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資源節約利用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05 09:16:00

導語:環保局資源節約利用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資源節約利用工作計劃

一、**年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節能減排、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全面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結構減排力度,關停小石子加工廠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業10家,關停小石灰窯10家,取締小防水卷材業戶57家。加快推進項目減排,完成熱電企業18臺循環流化床鍋爐再提高改造工程,濟鋼燒結機脫硫工程進入調試階段,庚辰鋼鐵脫硫設施建成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光大水務(**)一廠、二廠升級改擴建及家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回用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西區、高新區中心區、濟陽污水處理廠、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并實現穩定運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總量分別為8.81萬噸和5.33萬噸,比上年度分別削減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大大氣環境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揚塵防治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工作,強化火電、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污染治理。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實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市區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強環境監管監測,完善在線監測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企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熱源等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三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重點,扎實開展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章丘生態市、商河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列入生態省建設責任書,歷城區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村。

(二)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進展順利。嚴格執行取水許可證制度,建立取水單位一戶一檔管理制度,核發新版取水許可證195家。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保證了建設項目的合理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全民節水意識明顯提高,節水技術和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年萬元GDP耗水量減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礦山管理更加規范。一是耕地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完善耕地保護的責任落實和動態監控,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復墾工作,全年共驗收部、省、市、縣四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80個,總規模9萬畝,新增耕地2.9萬畝。二是土地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共上報國務院農轉用和土地征收7746畝,上報省政府21224畝(其中單獨選址項目用地1921畝),共落實征地方案實施征地23527畝。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民生項目、產業政策鼓勵項目和全運會項目用地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省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有關規定,加大項目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應管理進一步加強??茖W制定供地計劃,建立協調決策機制,加快土地招拍掛供應進度,全年全市供應土地18568畝,其中出讓供地15591畝,收繳土地出讓金165億元,實現土地純收益64.5億元。修訂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辦法,創新了“二次公告”運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礎工作,市本級收購各類土地266宗,面積3650畝。四是礦山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完成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善采礦權審批制度,設定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礦山企業整合,全面推行采礦權有償出讓制度。加大破損山體治理力度,列入重點治理任務的58座破損山體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減災能力不斷強化。加快推進地震臺站建設,**市地震監測中心暨歷城綜合地震臺項目開工,濟陽、長清地震臺站建設進度加快。全面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建設。加快編制地震小區劃。積極開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震害防御能力明顯增強。成立市、縣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一步落實地震應急措施。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力度,積極推動“五進”活動的開展。

(五)基礎測繪工作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并組織實施全市基礎測繪“**”規劃,測繪完成孫村東、臘山南、旅游路和東南外環路1:500比例尺地形圖70平方公里,修測西部片區1:2000地形圖290平方公里,實現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內1:500地形圖全覆蓋。

二、**年工作思路和目標

**年是實施“**”規劃關鍵的一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市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一年。綜合考慮**年我市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工作面臨的有利調整鍵和不利因素,初步確定明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切實加強土地管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抓好治污減排、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年主要預期目標:

1、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8.67萬噸之內,比**年削減1.59%,提前達到“**”確定目標;COD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5.07萬噸之內,削減4.88%。

2、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地下水水質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85%以上。

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低于70分貝(A);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低于60分貝(A)。

3、水資源綜合利用目標:萬元GDP水耗下降到55.20立方米。

4、土地利用目標:耕地占補基本平衡,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耕地保有量達到36.13萬公頃。

三、**年工作重點

(一)環境保護

1、認真實施“三大減排體系”方案,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目標。一是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減排方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工藝,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設備,實現結構減排。二是加快實施工程治理減排方案。完成水質凈化三廠等工程,完善城市河道截污整治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能力。完成**東新熱電等5家企業熱電機組脫硫工程和濟鋼等3家企業鍋爐煙氣脫硫工程建設。三是大力實施監督管理減排。加強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完善自動監測網絡,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督管理,確保各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8%以上。

