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局貧困勞動力培訓計劃
時間:2022-06-05 09:37:28
導語:人保局貧困勞動力培訓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上級脫貧攻堅精神,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就業扶貧,進一步做好全縣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的智力扶貧工作,盡快使其掌握一技之能,拓寬脫貧致富之路,鞏固脫貧成果,縣人社局根據培訓需求調查摸底數據,經研究制訂縣貧困勞動力專項培訓計劃。
一、目標任務
針對2020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確保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培訓率達到100%,并按照《省人力資源保障廳省財政廳關于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落實培訓生活補貼政策。
二、工作措施
加大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組織實施各具特色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進一步調整職業培訓政策,提升補貼標準。在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過程中,對進城務工貧困勞動力給與適當傾斜。對于貧困家庭,鼓勵其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確保貧困家庭子女會一項實用技能,創業就業技能得到提升,使其能盡快實現就業。
貧困勞動力培訓要確定培訓項目和對象。結合本地產業、市場需求和培訓對象意愿,確定主要培訓項目。對需要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外出勞務培訓;對農村創業和技能致富帶頭人開展示范培訓;對貧困家庭子女開展技能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對具備創業條件,有創業需求的貧困農民開展創業培訓。
(一)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緊盯市場需求開展培訓。要圍繞幫扶臺賬中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結合培訓意愿和就業需求,開展訂單式培訓。要堅持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市場需求接軌,增強對貧困勞動力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對貧困勞動力創新、創業的引導,在全民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立足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幫助他們提高再就業意識,提升創新能力。
(二)培訓需求精準對路。堅持以市場和就業需求為導向,實現市場需求和勞動者的就業愿望有效對接。一是緊貼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圍繞當地優勢產業、生態旅游業、紅色基地等產業發展,分類預測用工需求,合理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具體的培訓項目和規模。二是充分發揮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吸納民資、企業參與勞動力培訓。三是根據培訓對象的需求和就業意愿,開展“點菜式”培訓,實現按勞動者需求開展培訓。要按照他們的生產生活實際,選擇實用性強的職業和工種,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展特色培訓。
(三)培訓質量精準評估。按照市人社局要求,學習借鑒撫松縣培訓機構管理模式,安裝“就業培訓實施監控系統”,對各培訓班學員報到、上課、請假、考試鑒定等培訓情況進行全程網絡監控,并在全縣各定點培訓機構推廣應用。同時,不定期對培訓機構進行現場督查,對各培訓機構的培訓學員進行全覆蓋電話查詢,詢問培訓時間、培訓項目、培訓效果和就業情況等。對未能按照培訓計劃壓縮課時或瞞報多報培訓人數的,發現問題須當即要求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取消其定點培訓機構資格。培訓結束時,開展培訓滿意度調查,認真聽取參訓人員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方式及培訓效果的評價,征求改進的意見建議;在培訓人員就業后,開展用工滿意度調查,認真聽取企業對培訓人員的技能評價,征求用工企業對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和方式,努力提升精準培訓質量。
(四)培訓計劃精準實現。結合貧困勞動力實際條件,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如開展理論講解和現場操作,還要加強培訓就業、創新創業的宣傳教育,建設好培訓平臺,為貧困戶適齡勞動力免費發放教材和操作手冊,便于他們自學并鞏固培訓內容效果,確保培訓扎實有效。以“民生為本,就業第一”為主線,做到培訓內容的精準,針對培訓的需求,在培訓內容設置上,要囊括“衣食住用行”各個方面的培訓,還要結合社會發展情況,開展各工種培訓,如家政、客房、廚師、司機、電商、育嬰師等分類培訓,使貧困戶勞動力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培訓工種,這樣發展的空間更大。加快貧困勞動力轉移,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讓貧困戶學會一門謀生技能,自食其力,才能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三、強化服務
(一)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人社局、就業局相關科室要積極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制訂免費培訓學員就業服務專項計劃,針對性開展崗位征集、專場招聘等活動,及時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咨詢等服務,幫助培訓學員盡快實現就業。
(二)創新職業培訓模式。鼓勵定點培訓機構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創新培訓模式,既要有“短平快”式的短期培訓,也要有中長期勞動預備制培訓;既要重視訂單、定崗培訓,也要重視“需求儲備式”培訓,形成培訓促就業、就業帶培訓的良性互動,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從“賣苦力打工”到“憑技能吃飯”的轉變。
(三)發揮勞務品牌優勢。各相關科室要加強指導協調,推動我縣勞務品牌建設,整合品牌資源,發揮品牌優勢,有組織地開展勞務品牌和勞務輸出。
(四)不斷加強就業服務。各鄉鎮要針對不同家庭、不同勞動力的需求,制定專項就業幫扶計劃,做到“一戶一策、一人一策”,提高參訓人員就業率。組織收集全縣優質企業用工崗位信息,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全縣勞動力就業信息平臺的作用,搭建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的用工平臺。建立培訓和就業臺賬,及時了解貧困勞動力就業失業狀況,對就業的繼續做好跟蹤服務,促進穩定就業;對有就業意愿但未就業的,每年向每位貧困勞動力至少推薦3個以上就業崗位,優先向經過培訓的貧困勞動力推薦就業崗位。
四、規范職業培訓政策
(一)培訓補貼方式。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并先行墊付培訓費的,按規定將培訓補貼撥付至培訓人員銀行賬戶;參加培訓機構有組織(含項目制)開展的培訓,免交培訓費,同時按有關規定可先行撥付50%的培訓補貼資金給培訓機構。
(二)培訓補貼標準。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貧困勞動力(含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每人每學時8元,培訓時限,A類240學時、B類120學時、C類80學時。創業培訓(含網絡創業培訓)補貼標準:按規定一次性給予15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勞動預備制培訓補貼標準:每人每學時5元;培訓時限,1年內最少720學時,最多不超過1440學時。組織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對緊缺工種,特色培訓項目和貧困勞動力需求的實用技能工種,可根據實際需求確定培訓課時,培訓補貼按照實際發生課時給予補貼,培訓應達到8學時以上,但最高不超過120學時。
(三)生活費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在培訓期間,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同時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天30元,每年最多不超過500元。
(四)線上培訓補貼標準。培訓機構開展線上理論培訓,培訓學時不超過總學時50%,可按照不超過40%培訓補貼標準給予補貼。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鄉鎮要把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密切配合,扎實工作,推動培訓工作順利開展,真正做到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有領導抓,日常工作有專人負責,確保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強化管理,保證培訓工作的真正落實。一要加強監督檢查。要加強對鄉鎮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的指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的督促與檢查,確保培訓工作的圓滿完成。二要加強檔案管理。建立貧困勞動力培訓學員登記卡,實行動態管理,同時要建立培訓工作的專項檔案,備考核時查閱。
(三)嚴格督促檢查。建立信息反映和情況通報制度,鄉鎮工作領導小組將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督促和檢查,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工作實施情況,研究解決工作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各村每月對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自查總結,并向鄉鎮工作領導小組報告,鄉鎮工作領導小組年終對相關站所和各村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根據考核結果進行懲罰。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樹立典型,對好的經驗和做法認真進行總結推廣,為大規模開展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營造良好氛圍。
- 上一篇:司法局包保幫扶工作方案
- 下一篇:防疫期間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