐村幫扶工作組14支(共計62人,其中市級幫扶干部6人,縣、鄉幫扶干部56人),制定并印發了駐村幫扶工作管理辦法,督促駐村幫扶工作扎實開展。落實聯系幫扶“四個一”(即:每個村至少有1名縣級領導聯系指導,有1個縣級部門聯系幫扶,有1支駐村幫扶工作組,有1名第一支部書記),工作組深入幫扶貧困村,充分發揮“精確滴灌”的管道作用,積極幫助貧困村貧困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落實生產發展項目。三是強化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創辦《扶貧開發工作動態》和《縣扶貧攻堅工作簡報》兩刊動態信息,及時整合提煉報道全縣各鄉(鎮)和各部門(單位)的工作動態和先進經驗。與日報傳媒廣告公司深度合作,簽定扶貧開發攻堅宣傳協議,第一時間宣傳報道“雙攻堅”工作情況。大力協調電視媒體對“美麗鄉村項目”和貧困村災后重建項目進行了采訪報道,在“衛視公共頻道”和“聯播”作了三篇專題報道,向外界宣傳了“雙攻堅”成果和災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四是貧困村基層組織得到夯實。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會同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認真落實好向貧困村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工作,實現了14個貧困村全覆蓋,制定了相應考核管理辦法,確保發揮“第一書記”的引領發展作用,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五是牽頭協調,扶貧攻堅工作整體聯動。建立了扶貧開發定期會商機制,及時召集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傳達各級會議精神,集體研究扶貧開發工作事宜,集思廣益、集體決策。協助縣委辦起草擬定了《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并經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為我縣扶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推動其法制化、規范化開展。

(二)措施得力,扶貧攻堅成果明顯。我局積極協助和指導各鄉(鎮)、各部門(單位)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以駐村幫扶為抓手,深入實施“五個拉動”,著力在“六個精準”上狠下功夫,扶貧攻堅成效明顯。一是扶貧對象精準,目標到村到戶。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建檔立卡成果,對聯系幫扶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進一步摸清“家底”(貧困程度)、找準“貧根”(致貧原因)、開好“方子”(制定脫貧計劃)。二是項目安排精準,脫貧項目到村到戶。圍繞貧困村缺什么補什么、規劃到村到戶的原則,結合實際落實脫貧項目,排出時間進度表,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實施、如期完成。三是資金使用精準,扶貧資金到村到戶。創新扶貧資金使用機制,堅持對照扶貧規劃列出的項目單子,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公開公示、陽光扶貧,確保扶貧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措施到戶精準,因村制宜因戶施策。認真匯總分析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數據,準確把好“貧困脈”,實事求是開好“脫貧方”。按照貧困村和貧困戶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制定貧困村脫貧規劃和貧困戶脫貧計劃,深入推進“五個一批”,因村制宜、因戶因人施策,有力促進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有序開展。五是派人精準,結對幫扶到村到戶。按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選派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干部組成駐村幫扶工作組對全縣55個村、1307戶、4001人進行精準幫扶,每戶貧困戶都落實聯系幫扶責任人,特別針對71戶絕對貧困戶實行縣級領導和縣級部門共同聯系幫扶,做到聯系幫扶全覆蓋。嚴格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聯系村不脫貧、聯系貧困對象不達標,工作組不撤出的工作要求,力爭用兩年的時間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六是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實現戶越線村脫貧。實事求是、穩扎穩打的開展扶貧工作,著眼長遠,在治本上下功夫,扶真貧、真扶貧,切實做到“四個防止”(即:防止“被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防止“富戴窮帽”、防止“脫貧即返貧”),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扎實有效開展。2015年,在全縣各鄉(鎮)和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完成脫貧1919人,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五、深入推進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扎實開展,改善移民區、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完成全縣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動態管理工作,核實直發直補人口3928人,核發資金235.68萬元。市級財政下達國家大中水庫庫區基金185萬元,調整往年下達結存資金138.02萬,規劃建設公路硬化、飲水管網改造、佛手瓜栽種等13個項目,完成10個,完成投資258.02萬元,項目的實施切實改善了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夯實了移民群眾的致富基礎。

六、2016工作計劃

2016我局“三農”工作將繼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局各項工作,立足扶貧和移民工作實際,加大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貧困地區和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貧困村災后重建和移民群眾新農村建設步伐,為實現“三年跨越發展、五年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和推進我縣建設幸福美麗新做出扎實有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