2、實施“四大工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實施以節水保泉、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碧水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區監督管理,強化飲用水源水質的污染監控,確保飲水安全。結合《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實施,加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整治、市區河道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二是實施以清潔能源行動、全面治理各類污染源、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藍天保護工程”。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完成年度重點大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與監督管理,進一步改善大氣質量。三是實施以控制擾民噪聲源和創建噪聲達標區、安靜居住小區為重點的“安靜工程”。依法強化監督管理,繼續開展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四是實施以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為重點的“固廢治理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廢礦物油、廢顯影液等重點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籌建廢物綜合利用中心和危險廢物交換中心。

3、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施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南部山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加快生態示范區建設,組織環境優美鄉鎮達標單位做好驗收準備工作。協調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氣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做好“兩區一園”創建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環境管理。開展全市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研究,加快推進小清河源頭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

(二)水資源管理

1、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全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制定水質監測計劃和制度,嚴格水質監測管理,提升監測水平。完善全市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和連續性。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堅決有序地關停泉域內的自備井。

2、加大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力度。堅持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結合退耕還林和封禁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重點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現有森林植被,加快退耕還林、禁牧還草、荒山綠化,促進生態修復。對土質較少的荒坡、山場,植樹成活困難的區域及便于植被恢復的山坡地,實行嚴格的封禁措施,依靠自然生態的修復功能恢復林草植被。

3、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建設東湖水庫等骨干調蓄工程,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二是搞好東聯供水工程配套,加速東部工礦企業供水置換步伐;三是提高水源涵養補給功能。配合“南控”戰略實施,建設南部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抓好泉域補給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實施玉符河回灌保泉生態工程,有效補給地下水。

4、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改善生活條件同步推進,加快實施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黃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用水指標控制制度。

(三)土地礦產管理

1、強化土地調控管理,積極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嚴格土地規劃計劃管理,強化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嚴把用地審批關,優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繼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統一補償、農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約利用、區域持續發展的補償安置綜合機制,切實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根本利益。高標準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好縣、鄉級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國務院要求,積極開展好第二次土地調查。調整住房用地供應結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

2、嚴格耕地保護,加強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問責制。大力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嚴格執行基本農田質量保護、用途管制、監督檢查和占用審批等制度,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用途不變。嚴格落實耕地“占一補一”政策,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3、深化土地市場建設,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繼續深化土地市場制度建設,全面引導各行各業依法規范合理用地。完善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具體操作辦法,規范工業用地供地行為。圍繞重點片區綜合改造,加大城區土地前期熟化、收購儲備、策劃運作、市場配置的工作力度。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切實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建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和項目產出率標準,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4、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建立礦政管理新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的各項任務,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政府的檢查驗收。對礦業權按照風險程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積極推進礦業權招拍掛出讓,逐步完善科學合理、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繼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礦種和重點礦區的整合,提高規?;?、集約化開采利用水平。認真開展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審批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責任,積極推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補償的多元化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確保全市地質安全。

(四)防震減災

加快推進地震監測臺網站建設,完成歷城綜合地震臺、長清地震臺、濟陽地震臺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完成前兆監測臺站的數字化改造。完善市、縣、鄉(鎮、辦)群測群防工作體系,推進“三網一員”建設。深入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保證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檢查率達到100%。加快推廣應用地震小區劃項目,完成2-3個縣(市)區的城區地震小區劃工作。積極推動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進一步增強地震防御能力。不斷健全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全力做好防震減災立法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前期研究,編制《**市防震減災條例》(草案)。繼續加大防震減災宣傳,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五進”活動。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制定示范標準。推進地震科普示范學校規范化、制度化,計劃新建示范學校11所。逐步開展地震安全示范企業、安全示范村創建活動。

(五)基礎測繪

采用全野外地形數據采集成圖法測繪長清老城區和大學園區、臘山南1:500地形圖80平方公里,實現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內1:500地形圖全覆蓋。更新修測1:500地形圖100平方公里,編繪相應1:2000地形圖。加快全市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