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宰殺業發展籌劃

時間:2022-06-02 04:18:00

導語:生豬宰殺業發展籌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宰殺業發展籌劃

為進一步促進全省生豬屠宰行業科學、有序、健康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豬屠宰行業現代化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肉品消費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商務部《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和《商務部關于印發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發展現狀

從年我省開始實施生豬定點屠宰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商務部的指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省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監督管理,生豬屠宰行業管理工作和屠宰企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屠宰企業布局比較合理。到目前為止,全省共有縣以上屠宰企業105家,基本上是“一縣一廠”。嚴格控制屠宰企業數量,無明顯超規劃設點現象,較好地避免了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二)行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全省縣以上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的屠宰加工設備設施進一步提升,屠宰加工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設備進一步完善,全省縣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機械化屠宰率達99%,為保證屠宰的肉品質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三)豬肉質量安全狀況顯著改善。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注重在城區的超市、集貿市場實行豬肉的索證索票、證章管理制度,強化肉品的可追溯系統。2009年全省定點屠宰生豬618.21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8.9%。豬肉的質量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近三年,屠宰環節豬肉抽驗合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四)企業規模逐步壯大。2009年,全省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2萬頭/年)60家,占全省縣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的57.14%,比上年提高7.62個百分點。涌現出國鴻集團、正邦集團、九江博萊集團、新余潤合集團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肉品屠宰、加工企業,提高了屠宰企業規模化水平。

(五)屠宰管理執法機構逐步建立。全省各設區市和縣(市、區)商務主管部門均成立了生豬屠宰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合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了私屠濫宰和制售注水肉、銷售病害肉等不法行為。

全省生豬屠宰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鄉鎮屠宰場點規模小、數量多,設備設施簡陋,相當一部分未達到規定相關標準,落后產能比重大;屠宰操作規范和檢驗檢疫制度尚未得到完全落實,屠宰技術人員和肉品品質檢驗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品牌建設滯后、豬肉產品單一、肉品精深加工能力差;私屠濫宰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全省豬肉質量,而且制約了生豬屠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給肉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為此,迫切需要加強對生豬屠宰行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確保肉品質量安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供衛生安全的豬肉產品,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宗旨,以優化布局、控制總量、升級改造、規范經營為著力點,推動全省屠宰行業布局結構優化,推動屠宰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經營管理創新,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屠宰行業對規?;B殖的帶動能力,提升豬肉產品衛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豬肉產品的消費需求,促進全省生豬屠宰行業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規范設置和有效質量控制。嚴格執行《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的定點屠宰廠(場)的設置條件和標準,建立科學有效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和“問題產品”溯源機制,提升豬肉產品衛生和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2.堅持保護生態和環境。屠宰行業發展與企業設置應符合我省“生態立省”、“綠色崛起”的精神,以保護生態和環境為前提,同時應符合我省新型城市化建設要求。

3.堅持優化行業布局。結合城市規劃,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壓縮過剩產能,遏制重復建設,實施分級管理,提高產業集中度。

4.堅持依法整治。嚴格執行和逐步完善生豬屠宰行業法規標準;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厲打擊私屠濫宰;依法規范屠宰企業經營行為和肉品流通秩序。

(三)發展目標。

1.淘汰落后產能,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鼓勵現有屠宰企業實施升級改造、資源整合重組、體制機制創新。到2013年,全省手工和半機械化等落后生豬屠宰產能淘汰10%,到年淘汰30%。

2.屠宰工藝和設備水平上新臺階,行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到年底,所有縣以上屠宰廠(場)全面達到《豬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GB50317-2009)國家標準。嚴格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規程,完善污水處理及病害肉無害化處理設施,年,縣以上定點屠宰企業污水處理及病害肉無害化處理設施配備比例提高到95%以上。

3.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利用率明顯增長。到年,爭取縣以上定點屠宰廠(場)的豬肉小包裝銷售比例提升到20%左右,冷鮮肉市場份額提升到20%左右,推動我省冷鮮肉包裝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屠宰企業對生豬內臟、皮、毛、骨、血等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年底,力爭使全省生豬副產品盡可能得到有效利用。

4.培育一批質量安全品牌企業。到年,在全省重點培育硬件設置規范合理、質控機制科學規范、產品質量安全達標、零事故零投訴的大型定點屠宰品牌企業5-10家。

三、規劃布局

1.設區市城區:南昌市城區的定點屠宰廠(場)少于4家,其他設區市少于2家。其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施設備應當達到《豬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GB50317-2009)規定的Ⅱ級以上條件。

2.縣(市)城區:原則上只設置1家生豬定點屠宰廠(場)。

3.鄉鎮、邊遠山區:

(1)靠近城區且交通便利的鄉鎮,鼓勵并提倡縣級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利用現代流通網絡和配送服務能力,保障其豬肉市場供應。凡是能夠通過就近方便配送保障豬肉供應的鄉鎮,原則上不設置小型生豬定點屠宰場點。

(2)遠離城區、人口較多、居住集中、周邊交通較為便利的鄉鎮,根據客觀需要,可聯合或單獨設置1個小型生豬定點屠宰場點。

(3)鄉鎮小型生豬屠宰場點所屠宰的生豬產品僅限當地市場供應,不得跨區域流通。其具體供應或銷售區域應遵守國家或地方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

