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批局工作謀劃
時間:2022-02-08 11:15:18
導語:行政審批局工作謀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0年,行政審批局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保五爭三拼一”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12月底,市民服務中心累計辦理事項48.5萬件,其中行政審批局辦理事項1.9萬件,辦結率達100%;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0833家,同比增長107%;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場交易項目552個,交易額24.8億元。創新實施“馬上辦、容缺辦、定制辦、村內辦”新四辦模式,成為全市首批縣級改革“領跑者”案例,被《改革動態》刊載,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中被新華社列為典型案例專門報道。
一、工作總結
(一)全面強化黨建引領。一是著眼“培根鑄魂”,提高政治站位。緊抓“”、主題黨日、學習強國平臺等,圍繞五中全會精神、《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不斷深化理論學習,以思想建設為“放管服”改革提供動力保障;今年共開展集中學習20余次,召開民主生活2次,組織生活會2次。二是著眼“隊伍建設”,注重黨員干部能力素質。通過個人申請,組織嚴格審核考察,結合疫情防控中涌現的優秀干部、工作中業務骨干發展黨員,增強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今年共發展黨員2名,積極分子2名。三是著眼“業務能力”,注重黨員干部執行力。通過互聯網平臺、集中培訓等方式,深化新政策、新措施的培訓,全面提高業務水平。四是著眼“作風建設”,開展警示教育。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展“兩談一會”、違規收送禮品、禮金、消費卡專項整治等活動,深刻汲取“潤敏事件”教訓,明規矩知紀律,筑牢思想防線。五是著眼“黨建載體”,開展“樹正氣、加壓力、優環境、提效能、促發展”大討論活動,查擺問題強力整改,建章立制15條。繼續開展“最多跑一次、黨員要領跑”等系列活動,累計提供代辦幫辦1000余次,大幅提高群眾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
(二)深化服務再創新。充分發揮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縣政策優勢,持續完善各項制度,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做為全省鄉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自建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平臺,開發黨員和市場主體評價標準,在鄉鎮開展“信易+黨建”“信易+審批”“信易+監管”特色應用,打造了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的鄉鎮改革升級版。二是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按照“兩不見面+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標準,出臺第四版承諾制改革實施方案,將竣工驗收相關職能全部劃轉至縣高新區,實現“一枚印章管驗收”。三是實施“一事一策”解問題、破堵點,提供主動服務,累計出臺文件12份,解決君樂寶樂牛公司辦理施工許可證質監、安監手續前置,雨昕陽光新能源設備公司缺少資金保函等具體問題32個,為企業贏得提前開工時間超過100天。四是在“承諾辦、網上辦、就近辦、全程代辦”的基礎上,以提高協同審批效能,便利市場主體準入為切入點,為信用良好的企業提供“馬上辦、容缺辦、定制辦、村內辦”新四辦服務,151個“馬上辦”事項等待和辦理時間壓縮至30分鐘,63個“容缺辦”事項實現先受理后補齊材料,38個“定制辦”場景實現多證聯辦,手續辦理“一趟清”,結合省供銷商貿公司,將黨務、政務和商務服務延伸至村,實現群眾足不出村辦成事。省委2020年第31期改革動態,刊發新四辦經驗做法。
(三)抗疫解困保發展。出臺《關于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在疫情期間實行網上辦理、準入準營便利化、豁免登記和使用網絡經營場所辦理登記、告知承諾、到期事項延續辦理、“不見面踏勘”等便利措施,推動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出臺《市民服務中心雙休日“不打烊”服務實施方案》,雙休日累計提供“不打烊”服務800余件。疫情期間,卓夏醫藥用品有限公司在辦理涉稅審批時,因系統時差原因,在未獲取到營業執照信息情況下,采用“容缺辦”模式,通過工作人員人工錄入,從登記到領票僅用時1小時,日產2萬只口罩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僅用2天。
(四)營商環境再優化。一是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依托省市場主體注冊平臺,推動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二是全面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服務,避免市場主體準入、納稅申報、銀行開戶、社保繳納、不動產登記、企業投資、建設工程、民生事務等重點領域和事項中反復提交營業執照原件或復印件,實現市場主體“一次驗證、全網通用、共享復用”的目標,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主體的培育力,目前電子營業執照的認證率100%。
