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旅游發展概念規劃

時間:2022-11-30 08:56:00

導語:區旅游發展概念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旅游發展概念規劃

一、區位概況

1、自然區位

*區位于無錫市區南部,南瀕太湖,北至北塘區、南長區,東接蘇州,西鄰宜興。面積631.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64.09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57.7%;山林面積50平方公里,擁有湖岸線82.35多公里。

*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侯,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5°C,適宜氣溫10°C-28°C可達220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平均降水量1048.0mm。

*區有人口44.2萬人,轄管太湖鎮、華莊鎮、胡埭鎮、馬山鎮、*鎮、河埒街道、榮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園街道等5鎮(區),4街道。區域內同時設有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無錫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無錫*經濟技術開發區。

2、經濟區位

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中最具增長潛力與發展前景的地域之一,它既可依靠國際大都市上海,參與國際競爭,又可輻射蘇中、蘇北、浙北、皖南廣大腹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種市場,贏得發展機遇。

*區經濟實力日益強勁,經濟地位在全國、全省同類城市郊區中名列前茅。2003年財政收入25.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167億元,工商二業納稅營銷55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6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1億美元。

無錫市*區受惠于上海、蘇錫常等經濟中心的幅射,宏觀經濟區位優越。

3、交通區位

發達的交通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更是發展旅游業的必要條件,*區的交通主要依托無錫市的便捷交通,無錫沿江、靠港、臨湖,具有江、河、湖、海相通,鐵、公、水、空配套的比較優越的交通條件。*區作為無錫市一個重要行政區,也有著優越的交通條件。

無錫境內京杭運河貫穿南北,水運干線溝通成網,滬寧鐵路橫貫東西,公路干線輻射四周,無錫民航機場開通北京、廣東、重慶、山東、福建等空中航線,江、河、湖、海相通,水、陸、空運配套,具有突出的交通優勢;滬寧高速公路穿越無錫境內,全國“五縱七橫”干道之一的“同三公路”通過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和錫澄高速公路縱貫無錫;連接蘇北與浙江的新長鐵路,又將與滬寧高速鐵路在無錫境內交匯。作為這些交通主干線的交匯中心,無錫交通優勢明顯,使*區的可達性高。

4、旅游區位

*區所具有的地理區位條件,加之發達的陸路和水上交通,使得*區成為重要的游客流指向地,旅游消費群體中包含普通工薪階層,也包括新興白領階層。

*區屬中國旅游地理區劃中的吳越文化江南水鄉風光旅游帶,江蘇旅游區內的蘇錫常旅游區,又處在環太湖旅游圈的重點地帶,在全國旅游區中的地位較高,國際國內知名度較大。

二、*區旅游資源評價

旅游資源是指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創造物。

(一)*區旅游資源概況

無錫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旅游城市,它依長江、太湖,自然風光得天獨厚,且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園林勝景與古跡眾多,是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地級市總分第一)。*區臨湖環城,占據了無錫旅游資源的半壁江山,它擁有近百公里長的太湖湖岸線,占據了太湖最美麗的精華部分,山抱水,水抱山,湖光山色秀美如畫,且歷史人文底蘊濃厚,眾多的名勝古跡、遺址舊物、詩文墨跡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輝,具有極好的發展潛力和開發條件。目前,在*區有世界第一大佛――靈山大佛、太湖第一勝景-黿頭渚、天下第二泉、全國八大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一的馬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全國著名的影視基地被喻為東方好萊塢的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等一系列具有知名度的景區、景點。

1、自然資源

(1)得天獨厚的太湖山水

*區的自然資源以太湖山水見長,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山不高而秀麗,水不深而遼闊,山輝川媚,氣象萬千,以自然風光秀麗,雄渾而著稱于世,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區的主要資源集中于梅梁湖景區、蠡湖景區、馬山景區、南太湖沿線。

——梅梁湖景區是太湖北端一個袋形大水灣,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7—10公里,東岸自廟山至南犢山(黿頭渚),重崗多嶺,有十二個山渚伸突湖上(簡稱湖東十二渚);其西水岸自閭江山至青龍山,峰巒連綿,沿湖有十八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與湖南端的馬跡山似斷似續。綜觀這一景區,是以山水宏觀其勝,山長水闊,氣勢宏偉,逐段收斂,層次豐富,湖岸逶迤,山水縈繞,峰巒疊翠,云煙蒼苑,山水組合緊密,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精華所在,具有“浩渺、典雅、清秀”的特點。

重要景點有:黿頭渚、三山、梅園、錦園、軍嶂山、烏云山、拖山。

——蠡湖景區: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的內湖,東西6公里,南北0.3—1.8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相傳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偕西施曾泛舟于此,因而得名。蠡湖東北岸一株平疇,桃紅柳綠,富于江南水鄉風光;西南面峰巒疊翠,中犢、元頂、充山、石塘渚嶺延綿拱立,嵐影波光,秀麗恬靜。蠡湖水面開闊,富于變化,中部寶界橋凌空飛渡,將湖面分隔為東、西五里湖兩片水域。西端,中犢山是中流砥柱,矗立于蠡湖與太湖交匯處,被南犢、北犢兩山隔水夾峙,形成犢山門、浦嶺門兩個水口,風景層次豐富。

