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基鞏固國檢督導計劃

時間:2022-11-17 06:31:00

導語:兩基鞏固國檢督導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基鞏固國檢督導計劃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鞏固提高我州“兩基”工作水平,確保“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督導檢查驗收,根據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關于上報各地州市“兩基”鞏固提高迎“國檢督導檢查工作計劃的通知》(新政教督發〔2007〕10號)要求,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兩基”迎“國檢”為契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鞏固提高的工作方針,充分調動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的辦學積極性,真抓實干,使我州各類教育得到均衡、協調、持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建設教育強州。

二、具體內容、工作標準及要求

(一)普及程度

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縣城達到100%,農牧區達到99.5%,輟學率縣城控制在零,農牧區控制在0.2%以下;初中階段入學率縣城達到99.9%,農牧區達到99.2%,輟學率縣城控制在0.3%,農牧區控制在0.5%以下;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縣城達95%以上,農牧區達85%以上;青壯年脫盲人員的繼續教育納入職業、成人教育,復盲率控制在4%以內;青壯年非文盲率縣城達99%以上;農牧區達96%以上,青壯年農牧區各類實用技術培訓面累計達70%以上。

(二)師資水平

教師編制配備合理,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大專化程度達85%,初中本科化程度達53%,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0%以上。新補充教師合格率縣城達100%,農牧區達80%以上。校長、教師經過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并取得合格證書的比例達到規定要求,校長均取得崗位培訓合格證書。

(三)教育經費

教育經費實現“三個增長”(財政對教育撥款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生均教育經費逐年增長: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財政預算內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達到中學90元、小學85元標準。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建立教育獎勵基金;將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按時足額發放,各項待遇得到全面落實;縣鄉機動財力20%用于教育;財政預算內安排職業成人教育(含掃盲)經費不低于教育事業費的3%;城市教育費附加足額用于教育;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兩免一補”及時落實。

(四)辦學條件

學校布局調整合理,民漢合校全面推進;生均建筑面積達標,圖書實驗儀器、體音美衛勞器材配備達標,信息技術設施、校園網、城域網建設完善,及時更新改造消除危房,學校衛生、安全、周邊環境治理工作扎實有效。

(五)教育質量

小學、初中畢業班學生的畢業率達標;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制訂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開齊學科,開足課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穩步提高教育質量。

(六)掃除青壯年文盲

在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教育、統計、公安及鄉鎮、村委會、社區共同參與開展掃盲工作。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開展各類培訓,做好“掃盲”指標的建檔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各類數據普查工作。根據當地實際,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開展新技術推廣、種養殖實驗、信息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農科教工作。

三、具體工作安排

(一)縣市自查自評階段(2007年9月30日—10月31日)

各縣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區、州關于義務教育的有關政策和“兩基”指標體系做好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情況和掃盲數據普查等自查工作。指導各鄉鎮和學校認真做好檔案資料的建立和各種資料數據的核查工作。按照《昌吉州迎接自治區、國家“兩基”復檢A

、C級指標資料說明》,各鄉鎮及學校在2007年10月底以前建立補充完善2006年六大指標(A1普及程度、A2師資水平、A3辦學條件、A4經費投入、A5管理與質量、A6掃除青壯年文盲)建檔工作。2007年10月中旬前完成自查自評工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接受縣督導評估組對學校“迎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抽查復驗,同時接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的抽驗。

(二)地州預檢階段(2007年11月5日一30日)自治州人民政府組成“兩基”督導預檢組,依據國家、自治區關于義務教育的有關政策和“兩基”指標體系及《昌吉州迎接自治區、國家“兩基”復檢A、C級指標資料說明》,對全州七縣市及鄉鎮、學校進行預檢抽查。重點檢查普及程度、師資水平、教育經費、辦學條件、教育質量、掃除青壯年文盲指標體系的達標程度和各種表冊、卡和各種統計報表的填寫,數據是否做到上下一致、表表相符。通過預檢對存在的問題列出清單,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

