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政科工作總結與工作部署

時間:2022-05-10 04:35:00

導語:基政科工作總結與工作部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政科工作總結與工作部署

2011年,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緊緊圍繞局黨組年初的工作部署,根根據省、市、區有關和諧社區建設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服務市區、發展、促進和諧”的戰略部署,以打造城市社區建設第一品牌為目標,以社區建設十件實事為載體,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全區城鄉社區建設和村級民主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現將2011年工作開展情況及2012年工作思路作如下匯報:

一、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我們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十件實事”為抓手,以加快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為重點,以農村社區建設為促進,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創新思路,深入研究,主動協調,狠抓落實,全區城鄉社區工作和村級民主管理規范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拓展延伸,穩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十件實事”。2011年是我區提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十件實事”的第三年,為繼續深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區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通過多方征求意見,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心聲,順利提出了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十件實事。作為“拓展96345市民服務中心服務網絡”、“基本解決9個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兩件實事的牽頭單位,我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和諧社區建設創建穩步推進。

2、拓展服務領域,整合各方資源,社區服務內容得以不斷充實。今年鳳凰、白云和后慶社區率先推進“一站式窗口服務”,白云社區的“居民議事廳”、“愛心銀行”,北郭橋社區的義工聯合會,三巖寺社區的“關愛民工工程”,燈塔社區的“鄰里節”、府前社區的“質監進社區”,以及一些老牌的社區服務項目仍在繼續發揮良好的作用,如大洋河社區的巡邏隊、后慶社區的“愛心超市”、麗陽門社區的“廣場文藝”、大水門社區的“計生宣傳”等充分發揮了社區的服務功能,拓展了社區服務領導。同時,規范管理,整合資源,96345市民服務中心逐步走上正軌。09年,96345首次與市區老干部局合作開展了“老干部溫馨服務”活動,發放了服務券29360張,滿意率達100%;與區老齡辦攜手在后慶和鳳凰社區推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放了服務券2740張,收到良好社會效益;與供電局合作共建,為城區居民開展“電力陽光服務”,實現了雙贏。據統計,截止到12月13日,96345接到市民求助電話51759個,生活服務類求助電話25364個,事務咨詢類20727個,其它類5668個,網上求助52件,短信平臺20條,上門來訪225批次,回訪滿意率為99.8%。近年來,通過不斷健全社區工作機制,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拓展社區服務內容,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2011年,我局被評為全國貫徹實施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先進單位號。

3、突出重點,穩扎穩打,順利實現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目標。為完成省委、省政府“用三年時間解決城市社區用房”的目標任務,區城市社區協調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深入社區開展全面調查摸底,最終以市政府會議紀要的形式通過了《區社區工作服務用房2011年解決方案》。目前,通過新建方式,解決了北郭橋、燈塔、大洋河、東升、朝陽5個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其中北郭橋、東升、燈塔、朝陽已開工建設,大洋河社區由于用地指標問題,待省國土資源廳“農轉用”手續辦理后才可開展報批和建設;通過市國資調劑的萬豐、麗陽門、永暉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已駿工;其余社區工作服務用房改造、新建項目正在著手前期工作。

4、科學編制規劃,推進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和管理。社區工作服務用房,是社區組織發揮功能和服務作用的基礎,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活動的重要載體。為了切實推進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確保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功能,滿足群眾現實需求,去年,由市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牽頭,市發改、建設、國土、財政等部門參與,區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編制完成了《市城區社區用房建設規劃》,并通過第一次審查會,目前已根據發改、建設等市直有關部門的意見進行修改,待市政府批準后,即成為指導市城區社區用房建設的法規性文件,這為推進我區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和管理,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5、整合考評體系,整體推進星級和諧社區建設。為深入推進“和諧社區”創建工作,根據《省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關于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的通知》(浙社協〔2008〕2號)有關“整合針對社區的各種達標、評比、考核”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做好與省級評估指標的銜接,全面整合區文明辦、機關黨工委、區民政局三部門對社區的考核評估體系,以省級和諧社區考核標準為基礎,出臺了《關于開展“星級和諧社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了“星級和諧社區”評估指標體系,將社區黨建、社區自治、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與環境、社區治安等六項內容考核內容。近期,區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將按照“星級和諧社區”創建工作部署,抽調區組織部、文明辦、文廣新局、衛生局、計生局、綜治辦、司法局、建設分局等相關成員單位組成考評小組,赴4個街道22個進行“星級和諧社區”考核工作。

6、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循序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在碧湖鎮郎奇村、大港頭鎮河邊村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鄉鎮的發展基礎、地域條件和鄉風民情,因地制宜地推進進農村社區建設。從城市郊區村、集鎮村、中心村向一般行政村,從城鄉一體化程序高的地區到城鄉差距大的地區,循序漸進,重點突破,逐步完善。同時,采取多種途徑,加快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依托村級辦公服務場所,整合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場地、器材為前提,將原來的村級辦公用房、老年活動室、文化室、衛生服務站、警務室、“星光老年之家”以及農村閑置校舍、庫房等資源整合起來,通過改建、擴建或新建的方式,2011年,共建成44個建筑面積不少于350平方米的村級社區服務中心,2個建筑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的鄉鎮級社區服務中心。

