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工作總結與工作設想
時間:2022-05-06 04:46:00
導語:社保局工作總結與工作設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局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拓創新,扎實推進,通過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我市社會保障各項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社保業務開展正常有序,經辦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基金監管有力,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并被評為“2009-2010年度全省醫療保險業務先進單位”被“2009-2010年度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集體”。現將2011年度工作簡要回顧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基金收支情況
【各險種參保情況】截止2011年底,我市社會保障各項指標均已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年度考核任務。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16903人(其中企業在職181154人,企業退休27765人,事業在職5096人,事業退休2788人),較去年新增參保24859人(目標新增18000人),完成市考核目標任務的138%;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2775人,新增參保20117人(目標新增19000人),任務完成率106%。工傷保險參保280785人,新增16610人;生育保險參保84665人,新增9060人;被征地農民參保31004人,新增7456人,其中15001人已享受待遇;2012年度是將原農醫保、城醫保合并實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第一年,參保人數91.6萬人,參保率95.8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34.3萬人,較去年新增3.82萬人。本年度共辦理工傷認定3700件,退休審批1275件,軍齡認定878件,勞動能力鑒定662例。
【基金收支情況】2011年度,共收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額10.26億元,撥付養老金總額4.48億元,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12.62億元,凈支付能力20個月。收繳基本醫療保險費21237萬元,支出13637萬元,基金滾存結余33124萬元。收繳工傷保險費4035萬元,支出2850萬元,基金滾存結余8303萬元。收繳生育保險費1857萬元,支出1589萬元,基金滾存結余1838萬元。2011年度農醫保基金收入24589萬元,報銷支出19880萬元,當年結余4718萬元(其中提取風險基金2430萬元),基金滾存結余17716萬元。城醫保基金收入1517萬元,報銷支出1185萬元,基金滾存結余1989萬元。2011年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8123萬元(包括各級財政補助15821萬元),撥付養老金14645萬元,滾存結余14816萬元,月均撥付1220萬元。
二、主要工作情況
(一)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政策法規。一是按照省人保廳、財政廳《關于2011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浙人社發[2011]18號)的文件精神,我局于年初完成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月人均調整額164.5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根據省人保廳、財政廳《關于企業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的通知》(浙人社發[2011]356號),做好補貼發放,我市共涉及29116人,發放補貼2148萬元;三是根據省人保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清理規范企業退休人員待遇項目工作的通知》(浙人社發[2011]22號),做好基本養老金補貼和社區綜合補貼(兩個“150元”)發放,共發放補貼873.5萬元,企業退休人員籌外待遇項目也已清理完畢;四是在12月份,我局和財政地稅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對困難中小企業實施社會保險“五緩四減三補貼”政策的通知》,主要政策內容是允許企業在2012年度內社保五險有最長6個月的緩繳期,并對除養老保險外的四險實施一個月的減征(2011年12月),同時對困難中小企業實行為期一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合并統稱為穩定就業崗位補貼)。涉及全市參保企業2000多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調整和出臺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方面政策待遇。①9月份,出臺了《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將農醫保和城醫保合并,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新政策統一了繳費標準(全年人均籌資標準300元,其中個人繳納100元),提高了住院報銷比例(原農村居民未成年人住院報銷比例從原來的60%-70%提高到60%-90%,成年人住院報銷比例從原來的60%-70%提高到65%-75%)和住院報銷封頂線(城鄉醫保可報費用限額提高到14.5萬元),并增加了未成年人意外傷害門診報銷待遇。②在4月1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在企業參保人員中實施了門診醫療報銷制度。新制度規定門診起付標準為400元,報銷比例分別為40%(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50%(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及一級醫療機構),最高支付限額退休前人員為4500元、退休人員為6000元,使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企業參保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去醫院就醫時也可享受門診,惠及全市12萬參保人員;③8月底,出臺了《關于印發市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辦法的通知》,對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標準作了調整,從原來2個繳費檔次增加為4個檔次,繳費標準分2.3萬、2.8萬、4.2萬、5.8萬四檔(其中個人分別繳納0元、0.5萬,1.9萬,3.5萬),分別享受280元、330元、400元、500元基本生活保障待遇。④9月初,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對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水平作了調整,從2011年7月起,基礎養老金由每月60元調整到每月80元,并建立了高齡老人補貼制度。