重要景點有:蠡湖、漁莊、寶界橋。

——馬山景區:馬山,古稱“夫椒”,位于太湖北部,其主峰冠嶂峰與東翼軍嶂山隔湖對峙,雄踞梅梁湖之門戶。西北狹窄,東北寬廣,狀似馳騁云濤中之駿馬,面積34平方公里,素為太湖中第二大島。

區內層巒疊嶂,山環水抱,塢深谷幽,泉石清奇,四時景色不同,旦夕風光各異。島上相傳為古吳越爭兵鏖戰之處,近代又是太湖游擊隊根據地,頗多名勝古跡,人文景觀。馬山山沃水饒,物產豐腴,著名土特產楊梅、柑桔、茶葉等栽培歷史悠久。

重要景點:龍頭渚、仙鶴渚、冠嶂峰、靈山大佛、吳越“避暑宮”,“戰鼓墩”、春秋古墓葬群、南宋“梅梁小隱”等。

——錫惠景區:錫惠景區是一座自東向西展布的山岳地,東始錫山,包括惠山的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和北坡的北茅蓬、南坡的唐山、蓮花山、青山、嶂山等山崗,景區面積6.85平方公里。錫惠景區是名勝古跡集中、歷史悠久的著名風景名勝區。惠山逶迤磅礴,錫山明媚,“九龍十三泉”久負盛名。

重要景點:二泉、惠山、寄暢園、石門、東大池。

——望亭湖沿線:望亭湖是太湖邊又一大水灣,*區位于其北岸,湖岸約26KM長。湖面開闊,碧水、藍天、漁帆構成秀麗的太湖風光,岸邊是一望無際的秀麗靜謐的田園自然風光。

(2)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

*區地處亞熱帶北部,氣侯溫和,境內山地、平原、河流兼備,生境條件多樣,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植被種類兼具溫帶及典型亞熱帶的特點。境內沿太湖丘陵山地植被種類豐富,經調查,有2000種左右,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且古樹名木眾多。野生動物主要是鳥類和魚類,鳥類600多種,魚類107種。

2、人文資源

*區內的人文資源,得益于無錫市的歷史悠久,及其對自然稟賦的不斷挖掘、利用和創造,主要體現在文物古跡、宗教文化、人工景觀、民俗文化等方面。

(1)豐富底蘊的文物古跡

無錫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區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現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保單位1處,市級文保單位29處,文物遺跡控制保護單位46處。

這些文物古跡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海內外游客所關注,使得*區旅游業發展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主要有:祥符寺、榮德生故居、榮巷古鎮、茹經堂、闔閭城、橫山草堂、薛福成墓等。

(2)眾教并存的宗教文化

無錫是一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活動并存的地方,尤以佛教著名,*區境內有祥符寺、開元寺、凈慧寺、龍寺長泰寺等寺廟,佛事興隆。宗教文化的發展,也為*區帶來了眾多的海內外游客。

(3)一支獨秀的人造景觀:

近年來,在*區太湖之濱相繼建成唐城、三國城、水滸城、統一嘉園等大型人造景觀——太湖影視城,它們展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精粹,并緊密地同太湖秀山美水融為一體,規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得天獨厚的太湖自然風光,獨樹一幟的影視文化旅游,使之成為眾多海內外攝影組的首選拍攝景地,也是無數游客探尋影視奇趣的向往地。依托千年古剎祥符寺而建,以世界之最“靈山大佛”為吸引物的靈山勝境,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區的一個新的旅游熱點。

(4)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太湖之濱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獨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習俗,色彩斑斕的民間游藝活動和巧奪天工的民間藝術品,以及民間文學、民間歌舞等構成了無錫燦爛的民俗文化圈。

游客對無錫市旅游資源感興趣程度

山水

風情文物

古跡民俗

風情文化

藝術城市

風貌購物節慶

活動飲食其它

比例75.7936.5411.8813.9624.2424.963.0921.615.02

資料來源:2000年江蘇省國內旅游抽樣調查報告

(二)*區旅游資源評估

1、旅游資源特點

太湖山水與人文資源交相呼應。

2、旅游資源評估

(1)旅游資源類型構成

根據國家旅游局資源開發司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共同編制的《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擬定的旅游資源分類體系,全國六大類74種旅游資源中,*區六大類型全部具備,74種資源中擁有49種,占全國資源種普的66%。

*區旅游資源分類情況表

類地文景觀類水域風光類生物景觀類古跡與建筑類消閑求知健身類購物類合計

擁有類型5442210449

(2)旅游資源的綜合評估

根據地理位置特點,將*區旅游資源劃分為7個旅游區域,即馬山風景旅游區、湖西十八灣風景旅游區、湖東十二渚風景旅游區、惠山森林公園旅游區、五里湖風景旅游區、南太湖風景旅游區、*新城文化旅游區,根據羅森伯格及菲竹拜因建立的模型,對6個自然風景旅游區內的風景旅游資源進行評價。

n

基本模型為E=Σ•QiPi

i=1

E為旅游地綜合評估結果值

Q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權重

P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評價值

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區風景旅游資源評估

評價因子因子權重

(總和取10)因子評分(滿分取10)