7、規范社區管理,提升社工素質。今年2月,區民政、監察、財政聯合出臺了《區社區財務集中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社區財務管理組織機構、財務收支管理、貨幣資金管理、財務監管、財務人員和會計檔案管理及財務事項解決程序,確保社區財務規范、透明。同時,加強培訓教育,全力提升社區專職工作者素質。出臺了社區專職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專業函授的具體獎勵措施,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專業學歷進修。社工們踴躍參加全國統一社會工作師資格證考試,共取得初級資格7人,中級15人。通過各類函授,社工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達82%,有效地提升社區專職工作者素質。

8、突破難點,調整目標,艱難推進撤村建(并)居工作。在“2008年底前完成9個撤村建(并)居村的基礎性工作,實際完成2—3個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的工作目標的基礎上,09年,市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提出“09年底前完成三個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繼續做好其余6個村的基礎性工作,第二批撤村建(并)居村暫緩啟動”的目標要求。根據當前撤村建(并)居工作的形勢,撤村建(并)辦公室對土地收儲、項目處置、集體資產“兩證”辦理和處置以及村干部的積極性進行了綜合分析,及時調整了工作方案,對市政府提出的目標加以細化,明確后甫、大眾、廈河三個村為今年目標完成村,麗南、麗光二個村為完成目標候補村,海潮、蘆埠、燈塔、城南四個村為正常工作開展村。09年,重點梳理解決了三個目標村的重點難點問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巖泉街道后甫村、紫金街道大眾村、廈河村已向街道辦事處提出了《關于要求撤銷村建制的申請》;集體資產的處置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兩證辦理工作有效推進,上市拍賣工作迎來了良好的勢頭,海潮小學、麗光鋼窗廠等集體資產相繼成功拍賣,為集體資產的處置工作增強了信心。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將貫徹落實省、市、區有關和諧社區建設要求,以“全市社區建設第一品牌”為目標,以省級“和諧社區建設工作先進區”創建為重點,以市民服務中心為平臺,以農村社區建設為促進,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全面深化區城鄉社區建設水平。

1、以“社區建設十件實事”為載體,繼續推進創建“星級和諧社區建設”。區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將根據工作的安排,通過召開座談會、協調小組成員單位會議、領導專題調研、網上征求意見等方式,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以解決一批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反映的熱點問題為抓手,繼續推出2012年社區建設十件實事,促進我區社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繼續開展星級和諧社區創建,根據區星級和諧社區評估指標體系,將社區黨建、社區自治、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與環境、社區治安等六項內容列入評估指標體系。

2、以“市中心城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規劃”為依據,繼續推進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為確保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投入與城市發展相適應,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功能,滿足群眾現實需求,2012年,區城市社區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將進一步編制完善《市中心城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規劃》,做好與市城市總體規劃、各相關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的銜接,并依據社區服務配套,整合相關資源,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等,統一布點,集約土地利用。同時,以此為標準,適時調整社區規模,繼續貫徹落實市政府〔2011〕第32期會議紀要,抓好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項目,確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三年時間解決城市社區用房”目標真正落實落地。

3、健全社區服務體系,多舉措提升社區服務功能。2012年,我們將強化服務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首要任務,積極探索社區工作新途徑,把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建立起覆蓋全體社區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體系作為衡量社會和諧程度的尺度之一,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務,多層面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拓展96345服務熱線的覆蓋面,根據發展的需要,新建若干個96345市民服務中心社區服務點(站),實現96345服務點農村社區延伸。繼續做好與供電局的合作共建,在做好城區電力服務的同時,將服務延伸、輻射到周邊中心鎮。深入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建立志愿者資源信息庫,科學設置服務崗位,逐步建立對志愿者的認可和激勵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志愿者自身特長和積極性。

4、進一步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確保社區工作者具備卓越績效的能力。充分發揮社區工作辦公室“娘家人”的作用,調查、了解社區工作者的建議和意見,并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幫助,積極營造充分發揮社區工作者能力的良好工作環境,調動社區工作潛能和積極性。根據社區發展和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的社區工作者人力資源開展和管理的工作系統,制定提高社區工作者技能的培訓教育計劃,根據社區發展需要不斷擴展知識結構,適時組織社區工作者外出考察學習、掛職鍛煉,以提高社區工作者管理水平。同時,重新修訂《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完善獎懲機制和激勵機制,努力解決社區工作者職稱與工資相掛鉤。

5、著眼順應農村新發展、滿足農民新期待,扎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圍繞統籌兼顧、符合社區發展規律的要求,合理編制農村社區規劃。建立起以農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的農村社區組織;逐步建立一批從實際出發、適應社區管理服務要求的公共設施;開展面向全體農村社區居民、以公共服務為主的服務項目;逐步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承接政府公共服務的工作隊伍。2012年,將出臺《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對農村社區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考核。合理整合資源,通過改建、擴建或新建的方式,建成44個建筑面積不少于350平方米的村級社區服務中心,4個建筑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的鄉鎮級社區服務中心。

6、深化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做好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結合我區實際,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中的職責,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繼續開展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達標村建設,積極開展示范村創建活動,做到“三個到位”,建立健全“三個組織”,完善落實“三項制度”,保障村民“四權”。積極貫徹落實《省村民代表會議工作規程(試行)》,加強對村“兩委”的宣傳培訓,正確指導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

7、圍繞工作目標,攻堅克難,努力完成第一批啟動的9個村的后期工作。根據市區的資金保障,結合土地收儲指標、集體資產處置難易、村干部積極性等諸因數,明確2012年度工作目標,突出抓好重點村和重點工作,繼續推進第一批次啟動的其他村的基礎性工作,明確完善相關政策,突破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完成即定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