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體育事業教育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03 10:28:00

導語:縣體育事業教育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體育事業教育工作計劃

隨著*縣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與提高,*的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群眾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工作成績斐然:*縣被評為自治區體育先進縣;兩個鄉鎮被評為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競技體育成績多年來居全州第六位,處于全州中上水平;以體育彩票為龍頭的體育產業正在興起,體育宣傳和體育對外交流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從總體上講,*縣體育事業發展水平與其他縣市特別是與內地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其主要表現是體育服務體系不健全;人均體育消費還處在較低水平縣市之列;體育經費投入不足;體育基礎設施缺乏,訓練條件差。

一、指導思想

體育工作堅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基礎,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身體素質;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實現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推進體育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增強體育發展的活力和后勁;堅持依法行政,加強體育工作的法制建設;堅持“科技興體”戰略,保障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奮斗目標

從*縣情出發,堅持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合理布局,提高水平;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雪炭工程”援建項目,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地方、石油、鐵路和各民族人才資源優勢,努力促進*縣體育的共同發展;增加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做好體育彩票發行銷售和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無形資產開發和運動項目的開拓,為發展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具體規劃

(一)繼續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群眾性體育活動。

1、要把提高各民族的身體素質擺在突出位置,縣、鄉建立健全全民健身領導機構,加強政府對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工作的領導;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體育行政部門按要求認真制定全民健身工作計劃,加強對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指導、管理和督促、檢查,以確保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

2、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和陣地意識,舉辦經常性群眾體育活動,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堅持農忙時少辦、農閑時常辦、節慶日必辦的原則,做到鄉鄉有賽會、村村有活動,把群眾的體育需求與黨和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經常化、制度化格局。抓住學校、鄉鎮、社區、連隊四個重點,充分發揮其聚集效應、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增強體育鍛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堅持以城鎮為中心和堅持向基層拓展相結合,做到體育進社區,到廠礦、下農村、進軍營,形成點多面廣、立體交叉的活動態勢;重視少數民族體育、農牧民體育、中老年體育和殘疾人體育活動的開展,積極為他們開展體育活動創造條件。

3、繼續開展爭創體育先進鄉鎮、先進社區活動,根據城鄉、學校、社區、農村牧區和駐軍部隊的不同特點,下功夫抓好典型,分別樹立2—3個體育工作做得好的鄉鎮、社區、學校和駐軍部隊,進行表彰獎勵,促進*縣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

(二)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體育活動的條件。

1、努力構建群眾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根據城鄉、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逐步改善群眾性體育鍛煉條件,為各族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體育設施。堅持體育服務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親民、便民、利民,保障各族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體育服務。

2、重視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雪炭工程”援建項目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育館)和“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并配備好相應的配套資金,加強*縣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建縣體育場和露天看臺燈光籃球場。各鄉、鎮、場、村、社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必須建有群眾健身場地,購置必備的健身器材,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活動。依托中小學建成中小型體育館,“*”期間,均達到“兩場、一池、一房”的場地標準,縣達到“二場、一館、一室”的場地標準。

(三)發展青少年體育運動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認真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各類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于一個課時(含體育課),各學校每年召開綜合性運動會不得少于一次。各級各類學校應保證國家規定的用于學校體育的經費不得低于教學經費的1%;全縣各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面達100%,及格人數達適齡學生總數的95%以上。

2、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積極穩妥地發展各類俱樂部。“*”期間,各鄉鎮力爭全部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好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推進*縣素質教育進程,培養和發現體育人才。

(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打造體育品牌。

1、認真辦好一年一屆的“諾肉孜節”運動會和全縣中小學生各項比賽及其他賽事,并為參加全州比賽做好準備。

2、積極推行體育賽制改革,充分發揮體育競賽的多元化功能。采取面向社會開放體育競賽市場,通過招標、申辦、冠名等形式,鼓勵社會各界承辦各類體育賽事。加強對體育賽事的管理,保證體育賽事“公平、公正、公開”,嚴格賽場紀律,保證賽會安全,促進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3、體育、教育先進部門樹立長遠的戰略目標,明確發展競技體育的責任,為堅定不移地實施奧運爭光計劃,進一步提升*縣競技體育運動水平,切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4、走以“內涵為主、外延為輔”的發展道路,進一步調整結構和項目結構,完善項目布局,認真實施“著眼奧運,從小抓起,突出重點,立足州運、走上區運”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鞏固傳統優勢項目,突破弱勢項目,拓展金牌大戶項目,加強與體育先進地區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發體育人才資源,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進一步提升*縣競技運動水平,積極推行體育品牌戰略。結合自身實際和特點,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原則,培育、創造我縣體育品牌。加強運動項目的合理布局、管理和協調,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確立1—2項在州運會和全疆單項比賽中具有奪牌實力的優勢項目,精心創造好*縣田徑、排球、摔跤的體育品牌。

(五)培育體育人才,壯大隊伍規模。

1、辦好業余體校,是貫徹實施奧運爭光計劃的有效途徑,我縣要加強業余體校的建設,確保業余體校建制、編制、人員、經費、訓練場地和器材的落實。結合機構改革和工作實際,縣業余體校定編人員不得少于5人。業余體校加強組織、隊伍、制度建設和思想作風建設,積極開展業余訓練,加強人才的培育。重點加強少數民族體育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促進各民族體育人才脫穎而出。

2、以業余體校為龍頭堅持業余訓練,把*縣重點布局單位、布局點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工作與業余體校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互為補充、共同發展,不斷探索體教結合、業余訓練的新經驗。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縣多出體育人才、快出人才、出優秀體育人才創造好的環境,力爭“*”期間,培養出5—8名參加全疆和更高級別比賽的運動員。

3、體育隊伍規模逐漸擴大,結構日益合理,整體素質顯著提高。“*”期間,一線運動員隊伍人數達50人以上,一級運動員達100人以上,縣鄉兩級教練員人數達50人以上,國家一級裁判員達5人以上,二級達20人以上。

(六)健全制度保障全民體育活動的規范健康發展。

1、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期間我縣將建立群眾體育指導中心、鄉鎮建立文化體育活動指導站。全縣社會體育指導員二級以上達200人以上。縣體育行政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充分發揮體育總會、行業體育協會及各單項體育協會和體育指導中心、指導站的作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開展集健身、休閑、娛樂、健康、科學于一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積極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的廣泛參與,力爭使*縣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達到全縣總人口的40%以上。

2、依法開展國民體質測定和監測工作。建好縣、鄉(鎮)二級國民體質測定和監測網絡。各鄉鎮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采取得力措施,按照國民體質測定和監測的要求,每年定期開展國民體質測定和監測工作,全縣每年體質測定人數不得低于*縣及各鄉鎮總人口的5%,縣統計部門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社會統計指標,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監測報告。

(七)積極發展體育產業,開放體育市場。

1、以中國體育彩票為龍頭,帶動有地區特色和優勢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行政部門重視中國體育彩票的發行,“*”期間,力爭體育彩票銷量年遞增10%以上。力爭“*”末,彩票年銷量突破200萬元。

2、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方針,大力開發體育無形資產,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加強國有資產開發和管理,促進國有資產合理、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經過2—3年的努力,到“*”末,逐步形成*縣的拳頭項目、龍頭產業,成為*縣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縣體育事業的發展積累資金,不斷增強體育發展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