馬山風景旅游區湖西十八灣風景旅游區湖東十二渚風景旅游區五里湖風景旅游區南太湖風景旅游區惠山森林公園旅游區

源地形地質1.194101010668

水體1.7251010108106

氣侯0.801101010101010

動物0.261101010668

植物0.4301010104410

文物古跡0.83886108410

民情風俗0.539222024

景點集中度1.00186108410

景區容納量0.2618488108

件自然生態0.6811010104610

用地條件0.15910810101010

城鎮分布0.16410888810

基礎設施0.229646848

旅游設施0.243888848

征交通條件1.06986810410

與客源地距離1.06988810610

與附近旅游地類型并同0.178861010610

與附近旅游地的距離0.04468810610

評價

果旅游資源61.98857.26665.66649.0646.75456.934

區域條件13.35812.25413.039.4028.87613.816

區位特性18.79216.38619.23623.612.07223.6

總評價值94.13885.90697.93282.06267.65294.35

注:因子選擇及因子權重采用楚義芳建立的中國觀賞型旅游地的綜合評價模型;因子評分滿分各為10分,并以2分為一檔區分值,因子評分取6個景區相對值,只能看出這6個景區的相比較情況,不能與其它景區值比較。

從評價結果中可以看出,湖東十二渚風景區、馬山風景區與惠山森林公園旅游區旅游資源相對高于其他地區,特別是高于南太湖風景區,是*區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

而南太湖地區旅游資源最為薄弱,很難開展觀光型旅游,但可開發對景觀要求不太大的旅游項目,如運動性旅游、產業旅游、休療養型旅游等,并應加大對這地一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區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一)旅游開發歷史

無錫山水秀美、風光旖旎,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無錫旅游業起步于50年代,早在80年代,無錫就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旅游業發展具有相當的歷史。近多年來,尤其是“九五”期間,無錫旅游充分利用良好的區位條件,便捷的交通優勢,以創新為本,以塑造新的旅游品牌與特色為目標,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嘗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首批躋身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同時旅游的類型也從單一的觀光旅游發展為集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形式。2001年,隨著無錫特大城市的定位,無錫進行了新的區劃調整,組建了*區,同年,成立*區旅游局。新組建的*區含蓋了無錫大部分的太湖山水自然資源、國家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無錫4大景區(梅梁湖景區、蠡湖景區、馬山景區、錫惠景區),是無錫中心城的重點旅游區域。*區的組建,標志著無錫為打破條塊分割,做強旅游產業,建設國內外著名旅游勝地邁出了一大步。

(二)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1、旅游產業地位不斷提高

首先隨著社會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越來越受到市、區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注。政府主導、社會齊上發展旅游的局面開始形成,“全社會辦旅游、多渠道發展旅游業”觀念已被廣泛接受并付諸行動。

其次無錫市區旅游資源以太湖山水最為著名,“太湖三萬六千傾,最美就在這一方”,而這最美的太湖山水資源全位于*區所轄地內,*區是無錫的旅游區,因此*區旅游業在無錫市大旅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2003年,*區全年接待進區游園人數910.7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55億元,分別占全市相關指標的41.38%、17.52%、。

再次*區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新興行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和帶動作用逐年增強,旅游業正逐步成為*區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強大的產業優勢開始凸現,并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2003年,*區旅游業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抓住發展機遇,旅游業運行態勢良好,其旅游增加值11.8億元。

2、旅游資源優勢突出

*區占據了無錫旅游資源的半壁江山,擁有太湖山水最美麗的精華部分,且歷史人文底蘊濃厚,眾多的名勝古跡、遺址舊物、詩文墨跡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輝,具有極好的發展潛力和開發條件。并且*區轄區內山地、水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0%左右,為開展各種旅游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目前在*區,依托太湖風光,興建了以“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區”為重點的旅游大格局,形成了融觀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主題旅游產品結構,基本形成了以太湖梅梁湖為中心,馬山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區為兩翼的新格局。從而擴大了*區的旅游環境容量,豐富了旅游內涵,提高了旅游經濟效益。

3、區域經濟發達

無錫市地處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帶,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其周邊城市經濟富裕,居民有較高的出游能力,(客源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旅游需求的決定因素,國際經驗統計: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800-10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動機。)而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將繼續提升旅游需求的整體規模,這些為*區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證。

距無錫市*區100km之內的重要城市:蘇州、常州、湖州、常熟、南通、溧陽、嘉興。

距無錫市*區100km、200km之內的重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鎮江、揚州、蕪湖。

同時無錫市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使市區的居民有較強的旅游動機,目前選擇節假日到*區休閑度假的人越來越多,*區成了無錫的“大公園”。