(三)地州復查驗收階段(2008年4月15日-6月30日)自治州人民政府組成“兩基”督導復查驗收組,依據國家、自治區關于義務教育的有關政策和“兩基”指標體系及《昌吉州迎接自治區、國家“兩基”復檢A、C級指標資料說明》,對全州七縣市“兩基”迎“國檢”工作進行全面復查驗收。深入縣市及所屬鄉鎮、學校對“兩基”指標的普及程度、師資水平、教育經費、辦學條件、教育質量、掃除青壯年文盲指標的達標程度逐一進行復查,對“兩基”迎“國檢”A、C級指標資料逐一進行查閱。對照標準要求,查漏補缺,加強弱環節整改,確保各項資料齊全、真實、可信,各項指標達到方案要求。

(四)接受自治區抽查階段(2008年10月10日-31日)自治州制訂具體的“兩基”迎接自治區抽查方案,并安排縣市做好接受自治區抽查的各項準備工作。

(五)接受自治區驗收階段(2009年3月1日-4月30日)1、自治州制訂具體的“兩基”迎接自治區檢查驗收方案;

2、安排縣市做好接受自治區檢查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3、組團檢查各縣市對自治區抽查中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六)接受“國檢”階段(2009年5月1日-6月30日)1、自治州制訂具體的“兩基”迎“國檢”方案;

2、安排縣市做好“兩基”迎“國檢”的各項準備工作;3、組團檢查各縣市對“兩基”迎“國檢”的各項準備工作及對自治區復查驗收中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處在“兩基”鞏固提高的第一線,是打好“兩基”鞏固提高戰的直接領導者、指揮者、組織者。各縣市政府要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迎“國檢”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兩基”工作是政府行為的意識和法律責任的意識。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把“兩基”迎“國檢”工作作為2008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做到“三落實四到位”(即思想落實、組織落實、責任落實,領導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宣傳到位)。按照“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國家、自治區檢查驗收以縣為單位進行抽查,通過抽查縣鄉“兩基”工作,對全州“兩基”工作進行評估認定。因此,全州所有縣市和鄉鎮都要扎實做好“兩基”工作,完成“兩基”任務,必須做到沒有“空白點”。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迎接“兩基”督導檢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程序復雜,各縣市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安排專人,分解任務,完善措施。“兩基”迎“國檢”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責任落實到人。各相關單位要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自在實施“兩基”中的職能作用,做好“兩基”鞏固提高迎“國檢”工作。州人民政府將“兩基”迎“國檢”工作納入縣市年度教育任務目標的考核內容,對迎“國檢”成績突出的縣市給予表彰獎勵,對完不成任務或在迎檢工作中因失職造成影響的,依據《自治州關于實行教育督導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昌州黨辦[2004]65號),對主要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各縣市,鄉鎮,各有關學校在“國檢”之前要進行認真自查,并針對自查情況主攻重點指標、薄弱環節。各縣市、鄉鎮政府、相關部門及學校都要認真準備“兩基”材料。資料要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弄虛作假。歸檔要齊、細、實、亮,為“國檢”準備的各種表、卡、冊、簿,一律使用原始材料,不得重抄、復制。各種表、卡、冊、簿的數據要真實、準確,且要一致,嚴禁隨意更改、虛報瞞報。

1.縣市準備的材料

縣市政府“兩基”工作自查報告,縣市職能部門的“兩基”工作匯報,“兩基”評估驗收情況登記表,縣市的“兩基”文件,縣市與鄉鎮簽訂的“兩基”目標責任書,對“兩基”評估驗收意見等。

2.鄉鎮準備的材料

鄉鎮政府“兩基”工作自查報告,鄉鎮有關控制學生輟學的責任書等。

3.學校準備的材料

學校簡介及工作情況匯報,近三年學校基本情況登記表,學生學籍檔案,學校服務區范圍內0-17周歲兒童少年文化戶口冊,教師學歷及進修檔案,學校財務收支報表等。

(四)加強監督,保障落實。各縣市人民政府及相關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認真落實普及程度、師資水平、教育經費、辦學條件、教育質量、掃除青壯年文盲六項指標,確保各項指標達到自治區“兩基”驗收方案的要求。各縣市人民政府要將“兩基”迎“國檢”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迎“國檢”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