(五)完成“互聯網+”相關工作。一是“互聯網+政務服務”。扎實推進縣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規范入網事項辦事指南和規范化樣本,25個部門的73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開通網上辦理功能,網辦可辦率達100%,全市名列第一。開通政務服務“好差評”功能,實現政務服務一次一評、一事一評。在全省率先建成綜合性不打烊智慧服務大廳,累計辦理各類事項18.8萬余件,實現政務服務由“8小時”向“全天候”的延伸。二是“互聯網+監管”。26個部門的427項監管事項,全部完成實施清單編制和監管行為覆蓋工作,覆蓋率100%,全市名列第一。
(六)扎實推進鄉鎮審批改革。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縣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制定下放事項的辦事指南和規范化樣本,開展審批政策培訓,刻制啟用16個鄉鎮的審批服務專用章,真正實現鄉鎮“一枚印章管審批”。
(七)完成年度招商選資任務。一是與常屯鄉共同引進投資1100萬元、年產500萬平米仿真草坪、植物墻、草坪絲、盆景生產項目,解決當地用工30余人,預計完成產值900萬元,實現稅收30萬元。二是簽約年產600輛專用車(灑水車、集裝箱半掛車)項目,完成了第二次“百日招商”1000萬任務;該項目由華駿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600萬元,建設完成后可吸納76人就業,預計年可完成產值8600萬元,實現稅收80萬元。目前完成了廠房租賃、營業執照注冊、項目備案等前期工作,預定了35生產設備,在建廠房12月底竣工后即可投入生產使用。
二、2021年工作謀劃
在繼續推行新老“四辦”審批服務的基礎上,2021年謀劃創新開展“四提升”改革,實現審批事項更少、辦理流程更簡、審服效率更高、營商環境更好的目標。
(一)商事登記提升。①探索商事登記“秒批”,利用信息技術,購置商事登記“秒批”智能終端機,探索企業開辦全環節、全鏈條無人工干預智能審核,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實現即時審批,申請人零跑動。②對不能實施“秒批”的商事登記,進一步壓縮許可時間,確保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參保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③根據《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七部門轉發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服務的通知》(冀市監發〔2020〕181號),建議將新開辦企業刻制公章費用納入政府年度預算(每個企業四枚印章預計每年15萬元左右),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刻章企業,為新開辦企業提供無償刻章服務,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目前,全市均為企業免費刻章,費用列入預算、政府負擔。
(二)工程項目審批提升。按照投資主體、工程類別分別優化審批流程,確定審批階段和審批事項,進一步分類細化制定審批流程圖,壓縮各類社會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限。優化提升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實現異地評標、不見面招標。
(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在全縣推廣和鎮的“信易+黨建”“信易+審批”“信易+監管”鄉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經驗,以信用打造鄉鎮綜合改革升級版,讓鄉鎮審批更高效、監管更公平。探索告知承諾制閉環管理,梳理可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和證明清單,依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系統,將承諾情況推送至監管部門,開展事中事后核查,并反饋核查結果,記錄申請人信用記錄,形成告知、承諾、監管、反饋的高效閉環管理機制,進一步減輕企業和群眾辦證負擔,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四)鄉村政務服務提升。協助省供銷商貿公司,繼續擴大“村內辦”改革試點,增加辦理事項,讓更多村民足不出村辦成更多事。爭取全省基層政務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縣,開展鄉村兩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和網上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為全省改革趟路子、做示范。
- 上一篇: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要點
- 下一篇:黨內制度執行情況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