4.生豬主產區:為鼓勵發展生豬生產,對年出欄生豬50萬頭以上的生豬生產大縣,鼓勵和扶持規?;i專業合作社在兼并重組當地屠宰廠(場)的前提下,設立大型現代化屠宰加工企業,以屠宰自產和本地生豬為主,實行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產品銷售一體化經營。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屠宰企業負責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屠宰行業有關標準和制度。落實定點屠宰企業主要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要嚴格執行《豬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GB50317-2009)和《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GB/T17996-1999)以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等有關標準和規定,認真落實《省定點屠宰企業管理制度》、《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肉品衛生質量管理制度》、《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車間衛生質量管理制度》、《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肉品召回制度》等四項制度,建立健全生豬進廠登記、生豬產品出廠登記、肉品品質檢驗及肉品無害化處理登記等三個臺賬。

定點屠宰企業要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取得動物防疫證,嚴禁定點屠宰廠(場)收購、屠宰沒有畜禽標識和其它不符合動物防疫要求的問題生豬,建立健全對“問題肉品”從銷售、批發、屠宰到養殖層層進行有效追根溯源的工作機制。屠宰廠(場)要規范代宰制度,綜合運用簽訂肉品質量安全責任狀等多種方法,建立完善生豬代宰的質量控制體系和質量安全約束機制。

(二)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體系。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定點生豬屠宰企業的監管力度,對生豬屠宰企業執行有關標準和制度的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實行動態管理。認真開展每年一次年檢及審驗工作,對不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的定點屠宰廠(場),責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到期后仍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的,由設區市政府取消其定點屠宰資格,收回其定點屠宰證書和定點屠宰標志牌,并向社會公布。

各地要建立健全生豬屠宰管理機構和行政執法隊伍,整合、充實、加強商務系統的執法力量,落實執法人員編制、裝備和工作經費。

(三)強化生態和環境保護意識,嚴格執行有關環保標準。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要貫徹落實有關環保政策,嚴禁在地表飲用水和地下水源保護區內及化工、農藥(原藥生產)、鋼鐵、焦化、水泥(熟料)、有色金屬冶煉等大氣污染型項目大氣防護距離內設置屠宰廠(場)。對沒有通過環評審批和環?!叭瑫r”驗收的、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污染物處理設施不能正常使用的屠宰企業要依法取消定點資格。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積極推進“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和優化布局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引導企業加大投入,開展“放心肉”服務體系創建工作。省財政將支持全省重點屠宰廠(場)的放心肉體系建設。各市、縣也要根據商務部建設“放心肉”服務體系的要求,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本地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的升級改造和優化布局工作。

各地要按照先城區后鄉鎮、先建規范化新廠(場)后關閉“小、散、亂”屠宰場點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優化布局工作。年底前,要按照計劃關閉不符合設置規劃和建設標準的鄉鎮小型生豬屠宰場點。對關閉的屠宰企業,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給予適當補償,妥善處理就業安置、企業轉型等有關問題。

(五)維護行業公平競爭,規范肉品流通秩序。堅持營造開放、公平、競爭、有序的肉品流通環境。各地要打破地方封鎖,不得限制外地經檢疫和檢驗合格的豬肉產品進入本地市場,逐步形成大流通格局。監督跨區域銷售的定點屠宰廠(場)按照要求配備符合豬肉質量安全要求的冷鏈運輸設施。到年,跨區域銷售的定點屠宰廠(場)全部配置與流通范圍相適應的冷鏈設施、運輸車輛。加強對邊遠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的小型屠宰場點流通范圍的監管,禁止不符合流通條件的肉品跨區域流通。

(六)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向廣大消費者宣傳肉品科學消費常識,增強食品安全和質量安全意識,引導品牌消費意識。向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和肉品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法》和《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以及《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守法經營意識。制定培訓規劃,加強對屠宰管理人員、屠宰企業負責人、屠宰技術人員、肉品品質檢驗人員的培訓,爭取在2013年前,對全省定點屠宰廠(場)的從業人員全部培訓完畢。建立屠宰行業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及備案管理、持證上崗、技術等級評定等一整套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規范管理。

(七)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發揮中介組織作用。支持定點屠宰企業建立行業協會,指導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行業誠信體系、破除行業陋規、溝通行業信息、培育品牌、推進先進技術、組織專業培訓、標準擬定和宣傳貫徹等方面開展工作。行業協會要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行業問題和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八)建立部門之間的執法協作機制,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根據政府機構變化情況,調整省生豬屠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完善工作制度和責任分工。各設區市也應建立本地的生豬屠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屠宰管理工作。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發展改革、工信、財政、環境保護、農業、衛生、稅務、工商、公安、質檢、藥監、物價等部門的溝通,制定和完善促進屠宰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部門之間的執法協作機制,開展經常性的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及制售注水肉、銷售病害肉等違法違規行為。

五、規劃綱要的組織實施

本規劃綱要是全省生豬屠宰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各設區市商務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的實施方案,促進生豬屠宰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