(三)*區旅游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1、發展旅游業資金投入不足

發展旅游業需要大量前期開發資金,用于資源開發、項目研究、市場促銷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區旅游發展嚴重受資金的制約,表現在旅游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投入不暢;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整體促銷、旅游環境改造、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在招商引資、引用外資、募集社會資金和資金市場融資等先進資本運作方面力度不夠;用于旅游行業管理的經費無來源渠道,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受到制約。

2、旅游管理與經營機制滯后。

旅游區企業化經營觀念和市場化運作機制滯后,新的投融資觀念與管理機制薄弱。全區旅游板塊式的運作體制,在大旅游的發展中日益顯露弊端,條塊分割,政企不分,形不成規模,沒有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補,使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無論在廣度上和力度上都不適應現代旅游的發展要求。

3、產業結構配置不夠優化

*區的旅游產業已得到一定規模的發展,旅游食、住、行、游、購、娛等行業要素之間的比例配置還不夠合理,飯店和旅行社發展較快,旅游購物、娛樂、咨詢服務等部門發展較緩,特色娛樂項目比較少,游客夜間消費明顯較少。同時旅游景點與商業服務不配套,景點由于缺少吃喝玩樂的商業服務和配套而失去對游客的持續吸引力,導致游客在錫逗留時間短、購物少。

4、旅游資源保護力度不夠

目前*區旅游業重開發、輕資源保護,重短期效益、輕長期效益,重局部利益、輕整體利益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作為*區旅游業依托的太湖水藍藻頻發,使國內外游客聞之卻步,局部地區景點開發密度過大,造成建設性破壞,開山采石現象仍然存在,墓葬占地越來越多,破壞景觀、影響生態,還有些景點由于附近隨意建辦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使得景點的開發價值受到損減,影響了高質量旅游產品的開放,從而制約了旅游發展。

5、城鄉一體化的旅游格局還未形成

無論是現有景點還是潛在資源都缺乏整體性利用和開發,與錫山、惠山等其它行政區缺乏統一的旅游發展規劃,缺乏整體開發、協調發展,各區、各鄉鎮自己建設,勢必造成項目重復,引起旅游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另外,與周邊城市和鄰近省份的旅游業,也缺少主動的呼應和積極配合,尚未形成優勢至補、資金共享的良好局面。

6、旅游發展的大環境有待提高

*區旅游發展的大環境,如市民素質、文明禮貌、環境衛生、公共交通、各種服務業的質量、商業金融等信譽狀況,治安狀況等都必須有大的提高。同時,政府對旅游業的投資環境也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優惠,以吸引更多的資本包括外資及民營資本投入到*旅游業上。

四、規劃期限

結合《無錫市旅游業發展“十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區旅游發展概念規劃的期限確定為從2002年至2020年,具體分為三期:

近期:2002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遠期:2011年——2020年

五、規劃原則

(一)規劃依據

1、《江蘇省旅游規劃》

2、《無錫市城鎮體系規劃》

3、《無錫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討論稿)

4、《無錫市旅游發展“十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

5、《梅梁湖景區規劃》

6、《蠡湖景區規劃》

7、《馬山總體規劃》

8、《五里湖地區概念規劃》

9、《錫山市旅游規劃》

10、《惠山森林公園規劃》

11、無錫市政府、*區政府關于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報告

12、相關法規、文件、資料

(二)規劃原則

1、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效益,與無錫市旅游規劃相結合,使*區成為無錫大旅游的“旅游區”,與國內、國際旅游業接軌。

2、堅持以市場為核心,以資源——市場——文化為導向,適度超前,規劃設計力求以自己獨特的個性贏得市場,注重經濟效益,使旅游業成為*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3、立足優勢,突出特色,圍繞太湖、生態、文化做文章,使*區建成既有鮮明特色又功能齊全,適應多種旅游需求的現代化旅游區。

4、與江蘇省及周邊城市的旅游發展規劃相結合,與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部署和區域布局相結合;與城市土地、交通、環保、文保等專業規劃相結合;處理好局部與整體利益的關系;處理好發展中點、線、面的關系,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5、資源開發、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景觀保護相結合,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環境。既保持傳統文化,又引進高科技成就;既有自然美、原始美,又有現代人工美。

6、靜態開發與動態開發相結合,體現旅游的文化性、參與性、娛樂性和新奇性。

7、堅持政府導向,民眾參與,充分發揮“官、產、學、民、娛”良性互動的效應,促進旅游業最大限度發展。

六、*區旅游客源市場分析

(一)*區旅游客源市場特征分析:

1、按地理細分:

*區旅游客源地域分布廣泛,但按其重要性,并考慮到地理空間連續性,可分為三級市場,一級市場是蘇、錫、常、滬、寧這些大中城市,其主體地位不會改變。二級市場為華東地區其它城市,如揚州、南通、杭州等。三級市場為華東地區以外的地區,而北京、廣東的作用尤為凸現。

2、按市場人口細分:

從年齡看,22—44歲組人數最多,占到總的60.98%,而青少年市場和銀發市場的開發相對不足;從性別看,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占到總數的66.2%;從職業來看,企事業管理人員、服務銷售人員、公務員、科技人員為主,離退休人員、學生、農民的比重小;從居民類型看,城鎮居民遠遠大于非城鎮居民。

