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意見
時間:2022-02-15 09:47:00
導語: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是做好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礎。為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州黨委關于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有關精神,切實加強我縣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能夠擔當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任的黨外后備干部隊伍,結合我縣黨外干部工作的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㈠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著眼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源頭,打好基礎,完善機制,培養選拔更多優秀的黨外后備干部,為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代表性強、與黨密切合作的黨外干部隊伍作保證,廣泛、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服務。
㈡原則
選拔黨外后備干部工作必須堅持《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的原則,還應當做到:一是注重發展潛力,重視培養提高的原則;二是堅持備用結合,實行動態管理的原則;三是服從工作大局,統一調配使用的原則。
黨外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和任用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實施。實行雙重管理的單位,黨外后備干部的管理與干部管理權限一致。
二、建立黨外后備干部的職務范圍
㈠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單位中的縣處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
㈡各鄉(鎮)領導班子中的政府副職領導職務;縣級各部委辦局、各人民團體正副職領導職務,縣法院、縣檢察院的副職及內設機構領導職務;
㈢縣屬企事業單位領導職務。
三、條件、數量和結構
㈠黨外后備干部除應當具備《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六條規定的黨政領導干部的基本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以下資格條件:
1、正縣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應是黨外干部同級副職;正科級黨外后備干部,一般應是副科級黨外干部。但特別優秀、有發展潛力的正科級黨外干部和副科級以下黨外干部,也可列為正縣級和正科級黨外后備干部人選長期培養。
2、副縣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一般應是正科級黨外干部。特別優秀、有發展潛力的副科級黨外干部,也可列為副縣級黨外干部建議人選長期培養;副科級黨外干部一般應具備1年以上工齡。
3、副縣級以上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一般應具有大學??埔陨系膶W歷,科級黨外后備干部,應具有中專(高中)以上學歷。
4、有基層工作經歷。縣處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還要具備從事基層領導工作的經歷。
5、身體健康。
㈡數量和結構
1、數量
黨外后備干部一般按領導班子職數正職1:2、副職1:1的數量確定。
2、結構
⑴縣處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一般應以35歲至45歲的黨外干部為主體,35歲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的數量;鄉科級黨外后備干部一般應以30歲至35歲的干部為主體,30歲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數量。
⑵黨外后備干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婦女、少數民族干部。
⑶黨外后備干部隊伍應形成合理的專業和知識結構。要按照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重點面向黨外干部相對集中的政府工作部門、學校、醫療衛生等部門,把那些熟悉農村經濟工作和經濟管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干部選拔進黨外后備干部隊伍中。
四、選拔
㈠正縣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由州委組織部按程序確定;副縣級黨外后備干部建議人選,由縣委召開民主推薦會議,依據民主推薦情況和班子結構要求,在進行適當了解后,按考察對象的數量一般應多于后備干部人數的要求,由縣委常委集體討論后,提出建議人選名單,報州委組織部考察。
㈡正科級黨外后備干部,由縣委組織部在一定范圍內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人選名單,報縣委書記辦公會議或縣委常委會議確定。縣屬各部委辦局、人民團體黨外正職后備干部人選聽取意見的范圍為縣委、政府分管領導、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及干部職工。
㈢副科黨外后備干部,由縣委組織部召開民主推薦會議,依據民主推薦情況和班子結構要求,在進行適當了解后,按考察對象的數量一般應多于后備干部人數的要求,集體研究提出建議人選名單,由縣委考察工作組進行考察后,根據考察結果,經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研究,報縣委書記辦公會議或縣委常委會議確定。
五、培養
黨外后備干部確定后,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確定培養方向,制定培養計劃,加強對后備干部的教育培訓和管理。按照缺什么補什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擺在首位的原則,有計劃地加強對黨外后備干部的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具體方法是:
㈠學習培訓
要將黨外后備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納入全縣干部隊伍培訓的總體規劃,根據黨外后備干部的實際情況,著力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重點的政治理論、管理知識、“三觀”等教育,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㈡實踐鍛煉
實踐鍛煉是干部成長的重要途徑,要根據黨外后備干部多數是熟悉專業技術工作,而缺乏行政管理經驗的的特點,采取上派見習、下派掛職、交流輪崗、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黨外后備干部的培養鍛煉,以豐富他們的工作閱歷,積累領導工作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形式:
1、上掛跟班學習
要按計劃、分期分批、有針對性地選派黨外后備干部到省、州對口部門跟班學習,掌握先進的行政管理方法和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下派基層鍛煉
把黨外后備干部作為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鍛煉的重點,根據所在部門、行業和本人專長,有目的地將他們安排到鄉(鎮)對口部門擔任副職領導進行培養鍛煉。
3、部門內部輪崗和部門之間交流輪崗鍛煉
黨外后備干部確定后,所在單位要將他們安排到部門內部科(室)領導崗位上進行輪崗鍛煉,同時,根據工作需要也可在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交流輪崗鍛煉。
六、管理和使用
㈠管理
1、建立黨外后備干部檔案。主要內容包括:黨外后備干部情況登記表、考察材料、民主推薦情況、年度考核情況、培養和獎懲情況等。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后備干部檔案實行統一管理,縣處級黨外后備干部工作檔案由州委組織部管理,鄉科級黨外后備干部的工作檔案由縣委組織部管理。后備干部因組織需要調動工作時,如管理主體發生變化,縣委組織部應當將后備干部工作檔案一起交新的管理部門??煞窳袨檎{入單位的后備干部,按干部管理權限和后備干部選拔程序重新研究確定。
2、對黨外后備干部實行動態管理。對于因提拔、調整、調動等原因造成缺額的,要在本年度內及時補齊。要按照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不斷發現新的優秀人選,及時補充到黨外后備干部隊伍中,實行滾動發展、保持常數。凡黨外后備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應調整出后備干部隊伍:
⑴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廉潔自律等方面出現問題,不宜提拔作用的;
⑵工作失職,造成較大損失或不良影響的;
⑶工作實績不突出,發展潛力不大的;
⑷年度考核不稱職的;
⑸作風不實,威信不高,群眾意見較大的;
⑹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擔負繁重工作任務的;
⑺其他原因不宜繼續作為黨外后備干部的。
㈡使用
堅持備用結合的原則,根據各級領導班建設的需要,對黨外后備干部統一調配使用,凡在各級領導班子換屆以及平時缺額調整充實非黨領導職務時,應優先考慮黨外后備干部。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黨外后備干部參加由組織批準進行的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和競爭上崗等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黨外后備干部。
七、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將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切實加強和重視黨外后干部隊伍的教育、培養和鍛煉工作。組織、統戰部門要加強協調,明確各自職能,加強對黨外后備干部的管理,切實做到隊伍健全、檔案齊備、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加強對黨外后備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選拔任用打好基礎。