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設施農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6-12 08:43:00

導語:鄉鎮設施農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設施農業發展意見

各村莊、各工作區、有關站所(中心、辦公室):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適應農業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發展的要求,加快開發多功能、智能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推進我鎮高端特色品牌農業建設水平,結合我鎮實際,就加快設施農業發展制定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設施農業重要性的認識

(一)發展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設施農業通過各類大棚、溫室等現代農業裝備的綜合利用,使傳統農業擺脫自然氣候的束縛,按照農作物的生長要求控制最佳生長環境,具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特點,能夠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生態化、產業化,具有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征,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二)發展設施農業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設施農業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上市、全年上市,滿足了多元化、多層次消費的要求。同時,設施農業以集約化生產方式,優化配置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推進資源優勢向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轉變,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發展設施農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挖掘農業內部增長潛力的現實選擇。設施農業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和現代裝備,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力生產率,提升了農業競爭力。目前,我鎮設施栽培面積600余畝,在全市處于落后狀態,但收入十分可觀,冬暖棚畝均收入2-3萬元,大拱棚畝均收入達到1-2萬元。實踐證明,設施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效益較高的產業,也是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發展設施農業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農業的內在要求。面向高端消費市場、發掘資源特色優勢、生產優質綠色產品,凸現品牌獨特魅力是高端特色品牌農業的發展的主要內涵。設施農業通過調控生產環境,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證了農產品的高品質和農產品品牌的美譽度,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立足鎮農業生產實際,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打造高端特色品牌農業的有效載體,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措施和促進農民增收的現實途徑。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挖掘農業內部增長潛力,以冬暖式大棚建設為重點,大中小拱棚相結合,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轉變農業增長方式,進一步落實農業基礎,培育地域特色,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整體效益,促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發揮政府的引導指導作用,集成政策優勢,整合各方資源,做好財政扶持、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科技指導等系列化服務,為設施農業發展營造寬松環境。要積極發動農民、依靠農民,使農民成為發展設施農業的主體。

2、堅持集中布局、突出重點。本著集中布局,連片發展,多點推進的原則,全鎮各村都要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綜合土壤、交通、水電供應、是否便于管理等條件,確定出適合本村設施農業發展的適宜地塊,出臺政策、深入工作,幫助農戶做好發展戶與不發展戶之間的土地置換與流通,積極促進本村設施農業集中發展。倡導鄰村之間集中發展,以形成規模優勢,體現產業特色。

3、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從本村資源條件、經濟條件和農民的生產能力出發,科學謀劃設施農業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發展種類。建設標準要堅持經濟適用,效益優先,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4、堅持標準生產、品牌推進。按照農業標準化生產要求,建立健全設施農業發展的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要選擇市場前景好的品種,從品牌建設入手,積極生產適銷對路的高品質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任務目標

立足高端、特色、品牌的目標定位,利用三年的時間集中發展鎮設施農業,各村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村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分年逐步實施。

年為全鎮設施農業重點發展期,鎮政府成立專門班子,出臺獎勵政策,推動工作開展。各村也要采取多種措施對群眾進行發動引導,營造濃厚氛圍。每個工作區要突出1-2個村莊進行試點,對群眾熱情較高的村莊要重點突破,爭取年內建成規模小區。

要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實現設施農業的區域布局,規模發展和專業經營。適宜我鎮發展的設施農業品種有蔬菜、瓜果等多個產業。蔬菜以西紅柿、櫻桃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七彩椒、蕓豆、甘藍、食用菌等為主;瓜果以葡萄、油桃、草莓、西瓜、甜瓜等為主。

四、強化措施,確保設施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長孫秀澤任組長,各工作區區長為副組長,農業辦、農業服務中心、經管統計審計中心主要負責人等為成員的設施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鎮設施農業發展的組織領導、調度協調、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科技指導等系列化服務。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相應的工作班子,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體現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領導機制。

(二)加大財政對設施農業建設扶持力度。年,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對新建的成方連片(大棚總數20個以上或棚內實種面積達30畝以上)的標準化冬暖式大棚(長度不低于60米,寬度不低于7米,后墻高度不低于3米)和大拱棚(長度不低于60米,寬度不低于10米,高度不低于2.2米)采取貸款貼息、財政補助、風險補償、為設施小區配套等方式給予補貼(具體補貼方式和標準以《年市設施農業發展補貼辦法》為準)。

(三)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為確保設施農業健康發展,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發展過程中各村或村與村之間要依托產業特色成立相應的專業合作社,實現技術、信息、物資、營銷等資源的共享,著力辦好農民個人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切實解除農民群眾的后顧之憂。

(四)加強設施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技術服務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鎮設施農業發展領導小組將采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的形式強化這一環節,統一組織協調,分步進行培訓,聘請設施農業發達鎮處有經驗的專家來我鎮傳授設施棚建設、種植管理技術和產品銷售方面的經驗,提高農民群眾發展設施農業的素質和能力,幫助村莊搞好建棚物資、農藥、化肥、種子的供應和服務工作。同時積極探索設施農業保險機制,提高設施農業抗御自然風險能力。

(五)嚴格考核督查。

1、加大督查力度。為搞好全鎮設施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或不定期對設施農業進展情況進行調度和督查,及時總結發展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典型,搞好管理和服務,并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嚴格考核獎勵。為切實調動農村干部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鎮黨委、政府決定,年內新建10個以上(含10個)達到標準的冬暖式大棚的村莊一次性獎勵村莊主要負責人或項目主要組織者3000元;年內新建20個以上(含20個)達到標準的冬暖式大棚的村莊一次性獎勵村莊主要負責人或項目主要組織者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