3、按市場行為細分:

從旅游方式看,以散客為主并日趨增長,團體組織的人數很少;從出游動機看,以觀光旅游為主,約占42.3%,休閑度假、商務活動分別占到17.34%及15.33%,但觀光旅游逗留時間較短,僅1.37天,低于平均逗留時間1.71天,且人均花費也低于平均花費,分別為685元及849元。

(二)*區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預測

影響旅游客源市場規模的因素很多,既受經濟發展速度、國家政策、社會政治因素、行業競爭等宏觀因素的影響,又受旅游資源吸引力大小、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交通的方便程度、離客源市場的遠近及服務質量優劣、旅游產品價格等微觀因素的影響。旅游業是無錫市的重點發展的行業,*區也把發展旅游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希望通過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區旅游發展的外部環境十分良好。

*區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預測采用指數模型:

An=Ao(1+b)n

An——第n年的預測數

Ao——起始年份數

n——年數

b——年增長指數

(年增長指數參考無錫市“九五”期間的平均增長率及《江蘇省旅游規劃》中確定的全省平均增長率,以及《無錫市旅游“十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規劃》中確定的增長率,綜合各種情況確定。)

旅游總人數年增長率(%)海外旅游人數年增長率(%)

2001年260.3313.68

2005年445.0620.0310

2010年581.05.529.438

2020年948.0552.706

(三)客源市場定位:

1、一級市場:近期重點目標市場

*區在近期仍應把周邊的大中城市,如蘇州、常州、上海、南京等作為主要的客源市場,同時重點開發無錫市區及周邊區內居民的休閑娛樂旅游市場。

2、二級市場:近中期重點推動的市場

安徽、浙江、山東等鄰近省市的觀光、度假游客市場。

蘇北地區富裕階層的觀光游客市場。

通過上海、南京中轉的海外游客市場。

3、三級市場:極具潛力的發展市場

全國范圍內的觀光、度假游客市場

全國范圍內的會務、商務、節會市場

國際旅游商務、考察市場。

七、旅游發展定位

*區旅游發展方向以觀光旅游為主體,大力發展度假休閑旅游;積極培育現代主題旅游、都市旅游,力爭做到觀光旅游創精品,休閑旅游創特色,現代旅游求突破,都市旅游領潮流。同時發展文化體育旅游、會議商務旅游、影視文化游、江南園林游、宗教文化游、生態農業游、現代工業游等旅游。

1、觀光旅游

太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平山遠水,風景旖旎,景點眾多,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物古跡遍地,這些秀美的山水景觀在國際、國內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觀賞價值,是游客賞景抒情、放松身心的絕佳之地。

觀光旅游是旅游活動最基本的層次,卻是目前最主要的旅游活動。現狀*區屬地內已有年旅游人數超百萬的景區三個(黿頭渚266.44萬、靈山151萬、三國水滸景區144.47萬),觀光旅游正處于穩定成熟階段,在這個階段,旅游地要保持自己持久連貫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環境容量,盡量避免負面影響,這樣才能維持長久的穩定成熟階段。

2、度假休閑游

度假休閑旅游是旅游活動的提高層次,近幾年,隨著城鄉居民閑暇時間增多、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無錫市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度假休閑旅游潛力巨大,*區內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等地自然風景優美,林木茂盛,空氣清新,環境較好,加之便捷的交通,為游客來此休閑、度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要在*區加大環境美化力度,力爭建成無錫的“大公園”,華東地區的“后花園”。

3、現代高科技參與項目(主題公園)旅游

主題公園是具有特定的主題,由人創造而成的舞臺化的休閑娛樂活動空間,是一種休閑娛樂產業。

*區處在經濟發達、流動人口多的地區,有良好的客源市場;同時這一區域城市公共交通良好,可進入性好;另外*區內大部分地區是城市邊緣區,用地限制較小,地價相對便宜,這些因素決定*區適宜開展主題公園。目前*區已有影視城、靈山大佛兩處人造景區,新主題公園的開發,使多個主題公園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增強這一地區的總體吸引力。

4、都市旅游

都市旅游是20世紀旅游的發展趨勢,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城市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能提供非城市地區所沒有的娛樂、文化設施,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城市的建筑、裝飾、園林、人文活動等市容、市貌、特色景觀,是城市表現自己的一個窗口。良好的城市環境,可以使游客獲得一次更舒適的旅行。

無錫隨著特大城市建設,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特別是*區內蠡湖新城、*新城的建設,其獨特的*城市風貌、濃濃的現代氣息、完善的商務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休閑娛樂設施、購物設施共同創造新世紀山水城市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場所。

八、旅游發展目標

(一)、發展目標

*區旅游資源以“秀麗”見長,是無錫市大旅游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區域,規劃期內其旅游發展目標是建設國內外著名的旅游休閑度假區,形成強大的旅游競爭優勢;為旅游者提供優質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國內外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和無錫其他旅游目的地緊密結合,確保無錫成為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地位,力爭成為世界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業成為*區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為實現這一目標,可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02年至2005年(近期),為振興發展階段。