(三)嚴格執行省政策,妥善解決部分群體歷史遺留問題。省里出臺“221號、222號、223號”文件后,我局抽調10余名業務精通的骨干人員,成立部門溝通協調組、政策宣傳解釋組和業務審核辦理組三個工作組和專門辦公室開展工作。召開了鎮、街道及有關部門經辦人員會議,對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對各項業務操作流程進行了專門培訓,在三樓開辟了專門的辦事大廳,請人勞局、工商銀行等部門派遣工作人員進駐社保合署辦公,形成了包含初審登記、銀行繳費、60周歲以上人員待遇計算審核和60周歲以下自謀職業參保手續辦理等所有業務流程的“一條龍”服務,使每位參保人“一次性”、“一站式”辦結。截止12月底,已辦理城鎮戶籍未參保人員、退伍軍人等相關人員13335人次,征繳養老保險費4.45億元。精簡退職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參保工作正在審核中。
(四)大力做好被征地農民的即征即保工作。為及時做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即征即保”,根據《關于全面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截止今年底,我局為已為全市31004名被征地農民參加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其中15001人已享受待遇。
(五)加強稽核監督,規范基金管理。為加強對定點藥店的監督管理,今年初,我局與各定點藥店重簽了新的《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服務協議》,新協議除要求藥店在醒目位置擺放醫保監督舉報牌外,首次將“定點藥店不得經營食品、生活用品、化妝品等非藥品類物品”寫入協議,并將此項工作作為本年度定點藥店稽核和監控重點,規范定點零售藥店銷售行為。今年以來,通過公開舉報渠道,采取明查暗訪、網絡監控、聘請醫保定點藥店監督員等方式,查處各種違規行為。今年共對68家定點藥店費用配售稽核,對20家超量配方、重復配藥等進行查處,扣除違規費用2.95萬元;抽查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病例235份,扣除醫療機構違規費用44.5萬元;在日常醫保、工傷待遇結算符合中,糾正錯誤結算涉及費用8.5萬元。
(六)做好兩會提、議案的答復和信訪工作。局領導十分重視“兩會”代表提案、委員議案的答復和信訪件的處理工作,專門指定由分管局長直接抓,并有專人負責。今年共接到提案、議案11件,信訪信件123件,我們都能主動上門與代表、委員進行溝通,交換意見,同信訪人打電話或面對面溝通。對今年所有的“兩會”代表提案、委員議案和信訪件的答復處理工作都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結。
(七)做好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在做好基本養老金調整、一次性生活補貼、基本養老金補貼、社區綜合補貼發放和退休人員統籌外項目待遇清理的同時,下發了《關于組織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免費健康體檢的通知》(臨社保【2011】5號),做好全市1.7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健康體檢工作,已于今年10月份完成。
(八)提升基層社保經辦服務平臺力量。借助我市全面建設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的契機,整合、充實和擴大鎮(街道)社保經辦服務平臺力量。目前,全市各主要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均已建立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為主要功能的服務平臺,有專職的社會保障經辦人員,相關工作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同時,有效整合社保信息平臺,已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信息網絡全覆蓋,基本實現了參保繳費一條龍的優質服務。
(九)提升檔案管理水平,通過省級檔案達標認定。今年以來,我局根據《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及《省社會保險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完善檔案管理有關制度,加大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投入,提升經辦人員檔案管理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保險業務檔案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管理,于12月底順利通過了省二級檔案管理達標驗收,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達標認定。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完善社會保障政策,擴大覆蓋面。不斷完善“五費合征”征繳辦法和社會保障各險種配套政策,提高政策的科學性,做好政策銜接和落實工作,減少新的矛盾發生。同時加強宣傳,強化征收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完成明年上級下達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各項考核指標任務。
(二)加強經辦機構內部建設,提高業務經辦能力和服務水平。近年來,群眾對民生和社會保障方面越來越關注,年年都有社會保險新業務的開展,新政策的實施,全市參保人數已超百萬。我們將進一步抓好作風效能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加大新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的力度,在做好優質服務上下功夫,科學規范管理,方便快捷經辦,讓廣大參保者滿意。
(三)加快推進鎮(街道)和村(社區)一級社保平臺建設。利用三級便民服務平臺建設的契機,加大對基層社保平臺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經辦水平,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服務。其次加大基層社保信息化建設力度,實施全市參保人員數據信息共享工程,實現城鄉居民戶籍動態信息溝通的常態化機制,確保各類參保人員戶籍等信息準確完整,方便辦理各類社保業務,等等。
(四)做好信訪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繼續做好信訪接待工作,針對此次省里出臺的解決部分群體養老保障政策實施后,部分未解決的群體可能出現的信訪問題(據最近下發的浙人社發【2011】397、398號文件精神,浙人社發221、222號政策辦理時間延期至2012年5月31日結束),加強宣傳、解釋和穩控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對于因政策或其他客觀原因,部門和地方難以解決的,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努力妥善解決特殊群體的歷史遺留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群眾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服務業興市戰略工作意見
- 下一篇:社保局考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