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中心人文社區創建思路

時間:2022-11-25 04:29:13

導語:投訴中心人文社區創建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投訴中心人文社區創建思路

隨著國有企業體制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社區,越來越多的社會事務也下沉到社區,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匯集到社區,社區日益成為各種利益的交匯點,群眾生活在基層、生活在社區。因此,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在社區,難點也在基層、在社區。社區應是我們加強社會建設的著力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從社區抓起,從社區起步。

創新社會管理思路再好,點子再多,關鍵在于人去落實。

近年來,我區各社區居委會的硬件建設依托社區共創共建平臺,各項辦公、服務設施已基本滿足了社區工作的需要。同時通過選聘一批大學生到社區任職,進一步充實了社區人才隊伍,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隨著社區群眾對社區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社區工作者表現出來的庸、懶、散等作風方面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以在創業服務年活動中我區作為特色工作推出的“打造社區創業服務鏈”為例,社區在此項工作中承擔了收集居民創業信息并在社區服務中心網站的工作,區效能辦、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就此聯合召開了工作培訓會,全區各街道分管領導、社區主任和具體工作人員都參加了培訓,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劉大水也到會進行了強調,但在具體落實上有的社區還是存在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的現象,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在日常的工作督查中,有的社區工作人員甚至表現出抵觸情緒,這與社區工作者之間存在素質、能力參差不齊,個別社區工作者對作風建設重視不夠有很大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社區工作者個人的一言一行勢必影響到群眾對社區工作的整體評價,影響到社區的規范化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創建。

作為履行效能建設監管的職能部門,過去我們抓效能建設工作的重點主要是放在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的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今后我們將把工作觸角向社區延伸,同時各街道、社區也應把社區的效能建設與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效能建設抓起,促進社區工作作風的改進,提升社區辦事效能和服務水平,樹立社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形象。

一、從抓教育入手,提升效能建設意識。街道、社區應結合當前的創先爭優和發展提升年活動,廣泛動員,深入宣傳推行效能建設的重大意義,樹立“抓效能能夠提效率,抓效能能夠提實效,抓效能能夠促和諧”的理念,及時通報在效能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解決社區干部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風、服務群眾、精神狀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抓好效能建設成為廣大社區干部的共識。

二、從抓制度入手,形成效能建設合力。無規矩不成方圓。各街道應引導社區制定出適應本社區實際、操作性強、運作有效的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進一步完善“三項制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效能制度和“兩單”(首問責任登記單和限時辦結單)的有效運行。把制度建設貫穿于效能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度可量。

三、從抓服務入手,增強效能建設動力。以效能建設為契機,努力增強社區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重點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街道應整合社區資源,完善社區基礎設施,組建社區服務志愿隊,鞏固社區衛生服務站,切實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利民服務。

四、從抓督查入手,提升效能建設執行力。實行人員定崗定責,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客觀評價每個社區干部的工作績效,將考評結果與評先評優掛鉤。設置意見箱,征求群眾對社區干部的意見建議,接受群眾監督。街道應堅持每個月對社區工作情況進行1次以上的抽查,嚴肅查處違反制度的人和事。經常性進行明查暗訪,內容為上、下班情況、服務態度情況、“兩單”執行情況、工作效率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指正,督促整改。推動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