應抓住有利時機,認真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重要景點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迅速提高接待能力和檔次,努力開拓旅游市場,力爭到2005年接待海外游客20.03萬人次,國內游客445.0萬人次。

第二階段:從2006年至2010年(中期),為成熟發展階段。

以秀麗的風景,豐富而獨特的旅游項目和完善的服務設施吸引旅游者,成為具備觀光、度假、療養、娛樂和會議等多種功能的旅游勝地,到2010年,旅游總收入占GDP11%以上,實現產業份額量的突破及產業發展質的提升。

第三階段:2011年至2020年(遠期),為良性發展階段。

在景區建設、配套設計、科學管理方面達到完善和規范,整個旅游區協調并可持續地發展,將*區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國際國內旅游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區旅游業發展主要指標:

海外旅游人數

(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國內旅游人數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

(億元)旅游業總收入

(億元)

2002-2005年平均增長率(%)1015617.517

2005年指標20.036319.4544538.0843.18

2006-2010年平均增長率(%)8125.51515

2010年指標29.4311136581.076.5986.86

2010-2020年平均增長率(%)69599

2020年指標52.725637948188.41205.63

(二)旅游發展戰略

1、多元化經營戰略

一要實現觀光、休閑度假和專項旅游協調經營;二要實現區內、市內和省內旅游協調經營,進一步提高海內外游客的可達性;三要實施多行業經營戰略,應當充分發揮旅游的連帶需求,連帶供給作用以及旅游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實現食、住、行、游、購、娛信息服務在內的橫向多元化經營,以及利用旅游業后向聯系的縱向多元化經營;四要實施多尺度經營戰略,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發展。既要適應“點對點”式的集約型旅游消費需求,塑造精細化、多樣化的地方旅游產品,發展小尺度的地方旅游,使地方在一定意義上成為相對獨立的旅游目的地,同時也要適應“多點串聯”式的粗放型旅游需求的需要,根據旅游目的地之間的產品互補性和可進入性,不斷創建和加入超越地方的、不同層次的旅游網絡。通過市場化運作,來培育經營規模;五要實施多渠道投資戰略,除了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外,更應積極開拓投資渠道,吸引外資及民營資本進入旅游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來培養經營規模。

2、客源市場共享戰略:

*區旅游要切入并分割既有旅游客源市場,市場對策是在加大自身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周邊著名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和既有的優越區位,開辟系列化、多層次、區域化的旅游產品,在與周邊旅游目的地市場共享中爭取市場份額。

3、集約型增長戰略:

*區必須實施通過產品創新擴大市場的集約型增長戰略,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的新旅游產品和項目。一方面要不斷更新既有產品,使之保持對游客持久的吸引力和在市場上持久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針對市場變化,大力開發滿足市場需要和具各市場引導功能的新產品,贏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4、形象的服務戰略:

通過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提供卓越的服務,強化*區旅游競爭優勢并提高市場份額。要以人為本,樹立“服務第一、物業第二”的理念,以附加服務,做事的方式以及做事的人三個不同角度開發別具一格的服務,將旅游者的體驗從一般水平提升到特別的水準。

5、分階段實施戰略:

在資源、資金、人力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旅游大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必須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不同階段實現不同的目標,并在每個階段同時進行獨立的和相關聯的績效評估和自我校驗,從而把握每個階段發展的經驗和教訓。

九、*區旅游總體布局與功能分區

(一)總體布局

以*區客源市場為導向,結合*地區旅游資源實際以及*區城市發展規劃,確定*區旅游空間布局構架為:

“二區、二城、一帶”的空間布局構架。

二區: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馬山國家旅游度假區

二城:蠡湖新城、*新城

一帶:環太湖風景旅游帶

(二)功能分區及景點構建

1、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

此旅游區位于梅梁湖東側,太湖北部,包括錦園、大浮等地,此旅游區功能以太湖山水風景游覽、影視文化旅游為主,重點建設7區。

(1)錦園公共游覽區:

本區包括錦園、“好望角”,萬頃堂等景點,是太湖山水組合最佳的小水灣,是游覽山水景色、游泳、垂釣的最佳處。

“好望角”是欣賞三山的最佳點,規劃改造石灘,建設游泳場,環通東西兩側道路,實現游泳為主,兼顧眺望與游覽。錦園作為近代園林平時可開放游覽。

(2)黿頭渚公共游覽區

即黿頭渚公園,是著名近代園林,太湖山水佳絕處。目前年旅游人次超百萬,處于穩定成熟階段,規劃加強黿頭渚植物造景,豐富園林植物景觀,挖掘文化內涵,增強景點的發展后勁,成為太湖第一勝景。

(3)影視文化公共游覽區

依托全國最大的太湖影視城(唐城、三國城、水滸城)特色,不斷挖掘文化內涵,開發、豐富、完善旅游項目,增加參與性、娛樂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強的活動內容。注重影視文化區內環境的保護,加強景區美化、綠化、亮化工作,使之成為山水互映、景色秀美、環境宜人、獨具優勢和特色的影視文化旅游區。

(4)觀光農業區

本區主要包括高效農業與“農事農趣”游、“農家了”休閑度假基地、民俗與佛文化游等。

(5)休閑度假區

包括游艇俱樂部與游艇碼頭、水上運動區、高爾夫即網球俱樂部、度假村、度假別墅、國際會晤中心及其與之配套的星際酒店等設施。

(6)*生態綠化區

主要是嚴格生態保護和綠化建設,為太湖山水旅游度假區的整體環境和景觀服務,也為未來發展打基礎、留余地。

最南端為貢湖水廠取水口,規劃濕地保護區,既保護了水源地環境,又可提供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開發生態游。

(7)漆塘綜合管理服務區

該區是旅游度假區的門戶,也是全區的商業服務、行政管理中心,目前已有花園度假村、寶鋼碧波園、鑫湖度假村、玉泉山莊等多家星級賓館酒店入駐,今后應進一步完善商業服務設施,改善服務區的景觀環境。

2、馬山國家旅游度假區

馬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是一個以休閑度假功能為主的旅游區,為了實現旅游區內部統一的旅游發展整體空間的布局,確定了三大旅游區作為發展戰略的空間布局。中心區即靈山勝境景區以及南部休閑康體度假區,兩翼分別是東半山休閑度假區、西半山觀光康體健身區。這三大區域主要是依據現有的旅游資源的類型和質量、旅游發展的現狀以及旅游發展的潛力、區位和環境等自然特征進行劃分的。旅游發展戰略為中心區先行,兩翼區作為后備和補充。

(1)中心區

中心地區是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的核心區,以靈山勝境景區為中心,包括北面的古竹路以及南面的月亮灣度假中心和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2)東半山休閑度假區

東半山地區沿太湖一線分布,主要有仙鶴嘴、檀溪隱君泉、梅梁小隱、趙翼墓等景區以及宜民山莊農業生態園、療養院等服務設施。

(3)西半山觀光康體健身區

西半山地區以龍頭公園為中心,環太湖沿線由馬跡石等礁石景區、伍子盟頂燈吳文化旅游景區。

3、蠡湖新城

無錫蠡湖新城將建設成由開放公園、居住區和城市基礎設施組成的世界級觀光旅游圣地,創造一個高度互動的“新湖城”,不僅是無錫,同時也是周邊地區居民的休閑好去處,由會議中心、林蔭大道、中央購物中心、演藝中心、情人港灣、水上噴泉、水旅館等形成一系列令人激動的*景觀。重點建設3個公共游覽區:

(1)西五里湖公共游覽區

該游覽區包括西五里湖水面、犢山大壩、湖北岸漁池,規劃河埒養殖場等地漁池退池還湖,擴大水面,建設環保生態公園、傳統中國花園、湖畔別墅,設“金波魚躍”、“寶界波明”等景點。

(2)東五里湖公共游覽區

該游覽區包括東五里湖水面及沿湖風景林帶,規劃以東五里湖水面為中心,以蠡園為主景點,觀賞水景及近代園林;設立水上碼頭及水上游樂場,開展水上活動;在東五里湖中間設小島,豐富景觀層次;湖兩岸規劃度假村式別墅、傳統船屋村、漁村、魚市、水族館等設施。

(3)中心區

位于蠡湖街道,在太湖大道以南、青祁路以西地區,這里地勢平坦,緊靠五里湖,處于各旅游區與市區結合處,是蠡湖新城中最具動態和標志性的區域,規劃建設旅游服務中心、旅游購物街、旅游酒店、交通中心、廣場、會展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館、藝術畫廊、影院、藝術表演中心)、湖濱公園等設施,滿足游客食、住、行、游、購、娛的需求。建成后,它不光僅僅是*區旅游的配套服務中心,也是整個無錫市大旅游的后方基礎。

4、*新城

無錫南太湖地區連接浩瀚的外太湖,具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及歷史人文基礎,隨著無錫特大城市建設,*新城將在南太湖地區拔地而起。規劃中的*新城將是無錫的副中心,是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大學科研中心、居住中心于一體現代湖濱生態城市。

*新城西部是無錫市規劃的大學科研基地,此地依山傍水,人杰地靈,大學城中的科技館、圖書館、體育館、藝術館等一系列現代設施極具吸引力,大學城內現代建筑與環境也吸引眾多前來觀光的人;同時大學城也是旅游者了解最新信息、領略最新科技或從事科技、信息交流的地方。

根據國家關于“環太湖體育圈”的建設,無錫作為環太湖流域的一個重要的經濟發達城市,構建“環太湖體育圈”與我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未來五年把無錫建設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游勝地”的功能定位是完全吻合的,與不斷滿足市民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積極推進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一致的。*新城將建設無錫市奧林匹克公園,是集各類室內外體育競技場館、專業訓練場館、體校、體育賓館等體育基礎及配套設施于一體的體育中心區。到時無錫將具備與周邊城市聯合承擔國家級綜合性比賽和國際單項賽事的能力,會極大地吸引觀眾,帶動體育游。

5、環太湖風景旅游帶

a、西段:

此段位于梅梁湖北側,包括十八灣、漁港、梅園、榮巷地區、錫惠景區等地。此旅游帶座北朝南,風光無限,灣灣有形,處處有景,是與市區距離最近的地區,也是與市民日常生活結合最緊密的地區,因而其功能以太湖自然風景觀光、休療養度假為主,同時也為無錫市民及周邊地區的人們提供理想的戶外活動場所。重點建設6個公共游覽區及1個配套區。

(1)漁港公共游覽區

漁港地區是*區*地帶具有優良區位與環境條件的旅游資源之一,規劃充分利用漁港鄉土氣息的地名開發具有太湖民俗風情的旅游設施,通過修復客運碼頭,使漁港基地成為水陸交通的旅游樞紐點。

(2)九龍灣公共游覽區

此游覽區在十八灣山脈北側,這里有千畝竹海、松林、茶園果園,似人間勝境。規劃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建成融觀光、娛樂、度假為一體的休閑度假中心,主要建設百花園、松杉林、竹園、九龍湖等景點。

(3)五湖晨霧公共游覽區

此游覽區包括山北的照天灣、蝙蝠嶺、山南的夏慕灣、盤龍灣、大雷咀等地,其中的松風、竹海、幽谷、潭影交相輝映,規劃利用其原生態山林資源,建立一個融休閑、參與、科普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業園。山南正對三山,是觀太湖美景,開展水上娛樂活動的好地方,山南山北可通過隧道相連,也可以從山道上登越。

(4)梅園公共游覽區

本區包括梅園、榮巷古鎮。

規劃梅園加大調整改造力度,充實提高植物景觀,把梅園建成品位高、植物景觀豐富,內容新穎的世界觀賞植物博覽園。

榮巷古鎮是歷史的縮影,是歷史的見證,其近代建筑群,真實地反映了榮巷的發展史,也折射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史。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對古鎮建筑維修、恢復,開發古鎮歷史傳統風貌游。

(5)錫惠公共游覽區

即錫惠公園地區,這里是無錫文物古跡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這里有著名的私家園林寄暢園,有傳統歷史街區惠山在橫直街,有惠山古寺、動物園等,規劃改善內外交通條件,擴大動物園,修復惠山橫直街,改建錫惠廣場,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市民休閑場所。

(6)惠山森林公園公共游覽區

由頭茅峰、二茅峰、東大池、西大池、石門景點(七十二搖車灣)和三茅峰組成,是森林公園的主要區域,具有鮮明的特色,主要開展游覽和登山、野營等活動。在石門景點改造上山灣道,使之貫穿山谷,建造休息觀景設施。三茅峰是無錫第一山峰(海拔324米),是登高眺望攬勝的好去處,可建設攬勝臺。

(7)河埒配套區

河埒地區是目前*區的行政中心、居住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賓館、酒店、商鋪已有一定集聚度,可以作為旅游的配套服務區。

b、東段:

此段位于*鎮、華莊鎮南部,境內有26公里長的南太湖沿岸,規劃中的環太湖大道將沿湖架設,規劃除利用其美景秀色開展觀光游覽活動外,還利用其廣闊的水面開發水上旅游活動及體育運動;利用其旖旎的自然景色和舒適的氣候環境,開展避暑及休療養;利用漁業、水產養殖,開展水上農業觀光、捕魚嘗鮮等參與性旅游活動;利用悠久的歷史古跡和佛教文化,開展文化旅游活動。重點建設4個公共游覽區及一個配套區。

(1)壬港休閑療養區

位于*鎮南側,規劃集中建設旅游度假設施,發展集住、娛、商、餐飲等一體的綜合性休閑項目,形成豐富多彩的集中休閑娛樂度假區。同時結合長泰寺恢復建設,游古代名剎。

(2)裕慶寺、凈慧寺游覽區

以裕慶寺、凈慧寺兩座千年古寺為依托,重新規劃寺廟發展空間,擴大寺內功能設施,形成兩點一線的旅游觀光區。

(3)生態農業游覽區

環太湖大道沿線建設生態農業良性循環示范區,開發生態農業旅游,主要建設以桃、梨為主體的林果基地、特種花卉苗木基地和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等。

(4)開發區工業游覽區

現代工業園區寬闊的道路、新穎的建筑、優美的綠化、先進的設備對旅游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參觀現代高科技開發區園區,欣賞現代工業建筑,了解現代工藝流程,認識高新技術設備,開展科技夏令營。

(5)南泉配套區

依托現有*鎮區,規劃將南泉建成一個集休閑度假、娛樂、購物、住宿一體的特色旅游小鎮,作為*新城的旅游服務配套基地進行發展,直接為周邊景區服務。

十.*區旅游開發政策措施建議

1、參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政策制定旅游投資鼓勵措施。

2、建立多元化的籌(融)資渠道。

3、加強旅游產業結構的資產優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平衡旅游產業內部結構,加強旅游商品開發等)。

4、加強旅游市場管理。

5、加大旅游人力資源培訓。

6、重視旅游區域環境質量保護。無錫市*區旅游發展概念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